【精品】脊椎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复习题
一、填空
1隐索动物又称()动物。
2柱头虫口腔背面向前伸出的一条短盲管称为()。
3无脊椎动物属后口动物的有()、()、()等三门。
4一般来讲,无脊椎动物的心脏位于消化道的()面,而神经链位于消化道的()面。
柱头虫具有()神经索和()神经索。
5柱头虫属()门,其幼虫与()动物的( )幼虫非常相似。
6柱头虫的身体分()、()、( )三部分.
7柱头虫的背神经索前端出现有狭窄的空腔,这一结构曾
被认为是()的雏形.
8柱头虫()的前端有鳃裂,为进行呼吸的器官。
9半索动物和()的亲缘关系更近.
10半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向()过渡的中间类型。
第十三章答案
一、填空:
1.半索 2.口索3。
半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毛颚动物门 4.背;腹;背;腹 5.半索;棘皮;短腕6。
吻;领;躯干7.背神经管8.消化道9.棘皮动物10。
脊索动物二、问答题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脊索动物2头索动物3脊椎动物4羊膜动物5四足类6颌口类
7逆行变态8无颌类9无头类10变温动物11恒温动物12咽鳃裂
13有头类14小肾囊15肝盲囊16背裂17脑眼18眼点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
1尾索动物是指各种有尾的脊索动物。
( )
2头索动物又称无头类。
()
3柄海鞘是尾索动物亚门的代表动物。
( )
4原索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
()
5所有脊索动物的血液循环方式均为闭管式。
( )
6柄海鞘的血管无动脉和静脉之分,血液也无固定的单向流动方向。
()
7文昌鱼循环系统属于不完善的闭管式,无心脏,具有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
( )
8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起源于中胚层细胞而脊索起源于内胚层细胞。
( )
9头索动物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脊索终生存在,且达到头部。
()
10组成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的细胞,能随同动物体发育而不断生长。
( )
11无脊椎动物缺乏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通常在体表或体内被有几丁质等外骨骼。
( )
12柄海鞘的生殖方式为雌雄同体,自体受精。
( )
13柄海鞘有出水孔和进水孔与体外相通,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由进水孔进水,由出水孔排出水. ()
14从胚胎发生和幼体变态的过程看,柄海鞘出水孔与进水孔两孔之间是柄海鞘的腹部,对应的一侧为背部。
( )
15柄海鞘无专门的感觉器官,仅在入水管孔、出水管孔的缘膜和外套膜上有少量散在的感觉细胞。
()
16柄海鞘幼体营固着生活,经变态后成体营自由生活. ( )
17文昌鱼口笠和缘膜的周围的触须和触手具有保护和过滤作用,可阻挡粗砂等物随水流入口中。
18文昌鱼体侧“〈”字形肌节呈对称排列。
( )
19文昌鱼的皮肤也具有呼吸的机能。
()
20文昌鱼无心脏,血液无色,没有血细胞和呼吸色素。
( )
21文昌鱼所产卵为端黄卵。
()
三、选择填空
1下列属于尾索动物亚门的动物是( )。
A文昌鱼B海鞘C鲤鱼D柱头虫
2下列属头索动物亚门的动物是( )。
A文昌鱼B海鞘C黄鳝D大鲵
3下列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是( )。
A海参B河蟹C七鳃鳗D文昌鱼
4文昌鱼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意义在哪个方面()。
A食用B动物进化C培养新品种D开发动物智力5成体具有脊索的动物是( )。
A文昌鱼B蛇蜥C青蛙D蜥蜴
6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是().
A头索动物B尾索动物C圆口动物D鱼类
7终生存在脊神经管的动物是( )。
A圆口动物和有变态的尾索动物B低等两栖动物和少数软骨鱼类C头索动物和无变态的尾索动物D少数硬骨鱼类和低等两栖动物8文昌鱼的生殖方式为()。
A雄雌异体,体内受精B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C雌雄同体,异体受精D雌雄同体,自体受精
9文昌鱼胚胎发育所经历的阶段依次为( )。
A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
B受精卵——桑椹胚-—囊胚—-神经胚——原肠胚
C受精卵—-囊胚-—桑椹胚——原肠胚——神经胚
四、完成下列表格
纲名颌的有无附肢特点羊膜有无体温是否恒定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第十四章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的全部过程或某一时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鳃裂的动物。
2.头索动物: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咽鳃裂三个主要特征,脊索纵贯身体全长,达到身体最前端,故称为头索动物。
3。
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附肢,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 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是由许多脊椎骨前后连接而成,故称脊椎动物。
4.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 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
5。
四足类:具有五指(趾)型附肢的脊椎动物。
6.颌口类: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
7.逆行变态: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8。
无颌类:无上、下颌和成对附肢的脊椎动物。
如圆口纲动物。
9。
无头类:头索动物因头部不明显,没有明显的感觉器官和脑的分化,又称无头类。
10.变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低,不能产生足够多的热量和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也称外温动物。
11.恒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高,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调节机制完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也称内温动物。
12。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
13。
有头类:脊椎动物的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又称有头类.
14。
小肾囊:柄海鞘无专门的排泄器官,仅在肠附近有一堆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称为小肾囊。
15.肝盲囊:文昌鱼的肠为一直管,向前伸出一个盲囊,突入咽的右侧,而称为肝盲囊,其能分泌消化液,与脊椎动物的肝脏为同源器官。
16。
背裂:文昌鱼神经管的背面并未完全愈合,尚留有一条裂隙,称为背裂。
17。
脑眼:文昌鱼神经管上的黑色小点,为光线感受器,称为脑眼。
18.眼点:文昌鱼神经管前端的单个大于脑眼的色素点,无视觉作用。
二、判断与改错
判断:1.- 2。
+ 3。
+ 4。
+ 5.—6。
+ 7。
+ 8.- 9。
—10。
+ 11.—12 .- 13.- 14.—15.+ 16。
- 17.+ 18.—19.+ 20。
+ 21.—
改错:1.将全句改为“尾索动物是指在幼体时期尾部具有脊索和脊神经管,体表具有被囊的脊索动物。
"
5。
将“所有”改为“不是所有”。
8.将句中“中胚层”改为“外胚层”。
9.将“头部”改为“身体的前端”。
11。
将“在体表或体内”改为“仅在身体表面".
12。
将“自体受精”改为“异体受精”。
13.将“在任何情况下”改为“通常情况下”。
14。
将“……腹部……背部……”改为“……背部……腹部……"。
16.将“……固着……自由……"改为“……自由……固着……”。
18。
将“对称"改为“不对称”。
21.将“端黄卵”改为“均黄卵”.
三、选择填空1。
B 2.A 3.C 4。
B 5.A 6。
B 7.C 8.B 9.A
四、完成下列表格
纲名颌的有无附肢特点羊膜有无体温是否恒定圆口纲无无无不恒定
鱼纲有具偶鳍无不恒定
两栖纲有有成对五指(趾)附肢无不恒定
爬行纲有有成对五指(趾)附肢有不恒定
鸟纲有有成对五指(趾)附肢有恒定
哺乳纲有有成对五指(趾)附肢有恒定
第十五章圆口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圆口动物2囊鳃类
二、填空
1圆口动物体呈()形,可分为( )、()、()三部分,营()生活。
2圆口动物胃未分化,肠管内有许多纵行的()及一条纵行的( ),增加了吸收养料的面积。
3圆口动物开始出现心脏,心脏由()、()和()组成。
4现存的圆口纲动物约70多种,分属( )目和()目.
5七鳃鳗生活在江河或海洋中,每年5、6月间集群()或()进行繁殖,生殖后()。
幼鳗经过()才成为成体.
6圆口动物由于口呈圆形常称圆口类;由于其无上下颌又称()类;具有独特的呼吸结构——鳃囊,又称()类;由于头背中央仅有一短管状的单鼻孔;故又称()类。
第十五章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圆口动物:又称无颌类,是无成对偶肢和上下颌的低等脊椎动物
2。
囊鳃类:圆口纲动物呼吸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故又称囊鳃类。
二、填空题
1.鳗;头;躯体;尾;寄生或半寄生
2.粘膜褶;螺旋瓣
3.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
4.七鳃鳗;盲鳗
5。
溯河而上或由海入江;死亡;变态
6.无颌类;囊鳃类;单鼻孔类
第十六章鱼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鳞式2迷齿3脂鳍4鳍脚5鳍式6洄游7生殖洄游
8索饵洄游9越冬洄游10年轮11银膜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
1鱼类和两栖类的皮肤都富有腺体。
()
2一般硬骨鱼类都具有喷水孔。
( )
3绝大多数的鱼类鼻孔与口腔相通。
( )
4鱼类的毒腺在真皮层内,是由真皮演化而来的。
()
5鱼类的大侧肌分为白肌和红肌. ()
6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均有棱肌。
()
7动脉球是硬骨鱼类所特有的,是心脏的组成部分。
( )
8鱼类的椎体呈双凹型,其内仍留有残存的脊索。
()
9淡水鱼类肾脏的肾小球数量少于海洋鱼类. ()
10总鳍鱼对研究陆生脊椎动物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总鳍鱼类被称为“活化石”。
( )
11鲤科是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 ()
12鱼类的间脑具有神经分泌的功能。
( )
13鱼类成对的附肢骨胳并没有和脊柱发生联系. ( )
14海洋生活的鱼类多于淡水生活的鱼类。
( )
15所有的鱼都具有胸鳍、背鳍和腹鳍。
( )
16鳃盖膜在头部腹面是否与峡部相连,是淡水鱼类分类的鉴别依据之一。
()
17色素细胞、毒腺、发光器、鳞片都是皮肤的衍生物及附属结构。
( )
18鱼类的皮肤就是起保护作用。
()
19大多数鱼类体表被有鳞片。
( )
20骨鳞是鱼鳞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表皮层的产物。
()
21盾鳞为软骨鱼所特有,由表皮和真皮共同衍生。
( )
22硬鳞是较原始的鳞片,由表皮衍生。
( )
23鱼类的腹鳍都位于腹部。
()
24软骨质的骨骼系统是圆口纲动物和软骨鱼类的基本特征。
()
25鱼类的肩带与脊柱相连,而腰带不与脊柱相连。
( )
26红肌含肌红蛋白,适于长途游泳,而白肌不含肌红蛋白,适于快速运动。
( )
27鲤科鱼类无颌齿也无胃. ()
28鱼类眼球内的晶体呈球形,曲度不能调节,所以是近视眼。
( )
29硬骨鱼类的输精管由精巢外膜往后延续而成,与肾脏紧密相关。
()
30大多数鱼类都是洄游性鱼类. ( )
三、选择填空
1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是()。
A鱼纲B爬行纲C鸟纲D哺乳纲
2鱼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
A头、躯干、附肢B头、胸、腹、尾C头、躯干、尾D头、躯干、尾、四肢3硬骨鱼脊椎的分区是( )。
A颈椎、躯干椎、尾椎B胸椎、腰椎、尾椎C躯干椎、尾椎D颈椎、躯干
4软骨鱼肠管内具有()。
A幽门盲囊B螺旋瓣C脂肪体D粘膜褶
5泥鳅的辅助呼吸器官为(),肺鱼为(),乌鳢为( ),弹涂鱼为( )。
A皮肤B口咽腔粘膜C气囊D鳃
E肠管F鳃上器官
6软骨鱼用()调节体内渗透压
A皮肤B肾脏C尿素D泌盐细胞
7鱼类内耳起平衡作用的主要部位为( )。
A椭圆囊和球囊B球囊与半规管C椭圆囊与半规管D球囊8软骨鱼类的心脏组成是( ),硬骨鱼类心脏组成是().
A心室、心房、动脉球B心室、心房、静脉窦
C心室、心房、动脉圆锥D心室、心房、动脉圆锥、静脉窦
9鲫鱼体表的侧线与身体内哪一部分相联系()。
A血管B肌肉C神经D心脏
10我国三大海产鱼是()。
A大黄鱼、小黄鱼、带鱼B大黄鱼、小黄鱼、墨鱼
C小黄鱼、剥皮鱼、带鱼D小黄鱼、带鱼、银鲳
11我国淡水养殖中的四大家鱼是().
A鲤、鲫、鳊、鲂B青、草、鲢、鳙
C黄鳝、泥鳅、乌鳢、团头鲂D草鱼、鲢鱼、鲫鱼、罗非鱼
12目前我国淡水高密度养鱼发展的方向是()。
A池塘养鱼B稻田养鱼C网箱养鱼D水库养鱼
13下列属于生殖洄游的是( )。
A越冬场育肥场B育肥场越冬场
C产卵场育肥场D越冬场产卵场育肥场产卵场
14鱼类鳞片的年轮有宽有窄,主要受什么生态因子的影响( )。
A水分B溶氧量C食物D温度
15鱼类的视觉中枢在(),呼吸中枢在(),嗅觉与活动调节中枢在( )。
A大脑B中脑C小脑D延脑
16鲫鱼内耳的主要功能是( )。
A调节平衡B听觉C嗅觉D听觉与平衡
17身体延长的鱼如鳗鲡、黄鳝、带鱼的鳞片一般都( ).
A较发达B是圆鳞C退化或消失D是较原始的鳞片
18 雄鱼寄生在雌鱼体内或体表的鱼是().
A带鱼B鲫C鱼安鱼康 D 黄鳝
19在鱼类中,雄鱼具有育儿囊的鱼是( )。
A海马B海C海鳗D海鳝
20罗非鱼原来不产于我国,主要以美洲和非洲以及西南亚分布多,后来引进我国,其分类地位是().
A鲑形目B鲤形目C鲈形目D鲱形目
21 鱼旁鱼皮鱼的第二特征是()。
A鳍脚B产卵管C追星D生殖期婚姻色
22鱼类心脏中的血为( ),出鳃的血是()。
A缺氧血B含氧血C混合血D主要是缺氧血
23软骨鱼和硬骨鱼是否有唾液腺( )。
A软骨鱼有B硬骨鱼有C软骨鱼、硬骨鱼都有D软骨鱼、硬骨鱼都没有24硬骨鱼产卵量很大的原因是( )。
A卵生B卵胎生C体内受精D体外受精
25软骨鱼的生殖方式是( )。
A体外受精,卵生B体内受精,卵生
C体外受精,卵胎生D体内受精,胎生、卵胎生
26种类最多的鱼类是( )。
A鲤形目B鲈形目C合鳃目D鲱形目
27淡水鱼中最重要的的目(种类最多)是( )。
A鲤形目B鳢形目C合鳃目D鲈形目
28鲨鱼、大黄鱼、鲤鱼、雀鳝的鳞片分别是( )。
A盾鳞、栉鳞、圆鳞、硬鳞B栉鳞、盾鳞、圆鳞、硬鳞
C圆鳞、盾鳞、栉鳞、硬鳞D硬鳞、盾鳞、圆鳞、栉鳞
29椎体为双凹型,其中有残存脊索的动物是( ).
A文昌鱼B鲤鱼C青蛙D蝮蛇
30鱼类皮肤腺分泌的粘液具有( )作用。
A减少摩擦B保护鱼体免遭病菌、寄生物和病毒的侵袭C凝结、沉淀水中悬浮物D A+B+C
31硬骨鱼胃肠交界处幽门垂的作用是()。
A分泌消化液B扩大消化吸收面积
C促进呼吸D分泌消化液和扩大消化吸收面积〖ZK)〗
32鱼类有脑神经多少对( )。
A2对B8对C10对D12对
第十六章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鳞式:硬骨鱼类鳞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可用作分类鉴定特征, 写法如下: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数目侧线下鳞数目.
2。
迷齿:古总鳍鱼类和古两栖类及坚头类的牙齿,从横切面上看,珐琅质深入到齿质中形成复杂的迷路样式。
3。
脂鳍:有的鱼类在尾部背面的正中线生有一个由皮肤和脂肪构成的鳍,称为脂鳍.
4。
鳍脚:雄性软骨鱼类的交配器,是腹鳍内侧一块基鳍软骨特化形成的变形器官。
5。
鳍式:鳍的种类及鳍条数目的表达式。
如鲤鱼的鳍式为:DⅡ,19-20;PⅠ,16-18;VⅡ,8—9;AⅢ,5-6;C20—22。
D P A C,分别代表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罗马字代表硬棘的数目,阿拉伯字代表软鳍条数目.
6。
洄游:是指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依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的迁游,如大、小黄鱼等。
7。
越冬洄游:从产卵场或肥育场向越冬场的迁游。
8.索饵洄游:鱼类追踪捕食对象或寻觅饵料所进行的洄游。
9。
生殖洄游:以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进行的迁游。
10。
年轮:鱼体由于体内营养物质摄食状况不同呈现周期性有规律的生长,在鳞片表面留下鳞嵴变化痕迹,每年形成一个宽窄相间的生长带,即为年轮。
11.银膜:鱼类眼球脉珞膜层中所特有的一层银色薄膜,含有鸟粪素,可将射入眼球的微弱
光线反射到视网膜上。
二、判断与改错判断:1.+ 2。
—3。
—4。
—5。
— 6.—7.- 8.+ 9。
- 10。
+ 11。
+ 12.+ 13。
+ 14.+ 15.—16。
+ 17.+ 18.- 19。
+ 20。
—21.+ 22。
- 23.—24.+ 25.- 26.+ 27.+ 28.+ 29.- 30。
-
改错:2。
将“都具有"改为“大多无"。
3。
将“相通”改为“不相通”。
4.将“由真皮层演化”改为“由表皮层演化"。
5.将“鱼类”之前加“多数”。
6。
将“软骨鱼类"去掉.
7。
将“是心脏的组成部分”改为“不是心脏的组成部分”。
9.将“少于”改为“多于”.
15.将“所有”改为“大多数”。
18.将“就是起保护作用”改为“主是用于保护身体,另外还具有辅助呼吸等功能”。
20.将“表皮层"改为“来源于真皮层"。
22.将“由表皮衍生”改为“来源于真皮层"。
23.将“都位于腹部”改为“有的位于腹部,有的位于胸鳍下方,有的位于胸鳍的前方”。
25。
将“肩带与脊柱相连"改为“肩带与头骨相连”。
29.将“紧密相关”改为“无关”。
30。
将“大多数"改为“少数"。
四、选择填空1。
A 2。
C 3.C 4.B 5.E、C、F、
A 6。
C 7。
C 8。
D、
B 9。
C 10.A 11,B 12。
C 13.
D 14。
C
15.B、D、A 16。
D 17.C 18.C 19.A 20.C 21。
B 22。
A、B 23.D 24。
D 25.D 26.B 27.A 28。
A 29.B 30。
D 31.D 32.C
十七章两栖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吞咽式呼吸2幼态成熟3幼体生殖4
原脑皮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
1两栖动物的肩带附着于头骨,腰带借荐推与脊柱联结,这是四足动物与鱼类的重要区别之一。
()
2两栖动物出现了胸骨,但与躯干椎的横突或肋骨互不连接。
()
3蛙的口腔中有分泌粘液的颌间腺,分泌物具有湿润口腔和消化食物的作用。
( )
4鱼类有脑神经10对,两栖类有脑神经12对。
( )
5两栖类的生殖方式为体外受精。
( )
6缪勒氏管是退化状态的输卵管. ( )
7一般情况下,雄性蛙蟾类的身体小于雌性。
()
8在繁殖期间,鲵螈类同蛙蟾类一样具有抱对行为。
()
9青蛙的粘液腺由表皮衍生,位于表皮层内。
()
10两栖类为恒温动物。
( )
11中耳是两栖类特有的听觉器官。
( )
12蝌蚪和青蛙成体都是动物食性。
( )
13鱼类的眼无活动性眼睑,而大多数陆栖两栖动物的眼大而突出,具有活动性眼睑。
()
14青蛙的椎体都为前凹型椎体.
15两栖动物外鼻孔一对,内具瓣膜,而且外鼻孔经鼻腔以内鼻孔开口于口腔。
〖JY〗()
16雨蛙和树蛙具有保护色而能迅速变色是由于在光线或温度影响下,皮肤内色素细胞发生扩展,聚合形态变化而引起的。
( )
17蛙蟾类的外声囊是由肌肉皱褶向外突出而形成双壁结构,而内声囊则是由皮肤扩展而形成的.
18蛙蟾类的声囊即是其发声器官。
( )
19蛙蟾类的前肢短小,4指,指间无蹼;后肢长大而强健,5趾,趾间有蹼. ( )
20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并富含腺体,鳞大多已退化,这是两栖动物区别于其它各纲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
21除了幼体(蝌蚪)和鲵螈类外,原始的肌肉按节排列现象,在大多数两栖动物的成体不明显,肌隔消失。
()
22胰脏能分泌胰液和胰岛素,既是一个消化腺,也是一个内分泌腺。
( )
23颈动脉腺是一个压力感受器,用以监测动脉的血压. ()
24两栖动物夏眠期间淋巴液和血液中盐离子浓度低于其活动期间. ()
25两栖动物的膀胱除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外,还具有重要的重吸收水分的机能。
()
三、选择填空
1两栖类是()。
A典型的水生动物B真正的陆生动物
C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D最低等的脊椎动物
2两栖类是()。
A恒温动物B异温动物C羊膜动物D变温动物,无羊膜动物3青蛙成体的呼吸器官是()。
A肠、肺B褶鳃、肺C肠、皮肤、肺D肺、皮肤、口咽腔粘膜4仅蝌蚪、圆口类、鱼类才具有的感觉器官是( ).
A眼B内耳C鼻D侧线
5冬眠状态下青蛙的主要呼吸器官是()。
A肠B肺C口咽腔粘膜D皮肤
6产于美洲和地中海地区的树螈,呼吸器官是()。
A鳃B肺C肺和皮肤D皮肤和口腔粘膜
7青蛙舌的特点是( )。
A舌尖固着B舌根分叉C舌头不分叉D舌根固着,舌尖分叉8有关青蛙牙齿的正确说法是( )。
A上、下颌无有齿,为同型齿B下、下颌均有齿,为异型齿
C仅有犁骨齿,为同型齿D有上颌齿和犁骨齿,为同型齿
9蝌蚪的心脏组成是( )。
A1心房,1心室B2心房,2心室C1心房,2心室D2心房,1心室10青蛙成体的心脏组成( )。
A静脉窦、1心房、1心室B静脉窦、2心房、1心室、动脉球
C静脉窦、2心房、2心室、动脉圆锥D静脉窦、2心房、1心室、动脉圆锥11两栖类背大动脉由什么形成( )。
A左体动脉弓B右体动脉弓
C左、右体动脉弓汇合D颈总动脉
12青蛙运动方式比较简单,与下列哪项有关()。
A大脑较发达B小脑不发达
C有脑皮层D心脏只有一心室
13青蛙消化道的组成是( )。
A口、口咽腔、食道、肌胃、腺胃、小肠、大肠、肛门
B口、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口咽腔、食道、胃、盲肠、结肠、直肠、肛门
D口、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泄殖腔
14青蛙尿液排出的途径是()。
A肾脏――――输尿管―――肛门―――体外
B肾脏――――输尿管―――泄殖腔―――体外
C肾脏――――输尿管―――膀胱-―――泄殖腔―――体外
D肾脏――――输尿管―――泄殖腔―――膀胱―――泄殖腔―――体外
15青蛙精细胞排出的途径是()。
A精巢―――输精管―――肛门
B精巢―――输尿管(中肾管)―――肛门
C精巢―――中肾管-――泄殖腔
D精巢―――输精小管―――肾脏前端的中肾管(经过肾脏)-――中肾管―――泄殖腔16居于水中的一个界于水和空气之间的生物类群是()。
A鱼类B鲸类C有尾两栖类D无尾两栖类
17雄蟾蜍生殖系统的特点是()。
A精巢呈短椭圆形B精巢前端无其它结构相连
C有毕氏器,无输卵管D有毕氏器,有脂肪体,还有退化状的输卵管18摘除精巢后,毕氏器可发育成( ).
A精巢B输精管C输卵管D卵巢
19两栖类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为( ).
A不完全卵裂B完全卵裂C盘裂D表裂
20两栖类成体的血循环属于().
A单循环B完全的双循环C开管式循环D不完全的双循环21两栖类的呼吸属于()。
A胸式呼吸B腹式呼吸C胸腹式呼吸D吞咽式呼吸
22青蛙听觉器官的组成是( )。
A内耳B内耳、外耳C内耳、中耳D内耳、中耳、外耳23两栖类的大脑表皮为( )。
A原脑皮B古脑皮C上皮组织D大脑皮层
24关于脂肪体说法错误的是()。
A位于生殖腺的前方B供给生殖腺发育所需的营养结构
C脂肪体的大小在不同季节不发生变化
25腰带由什么构成?()。
A髂骨、坐骨、耻骨B肩胛骨、乌喙骨、锁骨
C髂骨、坐骨、尾骨D坐骨、耻骨、荐椎、尾骨
26蛙蟾类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呼吸器官的演变顺序为()。
A4对内鳃――1对肺B3对外鳃――1对肺C3对外鳃――4对内鳃――1对肺D4对内鳃――3对外鳃――1对肺27两栖动物的排泄器官是( )。
A肾脏B皮肤C肺D肾脏、皮肤、肺
28胚胎发育过程中,三胚层在()期开始出现。
A卵裂期B囊胚期C原肠期D神经期
第十七章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吞咽式呼吸: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造成空气吸入和呼出肺的动力来完成呼吸这种方式称为吞咽或呼吸。
2幼态成熟:有些鲵螈类如山溪鲵和滇池蝾螈等在性成熟和具有生殖能力时,仍保留着幼体时期某些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幼态成熟。
3幼体生殖:处于幼态时期的动物就能进行生殖的现象。
4原脑皮:低等脊椎动物大脑表层仅有零星的神经细胞分布,并不形成细胞层。
二、判断与改错
判断:
1- 2+ 3- 4- 5—6+ 7+ 8—9—10—11- 12 -13+ 14—15+ 16—17- 18—19+ 20+ 21+ 22+ 23+ 24- 25+
改错:1将“附着于”改为“不附着于”。
3将“消化”去掉.
4将“12对"改为“10对”。
5将“两栖类”改为“两栖类中除蚓螈类,蝾螈科和尾蟾外".
8将整句改为“繁殖期间蛙蟾类具有抱对行为,而鲵螈类无抱对行为”。
9将“表皮层”改为“真皮层”。
10将“恒温”改为“变温"。
11将“是”改为“不是"。
12将“蝌蚪”去掉。
14将“都为”改为“并不是都为”。
16将“两栖动物”改为“大多数两栖动物"。
17将“外"改为“内,“内”改为“外”。
18将“即是其发声器官”改为“不是其发声器官,而是共鸣器官"。
24将“低于”改为“高于”。
三、选择填空
1 C
2 D
3 D
4 D
5 D
6 D
7 D
8 D
9 A 10
D 11C
12 B 13 D 14 D 15 D 16 C 17 D 18 D 19 A 20
D 21D
22 C 23 B 24 C 25 A 26 C 27 D 28C
第十八章爬行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次生腭2胸腹式呼吸3新脑皮4犁鼻器5封闭式骨盆6卵胎生7爬行动物8羊膜卵9尿囊10
蜕皮11自残断尾现象12毒牙13潘氏孔14 尿囊膀胱15巩膜骨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写“+”,错的写“-”)
1羊膜动物冬天都没有冬眠习性。
( )
2变温动物的脑神经都为10对。
( )
3爬行动物口腔内着生有圆锥形的同型齿,具有咬捕和咀嚼食物的功能. ()
4两栖类和爬行类的肾脏都属于中肾。
( )
5蝰科、蝮亚科毒蛇位于眼与鼻孔之间的颊窝以及蟒科蛇类上颌前缘的唇窝,是一种极灵敏的热能感觉器官,属于红外线感觉器. ()
6变温动物因白天吸取太阳能,因而白天的体温比晚上体温高。
( )
7枢椎是从爬行类开始出现的。
()
8大多数爬行动物所排尿液中的含氮废物为溶于水的尿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