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2葡萄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2葡萄沟
12 葡萄沟
学习目标
1.会认“沟”等11个字,会写“吾”等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在读中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自制五光十色的葡萄图画软件、阴房的图片和生字卡片。
2.准备《中国地图》、新疆风格的音乐、歌舞录象带、维吾尔族小帽。
3.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介绍家乡特产的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一、歌舞导入
1.投影地图,让学生依次找到新疆、吐鲁番的位置。
2.播放新疆风格的音乐或歌舞录象带。
师:“美妙的歌曲和热情的维吾尔族朋友,要带我们到美丽的葡萄沟去做客,让我们去看看葡萄沟是什么样子的吧!”
二、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齐读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
2.师:“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不是能帮助你解答这些问题。
”
三、读书解疑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讨论读了课文以后还有什么问题要解决。
3.老师收集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先鼓励学生答疑,学生解决不了的,老师再作解答。
四、学习第一、二段
1.学习第一段。
(1)借助拼音自由读第一段。
(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第一段。
(要求读得流利)
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沟”“疆”“鲁”“番”“蜜”和词语“葡萄沟”“新疆”“吐鲁番”“蜜桃”
(3)齐读第一段。
“你读懂了什么?”(如:葡萄沟在新疆的吐鲁番,葡萄沟出产水果,葡萄沟出产的水果品种很多)师:让我们看一看这里秋天的葡萄园是什么样的吧!(播放录象)
2.学习第二段。
(1)借助拼音自由读第二段。
(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两人轮读。
找一找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3)指名分段朗读。
(要求读得有感情)
(4)小组合作读句。
“你觉得哪句读得最美,为什么?”先讲给小组中的同桌听,再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5)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
(反复练读,读出葡萄可爱的样子来)
(6)讨论:“五光十色”,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进一步体会葡萄的可爱)
(7)学生体验。
师:“如果老师到葡萄沟做客,你家就在哪里,你会怎么招待我?”(给学生戴上小帽,边表演边体会动词“摘”的意思)(8)讨论“你们又读懂了什么?”(如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葡萄架像绿色的凉棚;葡萄的品种多,颜色不同,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
五、拓展训练,完成课后练习
1.师:“葡萄沟的葡萄很有名,我们家乡出产的也很有名,你们能夸夸家乡的特产吗?”(小组交流课前个人收集的有关家乡特产图片或资料)
2.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填空练习题。
(2)完成拓展练习题。
(3)评议作业,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认字卡,口头组词。
2.指名读课文第一、二段。
(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师:“收下的葡萄吃不完,怎么办?怎么制作葡萄干?”
二、学习第三段
1.借助拼音自由读第三段,(要读准字音)
2.指名读第三段,认读生字“碉”“堡”,提示多音字“钉”
3.鼓励:“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出示图片,认识阴房)
4.品尝葡萄干后,同桌说说感受。
(引读此段最后一句话)
三、学习第四段
1.齐读此段,再放录音回顾。
2.说说:“为什么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通过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了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和向往。
(葡萄沟出产水果,尤其是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制成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所以说它真是个好地方。
)
将来同学们若是有机会去新疆,一定要去葡萄沟观赏那五光十色的葡萄,亲口品尝那刚制成的味道鲜美的葡萄干。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
2.交流识字方法。
3.学生提出了难写的字,老师指导记忆。
4.学生提出难写的字,老师指导书写,生书写。
5.学生写字,老师巡视。
6.评议学生写的字,倡导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本课词语。
五、小结(学生先说,老师加以归纳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让学生课外更多地了解家乡的特产。
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
葡萄又大又美
葡萄沟葡萄干色鲜味甜是个好地方
老乡热情好客
附送:
2019年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6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邮票(带齿孔和不带齿孔的各一张)、插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察。
出示不带齿孔的最早的“黑旋风”邮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邮票。
)再出示带齿孔的邮票问:两张有什么区别?(一张有齿孔,另一张没有。
)(板书:齿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
(指名读,齐读,强调翘舌音“齿”。
)
创设情境从学生课前搜集的邮票入手进行交流,出示邮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两枚邮票的比较,直接导入课题,过渡简洁、自然。
二、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指正。
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指名汇报,老师板书拼音强调。
如,生:“我提醒大家‘裁’是平舌音,‘裁’”。
(全班跟读集体认读本课生字再次巩固。
)3.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你指我认——看口型猜字——做动作识字。
指名上台介绍各自不同的识记方法。
三、读思
1.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四、交流
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感悟。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3.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
比较读——范读——练读——比赛读。
4.对比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出示“别针”)这是“一……什么别针?”除了一枚别针、一枚邮票,还可以说一枚什么?
你能用这一枚别针把这两张邮票整齐地撕开吗?
让学生撕一撕有齿孔的邮票,对比一下。
五、练习
填空
一位先生一位()一台()一台()
一张()一张()一把()一把()
六、书写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
“仍、便”二字可以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
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书写。
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
“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
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