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器材常识和选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器材常识及选购
一、基本概念
(一)机身
1、单反相机
单反相机是指单镜头反光相机(SLR),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双镜头反光相机、旁轴相机(俗称傻瓜机)等。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只有一个镜头,既用它摄影也用它取景,因此视差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单反相机的运作原理:取景时来自被摄物的光线经镜头聚焦,被斜置的反光镜反射到聚焦屏上成像,再经过顶部起脊的“屋脊棱镜”(注)反射,摄影者通过取景目镜就能观察景物、而且是上下左右都与景物相同的影像,因此取景、调焦都十分方便。

摄影时,反光镜会立刻弹起来,镜头光圈自动收缩到预定的数值,快门开启使胶片感光;曝光结束后快门关闭,反光镜和镜头光圈同时复位。

2、单反相机的分类
单反相机按记录媒介不同,可分为传统单反和数码单反,传统单反使用胶卷作为记录媒介,数码单反使用CMOS或CCD作为记录媒介。

单反相机按底片大小,可分为135单反和120单反。

135单反相机使用36mm×24mm的长方形底片(35mm胶片);120单反使用120胶卷,120胶卷所得画面高6cm,宽度则有4.5cm、6cm、7cm、10cm等多个规格,常用的是4.5cm规格,通常叫645相机。

120单反也叫中画幅相机。

还有一种叫大画幅相机,它使用4英寸×5英寸、5英寸×7英寸或8英寸×10英寸的底片,这种相机由于过于笨重,通常只有照像馆才用。

3、135单反相机的优劣势
(1)优势
135单反相机之所以成为广大摄影爱好者的主流器材,主要是因为它有以下优势:
A、价格便宜。

135单反相机机身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与动咎几万元甚至几十万一台的中画幅或大画幅相机相比,可谓丰简由人。

B、丰富的镜头选择。

佳能、尼康两大135单反相机生产商经过几十年发展,目前已形
成庞大的镜头群,从超广角到超长焦,从低档到专业镜头,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C、优良的操控性能。

相对中画幅和大画幅相机来说,135单反的操控性可谓十分优秀。

120相机使用后背,每个胶卷只有9-12张底片;大画幅相机的底片更是一次只有一张,所以连拍能力明显弱于135单反相机。

所以新闻记者等都只用135单反相机。

相对于旁轴相机来说,135单反相机的手动调节能力明显强大很多。

135单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光圈、快门、对焦点等,达到一些特殊的摄影效果。

D、便于携带。

135单反相机较为轻便,对于经常旅游的摄影爱好者来说,重量较为适中。

用大、中画幅相机去旅游,若没有自己的车或摄影助手,几十公斤的器材重量普通人无法承受。

E、较为优质的成像质量。

相对于旁轴相机来说,对于普通摄影爱好者来说,135单反相机的成像质量已经足够好。

以135数码单反来说,扩印到10英寸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对于高档影楼和摄影家来说,135单反就显得不够了。

(2)劣势
A、成像质量达不到专业人士的要求。

所以许多摄影家都使用中画幅甚至大画幅相机。

B、反光板的翻动动作会带来震动和噪声,从而影响成像质量。

4、数码单反的优势
前几年,摄影界在是使用传统单反还是数码单反(DSLR)方面有过激烈的争论。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数码单反已渐成主流。

数码单反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1)成本低。

传统单反使用胶卷,一卷普通胶卷20元,加上冲印费得50-60元,拍上10卷就得几百元。

而数码单反虽然机身较贵,但使用成本低,CF卡不贵且可反复使用,平时照片保存在电脑中,只有好的才冲印,所以后期使用成本明显低许多。

(2)后期操作空间大。

传统单反的冲印效果受冲印店好坏的影响,若自己冲印则麻烦,
且对普通爱好者来说最多也就是冲印黑白照片,冲印彩色照片不大可能。

而数码单反的照片可由拍摄者自己进行后期处理,使用Photoshop 等专业软件,可以方便地制作出各种特殊效果。

(3)便于保存。

传统单反的照片和底片保存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等你照了几百卷甚至几千卷后,你会发现照片和底片不知该放哪里了,该如何去防潮。

5、机身的参数
(1)成像感光元件
感光元件相当于传统相机中的胶卷,用于记录影像。

目前主要有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和CCD(电荷藕合),其中佳能和尼康使用CMOS,索尼、富士使用CCD。

CMOS具有省电、成本低的优点,缺点就是容易出现杂点;CCD具有成像质量好的优点,但制造成本高,难以做出高像素CCD。

通常来说,感光元件面积越大,成像较大,相同条件下,能记录更多的图像细节,各像素间的干扰也小,成像质量越好。

这也是为什么DC的成像质量无法和数码单反相提并论的原因。

感光元件成本高,通常感光元件越大,机身价格越贵。

感光元件面积为36mm×24mm的相机,我们叫它135全画幅相机。

(2)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决定胶卷或传感器的曝光时间。

照相机通过控制镜头与胶卷(传感器)之间的机械快门的“一开一合”两个动作来控制快门速度,从而控制曝光时间。

例如,快门速度为1/125s的意思就是照相机让传感器(胶卷)曝光1/125秒。

快门速度以秒数的分数形式表现,通常快一级的快门速度是慢一级的快门速度的1/2,即曝光时间减半。

例如1/2s, 1/4s, 1/8s, 1/15s, 1/30s, 1/60s, 1/125s, 1/250s, 1/500s, 1/1000s, 1/2000s, 1/4000s, 1/8000s等等。

然而,慢快门速度通常以秒数表示,例如
8s, 4s, 2s, 1s。

拍摄环境决定了最合适的快门速度。

不过在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技巧:运用“1/焦距”秒以上的快门速度能有效防止由于照相机抖动而造成的模糊。

当快门速度比这个值低的时候,请你使用三脚架或带光学稳定器的镜头或照相机。

如果你想用照相机“凝固”某个动作(例如在运动摄影中),快门速度至少要达到1/250s甚至以上。

拍摄夜景
常常需要用慢快门速度,甚至使用B门。

(3)感光度(ISO)
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协定:软片对光的敏感度;低感光度指ISO 50以下的软片,中感光度指ISO 100~200,高感光度为ISO 400以上。

用传统相机时,我们可因应拍摄环境的亮度来选购不同感光度(速度)的底片,例如一般阴天的环境可用iso200,黑暗如舞台,演唱会的环境可用iso400或更高,而数码相机内也有类似的功能,它借着改变感光芯片里讯号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来改变iso值,但当提升iso值时,放大器也会把讯号中的噪声放大,产生粗微粒的影像。

数码相机的ISO是通过调整感光器件的灵敏度或者合并感光点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是通过提升感光器件的光线敏感度或者合并几个相邻的感光点来达到提升ISO的目的。

感光度对摄影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

其一是速度,更高的感光度能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其二是画质,越低的感光度带来更细腻的成像质量,而高感光度的画质则是噪点比较大。

(4)像素
像素是数码感光元件的最小单位,他们排列成行列形式的矩阵,以感受光线。

像素单元接受光线照射,将光子转变成电子,然后由电荷电压转换器转换成电压信号,再由放大器放大,最后经由ADC(模数转换器)转成数字信号输出。

我们可以把像素单元想象成一个水桶,而接受光照的过程就好比往这个水桶里倒水,不过这个桶装的不是水,而是光子。

像水桶一样,像素单元也有容量,超过这个容量之后,将无法记录更多的光子信号,这就是溢出。

描述像素单元容量的指标就是Full Well Capacity,这是感光元件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后我们会具体谈到。

像素数量的提高,有利于我们获得高精度的图像,但是像素数量不是衡量感光元件好坏的唯一标准,还应该考虑像素质量,包括像素在感光元件上排列的均一性,色彩精确性,动态范围,噪声表现,以及包括色散、紫边、摩尔纹等在内的各种伪色失真。

像素并不是越大越好,更不应将像素大小作为评价相机好坏最主要的因素。

除了上面提到的像素质量外,在相同大小的感光元件上像素越多,则单个像素的面积越小,成像质量越低,这也是为什么相同像素下单反相机成像好于消费级相机,相机好于手机的主要原因。


为大的像素能获得更好的信噪比,更大的动态范围和更高的ISO。

另外,像素过大,每张照片的存储量越大,对相机的存储速度、连拍能力,以及照片的后期处理存储都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二)镜头
1、镜头的分类
(1)定焦和变焦
定焦是指镜头的焦距不可调,变焦是指一个镜头的焦距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

通常定焦镜头的光学结构更简单,都可以做到最大光圈较大,成像质量更好,但缺点是使用起来不大方便。

(2)手动和自动
早期的镜头都是手动的,它的光圈和焦距需要手工去调整。

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大多数镜头已经是自动镜头,就是说它的焦距和光圈都可以由机身自动控制,通常它的焦距都还可以手动调节。

手动镜头由于价格便宜,还有一些摄影爱好者在使用,如蔡司的手动定焦镜头。

2、焦距
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从透镜中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

亦是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

具有短焦距的光学系统比长焦距的光学系统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

一般而言,35mm相机的标准镜头焦长约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长高于70mm就代表支持望远效果(中远距镜头),若是低于28mm就表示有广角拍摄能力(低于20mm的叫超广角镜头)。

例如,28mm 焦长可以实现广角拍摄,35mm焦长就是标准视角,50mm镜头(俗称标头)是最接近人眼自然视角的,而380mm镜头以上(或400mm以上,叫超远摄镜头)就属于超望远视角,可捕捉远方的景物。

根据相机的光学原理,焦长越小,视角就越大,焦长越大,视角就越小。

对于非全画幅相机来说,就需要计算35mm等值焦长。

通常佳能和尼康的非全画幅相机的镜头焦距乘数为1.5-1.6,例如:24mm的镜头在非全画幅的佳能50D上,它的35mm等值焦长为36mm。

3、光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对于已经制
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

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
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两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

简单的说就是,在快门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光圈越小,画面比较暗。

光圈还影响景深。

景深是指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

在相同的焦距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对于人像摄影,往往需要大光圈来达到浅景深、背景虚化的效果;对于微距摄影,往往需要使用小光圈,以便有足够的景深来使画面清晰。

光圈越大透镜的直径就必然越大,随着透镜直径的增大,其制造难度的增加和制造成本的必然大大地增加。

所以,通常最大光圈越大的镜头,价格越高。

4、镜头光学素质
镜头光学素质的直观指标有:
(1)解像力:表现细节的能力;
(2)色彩还原:再现真实的能力;
(3)眩光控制:对杂光的处理能力。

在考量镜头的诸多因素中,有两点是最客观的:光学结构和MTF。

前者是镜头成像相互却别的基础,后者是评价镜头成像质量的最客观的方法。

MTF主要反映一个镜头在最大光圈和F8下,反差和分辨率两个方面的表现。

图解:
(1)横坐标轴代表与画面中心的距离,从左到右代表从中心到边缘的成像
(EF镜头的横轴约22mm,EF-S镜头的横轴约13mm)
(2)纵坐标轴代表MTF值
(3)黑色线条表示最大光圈,蓝色线条表示f/8光圈
(4)粗线表示10线/mm,细线表示30线/mm(分辨率要求更高)(5)实线表示径向(对放射线条的分辨能力),虚线表示切向(对同心圆线条的分辨能力)
解读:
(1)MTF值越接近1越好,即MTF线越高越好。

通常大于0.8表示有良好的画质,大于0.6表示有可接受的画质)
(2)粗线约高,说明镜头的反差表现越好
(3)细线越高,说明镜头的分辨率越好
(4)MTF曲线越平坦,说明边缘和中心的成像差距越小
(5)实线和虚线越接近,说明镜头的焦外成像越好
(6)蓝线说明镜头f/8时的成像水平,近似于镜头的最佳成像水平
(7)黑线说明镜头最大光圈时的成像水平,大光圈的价值所在
5、防抖
防抖功能是最近十来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可以感测相机的晃动,有效控制由拍摄者晃动引起的抖动,在黑暗的场景或室内,由于曝光量不足需要使用更慢的快门速度。

它对于解决中长焦镜头在光线不足条件下手持使用时的抖动问题十分有效,故1995年佳能推出IS(Image Stabilizer)防抖系统时,首先是在EOS75-300mm f/4~5.6上使用,它可以降低两三档的安全快门。

目前佳能大多数高档变焦镜头都开始使用防抖技术。

最早推出防抖概念的是日本尼康公司,在1994年推出了具有减震(VR)技术的袖珍相机。

防抖技术可分为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光学防抖效果比电子防抖好,但成本更高,所以佳能、尼康、索尼等单反主力厂家采取的都是光学防抖,而卡西欧、富士、三星等消费类相机生产厂家采取电子防抖技术。

也可分为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佳能和尼康使用的镜头防抖,而索尼独特的CCD防抖(AS防抖)技术则是在机身上使用防抖技术,不需要镜头具有防抖功能。

二、相机的主要品牌
世界上的中高档相机品牌主要集中于日本和德国,日本以中高档135相机为主,德国相机以高档135相机和大中画幅相机为主。

(一)135单反相机
1、佳能(Canon)
日本品牌。

1937年,凭借光学技术起家、并以生产世界一流相机为目标的佳能公司成立。

此后,佳能不断研发新技术,并在20世纪70年初研制出日本第一台普通纸复印机。

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和投入,使佳能数十年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同行业的领导者。

目前,佳能的产品系列共分布于三大领域:个人产品、办公设备和工业设备,主要产品包括照相机及镜头、数码相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广播设备、医疗器材及半导体生产设备等。

佳能在2001年全球财富500强的营业额排名中列第190位。

佳能以技术研发能力强和镜头出众而著名,与尼康并列为135单反相机的双雄之一。

在进入数码时代后,佳能在电子技术方面的优势得以体现,数码单反的新产品比尼康要略胜一畴。

目前佳能最新一代的数码单反有:450D、50D、5D MarkII、1D MarkIII。

2、尼康(Nikon)
日本品牌。

尼康创建于1917年,当时名为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1988年该公司依托其照相机品牌,更名为尼康株式会社。

尼康致力于光学和影像产品的研究开发,其产品包括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和测量仪器。

尼康公司从1948年才开始生产相机,初期产品是德国康泰克斯(contax)旁轴取景相机的仿制品,型号为NikonⅠ。

1959年,尼康公司推出第一架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Nikon F,这是架可以方便地更换镜头、取景器,并备有卷片马达的专业相机。

尼康F以其完备的性能,精湛的工艺以及相对于德国相机较低廉的价格迅速得到广大专业记者的认可。

在越战中,尼康F被美国随军记者所广泛使用,渐渐成为新闻记者的首选机种。

尼康以工艺精湛,质量可靠,经久耐用蜚声国际,尤其在亚洲各国,长久以来,受到广大摄影家的宠爱,始终占据着135专业相机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它的F2、F2AS、F3、F4、F5等专业相机,无不倍受专业摄影者推崇。

目前最新款的数码单反包括全画幅数码单反D700、中高端机D300和入门级的D80等。

3、索尼(Sony)
日本品牌。

索尼公司于1981年8月在一款电视摄像机中首次采用CCD,将其用作直接将光转化为数字信号的传感器。

目前索尼每年生产的CCD占据了全球50%的市场,这正是索尼能够在数码相机市场
上傲视群雄的一个原因。

2005年7月,索尼与Konica Minolta(柯尼卡美能达)合作,加入数码单反相机市场。

目前主力机型有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a900,中端数码单反a700,以及入门级别数码单反a350/a300/a200。

4、莱卡(Leica)
德国品牌,世界最著名的照相机品牌之一。

自从第一部相机诞生到现在,在相机发展史上能称得上著名品牌的可能会有不少,这些甚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都可以看到。

但是,在相机发展史上,选择某一个品牌的相机对于用户来说,不是选择那部相机,而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品牌可谓就是少之又少了。

而著名的德国莱卡(leica)就是这样的一个品牌。

据说在英国,一些绅士并不拍照,身上也常挂一台莱卡,作为有身份的象征。

日本是相机生产大国,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莱卡迷。

可以说,莱卡早已超越了作为工具的地位,己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

莱卡又是所有相机中最保值的。

50年前买的莱卡, 50年后如果原价卖出,准会被抢破头。

这就是莱卡的魄力。

5、蔡司(Zeiss)
德国品牌。

它由卡尔·蔡司(Carl Zeiss)、恩斯特·阿贝(Ernst Abbe)和奥托·肖特(Otto Schott)于1846年在耶拿(Jena)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全球最大的相机产品基地。

蔡司还拥有康太克斯(Contax)品牌,后来这个品牌卖给了日本企业。

卡尔·蔡司已有百年历史,但蔡司仍然是与昂贵和高质量的光学镜头联系在一起的。

蔡司镜头通常被认为是一流的、设计优良的,是能产生高画质图像的。

6、适马(Sigma)、腾龙(Tamron)和图丽(Tokina)
日本品牌。

日本三大著名的副厂镜头生产企业,产品各有千秋,可以生产各种卡口的镜头。

适马近几年还出了自己数码机身SD9、SD10、SD14。

7、其他
日本其他相机品牌还有美能达、富士、宾得、奥林巴斯等。

美能达在胶卷时代与尼康、佳能齐名,2003年8月宣布与柯尼卡合并,2006年1月柯尼卡美能达宣布退出相机市场,有关资产被索尼收购,美能达这个品牌从相机行业正式消失;宾得在进入数码时代后,就逐渐走向末路,鲜有优秀产品出现,数码单反有K10D、K20D、K110D、
K200D;富士以胶卷与柯达齐名,在相机生产方面也颇有建树,消费级数码相机方面有较强竞争优势,但在单反领域表现一般,数码单反有S1 Pro、S2 Pro、S3 Pro、S5 Pro。

(二)大中画幅相机
1、哈苏(Hasselblad)
德国品牌。

以生产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相机而闻名于世的哈苏公司,创建于1841年。

在中画幅相机的发展史上,哈苏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最早采用镜间快门,实现了1/500秒的闪光同步速度;最早采用自动收缩光圈,摆脱了收放光圈的繁琐;它的外形设计几十年很少变化,但内部结构的改进和功能的增加,演绎出众多新机型。

如今,它的品牌和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相机发展史上永恒的经典!
哈苏就此拥有了全球最为庞大和最为完整的中画幅相机体系,占有了中画幅相机的“半壁江山”。

至今仍在生产的尚有以下几大系列:500系列:501CM、503CW、555ELD;200系列:202FA、203FE、205FCC;超广角、特殊用途及宽幅系列:903SWC、FlexBody、ArcBody、Xpen。

2、禄莱(ROLLEI)
1920年,德国工匠雷哈夫•海德克(Reinholf Heidecke)和商人保罗•福兰克(Paul Franke)在德国小镇布鲁斯威克(Brunswick)建立了一个小工厂。

当时他们做梦也没有想过这里日后会诞生著名的,以德国精密工业代表著称的禄莱。

O/S T Y R9Q:Y终极摄影俱乐部雷哈夫做的第三个原形照相机禄莱福莱(Rolleiflex)就使自己闻名世界,同时她的家乡布鲁斯威克也获得了“摄影技术之都”的美誉。

该型相机的发明不仅给当时的相机制造业有重大的影响,也对20世纪的照相发展起到了众大的稳定推动作用。

1928年禄莱公司成功研制出使用6*6胶卷的双镜头反射取景相机:“Rolleiflex”。

该机成为人类摄影史上经典中得经典,受到全世界摄影人士的推崇和喜爱。

1937年,双镜头的禄莱福莱获得了在德国科隆举办的世界展览大奖。

3、玛米亚(Mamiya)
日本品牌。

玛米亚是中画幅照相机中的佼佼者,许多影楼都使用它的机器。

公司在Tsunejiro Sugawara的赞助下由相机设计师Seichi Mamiya于1940年5月成立。

第一台相机是具有后对焦功能的玛米亚6。

玛米亚特别是它对于中篇幅120数码后备和自动对焦的开发,对
于相机发展史来说,意义重大。

2005年,玛米亚发布了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第一款可换镜头式中幅DSLR相机“Mamiya ZD”。

4、康太时(Contax)
康太时原来是德国Carl Zeiss公司旗下的品牌,但由于日本厂商的崛起,在1972年卡尔蔡司财团下的子公司Zeiss Ikon宣布了Contax相机停产的消息。

后来,卡尔蔡司公司与日本雅西卡(Yashica)公司合作,生产出成像优秀且成本较低的机身和镜头,至此康太时复活,但已经成为日产品牌。

康太时较为经典的产品有G2和T3,至今仍有许多摄影爱好者在收藏和使用。

三、器材选购
由于大画幅和中画幅器材昂贵、笨重,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特别是初级爱好者不会购买和使用,故此以下只介绍135单反相机及配件的选购。

(一)入N家还是C家
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购买135数码单反相机,都会选择尼康或佳能的品牌,少数会选择索尼或宾得等其他品牌。

但选择尼康还是佳能,则是一个令人十分头痛的问题。

1、尼康的优势
(1)成像锐利,尼康淡素硬朗的风格受许多爱好者喜欢。

而佳能的成像偏软、偏柔。

(2)机身比同档次的佳能机便宜,C家的中低端数码单反的确比N家的中低端数码单反弱。

(3)尼康的狗头成像也不错。

2、佳能的优势
(1)镜头群丰富,它的定焦L头广受好评,有种说法叫入C家冲的就是它的定焦L头。

(2)数码相机领域,佳能要略为领先于尼康,尤其是高档产品。

(二)单反相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这是网上一个点击率超过百万的好贴,给大家介绍一下。

1、“三大纪律”
(1)镜头是用来摄影的,不是用来烧钱的。

“器材派”使摄影变成镜头的鉴赏与收藏的艺术,本末倒置,不可取。

然而,谈论器材,交流心得,也是一种乐趣。

乐趣并非在于拥有。

(2)那怕有再好的镜头,最重要的是镜头后面的那颗头。

镜头是手段,不是目的。

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如何用好镜头,拍出好片。

这里有很多镜头使用上的讨论供参考。

(3)镜头的测试,见好就收。

为了测试拍片,可以永无休止。

砍柴磨刀,磨起来容易上瘾,但别误了砍柴的大事。

2、“八项注意”
(1)镜头比机身重要。

有限的资金,应该投资到无限的镜头。

最终镜头决定一切。

镜头的成像,差别可是明显的。

买机身的终极问题,是如何省下机身钱买好镜头。

今天最低档的DSLR机身,已经足具专业摄影的基本要求,从品质上讲可拍出完全专业的图片。

对于非专业人士,某些特殊功能以及全金属防水机身完全多余。

机身发展太快,切不可当作耐用品。

18个月推出一代,淘汰很快。

在成像,打印,大屏幕显示技术的驱动下,要有三五年换机身的思想准备。

好的镜头则不同,可用“一辈子”。

此外,好的镜头在二手市场也比较保值。

(2)Canon 18-55mm套头只是个入门用的过渡教练头,普通随便用用,焦段非常实惠。

没好头时,可以暂时用它顶着。

如有可能,最好借一个或买个二手的,能省就省。

人们对它的持有期较短。

如果还在频繁地使用,说明使用者尚未脱离DSLR入门阶段,没有充分了解镜头对摄影的重要性。

Canon的营销策略就是让你迟早抛弃这个套头。

再看看18-55二手的价--没人要的破烂(很新的在ebay只能卖到一半价)!所以,第一头选了18-55,等于收了个鸡肋。

(3)Canon 50mm/F1.8 II是个性价比优异的好头。

成像质量可与专业L头比拟。

省下套头的钱刚好可以买下这个标准镜头。

如果手头不宽裕,暂时买不下较好的变焦头,用这个标头可以拍出DSLR味道十足,非常专业的好片。

人像和花花草草草,偶尔风景:就用50mm/F1.8,好好钻研大光圈的运用(多观摩),很快可以拍出好片。

(4)“一镜走天下”没有好结果。

光学工艺限制了好镜头的变焦比为三到四倍。

18-200mm用起来很方便,但出片很软(不清晰),尤其在长焦段。

毕竟,DSLR的功能和乐趣也在于能够更换镜头。

(5)光圈越大,镜头越贵。

F2.8比F4价高一倍,但光圈开到F2.8时,镜头的成像不可能保证与F4一样出色。

选择镜头要考虑特大光圈是否真的常用,以避免浪费。

如果只是想过一把大光圈的瘾,廉价的50mm/F1.8比F2.8痛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