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无为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高二政治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25=50)1.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

这说明
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④没有文化人们已经无法生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据此回答2~3题。

2.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B.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3.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

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C.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4.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在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体味到文化。

据此回答5~6题。

5.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
A.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 B.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
6.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

人们将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

文化将大踏步地进
人市场,经济性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之一。

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
A.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的特点更加突出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C.文化将逐渐取代经济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
D.经济对文化的制约将更加严重
7.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较量,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
①把文化建设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③实施“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④充分发挥我国人口数量优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内容。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 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C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D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10、“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的文化将取代各国的民族文化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11.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本着“跳起来打枣、打大枣”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小省区办大文化”的奋斗目标。

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充分说明:
A.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B.文化发展完全可以脱离经济条件的制约
C.文化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12. 随着“读书启智、精彩人生”首届岳麓书香节开幕,由岳麓区“读书达人”联盟发起成
立的岳麓书友会正式在岳麓区图书馆挂牌。

岳麓书友会发起人、会长王军说:“读书可启智,读书也可以让生活变得很精彩!”这是因为:
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决定一个人的发展
③有文化修养的人才有崇高的道德④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A.①②④B.①④C.②③D.②③④
13、哲学家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只有当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时,她才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

千篇一律的建设手法和规划方案不仅使地方丢失了应有的特色,根本无法符合现代社会对城市建设的要求,而且也破坏了历史文化的价值,永远地丧失掉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说明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保护文化遗产有历史文化价值
C.保护文化遗产有旅游价值 D.独特的城市有独特的魅力
14、我国西北地区有丰富的人文、经济资源,在历史上经济贸易曾经十分繁荣,茫茫草原、巍巍高山对民族性格和当地文化的影响巨大,大部分西北民歌粗犷高亢,自由奔放,极富阳刚之气。

西北地理环境与西北民歌风格之间的关系说明
①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气质②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文化气质③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特殊性④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稳定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柳体”,至今影响着我们。

这说明A.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B.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D.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16、爱迪生说:“我这一生行将结束,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在世的这短暂的人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

”这段话表明:A.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 B.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C.人的发展是全面的 D.人的发展就是要社会发明创造
17、毛泽东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为工农兵服务,号召作家深入群众,转变立足点,和劳动人民在思想上打成一片。

这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②一切文化都来源于社会实践③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④文艺工作者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是统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大量新词酷语如:雷人、给力、“PM2.5”等,涉及语文、政治、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诸方面。

这一事实说明
A.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文化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D.文化先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的总量急剧增加,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普遍感受到了发展、竞争的压力,由此产生了普遍的、多样化的终身学习的需求。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和宣言书,它表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国家的意志,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据此回答 19--20题。

19、“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①全民学习②虚心学习③终身学习④把学习作为人的第一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①④
20、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
A.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B.每个人都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C.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D.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2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

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2.2011年4月29日,英威廉王子与相恋多年的女友凯特的皇家婚礼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

1900余名各国政要出席了婚礼,全球有20亿人通过电视收看了实况。

英国各届都希望把这场婚事大肆操办一下,以便利用这一机会,展示英国的老派文化、老派传统,展示英国文化的风采。

这一事实说明
①大众传媒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大众传媒已取代旧的传媒
③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可以从中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
④英国皇家婚礼是英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在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有中国学者在演讲中说,有时候,你都不得不惊诧于人类的认知力、理解力和自身的感受力是如此的相似。

例如,《论语》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其实在《新约·马太福音》和《路迦福音》里也有类似的表达。

导致这种人类文化惊人的相似的根源是
①各民族文化形成的背景完全相同②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
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④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普遍的规律
A.①③ B.②④ C.③④D.②③
24.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是因为()
①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②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5.近年来,一些国家每年发行生肖邮票,一些国家将春节纳入法定节日,很多外国城镇将
春节活动列入官方节目日程,春节已经成为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在世界节庆文化宝库中大放异彩。

海外春节“热”
①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②说明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③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④昭示着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50分)
26.2012年10月29日,第二届“好客山东休闲汇”在青岛圆满谢幕。

经测算,休闲汇期间,全省休闲消费总额达1900多亿元,其中旅游总收入1210亿元,
同比增长22.5%,接待游客总量计1.4亿人次,同比增长19%。

“休闲汇”一系列优惠让利和特色活动,极大刺激了当地休闲
消费热情。

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向媒体透露,目前,各相关部门
正在着手制定发展休闲产业的相关规划,明年省政府将正式出
台落实《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的实施规划,从基础设施建设、
开放公共休闲资源、举办重大休闲文化活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改善休闲消费环境,满足居民休闲需求,全面推进国民休闲发展。

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的重要意义。

(12分)
27、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品铁观音香舐两岸,拜妈祖庙情系一家”的对联,是由中国楹联学会负责撰写的。

为此,楹联学会会长曾亲自到湄洲岛拜谒妈祖,了解妈祖在两岸骨肉同胞之间重要的纽带作用。

在央视等新闻媒体的“牵线搭桥”下,海内外游客纷纷前往湄洲岛,或朝拜或旅游。

2012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七,湄洲岛游客已突破10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1倍,且台湾游客占了相当一部分。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的?(10分)
28、材料一:孔家店在五四运动时期曾被砸烂,孔老二在“文革”期间曾被批倒批臭过。

但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却一直生生不息,像是变成了我们的血液,在我们的全身奔涌流淌……
材料二:韩国人十分重视长幼尊卑,家长在家里仍然是绝对的权威。

一些韩国人每年二月和八月初一,都要按照从中国传过去的传统方式到文庙祭祀孔子。

人们头戴儒冠,身穿黑色古代祭服,毕恭毕敬地向孔孟行礼。

中国封建时代的县学和书院,现在都已荡然无存,而韩国还完整地保存着281所乡校和84所书院。

他们在这里设立“忠孝教育馆”,开展有关儒学的学术活动。

至今,韩国的社会共同道德仍然是中国宋代时期提出的“八德”:“孝弟、忠信、礼义、廉耻。

”中国的《朱子家礼》在元代时传入朝鲜,现在仍然是韩国人家庭伦理的规范基础。

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2分)
29.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日韩两国的文化也进入中国文化市场,形成一股“日韩流”。

如在某市校园内,许多中学生竞相模仿日韩明星的发型、服饰、劲舞等,成为日韩的“中国新生代”。

因此,学校政教处作出禁止上述一切行为的决定,一些学生对学校的做法表示不满,说:“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何错之有?真是小题大做。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是怎样看待上述现象的?(16分)
安徽省无为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高二政治答题卷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2分)
27. (10分)
28. (12分)
29. (1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