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分子结构.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1)Cl2(g)
(2)CH4 (g)
2Cl(g)
E(Cl-Cl) = D
C(g) +4H(g)
E (C-H )

D 4
结论:双原子分子:D = E 多原子分子:D≠E
(3)应用:
例:已知HCl(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92.3KJ·mol-1,
E(H-H) = 436KJ·mol-1,E(Cl-Cl) = 239.7KJ·mol-1 试求H-Cl键的键能。
非极性分子 p=0
2.分子的变形性和极化率
a.非极性分子:
+
-
-
+
P=0 产生诱导偶极P诱
b. 极性分子:
+
-
+
-
+ -+ +- +-
+- ++- +-
P固有 ≠0
取向过程
p固有 + p诱导
(1)分子的变形极化:非极性分子或极性分 子受外电场作用而产生诱导偶极的过程。
(2)诱导偶极:外电场作用下核和电子云相对 位移所产生偶极。
(5)键级:表示两个相邻原子间成键的强度。 键级越大,键越稳定。
键级 1(成键电子数 反键电子数) 2
例:
O 2的 键 级

1(8 2

4)
2
三、应用:
分子轨道理论可处理同核双原子分子的结构。 阐明分子中价键数量和类型,预测分子是否存 在,判断分子磁性,比较分子稳定性。
第四节 分子间力和氢键
4.杂化 轨道
等性杂化轨道:几个能量相近的原 子轨道经杂化后形成的各杂化 轨道所含成分完全相同。
不等性杂化轨道:几个能量相近的原 子轨道经杂化后形成的各杂化轨 道所含成分不完全相同。
二、杂化方式:
1.等性杂化 (1)sp杂化: 直线形
类似的有 BeCl2
(一个 ns 轨道和一个 np 轨道参与的杂化)
反键分子轨道: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组合形成的分子轨 道其能量比原子轨道的能量高的称为反键分 子轨道。
特点:两核间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小,甚至为零, 出现节面,其能量比原子轨道能量高,不利 于成键。
σ* 1s
1s
1s
1s
AO
MO
AO
H2的分子轨道能级图
2. O2的形成: O:1s22s22p4
2p
2s
2.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可使物质熔点、沸点 升高,溶解度增大,液体密度增大。
一、分子间力
1.分子的极性:
极性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
(1)
合,产生偶极。
非极性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重
合,不产生偶极。
(2)分子极性和化学键极性关系
a.双原子分子: 分子极性和化学键极性一致
例:H2、O2 非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分子
例:HCl
极性共价键
极性分子
b.多原子分子:分子极性和化学键极性不一定一致。
3.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P153 (1)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几个原子轨道可
以叠加起来形成成键能力更强的新轨 道,即杂化轨道。 (2)原子轨道杂化时一般使成对电子激发到 空轨道而成单个电子,其所需的能量完 全可用成键时放出的能量予以补偿。 (3)n个原子轨道发生杂化后只能得到n个杂 化轨道。即杂化前后原子轨道的总数不 变。
例:HgCl2
Hg:5d106s2
6p
激发
6p
6s
6s
结构: Cl — Hg — Cl
杂化
Sp杂化
(2)sp2杂化 平面正三角形
(一个 ns 轨道和两个 np 轨道参与的杂化)
例:BF3 B:2s22p1
激发
2p
2s
结构:
F
2s F
B F
2p 杂化
sp2杂化
(3)sp3杂化 正四面体
(一个 ns 轨道和三个 np 轨道参与的杂化)
解:H2(g) + Cl2(g)
2HCl(g)

r
H
m

184.6KJ
mol1
H2(g)
2H(g)
Δ H E θ r m,1
HH
Cl2(g) 2H (g) +2 Cl(g)
2Cl(g) 2HCl(g)
Δ H E θ r m,2
Cl Cl
Δ Hθ r m,3

2EHCl

r
σ键:重叠部分发生在两核的联线上。
ss
s p
键 —— 两个原子轨道沿两原子核的连线(键 轴)以“肩并肩”方式重叠所形成的键。
p p
注意:两个原子形成共价单键时,原子轨 道总是沿键轴方向达到最大程度的重叠:
1.共价单键是键。 2.共价双键或三键,则只有1个是键,
其余为键
二、键参数 1.键长(l):分子中两原子核间的平衡距离
(1)氢键产生的条件:H原子只有跟电负性 很大而半径很小的原子(如F、O、N)形成 共价型氢化物时,它们之间才能形成氢键。
(2)氢键的特点:氢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3)氢键的类型: ①分子间氢键: 例:NH3、H2O、HF分子之间,
甲酸、醋酸等缔合
O… H O H C O H… O C H
②分子内的氢键:例:苯酚邻位有- CHO、 - COOH、- OH、-NO2等。
极性分子:H2O、NH3等

性 键 非极性分子:
直线形:CO2 、CS2、 HgCl2、BeCl2
(对称性结构) 平面正三角形 : BF3、BCl3
正四面体 CH4、CCl4、SiH4 SiCl4等
(3)偶极矩:p
例:HCl
p=d
:正电荷中心或负电荷中心的电荷量 d: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
极性分子 p≠0
p诱导=
(3)极化率:诱导E 偶极与外电场强度的比值称为 极化率,可表征分子外电层电子云的可变形性。
极化率规律:分子中所含电子越多,分子变形性越 大,极化率 相应变大。
3.分子间力 (1)色散力: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极性分子之
间、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
+_ +_
一大段时间内 的大体情况
1s
σ 2p
π 2p 2p
2p
σ* 2s
2s
σ* 1s
1s
2p 2s 1s
(1)分子轨道能级顺序:
O2、F2 :
1s
1*s
2s


* 2s
2p

y2 p、 z2 p


* y
2
p、
* z2
p


* 2
p
N2、C2 、 B2 :
1s
1*s

2s


* 2s
(3)取向力: 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注:①对于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 只有当分子的极性很大时,取向力才比较显著; 而诱导力通常很小。
②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物质的许多物 理化学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总的 影响规律是: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二、氢键 1.氢键的形成 以HF为例:
(即核间距)。 注:一般键长越短,键越牢固。
例:
H-F H-Cl H-Br H-I
键长增加,结合力减弱,热稳定性减小
2.键能:标志化学键的强弱 ⑴定义:在298K和100KPa下,破裂1mol键所
需要的能量称为键能E。 kJmol-1。
一般键能越大,键越牢固。
(2)离解能D: 在298K和100kPa下,1mol理 想气态分子离解成理想气态原 子所需要的能量。
(1)饱和性: 一个原子含有几个未成对电子,通
常就能与其他原子的几个自旋相反的
未成对电子配对形成共价键。
(2)方向性: 例如:HCl
++
1S
Cl
H
+
HCl
4.共价键的类型:
(1)按极性
极性共价键:两个不同原子间的共 价键。例:HCl等
非极性共价键:两个相同原子间的 共价键。例:H2、 N2等
(2)按原子轨道重叠方式: 键 —— 两个原子轨道沿两原子核的连线(键 轴)以“头顶头”方式重叠所形成的键。
H

m

H r m,1


r
H

m
,
2


r
H

m
,
3

r
H

m

H r m,1


r
H

m
,
2


r
H m,3
-184.6 = 436 + 239.7 - 2EH-Cl
EH-Cl = 430.1(KJ·mol-1)
3.键角():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反映 分子空间构型的因素之一。
三、价键理论的应用: 价键理论可以解释一些简单分子的内部结构。
第二节 杂化轨道理论
一、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在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几个原子轨
道在成键过程中可以叠加起来组成一 组成键能力更强的新的轨道,从而改 变原有轨道的状态。这一过程称为 “杂化”。 (注:孤立原子本身不会发生杂化。)
2.杂化轨道:杂化后所形成的新的轨道。


y2 p、 z2 p

2p


* y2
p、
* z2
p


* 2
p
(2)O2分子的电子构型:
三电子键
O2
KK
(
2s
)2
(
* 2s
)2
(
2
p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
py
)2
(
2
pz
)2
(
* 2
py
)1(
* 2
pz
)1
抵消
三电子键
(3)O2的结构式:
O
… …
O
(4)O2是顺磁性。(∵有2个单电子)
1.共价键的形成: 以H2形成为例:
+
(a)排斥态
H
H
(b)基态
两个氢原子的
电子自旋方向
Ea
相反,形成H2
Eb
2.价键理论要点:
(1)电子配对原理:两原子接近时各提供自旋 方向相反的电子进行配对 可形成共价键。
(2)最大重叠原理: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重 叠程度越大,则形成的 共价键越牢固。
3.共价键的特征:
2p
2s
SP3不等性杂化
键角为104.5°
三、磁性:
顺磁性: 分子中有单电子。
u n(n 2)
( n:单电子数 )
反磁性: 分子中无单电子。
第三节 分子轨道理论
一、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P157 1.分子轨道是由原子轨道组合而成。n个原子 轨道组合成n个分子轨道。
2.电子逐个填入分子轨道,其填充顺序所遵循的 规则与填入原子轨道相同,也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3. 原子轨道有效地组合成分子轨道必须符合 能量近似、轨道最大重叠及对称性这三个 成键原则。
二、分子轨道的形成 1.以H2形成过程为例: 节面
1s*反键分子轨道
1s成键分子轨道
成键分子轨道: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组合形成的分子轨 道其能量比原子轨道的能量低的称为成键分 子轨道。
特点:两核间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增大,其能量比 原子轨道能量低,有利于成键。
例:CH4 C:2s22p2
2p 2s
激发
2s
2p 杂化
sp3杂化
四个sp3杂化轨道
CH4的空间结构: 键角:109.5°
2.不等性杂化:
(1)NH3: 三角锥形
N:2s22p3
1- 3a
S成分 各含a S成分
2p
杂化
2s
SP3不等性杂化
键角为107°
(2)H2O: 角型 O:2s22p4
杂化
第六章 分子结构
化学键:分子或晶体内直接相邻的原子(或 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离子键: 正、负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而
形成的化学键。

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学 键
共价键: 共享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键: 整个金属晶体中的原子或金属 离子靠共用自由电子结合起来, 这种结合力为金属键。
第一节 价键理论 一、共价键
+_
每一瞬间
+_ +_
非极性分子的瞬时偶 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色散力的大小与分子中电子数有关:分子的分子 量越大,所含电子数越多,分子变形性越 大,分子间的色散力也越大。
(2)诱导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极性分子和非
极性分子之间。
极性分子
+_
非极性分子
分子离得较远
+ _ +_
分子靠近时
说明:极性分子本身的固有偶极可看作一个微小电 场,会使相邻分子发生变形极化而产生诱导偶极。 诱导偶极和固有偶极之间的作用力为诱导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