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同步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同
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某村四种农产品产值构成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影响该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
C.地形
D.气候
2.该村可能位于
A.杭州市附近
B.长春市附近
C.福州市
D.烟台市
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4.依图示信息可知农场分布在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马来西亚
D.阿根廷
下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四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甲地:商品谷物农业——气候 B.乙地:种植园农业——交通C.丙地:混合农业——地形 D.丁地:乳畜业——市场
6.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B.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C.丙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干旱区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7.图乙中①处的农业发展可以借鉴图甲中何处的农业发展经验
A.a
B.b
C.c
D.d
8.图甲中b处的粮食生产与图乙中的哪处相似
A.①
B.②
C.③
D.④
9.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程度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0.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11.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①该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③劳动力丰富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A.内蒙古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D.东
北平原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A.① B.① C.① D.①
14.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二、综合题
15.下图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两地比较,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更好的是地;③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2)我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气候优势条件是;不利影响主要是。
因此,加强工程建设是实现农业稳产的保证。
(3)④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与②地相比,其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有、。
16.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每年冬天,哈德逊湾都会被冰雪覆盖。
科学家预测气候变暖可能会使这一地区融冰时间进一步提前。
材料2:丘吉尔港是哈得逊沿岸的唯一港口,2019年美国铁路大亨布罗仅以象征性的7美元购入了丘吉尔港,他坚信不久的将来将从中获
得100万美元的年收益。
材料3:下图为加拿大区域图。
(1)加拿大小麦区所属农业地域类型是_,其主要特点有。
(2)加拿大小麦区主要分布在,其形成的自然因素是、、。
(3)未来加拿大小麦区分布范围的变化趋势可能是,推测理由有。
17.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2)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原因有。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
(4)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
理由是。
18.下左图为“欧洲西部地形和1月份0℃等温线分布图”,下右图为“两种气候类型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环地中海的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色列等国是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大规模生产基地,产品大量销往欧
洲各地。
(1)据0℃等温线走向可推知欧洲西部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为。
(2)试从气候角度分析C地乳畜业发达的原因。
(3)材料中“时鲜业”生产基地的主要气候类型为,能表示其气候特征的是右图中的(甲、乙),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4)从气候方面比较A、B两地发展“时鲜业”的不同。
参考答案
1.B
2.B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农业产值当中乳畜产品和蔬菜产品占的比重最大,影响乳蓄业主导因素是市场,选择B。
2.甜菜喜温凉,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北方,集中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我国的南方没有甜菜生长,选择B。
3.C
4.B
【解析】3.根据图中内容可以判断该地耕种制度为一年一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生产的粮食主要用于销售,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选择C。
4.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纬度较高,位于北半球,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综合可以看出该农场分布在加拿大,选择B。
5.B
6.B
【解析】
5.读图,甲地以种植业为主,商品商品率低,是自给农业,可能是水稻种植业,主导因素是劳动力,A错。
乙地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主导因素是交通,B对。
丙地种植业与畜牧业比重相当,是混合农业,主导因素是水源,C错。
丁地是大牧场放牧业,主导因素是气候,D错。
6.结合前面分析,甲地主要生产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A错。
乙是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B对。
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羊,机械化水平高,C错。
丁是大牧场放牧业,主要生产皮毛、肉等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半干旱区,D错。
7.A
8.B
【解析】
7.图乙中①处的农业地域类型为畜牧业,与美国a处的农业地域类型相似。
8.图示b处的粮食生产为玉米带,与我国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相似。
9.C
【解析】③地区种植业比重小,畜牧业比重大,商品率高,投入的劳动力少,要想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提高牧草的生产量,选择C。
10.D
11.A
12.C
【解析】
10.根据气候特征可知,该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适合发展乳蓄业。
选择D项。
11.乳蓄业的区位因素有:(1)自然因素是气候温和,多雨多雾,光照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2)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需求大。
市场广阔。
选择A项。
12.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选择C项。
13.D
14.A
【解析】
13.秸秆直接在田间燃烧不仅仅浪费能源更污染环境,这种做法不可取;①既能提供生活能源(沼气)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沼渣、沼液还田)符合题意。
①、①做法虽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比①的做法合理但不能提供生活能源。
故答案选D项。
14.在农田大面积燃烧秸秆会带来大气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导致突然表层有机质因燃烧而失去,①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不是主要影响。
故答案选A项。
15.(1)①水源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旱灾害频繁水利
(3)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解析】(1)①②两地比较,①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多,种植水稻气候条件更好;③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源。
(2)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是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气候优势条件,气温气候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比较大,常常发生水旱灾害,水旱灾害频繁是不利因素,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是实现农业稳产的保证。
(3)④地是我国的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其生产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16.(l)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2)中南部地区热量(气候);地形;土壤
(3)向北扩展耐寒品种培育;气候变暖
【解析】(l)加拿大种植的小麦主要用于销售,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爱,其主要特点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
(2)加拿大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小麦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地区。
其形成的自然因素是热量(气候)、地形、土壤。
(3)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新品种的培育,未来加拿大小麦区分布范围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向北扩展。
17.(1)东部多,西部少地形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2)四川盆地地处盆地,水汽不易散发,阴雨、雾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
(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人们喜食稻米。
(4)不可行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
【解析】(1)从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可以看出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东部多,西部少。
青藏高原地势高,水汽难以到达,东部受季风条件的影响,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2)四川盆地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主要原因是盆地水汽不易散发,阴雨、雾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
(3)长江中下游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原因可以从劳动力、市场、种植经验、气候条件、人们的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
(4)不可行,主要从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水源条件进行分析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
可行,主要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
18.(1)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由西向东递减或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
(3)地中海气候甲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4)A地比B地纬度稍低,热量较丰富,产品上市时间比B地早。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解析】(1)观察图可知等温线和海岸线平行,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由西向东递减或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
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2)C地位于欧洲西部,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
(3)地中海沿岸主要为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能表示其气候特征的是右图中甲,形成原因主要从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移动分析。
(4)从纬度位置分析热量差异,从纬度的不同分析产品上市时间差异。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