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椒子斜钨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椒子斜钨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
摘要:广东椒子斜钨矿主要为石英细脉带与云英岩微细脉组成的细脉带型黑钨矿床,区内多个矿带均赋存于燕山三期的中粒斑状二云母花岗岩中,围岩蚀变主要为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及钾长石化。

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进行探讨,为同类型矿床提供找矿思路。

关键词:黑钨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成因类型
引言
广东椒子斜钨矿位于湘赣粤加里东隆起成矿带南边缘贵东岩体之北,次级大地构造单位为粤中海西坳陷之北东端,属印支褶皱构造分区中的粤北瑶岭复背斜之南部,属于典型的石英细脉带与云英岩化微细脉带型黑钨矿床。

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及成因探讨,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思路。

矿区地质概况
岩浆岩
矿区位于贵东岩体北缘内接触带,区内仅有岩浆岩出露(见图1)。

岩浆岩侵入体略具有EW向延伸,西起关山,小坑,经矿区向东往河口山、江草山、黄竹山延伸。

岩性主要为中粒斑状二云母花岗岩、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斑状二云母花岗岩,在河口山附近有后期的英安流纹斑岩小岩体侵入。

矿区北面外接触带为中、下泥盆系桂头群的砂岩、粉砂质页岩、砂砾岩。

岩层走向NE,倾向NW。

花岗岩与泥盆系地层呈侵入接触关系,接触面倾角较平缓。

在花岗岩中常见石英斑岩、图1 广东椒子斜钨矿地质简图
煌斑岩、伟晶岩等穿插,前者有时成岩墙产出,宽数米至十余米,延伸较长,后者为脉状或不规则脉状,一般延伸不大。

2.2构造
2.2.1节理、裂隙
矿区岩体中的节理裂隙非常发育,主要以北东向和北北西向最为发育,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四组:
第一组走向为52°~75°,倾向北西,倾角71°~80°。

该组节理在矿区最为发育,为矿区的控矿裂隙。

第二组走向为150°~170°,倾向南西,倾角65°~82°不等。

该组节理在矿区广泛可见,大部份为微细节理,延长有弯曲现象,单条节理一般长小于1
米至20米,有尖灭再现现象,裂隙中常有铁锰充填,少数充填有硅质岩。

第三组走向为15°~48°,倾向北西,倾角多在30°~67°少数可达85°,该组主要在北北西向断层两侧发育,呈羽状排列,多数发育为短小的裂隙及少量小断层,是为北北西向断层的次一级裂隙。

该组裂隙充充填低温石英脉。

第四组走向为80°~140°,倾向南东至南西,倾角18°~45°。

该组节理在局部地段发育明显,常以裂隙形态出现,绝大部分无充填物填充,少数充填伟晶岩脉。

2.2.2 断层
根据断裂分布及性质大致可分为二组:一组是走向NE,如F1、F6、F8、等,该组断层延长较大属平推断层;另一组走向NW-SN,如F2、F3、F4、F5、F7等。

所有这些断层均没有发生显著位移,对矿体均未构成较大的破坏。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矿区内多条矿脉的总体走向主要为北北东~北东东向,倾向北西,倾角较陡,局部近直立。

矿体多为密集的石英细脉、云英岩细脉组成的脉带型矿体,矿体形态、产状、规模主要受断裂及裂隙制约,形态主要呈脉状,矿脉局部常见尖灭再现、分枝复合及膨大缩小或呈平行细脉成群成带等现象,同一脉带中,延走向和倾向矿化及不均匀(见图1)。

在多条矿脉中以Ⅰ号矿脉最具代表性。

Ⅰ号矿脉分布于矿区的东南部,主要位于F3、F4断层之间,矿脉走向为北东东~南西西,倾向330°~345°,倾角为78°~88°,主矿脉沿走向延伸长达1200m,脉宽8~16m,最宽处可达20m,主要由密集石英细脉组成脉状矿体,在脉带的204线以西和205线以东出现云英岩细脉,且分布稀疏。

该矿脉沿矿体走向品位在中部(200线附近)较为富集,厚度也最大,向两端逐渐变贫,以至尖灭。

沿倾斜方向,在标高300~400m富集最宽,向深部矿化变贫,矿体变窄趋于尖灭(见图2)。

3.2矿石成分及结构构造
矿石主要由板状自形或半自形的黑钨矿、少数细粒白钨矿及它形的硫化物晶体嵌生于石英脉或云英岩脉中。

其主要结构有交代熔蚀结构,图 2 广东椒子斜1号矿体200线剖面图
乳状结构,包裹结构;构造主要有小团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

矿石矿物成分:矿石矿物成分主要是黑钨矿,次要矿物有白钨矿、辉钼矿,微量矿物有锡石、雌黄铁矿,次生矿物有褐铁矿、钨华。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
英、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绢云母等。

其中黑钨矿以板状、块状为主,分布于石英细脉中,局部充填了整个脉幅或超出脉幅插入围岩,交代围岩中的白云母及长石、石英等。

晶体以1毫米至数毫米者居多,最大晶体沿细脉走向分布,局部可见长达10厘米左右的黑钨矿晶体,晶隙及解理面上常被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等硫化矿物所充填交代。

3.3围岩蚀变
矿区内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红长石化、加长石化等,其中最重要,与钨矿成矿关系密切的是云英岩化。

云英岩化:发育在矿化带附近的岩石及石英脉两侧岩石中,蚀变岩石中白云母、石英显著增多(石英25~40%)、白云母(15~30%),此外有纳奥长石、微斜长石。

镜下能清楚看到白云母、石英呈不规则状交代原岩中的钠奥长石、微斜长石。

蚀变常呈较为规则的脉带状,宽度1~10cm,分布于含钨石英脉及云母线密集细脉带两侧岩石之中,构成宽窄不一,强弱不等的蚀变带,与成矿关系密切,细脉带发育部位都伴随着强烈的云英岩化,为本区重要的找矿标志。

蚀变岩石见花岗变余结构,有少量的黑钨、绿柱石和较多的萤石共生。

成因类型
矿区内所赋存的多个矿体均赋存于燕山三期的中粒斑状二云母花岗岩中,从原岩的岩石分析普片含有一定的钨及区内除见一些后期的石英斑岩、煌斑岩外,未发现其它岩体,且控矿裂隙往深部逐渐尖灭,矿体消失于岩体内。

由此说明此岩体不但于成矿有空间上,而且有成因上的联系。

由于岩浆活动分异作用所带来的含矿热水溶液,沿花岗岩中的裂隙充填,形成石英细脉带或云英岩密集带,并促使近矿围岩有云英岩化等蚀变的产生,有的形成稍宽的单条石英细脉,同时花岗岩中的黑云母普遍蚀变而成为白云母。

热液活动的结果,矿体附近的裂隙发育地段,也同样被交代而形成不规则状云英岩化白云母花岗岩。

综合以上特征认为,本区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汽化~高温热液裂隙充填矿床。

结语
广东椒子斜钨矿属于典型的石英细脉带与云英岩化细脉带型黑钨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比较简单。

矿体产于燕山三期中粒斑状二云母花岗岩中,矿床成因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密切关系,同时,岩体中发育的裂隙为矿体形成提供有利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地质局723地质大队.广东省始兴椒子斜钨矿区详细普查补充报告〔R〕.1966.。

〔2〕张声波赣南钨矿资源状况及新一轮找矿战略的基本思路〔J〕矿产与地质,2003,17(增刊):292-293。

〔3〕刘维富,陈玉峰甘肃小柳沟钨矿床矿石特征〔J〕地质与勘探,2005,41(5):10-16
〔4〕李水林,粤北曲江构造盆地北缘钨矿集中区成矿控制因素及找矿靶区选择,《大众科技》.200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