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燧人是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的燧人是谁
燧人(燧人氏)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火的发明者,有说法他为三皇之一,是新石器初期商丘附近一个母系氏族。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的燧人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燧人的简介
燧人是远古人“茹毛饮血”,他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
关于他的神话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
《尚书大传》云:“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
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
阳尊,故托遂皇于天。
”是神话中以智慧、勇敢、毅力为人民造福的英雄。
燧人的历史贡献
据古史记载,燧人氏不仅发明了“钻木取火”,还发明了“结绳记事”,为禽兽命名,立传教之台,兴交易之道。
那时候人类还没有文字,生活中有许多事全凭大脑记忆,但时间久了,有些事情往往会被遗忘。
燧人氏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
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
为了能够记录更多的事情,燧人氏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
在燧人氏以前,人们把所有的动物都叫作“虫”。
燧人氏经过细心观察,,把这些动物划分为四类:天上飞的称作“禽”,地上跑的称作“兽”,有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虫”,没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豸”。
燧人氏为了向人们传授各种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在村子里专门筑了个土台,称作“传教台”。
他时常站在台上为大家讲演。
他告诉人们:饥饿的时候如何用火来烧烤食物,寒冷的时候如何用火来取暖,打猎的时候如何用火来攻击猎物,遇见猛兽袭击时如何用火来把它吓跑……
据说中国的师道之兴就是从燧人氏开始。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历史的开始
燧人氏在昆仑山立木观察星象祭天,发现了“天道”。
因天道而受到启发,燧人氏始为山川百物命名,而有“地道”。
天地之德孕育万物,而人为万物之尊。
燧人氏以风姓为人类命名,对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缘上的限制,使人与兽有了严格的区分。
这是人类早期的伦理道德,也就是“人道”。
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道观。
天、地、人始于无名,成于有名。
有名则天地开明,人乃文明。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九千年文明历史由此开始。
燧人的小故事
在远古蛮荒时期,人们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用火。
到了黑夜,四处一片漆黑,野兽的吼叫声此起彼伏,人们蜷缩在一起,又冷又怕。
由于没有火,人们只能吃生的食物,经常生病,寿命也很短。
天上有个大神叫伏羲,他看到人间生活得这样艰难,心里很难过,他想让人们知道火的用处。
于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场雷雨。
随着“咔”的一声,雷电劈在树木上,树木燃烧起来,很快就变成了熊熊大火。
人们被雷电和大火吓着了,到处奔逃。
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临,雨后的大地更加湿冷。
逃散的人们又聚到了一起,他们惊恐地看着燃烧的树木。
这时候有个年轻人发现,原来经常在周围出现的野兽的嚎叫声没有了,他想:“难道野兽怕这个发亮的东西吗?”于是,他勇敢地走到火边,他发现身上好暖和呀。
他兴奋地招呼大家:“快来呀,这火一点不可怕,它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这时候,人们又发现不远处烧死的野兽,发出了阵阵香味。
人们聚到火边,分吃烧过的野兽肉,觉得自己从没有吃过这样的美味。
人们感到了火的可贵,他们拣来树枝,点燃火,保留起来。
每天都有人轮流守着火种,不让它熄灭。
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着了,火燃尽了树枝,熄灭了。
人们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极了。
大神伏羲在天上看到了这一切,他来到最先发现火的用处的那个
年轻人的梦里,告诉他:“在遥远的西方有个遂明国,那里有火种,你可以去那里把火种取回来。
”年轻人醒了,想起梦里大神说的话,决心到遂明国去寻找火种。
年轻人翻过高山,涉过大河,穿过森林,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遂明国。
可是这里没有阳光,不分昼夜,四处一片黑暗,根本没有火。
年轻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
突然,年轻人眼前有亮光一闪,又一闪,把周围照得很明亮。
年轻人立刻站起来,四处寻找光源。
这时候他发现就在遂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
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
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
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可是却着不起火来。
年轻人不灰心,他找来各种树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
终于,树枝上冒烟了,然后出火了。
年轻人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人们带来了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
人们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商丘市城西南2公里的燧皇陵,相传就是燧人氏的葬地,其冢高约7米,周围松柏环绕。
冢前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的手书碑刻及后世刻的石像生,是人们为纪念燧人氏而立的。
燧人的历史评价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稿》中说:“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于远古人类的生活无疑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引起后人极大的重视……这样的传说固然夹杂着后代的生活内容,蒙上了神秘的外衣,但它依然反映着朴素的远古人类生活的史实背景。
”赵朴初先生曾作诗道:“燧人取火非常业,世界从此日日新。
”恩格斯说:“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
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
”
人工取火的发明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所以,燧人氏一直受到人们的敬重和崇拜,并尊他为三皇之
首,奉为“火祖”。
火的发明使人类有了可以创造的温暖,对远古人类的聚集提供了武器和条件,是人类群居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根源。
火的发明创造了中国家文化的妊振期。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
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
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
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
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来。
这就懂得了工人能够取火(从考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又说成是一个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
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
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