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淬火后实验结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淬火后实验结果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了解在相同的热处理状态下材料成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了解用显微镜观察金相的制样过程
二、仪器材料
箱式电炉(S_2-4-10、S_-4-10)、硬度测试仪(HR-150A)、30钢、T10钢、砂轮(砂纸)
三、实验过程
1)、金相的制备
将一小块金属材料用金相砂纸磨光后进行抛光,去除金相磨面由细磨所留下的细微磨痕及表面变形层,使磨面成为无划痕的光滑镜面,然后用侵蚀剂进行腐蚀,以使组织被显示出来,这样就得到了一块金相样品。
2)、钢的热处理淬火和正火
钢的淬火: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的冷却介质中(V冷应大于V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
钢经淬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所组成。
步骤为:加热前先对试样进行硬度测定(为便于比较,一律用XX硬度测定);再将试样放入箱式电炉中,T10钢在770℃左右,30钢在860℃左右分别均匀加热15分钟;然后迅速在水中冷却,并不断搅拌。
将淬火后的试样用砂轮磨平,并测出硬度值(HRC)填入表1
钢的正火: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30~50℃以上,保温适当时间后,在自由流动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步骤为:加热前先对试样进行硬度测定(为便于比较,一律用洛氏硬度测定)。
再将试样放入箱式电炉中,T10钢在770℃左右,30
钢在860℃左右分别均匀加热15分钟,后在空气中缓慢冷却。
将正火后的试样用砂轮磨平,并测出硬度值(HRC)填入表2中。
四、结果及讨论
1、为什么淬火处理后的硬度值比正火处理后的高
答:因为淬火冷却速度比正火冷却速度快,由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图像可知淬火后得到的是马氏体组织,而正火后得到的组织主要是珠光体。
马氏体比珠光体晶粒度细
晶界面多,使得晶体的位错滑移阻力增大,从而硬度提高。
2、在相同的热处理状态下不同的材料成分对钢的硬度的影响
答:钢的硬度与钢的含碳量有关。
30钢是亚共析钢,热处理后室温下的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而T10钢为过共析钢,热处理后室温下的组织为珠光体和渗碳体。
渗碳体是脆硬相硬度比铁素体高,所以在相同的热处理状态下T10的硬度比30钢高。
五、结论
1、不同的热处理对材料的性能影响不同。
2、不同材料成分的钢在相同的热处理状态下性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