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三学段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
第三学段试卷
注意:本试卷共6页,32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D.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
点
2、这一制度在我国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联系,也是中国的国情和特点所决定的。
此制度是指()
A.多党制度
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4、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 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A.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
B.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认为中央领导层出现了修正主义
6、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主要是()
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B.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D.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7、“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此“隆中三策”被提炼为党的理论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8、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第一次明确公开提出()
A.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B.“一个中国”的思想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构想
9、“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
五星红旗飘,光照南疆塞北。
高奏凯,主权恢复,侮辱今朝束。
颂美景,昌盛繁荣,遍地荆花吐馥。
”这阙词当属()
A.《中国之歌》B.《回归倒计时感赋》
C.《宝鼎现·庆香港回归》D.《拥子入怀——澳门回归十周年》
10、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11、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12、万隆会议不仅是亚非国家团结起来走向世界舞台的标志,也是中国同亚非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这次会议:()
A.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B.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
C.消除了亚非国家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和分歧
D.展示了中国的和平外交形象
13、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
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
B.国际社会主义和国际资本主义矛盾相对缓和
C.在苏美争霸中,美国由攻势转为守势
D.中国推行正确、灵活的外交政策
14、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日建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美建交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1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在于()
A.它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B.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它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好评
D.它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维护了世界和平
1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我国提出“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它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17、2001年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属于()
A.区域经济集团
B.军事合作组织
C.区域政治集团
D.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18、下列关于希腊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古希腊,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②属于地中海式气候③土地和气候条件不利于农耕文明的发展④优越的航海条件为古希腊海外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下列关于希腊城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公民具有很强的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
B.民主政治较发达,民众享有充分的行政、司法等政治权利
C.公民以极大的热情和自豪感投入到城邦政务中去
D.希腊公民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20、公元前500年,如果雅典全国人中约20万,本国居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公民四万五千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约十六万八千人
B.约四万五千人
C.约二十万人
D.约七万七千人
21、梭伦改革的措施不包括( )
A.颁布“解负令”
B.将全体雅典人分为四个等级
C.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D.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22、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A、都发生于公元前8世纪
B、都设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四个血缘部落
C、都设立了五百人会议和十将军委员会
D、都打击了氏族制度,有利于民主政治
23、伯里克利时代,雅典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
A.五百人会议
B.十将军委员会
C.公民大会
D.首席将军
24、下列不属于伯利克里改革内容的是()
A、各等级男性公民可以担任除十将军以外的所有官职
B、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规定首席将军执掌国家军政大权
C、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
D、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25、以下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希腊的民主制度在雅典得到完美的体现
B.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
C.在雅典民主制的进程中,氏族贵族的权力不断遭到削弱
D.雅典的民主政治使全雅典人都享有民主权利
26、在罗马法发展过程中,推动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阶层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法学家的努力
D.罗马不断对外扩张
27、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A.《万民法》
B.《十二铜表法》
C.《民法大全》
D.《查士丁尼法典》
28、下图中的“?”应填()
A.贵族、平民 B.公民、自由民 C.平民、贵族 D.罗马人、自由民
29、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罗马法中所蕴含的某种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这个“法律观念”是()
A.抽签选举、轮番而治
B.自由、平等、博爱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30、对“一国两制”介绍不确切的是()
A.是邓小平在借鉴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B.在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香港、澳门的回归是按照“一国两制”构想进行的
D.祖国统一后,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第II卷(40分)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20分)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曾出现过曲折,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的政治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也得到成功运用。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分)
(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政治建设的新时期,什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3分)为实现这一目标,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8分)
(3)“一国两制”体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何种共同心愿?(3分)
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 000到6 000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
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什么是民主》
材料三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材料四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耶林
(1)为了保证“全体人民”掌权,雅典主要设立了哪些政治权力机构?(3分)
(2)材料二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特点?材料二对参加公民大会者的限制说明了什么?(5分)
(3)材料三引自古代罗马的哪一部法律?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的法律规定?(6分)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的。
(6分)
17-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第三学段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5: DCCDA 6—10: BBACC 11—15: BDCBB
16—20:ADDBB 21—25:BDCCD 26—30: DBBCA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道大题,共40分)
3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分)
(2)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分)
举措:①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②修改宪法: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④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从而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8分)
(3)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分)
32.(1)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3分)
(2)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2分)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实质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具有阶级的局限性。
(3分)
(3)《十二铜表法》。
(2分)看法:作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部分条文体现了不平等,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4分)
(4)罗马法在世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声。
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