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
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利用基因型为YYrr和yyRR的个体培育出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最快捷的育种方法是
A.诱变育种B.杂交育种C.单倍体育种D.转基因技术
2. 正常出现肽链终止,是因为()
A. 一个与终止密码子对应的转运RNA不能携带氨基酸
B. 不具有与终止密码子对应的转运RNA
C. 信使RNA在终止密码子处停止合成
D. 转运RNA上出现终止密码子
3. 通过突触和神经递质可以实现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都是大分子物质,在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
B.突触后膜通常为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轴突膜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D.神经元间传递信息的方式与精子和卵细胞间的识别方式不同
4. 正常情况下,内质网膜上的PERK蛋白与Bip结合后处于失活状态。

但当内质网腔内积累大量异常蛋白时,会使PERK蛋白恢复活性,最终引发细胞凋亡,其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当内质网腔异常蛋白质大量积累时,Bip更容易与异常蛋白结合
B.BCL-2基因与Bax基因的表达产物都可以促使细胞凋亡
C. 异常蛋白增多后可抑制大多数蛋白质的翻译过程,蛋白质的合成量将减少
D. 通过药物提高PEPK活性可以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肿瘤发生
5. 如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H2O、蛋白质
B.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
C.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的含量,则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中含的元素为C、H、O、N
6. 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与躯体运动中枢中都有它的代表区。

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大脑皮层中央后回躯体感觉中枢
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躯体运动中枢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躯体感觉中枢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7. 为了加深对分离定律的理解,某同学在2个方形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

分别从2个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

结果,DD∶Dd∶dd=10∶5∶5,该同学感到很失望。

下列建议和理由错误的是()
A.改变桶内配子的比例,继续重复抓取,保证遗传因子的随机分配和足够大的样本数
B.将方形小桶换成圆柱形小桶,以便摇动容器时,小球能混合均匀
C.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
D.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8.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B.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C. 抗生素可以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D. 共同进化不仅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9. 关于水能成为良好溶剂及具有支持生命的独特性质的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易与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结合,因此很多物质都能溶于水
B. 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氢键易断裂和形成,使水在常温下呈液体,具有流动性
C. 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含量越高,细胞抵抗干旱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D. 氢键的存在使水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不易发生改变
10. 物质循环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下列与物质循环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绿色植物才能将无机碳转变成有机碳
B.在生物圈中,碳都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乳酸菌可将有机碳分解为无机碳
D.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将打破碳循环的平衡
11. 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图是某家族患苯丙酮尿症(由A/a基因控制)和红绿色盲(由B/b基因控制)遗传系谱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甲病为红绿色盲
B.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7号的基因型可能为aaX B X B或aaX B X b
D.4号与7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00%
12. 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B. 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
C. 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D. 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
13. 细胞分化需要多种调控蛋白的共同调控,MyoD是一种在成肌细胞分化为骨骼肌细胞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调控蛋白。

如果将MyoD蛋白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结果使来自皮肤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表现出骨骼肌细胞的特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表现出骨骼肌细胞的特征,是因为有功能的MyoD蛋白基因取代了失活的MyoD 蛋白基因
B.因为MyoD蛋白基因无法复制、表达,所以人体内的成纤维细胞,表现不出骨骼肌细胞的特征
C.调控蛋白基因的表达是细胞分化的标志
D.表现出骨骼肌细胞特征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上可能含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对电信号敏感的离子通道蛋白
14. 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每种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B. 已知胰岛素分子有A、B两条肽链,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则胰岛素分子中肽键的数是49个
C. 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性激素等
D. 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是氨基酸互相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
15. 下列甲、乙两图表示真核细胞进行交换的某些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主动运输
B.甲图中b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数量
C.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主要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布氏田鼠是内蒙某草原的主要鼠种,主要啃食牧草,在牧草短缺时,会挖掘牧草的根来弥补食物的匮乏。

鹰、隼等布氏田鼠的天敌偏向捕食体重较大的田鼠。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能量和信息沿“牧草-布氏田鼠-鹰”食物链单向传递
B. 布氏田鼠和牲畜对牧草的取食加快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鹰、隼对布氏田鼠的捕食偏好不会影响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
D. 过度放牧时,布氏田鼠过多挖掘草根能加速草原的风沙化
17. 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细胞的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
B. 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新品种植株
C. 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精子不能直接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
D. 在胚胎分割移植前,可用分割针取内细胞团细胞进行性别鉴定
18. 下图是研究人员对某地布氏田鼠在5到10月间的种群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对布氏田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
B.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确定调查期间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结果显示雌性成年布氏田鼠(成年I组、成年II组)的生活力可能不如雄性成年鼠
D.依据年龄组成调查结果可预测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有增长趋势
19. 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是CSS基因第391位的G—C碱基对突变成T—A碱基对所致。

图甲是一个该遗传病家系,对5—10号成员与该病相关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发现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

图乙是CSS突变基因表达图,(▼)表示突变位点。

相关密码子:∶AGU(丝氨酸)∶CGU(精氨酸)∶GAG(谷氨酸)∶GUG(缬氨酸)∶UAA(终止密码)∶UAG (终止密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
B. 图中所有女性个体的CSS基因相关的基因型均相同
C. 该CSS基因突变的形成使相应密码子由∶变成了∶
D.3号与4号再生个男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1/4
20.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B.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含有S元素
C. 蓝藻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D. 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水解后的产物有6种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摩尔根实验室常年用果蝇进行遗传学研究。

1917年,实验室在纯合红眼品系中发现了一只缺刻翅变异的雌果蝇。

研究者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1)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2)从果蝇的眼色性状分析,红眼和白眼是一对_______________。

子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说明亲代雌性亲本产生_______________种类型的配子。

(3)关于缺刻翅变异性状的出现,存在以下两种假设:
假设一:缺刻翅变异是X染色体上控制正常翅型的基因pr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但上述杂交子代中出现了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说明该假设难以成立。

假设二:研究者认为“染色体缺失”能解释上述现象,即含一条X染色体缺失的雌性子代发育成缺刻翅,而雄性子代不能发育。

若该假设成立,请在答案卷上画出子代白眼缺刻翅♀和红眼正常翅♀的性染色体组成图,并在适当位置标出相关基因。

如图为果蝇红眼基因B及正常翅基因pr在X染色体上的位置。

白眼缺刻翅♀_____________,红眼正常翅♀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_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剖析酶的作用,有人绘制出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是___________段。

∶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____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23. 蛇毒分为神经蛇毒和血液蛇毒。

血液蛇毒破坏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造成被咬伤处迅速肿胀、发硬、流血不止,剧痛,皮肤呈紫黑色等。

神经蛇毒主要破坏人的神经系统,阻断神经冲动的传播。

分析回答:(1)血液蛇毒能破坏血管壁,改变其通透性,血液中的物质渗入_________,导致被咬伤处肿胀、皮肤呈紫黑色。

(2)为研究神经蛇毒阻断神经冲动的传播机理,研究者进行了以下实验:
∶用蛇毒处理离体神经纤维,一段时间后刺激神经纤维一端,若在另一端能够记录到正常的__________电位,说明蛇毒不会阻断_______________。

∶用蛇毒处理神经—肌肉标本,一段时间后,刺激神经。

若肌肉不收缩,说明蛇毒阻断了__________。

∶用蛇毒处理神经—肌肉标本,然后测定突触间隙内神经递质的含量,若其含量基本不变,说明蛇毒不影响__________的功能。

∶为进一步确定蛇毒作用的具体部位,研究人员用蛇毒处理神经—肌肉标本,直至刺激神经不再引起肌肉收缩时,再用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溶液处理肌肉。

若肌肉不收缩,说明蛇毒的作用部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4. 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三种重要有机物A、C、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X所指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

b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

(2)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

(3)若b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通过∶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e的E,且E中含有1个二硫键,则E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_____________。

(4)细胞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在细胞中分布场所为_____________。

25. 图为兴奋在A和B两个神经元间传递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为_____________的亚显微结构图,其中a为_____________,a中存在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____,d为________________。

(2)A.B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______________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兴奋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则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兴奋在传递过程中主要需要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提供能量。

参考答案
1. B
2. B
3. D
4. B
5. C
6. A
7. A
8. C
9. C
10. D
11. D
12. D
13. D
14. B
15. B
16. AC
17. AD
18. CD
19. ABC
20. AC
21.
(6).
22.
(1).B
(2).加快
(3).不变
(4).bc
(5).上
23.
(1).组织液
(2).动作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4).兴奋在突触(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5).突触前膜
(6).突触后膜
24.
(1).N、P
(2).
(3).碱基、脱氧核糖、磷酸
(4).
(5).糖蛋白
(6).细胞膜的外表面
25.
(1).突触
(2).突触小泡
(3).神经递质
(4).突触前膜
(5).突触间隙
(6).突触后膜
(7).单
(8).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9).细胞体或树突
(10).线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