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21.《孟子》二章 2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
班级姓名
21.《孟子》二章—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B.饿其体肤(饥饿)
C.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了解:明白)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相与步于中庭
C.果得于数里外
D.管夷吾举于士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0.作者在文中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其观点是什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②:安乡重家则敬上③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④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注】①奚以:即“以奚”:根据什么。
②重家:重视家庭。
③敬上:服从上司。
④陵:同“凌”:侵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凡治国之道
不得志:独行其道
B.奚以知其然也
公欣然曰
C.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民富则易治也
险躁则不能治性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凡治国之道
A.何陋之有
B.又数刀毙之
C.丈夫之冠也
D.居天下之广居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14.本文作者主张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
15.结合当今我国建设和谐平安社会的政策:你对作者的政治主张有何评价?
(二)[16郴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
【注】①上:指唐太宗。
②傥:倘若。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管夷吾举于士
(2)衡于虑
(3)病虽愈
(4)四夷俱服
1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18.【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用又是什么?
19.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官职任免升降术语
(1)升迁:举、辟:举:举荐:辟:招用。
拜:按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除:拜官授职。
擢:提升官职。
陟:提升:提拔。
升:提升。
迁:“右迁”“迁除”表示升职。
(2)贬谪:贬:降职并流放:与“谪”相近。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去:解除职务(其中
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革、削、免、罢、废、夺:革职、罢职或停职。
退:撤销或降低官职:自己辞职。
斥:摒弃不用。
迁:“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3)平调: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
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调:调动、调迁。
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出:京官外放:与“放”相近。
迁:“转迁”“迁调”表示调职。
(4)辞职: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20.[17儒墨教研原创题]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指升职。
B.拜:是指按一定礼仪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等。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选拔官吏的制度。
D.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中:“授”“拜”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调”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参考答案
7.B
【解析】B项:饿:使……经受饥饿之苦。
8.D
【解析】D项与例句:于:从:A项:于:给:B项:于:到:C项:于:在。
9.【答案】_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答案】_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这样之后才能有所作为。
10.【答案】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C
【解析】C项:故:所以:A项:道:方法/道路:B项:然:这样/……的样子:D项:治:治理/修养。
12.D
【解析】D项与例句:之:结构助词:的:A项: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B项:之:代词:代狼:C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13.(1)【答案】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困就难以治理(国家)。
(2)【答案】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先使人民富裕:这样以后再好好治理。
14.【答案】使老百姓先富裕起来。
15.【答案】略。
(提示:对作者在当时的政治主张要给予肯定:然后分析他的不足)
16.(1)狱官。
(2)同“横”:梗塞:不顺。
(3)即使。
(4)臣服。
17.(1)【答案】_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2) 【答案】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
18.【答案】【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19.【答案】【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
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
20. A
【解析】A项:“左迁”指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