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选读系列——牺牲自己健康的换取别人的健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牺牲自己健康的换取别人的健康
黑暗马拉松
李老的右眼残存一点光感,在亮度特别高的环境中,一些巨大物体的影子偶尔会从他视野中闪过。

2004年,李老患上了一种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科疾病,他的视野像拼图一样一块块地剥落,然后彻底消失。

与视野一同变窄的还有他30岁之后的人生。

李老不得不放下做律师的职业规划,与来自各地的盲人一起,住在20多人一间的大通铺宿舍里,学习按摩技术——这是大多数盲人的唯一出路。

之后,他的人生轨迹快速变换,在广州开起了按摩店,最多的时候有4个员工。

2010年,他看了毕飞宇的小说《推拿》。

读后,他感觉其中对盲人走路和聊天的一些细节写得很到位,但终究还是一个明眼人理解的盲人世界。

此后,李老开始写作——他在培训班学会了使用由语音读屏软件和键盘构成的电脑写作系统。

他写盲人所能“看”到的世界:盲人究竟在想什么,盲人害怕什么,盲人的生活希望是什么。

“盲人都以牺牲自己健康的方式换取别人的健康”,按摩房的日子曾让他的身体和精神不堪重负。

不从事按摩工作后,深居简出的他仍然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2017年,李老开始练习长跑,体重从100斤左右迅速长到了120多斤,并且有了肌肉。

2019年,李老出版了纪实小说《黑暗马拉松》,取材于自己成为一名马拉松选手的经历。

在李老跑完第一个半程马拉松后,奔跑的欲望已经难以抑制。

借助一根与陪跑员相连的陪跑绳,李老在黑暗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长跑和冲刺,路程累计达到2000多公里。

那段日子里,李老时常想起自己做过的一场梦。

在梦中,他不停地奔跑,从不同的城市中穿过,他可以清楚地看见街道和飞鸟。

他在书中写道:“我继续向前跑,跑过了东京、跑过了新宿、跑过了池袋,最后好像跑过了石神井,见到了一个一笑就会低下头、垂下眼帘的姑娘……”
少有选择的余地
睡大通铺的时候,李老听过一些“惨烈”的故事:许多盲人从小被扔进孤儿院,被领养后又被弃养,在盲校饱受歧视;一些盲人孩子憎恨父母让自己来到这样一个黑暗的世界。

李老说,盲人在生活中很少有选择的余地,“就整个群体来讲,文化程度都是偏低的,从盲校出来,就业岗位特别少,大部分只能去做按摩”。

在“盲人圈”,李老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好人,有当骗子的,还有心理变态的……有时候歧视盲人的竟然是盲人”。

确诊之初,李老的脾气变得很坏,别人劝他少喝酒,他掀了桌子,和那人扭打在一起;妻子准备了饭菜,他也会一下子打翻。

后来,他离婚了,脾气也逐渐被社会磨平,现在即使别人当着面喊他“瞎子”,他也不在意了。

为什么路上很少见到盲人?他们几乎都待在家里或者按摩店中,甚至一两个月不出门。

李老解释说,盲人不敢出来。

他问过一些施工的工人,盲道上的凸起是做什么的,结果对方的回答是“好看”。

由于缺少专业认知,一些盲道的铺设并不符合规范。

盲道上,有时还摆满了单车和障碍物。

李老身边的盲人朋友几乎都有被歧视的经历,他们上班坐公交被人抱怨“没事你们出来做什么”。

一次,司机让乘客们往后挪挪,李老一动,后面的人却说“你就待在那里”,意思是,“你就待在那里别添乱”。

生存之上的追求
1997年,从工厂子弟学校毕业后,李老被单位公派去日本进行了半年多的学习。

回来后没多久,下岗潮来临,和很多失业的同事一样,李老放弃了机械制造、绘制图纸的本行,成为一名副食销售员。

考虑到当时做律师的前景,李老在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开设的成人班里,完成了4年的法律学习。

有一年多的时间里,李老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则在一家化妆品公司担任电脑员。

失明之后,从2007年到2009年,李老在广州开了两年多的按摩店。

当时,广州按摩店的人均消费在35元以上,成都的只有18元。

那时做按摩的盲人远没有现在这么多,如果一直做下去,李老现在可能已经是一个富足的连锁店老板了。

放弃不错的生意,是因为李老始终感觉在按摩店活得“没有尊严”。

工作时间从早上10点到晚上11点,有的店甚至24小时营业,盲人被逐个编号,轮流
上钟。

客人一来,无论多晚,盲人一定要起来营业,不管当时精神状态如何,身体是否健康。

那时,李老在半夜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通常是醉酒的人,好一点的倒头便睡,比较糟的客人吐得满地都是,有时还骂人。

还有一次,李老上个厕所的工夫,客人把他的手机和值钱的东西都卷走了。

李老说,整个盲人群体的改变,得益于科技进步。

此前很多盲人缺乏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渠道,更缺乏一个了解社会的渠道。

语音软件在盲人之间普及后,盲人学会用电脑和智能手机,即使仍在按摩房工作,改变也已经发生。

2009年回到成都后,他转型成为全职网络作家,收入骤降,最穷的时候每个月只有200元收入。

现在他每年可以赚到三四万元。

丈量城市和人心
李老说,他失明之后的社交经验是从阅读中得到的。

失明之前,他可以通过看别人的脸色、眼神和动作,判断别人的心理状态;失明之后,社交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

他开始读一些故事,里面对人物的神态细节描写得很清楚,比如嘴角向上还是向下。

这些细节印在脑中,到了现实生活里,李老会想象周围人跟他对话的状态,从此声音不再仅仅是声音,变得有了画面。

李老在书里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生”,一些故事情节时而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他便学着书里的处理方式去面对。

小说里经常有人物突然失明的情节,描写当事人和亲人的感受。

李老有些懊恼,如果早看过这些作品,自己失明之初,对妻子和家人的处境就会考虑得更多一些。

准备写马拉松故事的时候,李老读到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他心想:我也可以写,把我的故事讲出来……马拉松的路程漫长而枯燥,李老大多时候在沉默中判断来自外界的声音,计算自己这一公里的跑步状态。

有时候,陪跑员会为李老描述一路看到的画面,“旁边过去一只狗”“远处有一座山”“这个姑娘穿的衣服很好看”……他们俩的跑步和呼吸节奏逐渐趋于一致,抬脚、迈步、落下,跑动距离也从5公里增长到21公里。

2017年9月23日,首届成都国际马拉松赛开赛。

李老被人踩伤了脚,最后200米再也无力前进,一名选手搀扶住他,又在即将到达终点的时候松手,让他
自己走到了终点。

他想到失明之前看过的电影《阿甘正传》,阿甘向前奔跑,一路跑掉了腿支架,身后一个声音回响着:“跑,阿甘!”
后来,李老又陆续参加了各地的马拉松赛事,屋子里如今挂着30块纪念牌,另有两块被他当礼物送出。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味道,李老说,北方闻起来干燥一些,不像南方那么湿润。

风声也是不一样的,在西昌跑马拉松的时候,风声特别大,李老一路听下来,有些地方声音低沉,有些地方声音高亢,“像在听一首交响乐”,那次他跑得比平时快很多。

在敦煌,跑道不再那么坚硬,让人有“高一脚、低一脚”的感觉,其他选手纷纷把最好跑的路让给他。

盲人的生活并不只是按摩,也不只是三尺见方的屋子,它可以变得更广阔一些。

如今,成都的盲人马拉松爱好者从几个增加到几十个,急需陪跑员。

李老去北京参加马拉松时,在火车上遇到一对夫妇。

女子50多岁,已经出现青光眼的症状。

听完李老的故事,她说:“原来成为盲人不是一件那么可怕的事情。


在去新疆参加马拉松的火车上,李老曾把《黑暗马拉松》送给路人。

当时,那名路人对李老说:“我一定要请你喝酒!”之后两天,他一直跟在李老身边。

“他说你要喝酒我去买,你要抽烟我带你去。

”李老回忆,“他对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不是同情,而是平等的。


相思古诗词
无题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唐·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

“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

“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生查子宋·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蝶恋花宋·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临江仙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画堂春春情宋·秦观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

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满庭芳宋·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

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江城子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减字木兰花宋·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这首词抒写了闺中思妇念远怀人的忧郁愁情。

全词托思妇自诉口吻,以“愁”字贯串始终。

“天涯”点明所思远隔,“旧恨”说明分离已久,四字写出空间、时间的悬隔。

全词情调凄哀,意境含蓄,得南唐词风范,而语辞清丽隽永,风格情韵深远,则是秦词本色。

眼儿媚宋·王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

烟缕织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青玉案宋·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

绿暗红嫣浑可事。

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

不枉东风吹客泪。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