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学院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专科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邢台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
专科(B卷)
2005一2006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人们白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2、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文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C.古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
D.电子学、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
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
A阶级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实践性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6.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辨证的否定的观点
D.对立统--的观点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AL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1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的是否迅速
C.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11.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准在于看它们( )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1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1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问题
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这是因为( )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15.概念、判断、推理是( )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6.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1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的优劣
B.人口增长的快慢
C.社会风气的好坏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8、社会意识是(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19、上层建筑由两大部分构成,它们是( )
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20、历史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 )
A.社会秩序的稳定
B.民主程度的提高
C.生产力的发展
D.自然环境的改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E.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2.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
A.山脉、河流
B.社会生产关系
C.引力场
D.城市建设规划
E.党的方针政策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四季轮换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E.虚心使人进步,骄做使人落后
5.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的变化
E.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
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生动具体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7.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
A.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E.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8、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是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E.真理是由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客观化精神
9、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
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它制约者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1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A.国家政权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阶级构成
E.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伟大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先判断对错,然后再说明理由
1、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
2、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
3、认识的真正任务是获得感性经验。
4、英雄创造历史。
五、分析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
1、根据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谈谈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用辩证否定的观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答案要点及参考评分标准
一.单选: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 BCBDB 6-10.DADAD 11-15. BCBAA 16-20. ADADC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
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AC 2、ABC 3.CDE 4.ADE 5.ABC
6.ABE 7、BE 8、CD 9、ACDE 10. BCE
三、简答题
1、(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复写、摄影、反映。
(2)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 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把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区别开来,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
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
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3、(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也是社会精神财富
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变化
与发展。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四、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
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
2、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2)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总之,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
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表面、片面、和外部联系的
认识,不能起到为实践服务的作用。
((2) 认识的真正任务是获得理性认识。
4.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片面夸大了少數英雄任务在社会中的作用。
(2)
英雄史观是剥削阶级的历史观。
(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五、论述题(参考要点)
1. (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2)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3)在实际工作中,要把科学的精神和积极的工作热情结合起来。
2. (1)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总之,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
(2)对待历史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