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附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
学制)
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悴(qiáo)脑(suǐ)咄逼人(duō)
B. 分(qǐ)粗(ɡuǎnɡ)然大悟(huǎnɡ)
C. 静(mì)临(lì)疲倦不(kān)
D. 确(záo)笑(nì)水波粼(lín)
2.下面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镶嵌瘫痪泼泼撒撒
B. 屏息倜傥呼朋引伴
C. 澄清秕谷截然不同
D. 耸峙臃肿花团锦簇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往年这个时候,公园里游人如织,爱美的女士们穿得,与火红的榴花争奇斗艳。
B. 这是一片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C. 小公园里种植了银杏树与芙蓉花,一刚一柔,刚柔相济,。
D. 现在带个手机就可以刷码乘车,再也不用找市民卡,而且优惠力度还大。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 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C.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
文老师。
D.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能否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直接影响着天更蓝、水更清。
B. 经典作品寄托着创作者真实、深刻、丰富的情感与思想。
C. 在诞生之初的10多亿年里,月球一直非常活跃。
D. 随着各项技术突飞猛进,对珠峰更精准地测量成为目标。
6.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连用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都是形容春雨的“密”,通过印象的叠加,强化了表达效果。
)
B.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运用拟人的写法,是对济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
)
C. 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人生的追求。
)
D.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 《春》《济南的冬天》都是抒情散文,《雨的四季》《金色花》则是散文诗。
D.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8.默写填空。
(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 ,______ 。
(2) ______ ,受降城外月如霜。
(3) 遥怜故园菊,______ 。
(4) ______ ,思君不见下渝州。
(5) 《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6)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______ ,______ ”两句诗,写船上所见景色,境界开阔,情绪饱满,同时还有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7) 好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你此刻喜悦的心情,这句话是:______ ,______ ?
9.阅读下面唐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 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 诗的首句写景。
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
C. 诗的次句言事。
“闻道”写出了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表达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D. 诗的后两句抒情。
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②之,何所履③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④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⑥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称:称赞,赞不绝口。
③履行:实践,做。
④绥:安,安抚。
⑤孤:古代君王的自称。
⑥卿:客气,亲热的称呼。
⑦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⑧师:学习。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
③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
(2) “法”字在古代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
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乙文中“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______ (只写序号)
(3)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如何看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
②乙文中“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用文中原句作答)
(4) 甲乙两文划线处陈元方的两次回答分别妙在何处?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济南的冬天(节选)
老舍
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
③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
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 上面节选的三段文字都写到了济南的小山,但是描写突出的感受各有不同。
请根据下面第
③段示例,为①②段各拟一个小标题。
①______
②______
③如画的小山
(2) 第一段写到“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结合上下文揣摩,这一句写出了“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怎样的心理状态?
(3) 第②段末尾说“那些小山太秀气”,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通读这段文字,根据提示再写出三个与这一修辞方法照应的短语。
提示: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4) 从下面事物中任选其一,也可自定内容,以“最妙的是……”开头,并且运用比喻、拟人修辞,写一段60至100字的文字,抒发你对这一事物的真切感受。
备选事物:
①和煦的春风
②簌簌的落叶
③清澈的湖水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谢道韫:从《三字经》里走来
孟庆果
① 1600年前,她出生在东晋谢家。
陈郡谢家与琅琊王家齐名,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
合称“王谢”。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他们。
②《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年冬天,谢安给几个孩子上课,他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随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还没有来得及评价,一旁的谢道韫不慌不忙站起来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因此被人们称赞为“咏
絮之才”。
③转眼间,谢道韫到了出嫁的年龄,谢安把目光投向了能与谢家平起平坐的琅琊王家。
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命运的走向却往往不遂人心愿。
虽说王羲之书法独步天下,儿子个个风流儒雅,器宇轩昂,但谢道韫的夫婿凝之却略显愚钝。
她与他的精神世界不在一个层次,她是一朵立于寒风中灿灿的梅花,衣袂飘飘,青丝飞扬,骨子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气;而他,是一棵躲在秋风里瑟瑟发抖的老槐,资质平平,皱褶里藏着迂腐和平庸。
谢道韫很失望,“大薄凝之”。
尽管对丈夫的畏畏缩缩不太满意,但她还是恪尽妇道,该干嘛干嘛。
④尽显魏晋风流的王家,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许多文人、官宦、书画名流都喜欢在他们家诗酒唱和,谈玄论辩,兰亭集会。
谢道韫很是喜欢这样的场合,虽不能抛头露面,坐在帘后听他们思辨,也是一种享受。
有一次,谢道韫听到小叔子献之与客人辩论,竟然被大家说的理屈词穷。
帘后的谢道韫坐不住了,她遣婢女出去,“欲为小郎解围”。
一言既出,语惊四座,纷纷为她鼓起掌来。
她在屏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得入情入理,环环相
扣,宾客们被她驳得哑口无言,甘拜下风。
⑤读书多的人,通身带着一股书卷气,慧黠幽默,清雅睿智,在俗世纷扰中自成一方天地,
挡也挡不住熠熠闪烁的光辉。
⑥日子就这样在精.
彩.
与无.
奈.
间切换着,一天天过去了。
⑦晋安帝隆安三年,孙恩叛乱,会稽被围,城中大乱。
作为会稽最高领导的王凝之,并不急着派兵,而是在府中设坛祭神,祈祷神灵保佑。
任她磨破嘴皮子,他依然不为所动。
后来城破兵败,王凝之被砍了脑袋,他们的儿子也被杀。
谢道韫横刀在手,抱着年幼的外孙,杀出重围,终因寡不敌众,“手杀数人,乃被虏”。
孙恩要杀她,谢道韫神态淡定,气势凛然,那是知识与智慧的沉淀,是深入到骨子里的高贵。
孙恩胆怯了,他对才女谢道韫以礼相待,
护送其返回会稽。
⑧战乱平息后,家园残破,物是人非,谢道韫把家里收拾干净,在堂上拉一素帘,传道、授
业、解惑,受益学子不计其数。
⑨谢道韫最令人钦佩的,不是美貌,也不是文采,____。
这位魏晋才女,用一生阐释了“巾
帼不让须眉”的含义。
⑩“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
⑪那个读书多的女孩,被后人写进了《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
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选自《散文百家》2019.02,有删改)
(1) 第⑥段两个加点词语各指什么?
“精彩”是指:______
“无奈”是指:______
(2) 结合文中⑦⑧段描写的谢道韫的事件,在下面《三字经》空白处续写两句。
谢道韫,能咏吟,______ ,______ 。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3) 请根据上下文,在第⑨段横线处补写句子。
(不少于15字)
谢道韫最令人钦佩的,不是美貌,也不是文采,______
(4) 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表现谢道韫的才情与性格,请任选两处赏析。
13.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
请结合《朝花夕拾》作品内容简要谈谈书名的特点。
14.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
小明抢先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15.题目:小城秋景
要求:可以描写,也可以记事。
要有真切感受。
不少于6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分歧”的“歧”应读作“qí”。
故选:B。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
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
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音,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答案】A
【解析】A.有误,“泼泼撒撒”的“撒撒”应为“洒洒”;
BC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
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
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本句形容两种植物搭配得好,不合语境,可用“相得益彰”。
故选:C。
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
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我狠命的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是直接引用人物语言的中间交代说话者,“喊着”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故选:D。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
平时学习中,我们要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5.【答案】A
【解析】A.有误,两面对一面,将“能否”删去;
BC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
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6.【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句中使用了比喻,把母亲比喻成荷叶,自己比喻成红莲。
“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还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故选:D。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分析。
解答时认真阅读题干,回顾所学完成选择。
做好本题需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还能根据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7.【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雨的四季》《金色花》则是散文诗”有误,《金色花》是散文诗,《雨的四季》是抒情散文。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
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
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
文学常识一般会以课本内容为主。
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
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的基础上,适当向课外拓展。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
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入手,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自己的文学常识网络。
8.【答案】【小题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小题2】回乐烽前沙似雪
【小题3】应傍战场开
【小题4】夜发清溪向三峡
【小题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小题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解析】答案:
(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回乐烽前沙似雪(注意“烽”的书写)
(3)应傍战场开(注意“傍”的书写)
(4)夜发清溪向三峡(注意“溪”的书写)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意“涯”的书写)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9.【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是写景。
“杨花”这个意象常表示飘零之意;“子规”就是杜鹃,因为杜鹃啼血的典故,常用来抒发悲伤哀婉之情。
这两个意象除了点明时令是春末夏初,还宣染了飘零离恨的氛围,为后文抒发伤感之意作情感铺垫。
故选:B。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①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②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③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④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10.【答案】【小题1】约定
【小题2】丢下、舍弃
【小题3】回头看
【小题4】③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①句意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②句意为: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委:丢下、舍弃;
③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顾:回头看。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句意为: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法:效法,仿效。
故填:③。
(3)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分析。
①元方用机智和果敢的行动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对父亲的朋友失信、无礼应当教训。
②根据句子的位置,应从前句找答案。
定位为:强者绘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甲文中:“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句意,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陈元方既不失礼貌,又点明了是对方失约,从客人“无信、无礼”两方面辩驳,有理有节,义正言辞。
乙文中:“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句意为: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其言外之意为: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陈元方妙在他以周公和孔子没有互相学习为比例,巧妙地回答了袁公的问题,既不得罪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答案:
(1)①约定②舍弃③回头看
(2)③
(3)①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②强者绘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4)甲文中:陈元方既不失礼貌,又点明了是对方失约,从客人“无信、无礼”两方面辩驳,有理有节,义正辞严。
乙文中:陈元方妙在他以周公和孔子没有互相学习为比例,巧妙地回答了袁公的问题。
既不得罪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
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陈元方(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
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
在平时学习中,需要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用法;还要用现代汉语准确的翻译语句和课文;还能对内容准确理解。
长期这样做的话,就能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1.【答案】【小题1】慈善的小山(或:和善的小山、温暖的小山等)
【小题2】秀气的小山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直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文章铺展了三幅淡雅的山水画,第①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结合“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可得:慈善的小山;第②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结合“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可得:秀气的小山。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
结合“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可知,在济南的冬天人们内心的舒适、安逸;结合“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可知,写出了他们的满足;结合“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可知,写出了他们对春天的憧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