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1《我的家人-我的长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1《我的家人-我的长辈》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1》这一课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己
的家人和长辈,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父母、祖父母等家庭成员,并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作用和地位。

教材还设计了各种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学会关爱家人,懂得尊重和感恩。

二.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他们对家庭和家人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们可能知道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但不一定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具体作用和付出。

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一些学生可能对家人的关爱和付出视为理所当然,缺乏感恩和尊重的意识。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关爱家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家人和长辈,包括父母、祖父母等。

2.让学生理解家人在家庭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
感。

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家人,懂得尊重和感恩,培养良好的家庭行为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家人和长辈,理解他们在家庭中
的作用和地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家人,懂得尊重和感恩,形成良好的家
庭行为习惯。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家
人的关爱和付出。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
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家人之间的关爱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
1.教材: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2.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挂图等。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发生在家庭中的温馨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家人的关注和思考,激
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各种家庭成员的图片,包括父母、祖父母等,让学生辨认并
说出他们的名称。

然后,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家人在家庭中的作用和地位。

3.操练(10分钟)
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趣事,感受家人的关爱。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人之间的关爱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关爱家人。

4.巩固(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家庭和家人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他们对教材内容的
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解答他们的疑问。

5.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家里为家人做贡献,如帮助家务、关心家人的身体健
康等。

然后,教师让学生制定一个家庭行为计划,承诺在一段时间内至少为家人做一件好事。

6.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家人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应
该关爱家人、尊重和感恩家人。

7.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一道关于家人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完成,如拍摄一张全
家福,并写下自己对家人的祝福。

8.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黑板上板书关键词,如“家人”、“家庭观念”、“责任感”等,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注:以上教学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进行调整。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了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家人,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顺利解决了这些问题。

以下是我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反思和改进措施。

一、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问题一:在呈现环节,学生对家人角色的认识较为片面,仅限于父母、
祖父母等直系亲属,对其他家庭成员如兄弟姐妹、叔叔阿姨等认识不足。

解决办法:在呈现环节,我增加了关于兄弟姐妹、叔叔阿姨等家庭成员的图片
和案例,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家庭中的角色。

同时,我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这些家庭成员的趣事,增进他们对这些角色的认识和理解。

2.问题二:在操练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害羞、不敢开口的现象,导致
角色扮演活动效果不佳。

解决办法: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活动前对学生进行了鼓励,强调活动的目的是
增进彼此了解和关爱,不存在对错之分。

同时,我选取了一些简单易懂的场景,让学生更容易参与进来。

在活动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害羞情绪,逐渐投入到角色扮演中。

3.问题三:在拓展环节,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在家庭中为家人做贡献存在
困惑,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

解决办法: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如关心家人的身体健康、帮
助家务、为家人提供精神支持等。

同时,我鼓励学生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出发,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家庭做出贡献。

此外,我还邀请了一些家长代表分享他们在家庭中的贡献经验,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二、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家庭中的角色,不
仅限于父母、祖父母等直系亲属,还要包括兄弟姐妹、叔叔阿姨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整的家庭观念。

2.针对学生害羞、不敢开口的问题,我要在活动前对学生进行更多的鼓
励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同时,我要选取更多简单易懂的场景,让学生更容易参与进来。

3.在拓展环节,我要给出更具体的建议,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为家人做
贡献。

同时,我要邀请更多家长代表分享他们的经验,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4.我要注重课堂评价,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
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5.最后,我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家庭观念和责任感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家庭角色,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对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完成一项家庭活动,如拍摄一张
全家福照片,并写下自己对家人的祝福。

这项作业旨在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关爱家人的理念付诸实践,同时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2.课后反思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课后反思文章,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
表现和学习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家庭生活中。

这项作业有助于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自我认知。

3.长期作业:鼓励学生在家中为家人做一件好事,如帮助家务、关心家
人的身体健康等。

学生需要记录下自己的表现,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这项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和了解家人,培养他
们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水平,设计了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作业。

专家一:本节课的作业设计非常贴合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
实际生活中。

家庭作业拍摄全家福并写下祝福,既能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家人的关爱。

课后反思作业和长期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总结经验,培养家庭责任感。

专家二: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然而,在长期作业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以确保作业的实际效果。

专家三:本节课的作业设计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让学生在实践
中学习和成长。

同时,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评价,确保作业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根据专家们的建议,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优化作业设计,注重作业的实践
性和针对性,同时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评价,以确保作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和专家点评,我深刻认识到作业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我也将积极采纳专家们的建议,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