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词、短语、句子成分、单句、复句的分类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词、短语、句子成分、单句、复句的分类教案
第一篇:语文词、短语、句子成分、单句、复句的分类教案语文词、短语、句子成分、单句、复句的分类教案
词的分类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掌握现代汉语的词类
2、能够掌握各种词性的定义
3、能够掌握词性的判别与词的兼类
教学重难点:能够掌握词性的判别与词的兼类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Ⅰ、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的词类*
根据词能否作句法成份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能单独充当句法成份的是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等七类。
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份的是虚词。
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和“附着”。
它们是封闭性词类。
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
特殊词类是叹词和象声词。
Ⅱ、分类讲解实词
实词是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有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实词的分类
(一)名词
1、定义: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或方位的词。
2、分类:普通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
3、语法特点:(1)名词前可以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来修饰限制。
(2)一般不受副词(如“不”、“很”)修饰,两种情况可以构成“副+名”结构:对举或连说的格式中;表示变化发展的句子。
(3)常做主语、宾语、定语。
(4)一般不能重叠。
4、小类特点:(1)普通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所用的量词有区别。
(2)专有名词
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遍。
量词还可以分为专用(个、公斤)和借用(桌子、笔);个体(只、条)和集体(打、群);单纯和复合(吨公里、人次)。
3、语法特点:(1)与数词、指示代词构成量词短语;(2)可以重叠;(3)一般不单独做定语,但“数量名”结构中的“数”为“一”是可以省略。
(六)副词
1、定义: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等意义的词。
2、分类: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肯定否定、情状、语气。
3、语法特点:(1)除“很、极”以外,副词只能做状语。
(2)副词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3)有的副词可以起关联作用。
4、副词的复杂性:(1)副词的语义复杂,如“就”有多种意义。
(2)同一小类副词,用法、语义上也有差别,如“就”和“才”。
(3)副词的语义指向有时和结构关系不一致。
(4)不同副词的语法特点略有差别。
(七)代词
1、定义: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这个类和别的词类不一样,它不是从功能角度分出来的,而是从代替、指示作用角度分出来的,因而代词的功能很不一致,大部分代词的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也有的代词的功能相当于数词、谓词或副词。
2、分类: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3、小类特点:(1)人称代词。
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
称代词的区别,也有单数代词、复数代词的区别。
“我们”、“咱们”有排除和包括的不同。
人称代词的语法特点相当于名词。
(2)指示代词。
“这”是近指,“那”是远指,“每”、“各”是分指,“某”是不定指,“另”是旁指,“其他”指特定范围以外的人或事物。
指示代词的语法特点一般相当于名词,“这样”、“那样”相当于谓词。
(3)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可以构成特指疑问句,大多数疑问代词的语法特点相当于名词。
(八)拟声词
1、定义: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各种声音或表示感叹、应答、呼唤的词。
2、分类:(1)象声词。
模拟自然界的声音。
(2)叹词,表示感叹、呼唤或应答。
3、语法特点:(1)独立性较强,构成非主谓句中的拟声句或做独立语中的感叹语。
(2)可以做定语、状语。
(3)复音的象声词可以做谓语、补语,叹词可以活用为动词。
(4)叹词
的”可以去掉。
注意两种结构中“是”、“的”的不同词性。
(2)动态助词:了、着、过、的。
“了”是完成态,“着”是进行态,“过”是经验态。
“的”可以用作完成态。
(3)比况助词:似的、似地、一般、一样。
比况助词的作用是构成比况短语,做定语、状语。
(4)其他助词:所、被、给、连。
“所”有3个作用:A、构成所字短语,做定语、宾语;B、用在“被…所…”、“为…所…”格式中;C、用在主谓结构中,这样的主谓结构可以做定语。
“被”直接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
“给”直接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
“连”与“都”、“也”呼应,表示强调。
(四)语气词
1、定义:语气词是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各种语气的词。
2、基本语气词:的、了、啊、呢、吧、吗。
3、分类: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Ⅲ、词性
的判别与词的兼类
(一)词性的判别
词性的判别是复杂的,这是因为某些词类可能具有一些共同的语法特点,如动词、形容词都可以做谓语,根据某以语法特点并不能确定某一词类。
判别词性要把握以下方面:(1)熟悉和掌握各类词的语法特点。
(2)辨证灵活地运用这些语法特点,区别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3)区分近似的词类,掌握区分和判别的方法。
1、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判别
这个区分有两个层次:区分名词和谓词;区分动词和形容词。
动词和形容词有一些共同的语法特点,都可以做谓语,合称为谓词。
名词和谓词的区分:(1)能否受“不”修饰;(2)经常充当什么句子成分;(3)能否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修饰。
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1)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除心理动词和助动词以外,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2)能否带宾语;(3)重叠形式:双音节动词重叠一般采用ABAB形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一般采用AABB形式。
2、形容词、副词的判别
形容词、副词都可以做状语,因此要注意区分。
区分的方法:(1)只能做状语的是副词
“的”的助词和语气词词性的区分方法:(1)助词“的”可以在句中,也可以在句末;语气词“的”只能在句末。
(2)语气词“的”可以去掉而句子语义不变;结构助词“的”不能去掉,或去掉以后语义有变化。
“了”的助词和语气词词性的区分方法:(1)位于动词、形容词后的是助词,位于句末的是语气词。
(2)既在句末,又位于动词、形容词后的既是助词,也是语气词。
(二)词的兼类
词的兼类是指某些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点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的现象。
例如“翻译”,在“我翻译外文小说”中,做动语,可以用“不”否定,是动词;在“他是一个翻译”中,受数量短语修饰,做宾语,是名词。
判定兼类的两个标准:一是要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点;二是兼类词的词汇意义要密切相关。
如果不是“经常”的,就属于活用,如果词汇意义无关,就属于同音词。
活用和同音词都不属于词的兼类。
兼类主要发生在名词、动词、形容词3类词中,常见的兼类现象有:
1、兼名词、动词:请示、申请、报告、领导
2、兼名词、形容词:兴奋、典型、风光
3、兼动词、形容词:纯洁、黑、端正、满足
4、兼名词、动词、形容词:红、白
5、兼名词、量词:桌子、操场、车、箱子
6、兼动词、副词:没、没有
7、兼动词、介词:在、向、到、往、通过、经过Ⅳ、课堂小结Ⅴ、巩固练习
1、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划出来。
当国歌国旗一起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2、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划出来。
有一座破败的山顶小学,很多事情都从简或省略了,唯有国旗每天要升。
3、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形容词划出来。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美丽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短语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掌握短语的含义
2、能够掌握各种短语的结构类型
3、能够学会划分短语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能够学会划分短语的结构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短语及其分类(一)短语的理解
短语是词的组合,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够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
意义上能够搭配
即符合语义关系的要求,一般说符合逻辑。
如“吃月饼”可以,“吃月亮”则不行,除非在神话中。
“骑马”可以,“骑床”则不行。
语法上能够搭配
如动词不能受数量短语修饰,“一个走”,一般不成立,不复合语法上的要求。
动宾短语,一般是动词+名词,而“跳美丽”不能搭配,“跳绳”当然可以。
没有句调
因为许多短语加上句调便成为句子。
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
如,“红花”不同于“花红”;“爸爸的妈妈”不同于“爸爸和妈妈”。
语序和虚词的不同,则短语类型不同,即为不同的短语。
(二)短语的分类
(1)
按结构分类:主谓、动宾、偏正等等(内部分类);
(2)
按功能分类:名词性、谓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外部分类);
(3)
按构成成分性质分类:①实词短语,实词与实词组合,即使有虚词也只能起辅助作用,如:中国人民、伟大的人民、今天和明天。
②虚词短语,实词与虚词各为一方的组合,如:中国的、花儿似的、在教室、所感动。
(4)
按结构凝固性分类:①固定短语,如词汇章说到的成语、惯用语;
②临时短语(非固定短语),一般我们所举的例子都是临时短语,如上述“伟大的人民”等。
(5)
按意义分类:①单义短语,如,伟大的祖国、红旗飘扬;②多义短语,如,学习文件、开刀的老李。
(6)按成句能力分类:①自由短语,只要加上句调便能实现成句子的短语;②不自由短语(又叫粘着短语),即不能独立成句的短语——加不上句调,如,狐狸的狡猾、通讯的自由、肩并肩、(手拉手)、高一脚(低一脚)、在中国、所安排。
(E)、主谓短语
1、定义:由具有陈述和被陈述关系(即主谓关系)的两个部分的词组成的短语。
2、类型:
名词+形容词
他聪明、书香、劳动光荣名词+动
词
红旗飘扬、巨浪翻滚名词+名
词
明天星期天附:(F)介宾短语
1.定义:是由介词和后边的宾语一起构成的短语,用来表示时间、方位、处所、对象等。
2.例如:向沙漠
从北京
在外面
关于学习
沿着河岸
(G)的字短语
1.定义:是由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加“的”组成的短语。
“的”字短语可以代替名词,相当于一个名词的功能。
2.例如:集体的小李的吃的大的那个骑车的(四)短语的功能类型
短语的功能,一是作句法成分(或说作更大的短语的成分),一是实现成句。
所有的短语都能作句法成分,但并非都能成句。
介词短语、“所”字短语、谓词为中心语的定中短语等,一般不能成句。
教材把短语分成两大类:名词性短语——相当于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谓词性短语——相当于谓词,经常作谓语。
当然谓词性短语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动词性和形容词性短语两类。
短语的功能与其结构类型的关系大致如下: 1.名词性短语:
(1)联合短语(成分为名词性):工人、农民、解放军/ 你、我、它(2)偏正短语(定中短语):祖国大地/ 问题的产生/ 那人的精明(3)同位短语:他们几个/ “美丽”这个词(4)方位短语:三年前/ 教室东边/ 江淮之间(5)量词短语(量词为名量词):三斤/ 六套/ 这种(6)“的”字短语:开车的/ 我们的/ 图书馆的
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年教师
本国生产的和从外国进口的)
+
||)的字短语
的字短语)
||
]
介短
三.多义短语
词有多义,短语也有多义。
一个短语同时有两种或多种意义,即同形异义,为多义短语。
造成多义短语,有词汇的原因,也有语法的原因。
词汇的原因。
主要指多义词或同音词在短语中造成多义。
如:⑴我上课去
上课:①听课;②讲课。
⑵菜要多吃
菜:①所有菜肴;② 蔬菜。
⑶他会唱
会:①愿意;②能够。
⑷我想起来了
想:①回忆;②打算、欲望。
语法上原因,指短语的结构层次(或是说短语的切分)、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多义,也称句法多义。
本节主要讨论语法原因造成的多义现象。
根据结构层次、结构关系、语义关系的交互情况,句法多义可分出4种类型(参见教材P69-71):1.结构层次(切分)相同,但结构关系不同
如:①学习文件
学习文件
|)②进口机电产品
进口机电产品
|)))
③想起来了
想起来了
<
|
2.结构层次不同(或不尽相同),结构关系也不同
如:①学习雷锋的故事
学习雷锋的故事
如:
去了二次
阳光灿烂
广州人
2、下面加线的并列短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小明的报纸每天都是按时送还,钢笔、薄纸和
刀子都妥善地放好。
B、我把帆布袋、夹剪、票板和售票工具放在一个角
落的地上。
C、我国建造了许多公路桥、铁路桥、独拱石桥、钢筋混凝土拱桥。
D、同学们自编自演了歌舞、小品、相声、武术
等文艺节目。
3、下列全是动宾短语的一项是()A、马上出发
参观故宫
学习知识 B、消灭敌人
打开房门
一片寂静 C、采摘果实
慢一点儿
清扫垃圾 D、欣赏景色
驾驶飞机
滋养身体
4、选出全是主谓短语的一项是()A、资源丰富
调查研究 B、心胸宽广
勇敢坚强 C、品质高尚
实现理想 D、感情强烈
精力充沛
5、与“绿化祖国”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病情恶化天气变化
冰雪消融
生物演化 B、美化环境
深化改革
文化程度
净化废水 C、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
捕蛇者说
朗诵诗歌 D、回忆母亲
遵守纪律
竞选总统
招待客人
3、析句法
析句法基本上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注重句子结构的层次分析,同时引入中心词分析法中的句子成分术语,也吸收了中心词分析法中找句子主干的优点。
示例:
林牧场场长仿佛看透了我的心事。
|
主
||
谓
| |
定)中
| | 状 ]
中
|
|
动
|
宾
|
| 中 < 补 | | 定)中
| 注意:与中心词分析法相比,不同点是:(1)句子成分的含义有所不同,如主语、谓语、宾语;(2)增加了动语、中心语等句子成分;(3)中心语有多种;(4)句子成分之间是直接成分间的关系,属于直接成分的是:主语和谓语、动语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中心语和补语。
4、句子成分概述
主语是陈述对象,回答“谁”、“什么”等问题,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回答“怎么样”、“是什么”、“做什么”等问题,主谓之间用 ||。
动语是支配关涉宾语的,宾语是被支配关涉的对象,动宾之间用|。
中心语是被修饰、限制、补充的成分,有主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动语中心语,分别用 =、~、__表示。
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中修饰、限制中心语的成分,用()表示。
状语是谓词性偏正短语中修饰、限制中心语的成分,用[]表示。
补语是中补短语中补充中心语的成分,用< >表示。
(二)主语谓语1、主语的构成
经常做主语的是名词性词语,包括名词、代词、数词、重叠的量词等实词,以及定中短语、同位短语、的字短语等名词性短语。
处所方位词语在句首可能是主语,也可能是状语,判断的标准:(1)作为陈述对象,是主语;否则是状语。
(2)能移到句中的是状语,不能的是主语。
(3)看句子类型,存现句中的处所词语是主语。
谓词性词语(动词、形容词及其短语)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做主语:(1)谓语具有判断、说明、描写性质;(2)谓语中使用判断词(是)、形容词或非动作动词(有、像、使、费等)。
经常充当宾语的是名词性词语(和主语相同)。
谓词性词语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做宾语。
名词性词语的宾语称为名宾,谓词性词语的宾语称为谓宾。
名宾是常见的,因而要重点把握谓宾。
名宾和谓宾对谓语动词有选择性,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可以带名宾,或者带谓宾。
能够带谓宾的动词有:
(1)判断词“是”。
既可带名宾,也可带谓宾。
(2)心理动词。
如“喜欢、盼望、认为、觉得、讨厌、爱、恨、怕”等,既可带名宾,也可带谓宾。
(3)感知动词。
如“知道、听见、感到、感觉、明白、看到”等,既可带名宾,也可带谓宾。
(4)表示动作始终的动词。
如“开始、进行、结束”,一般只能带谓宾。
(5)表示对待、处理意义的动词。
如“加以、给以、予以、给予、足以、难以、得以”等,只能带谓宾。
(6)“于”类动词。
如“勇于、敢于、善于、易于”等,只能带谓宾。
2、宾语的意义类型
宾语的意义类型和主语的意义类型相同,但常见的主语意义类型是施事主语,而宾语常见的意义类型是受事宾语。
(1)受事宾语
这类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结果,分为对象宾语和结果宾语。
“买汽车”是对象宾语,“造汽车”是结果宾语。
结果宾语表示的事物只有在动作完成之后才有。
(2)施事宾语
这类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要出现在存现句和供宾句两种句型中。
如“门口站着一个人”、“一间屋住四个人”。
(3)非施受宾语
非施受宾语是施事、受事以外的、或难于断定是施事还是受事的宾语,分两个小类:A、动词为动作动词,宾语表示该动作行为的处所、工具、目的、原因等,如“吃食堂”是处所宾语,“吃火锅”是工具宾语,“吃大款”是原因宾语。
B、动词是非动作动词,如“是、有、像、当、算、在、姓、变成、成为、当作、成了”等,这些动词表示某种关系。
主语和宾语的施事、受事关系一般表现为“施—受”(我看书),也可以表现为其他多种
状语的位置:一般为句中状语,在主语后、动词形容词前。
也可以是句首状语。
特殊情况下状语可以后置。
多数状语既可以是句中状语,也可以是句首状语,而“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状语只能是句首状语。
采用句首状语的原因:(1)状语较长;(2)强调状语;(3)复句中几个分句共用状语;(4)状语对举,起关联作用。
4、状语的复杂化
状语的复杂化与定语一样,也有两种形式:(1)多个状语叠加;(2)状语本身由短语充当。
多层状语要和偏正短语、联合短语做状语区别:(1)偏正短语做状语是整体修饰中心语,多层状语能够分别与中心语组合;(2)联合
短语做状语一般词性相同,可以用连词。
多层状语做层次分析时从前到后,依次分析出各个状语,做句子成分分析时,状语分别加“[
]”。
多层状语的排列次序是: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状态。
5、补语的类型
能够做补语的是形容词、动词、副词(很、极)、数量短语(动量)、联合短语(谓词性的)、状中短语、介词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等。
补语的意义类型有:
(1)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
结果补语常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其中心语是动词性的。
特点:A、一般不用“得”;B、动态助词常加在补语后;C、有的中心语只有与补语结合才能带宾语,如“说破了嘴”。
语义指向分析: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可以不同,试比较:我们打赢了球——我们打破了球——我们打完了球、我们吃饱了饭——我们吃多了饭——我们吃完了饭。
(2)程度补语。
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
程度补语常由副词(很、极)、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谓词性短语、形容词充当,其中心语一般为形容词、心理动词。
程度补语与结果补语的区别:A、中心语不同(形容词、心理动词——动词);B、语义不同(程度——结果);C、补语性质不同(短语——词);D、形式不同(常用“得”——一般不用“得”)。
(3)趋向补语
有宾语的句子可以转换成“把”字句。
“他浪费了一个小时”可以转换为“把”字句,“一个小时”是宾语;“他工作了一个小时”不能转换,“一个小时”是补语。
(4)助词“得”。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标志。
但要注意“得”是构词语素的情况,
如“取得、晓得、认得、赢得、使得、省得、分得、获得、觉得、记得、亏得、懒得、乐得、落得、值得”等,这些词后面的成分一般是宾语。
(五)中心语
不同层次、不同位置上有不同的中心语。
不同从此上有不同的中心语可以从下面的层次分析中看出:
一
个
大
好
人
|)
|
1、中心语为“大好人”
|)
|
2、中心语为“好人”
|)
|
3、中心语为“人”
不同位置上有不同的中心语,这比较重要。
分为主语中心、宾语中心、谓语中心、动语中心。
1、主语中心语
主语中心主要由名词性词语充当。
谓词性词语也可以做主语中心语,但必须借助助词“的”。
分为三类:A、定语为中心语的施事,如“老师的关心”;B、定语为中心语的受事,如“大会的召开”;C、定语和中心语是非施受关系,如“他的健康”。
2、宾语中心语
宾语中心语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
谓词性词语也可以做宾语中心语,但必须借助助词“的”。
3、谓语中心语
谓语中心语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
名词性词语也可以做谓语中心语,状语一般为表示时间、范围的副词“已经、都、只、就、才、净、光、真”等,近些年来,程度副词也可以做这样的状语,如“很北京”。
4、动语中心语
动语中心语由动词充当,动语中心语后面既要有宾语,也要有补语。
(1)动词性非主谓句
动词性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动词性词语构成。
用于说明自然现象、提出一般要求、提出口号或作为复句的分句。
如“禁止吸烟。
”
(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是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构成的句子。
如“真美啊!”(3)名词性非主谓句
名词性非主谓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的句子。
可以用来表示:A、剧本小说的场景说明,如“东北某火车站”;B、表示感叹或赞叹,如“多可爱的孩子”;C、表示突然出现的事物,如“车”;D、表示呼唤,如“老师”;E、表示要求或斥责,如“车票”。
(4)拟声句
拟声句是由拟声词构成的句子。
如“轰隆!”、“哎呀!”。
(四)现代汉语特殊句型——复杂单句
1、主谓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是主谓短语做谓语或谓语中心的句子。
其结构:
他
身
体
健
康。
|主||
谓
|
| 主
||
谓
|
主谓谓语句的两个层次都是主谓短语,但性质不同:第一层次上的主语、谓语是全句的主语、谓语,叫大主语和大谓语;第二层次上的主谓短语充当句子的谓语,叫小主语和小谓语。
主谓谓语句的类型:
(1)与带宾型的主谓句存在转换关系的。
A、大主语受事,小主语施事。
这样的句子构成“受事||施事——动词”的格式,如“一句话他也不说”、“犯法的事谁也不能做”。
这类句子常常含有强调的意味,有时用“也”来表示。
B、大主语施事,小主语受事。
这样的句子构成“施事||受事——动词”的格式,如“他一句话也不说”、“那个人什么话都不说”。
这类句子要用“
一、什么、都、也”等词,表示强调。
(2)由一般主谓句减少某些虚词形成的。
虚词可以标定句子成分的性质,表示某种语法关系,如果句子中减少某些虚词,有时会
叫兼语。
兼语句的特点:(1)第一动词为使令动词;(2)兼语与第一动词构成动宾关系,与第二谓词构成主谓关系;(3)第二谓词语义上属于兼语。
兼语句分类:(1)第一动词是“使、叫、让、请”等表示使令、劝阻等意义的动词,如“我叫他去”。
(2)第一动词为“有”,如“外面有人来了”。
(3)第一动词为“是”,如“今天是你不对”。
(4)其他动词进入兼语结构有了使令意义,如“班长组织我们去辽沈战役纪念馆”。
兼语句与连谓句的区别:(1)兼语句的动2是描述兼语的,连谓句的动2是描述主语的。
(2)兼语句第一动词是使令动词,连谓句不是。
兼语句与主谓作宾句的区别:“我叫你去”是兼语句,“我希望你去”是主谓作宾句。
(1)第一动词不同,前者是使令动词,后者为心理动词、感知动词等。
(2)语音停顿不同,前者在兼语后,后者在第一动词后。
(3)插入状语不同,前者在兼语后,后者在第一动词后,也可以在第二谓词前。
(4)能否改变语序,前者不能,后者可以。
4、“把”字句
把字句是用“把”构成介词短语,把动词的支配对象放在动词之前的句型。
如“他把书包放到桌子上”。
大部分把字句可以转换为带宾主谓句,不能转换的情况是:(1)动词后另有宾语;(2)动词后带有复杂的补语;(3)意义上不允许。
把字句的构成条件:(1)动词要动作性强;(2)不能是光杆动词;(3)“把”介引的对象必须确指;(4)否定词、助动词只能放在“把”前。
6、“被”字句
被字句是用“被”引进施事,或用“被”附着在动词前表示被动的句型。
如“云彩被风吹走了”、“云彩被吹走了”。
被动意义的表示方法:(1)语义被动;(2)被字句。
被字句的类型:(1)[被+施事]+动;(2)被+动;(3)[被+施事]+所+动。
构成被字句的条件:(1)用动作性强的动词;(2)不能是光杆动词;(3)主语确指;(4)否定词、时间词放在“被”前。
5、“连”字句
连字句是用“连……也/都……”格式表示强调的句型。
如“连他也不愿意去”。
连字句的分类:(1)主语施事型,如“连他都不来”;(2)主语受事型,如“连书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