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县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太和县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日本海沟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M、N分别属于( )
A.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2.与日本海沟所处板块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
A.安第斯山 B.红海
C.冰岛 D.东非大裂谷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
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
有上亿年,周围有4亿~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
岩,右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3~4
题。

3.形成“蜂”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4.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图1为某山麓冲积扇景观图,
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图回答5~6题。

5.该山体岩石的类型对应图2
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2中①②③④代表地质作用,其中包含山麓冲积扇形成过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右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

读完后回答
7~8题。

7.判断图中甲地原来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
( )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海沟
8.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
三种地层的软硬程度,由硬至软排列应为
( )
A.乙丙丁 B.乙丁

C.丙乙丁 D.丙丁乙
右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关系示意图。

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
值。

图中不同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

读图回答9~
11题。

9.最能促进全球水循环的植被类型是( )
A.①B.④
C.⑥D.⑩
10.图中⑨代表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草原 B.苔原
C.针叶林 D.阔叶林
11.图中④与⑧代表的植被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太阳辐射、人类活动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洋流性质、地势起伏 D.地表径流、土壤性质
''读某区域和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甲、丙两地环境特征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带相同
B.冬季盛行风风向相同
C.河流汛期相同
D.夏季盛行风风向相同
13.关于三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到丙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甲到丙的变化是以水分为主导因素的
C.丙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乙地垂直自然带数目的多少仅取决于当地的纬度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东西两坡的垂直带谱。

读图回答14~15题。

14.甲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温带针阔混交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热带荒漠
15.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读某自然带分布范围示意图,回答16~17
题。

16.造成该自然带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的纬
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分
C.洋流 D.大气环流
17.该自然带气温年较差大,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距海洋远,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弱 B.纬度高,年内太阳辐射变化大C.海拔高,大气逆辐射作用弱 D.自然带自身调节作用弱
右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
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
欧洲核心区)。

回答18~19题。

18.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19.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亚洲迁往欧洲
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迁往欧洲
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20.由京沪高铁上四位旅客的谈话中,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甲说:“我去北京游览长城刚回”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北京找工作,但没找到”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
A.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B.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没有大的变化
C.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D.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消失
下图为铁道部在网络上发布的一幅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我国各省份去外地打工主选地有所不同,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蒙古外出打工主选地为上海 B.陕西外出打工主选地为北京
C.河南外出打工主选地为广东 D.湖北外出打工主选地为上海
23.北京等地的务工流和学生流,反映出影响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A.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B.政治因素、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其他因素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回
答24~25题。

24.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而
有很多科技工作人员迁往西部地区,主要原因分别
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⑥
25.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
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A.①B.② C.③D.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读世界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共计16分)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______ J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
_____________ (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

(3)从A→B→C→D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___________到_______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____为基础的。

(4)从F→G→H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____为基础的,这种变化在___________地区表
现较为明显。

2.读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共计7分)
(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最低的是。

(2)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
是。

(3)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型。

(4)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共计11分)
(1)甲处地貌是________地貌,它是由
________作用形成的;这种地形在
________地区常常见到。

(2)甲、乙、丙三处易出现涌泉的是
________。

(3)试在下图中绘出丙处地下岩层和地貌
的形成演变过程。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共计16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

材料二下表为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与流动人口统计表。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2)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由第三位变为第一位的原因是什么?这可能给广东带来哪些影响?
(3)由材料二可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多、增长快。

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以及给流出地带来的问题。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地理参考答案
(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2)E、F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赤道两极热量
(4)沿海内陆水分中纬度
2、((共计7分)
1)上海宁夏 (2)上海老年人口偏多,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 (3)现代(4)负相关(经济越发达,出生率越低) 负相关(经济越发达,自然增长率越低)
3、(共计11分)
(1)冲积扇流水堆积山谷出口(2)乙
(3)如图:
4、(共计16分)
(1)我国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快;性别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省区人口数量变化差异较大。

(2)广东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

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

不利影响:加重交通、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带来社会治安问题。

(3)流动方向: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问题:给迁出地带来劳动力减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