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应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的应用对提升整个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
本文就非语言行为语用功能和教学作用做了详细探究,并结合小学英语教学案例,探讨了如何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水平的几点方法。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非语言行为;无声行为;有声行为
引言
非语言行为中的有声语言以及无声语言是日常交流中重要的手段,并呈现出相辅相成的特点。
小学英语教学作为启蒙学生英语语言的重要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
新课改下,小学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主的交际能力。
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有着非常敏感的直觉感觉,英语教师通过应用非语言行为,可以说对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英语素质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
一、非语言行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用功能
非语言行为包括手势、眼神、身势、微小、面部表情、服装、身体接触以及讲话特点等。
通常来说,非语言行为在交际中有着否定、强调、重复、补充、替代等语用功能,有着语言行为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相关信息,对增强英语语言表达感染力和说服力有着积极作用,并留给学生深刻、良好的印象,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因此,非语言行为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之一。
(一)非语言的补充功能:帮助理解
非语言行为在语言交际中有着辅助、补充作用,可以进一步完善语言表达完整性,使其变得更加生动、易于理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非语言行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知识。
例如,在沪教牛津2011版小学英语“I can sweep the floor”、“Ican empty the trash”和“I can water the flowers”内容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英语句子意思相应做出倒垃圾、扫地和浇花等一系列动作,利用非语言功能特点创设出真实的英语语境,从而弥补了语言行为在语言交际中的不足之处,这对帮助学生更直观理解英语句子词意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非语言的否定功能:缓解气氛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当非语言和语言行为所想表达出的信息不一致时,教师应更加重视非语言行为传递的信息。
例如,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当一个性格内向、英语素质较差的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教师看出了学生回答非常紧张,且答案存在一点不足之处。
该学生虽然没有直观的表达出“I was very nervous.”但教师可以在他的语气、行为中看出学生的紧张情绪。
在这种状态下,
教师应将注意力放在学生非语言行为上,这对理解学生内心思想缓解情绪和气氛有着帮助作用。
这时,教师可以面带微笑的轻声说:“Don’t be nervous.”、“You are right.”等语句鼓励学生,从而消除学生紧张感,使其更加自信的参与英语学习。
(三)非语言的强调功能:突出要点
非语言行为的强调功能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强调重要的信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发出:“Touch your head(nose,mouth,eyes,ears).”动作指令,为了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单词意思,可以在念到“head、nose、mouth、eyes、ear.”词语时加重语气,稍作停顿,传达给学生人体部位单词需要重点记忆,这种方法更容易让学生记住和接受。
二、非言语行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动态无声行为的运用
非语言行为中,动态无声语言交际行为的运用一般是教师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来向学生传递信息。
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做到衣着得体、举止大方,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课堂印象,为开展规范的英语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小学英语教师在向学生提问问题时,学生若回答正确,教师可以采用欣赏、竖拇指的动态无声行为加以鼓励。
当学生回答问题表现出怯弱的时候,教师可以崭露微笑、期待的表情,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神态上加强对学生的鼓励,这对激发学生学习信心有着一定作用。
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时,教师可以稍作紧皱眉头、手语提醒等无声行为,从而恰当的提醒学生,时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二)静态无声行为的运用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静态无声行为的运用也能起着一定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沪教牛津2011版小学英语“Ata Music lesson”教学时。
教师站在讲台上,向学生说出:“Now,let’s begin ourclass.”,首先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提醒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
其次,教师通过播放音乐,询问学生喜欢听的英文歌曲,以此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获取学生认同感。
之后,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取边走边讲的方法,在教室中来回走动,提醒学生注意听讲,监督学生是否认真学习,并从学生的神情和动作中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这种静态无声行为方式,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前提下,也可以获得“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通过提问学生:“Can you...?”并自然的走向回答问题的学生,循序渐进的询问学生:“Are you can speak...?”等问题,从而有效掌握學生英语学习成果。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通过利用静态无声的语言行为,对维持课堂纪律,拉近师生关系,开展教学活动均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有声行为的运用
小学英语教师还要正确认知并灵活运用有声行为在课堂中的作用,以此活跃
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小学英语“Look atthe moon”教学中,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读、能写“moon、star、bright”英语单词,并可以运用句型“Look at the...”进行问题回答。
教师利用有声行为,也符合小学生年龄和行为特点。
教师可以有感情的朗读英语文章,并播放相关的音乐,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可以培养英语听力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内容。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非语言行为,把握其教育特点,以英语教学内容为出发点,从而辅助英语语言行为,以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在非语言行为应用中要注重自身形象、行动、态度,积极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在良好的非语言行为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 杜燕子,王玲.二语课堂非言语行为研究:回顾与启示[J].海外英语,2019(04):77-78+80.
[2] 卢俊.谈非言语行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24):50.
[3] 杨秀秀.教师非言语行为对学生课堂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09):52-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