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渠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村防渗渠建设项目

1.1.2建设地点:********村

1.1.3建设规模:修建Q=0.2m3/s,防渗渠6公里。新建防冲池12个,新建分水口52个,新建桥涵9座。

1.1.4建设性质:新建

1.1.5建设年限:2010年

1.1.6项目总投资:总投资65万元

1.1.7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水利局

1.1.8项目主管单位:****发展计划委员会

1.1.9项目建设单位:********人民政府

1.1.10预期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覆盖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1个,改善灌溉面积3000亩。项目区每年提高经济效益13万元。可使项目区低收入人口59户245人,人均增收244元。

1.2项目背景

****地处**盆地西南端,总面积1021.7平方公里,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农牧业结合的边境乡,全乡共有萨热布拉克、库萨河南村、****村、喀拉萨依等四个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

改革开放前该乡一直以牧业为主,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乡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该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全乡农牧业协调发展,贫困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但由于长期以来各种客观历史因素的影响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生产力水平发展缓慢,广大农牧民依旧是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农田作物得不到及时的灌溉,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加之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使本身就不完善的农牧业变的更加脆弱,大大制约了当地农牧业的协调发展,影响到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村防渗渠道项目的建成,将为项目区提供农牧业生产用水保障,缓解****村农田灌溉用水难问题,从而有利于根本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项目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可对全乡的水利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对农牧民奔小康及全乡水利事业的发展与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政策要求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制定了一系列大力发展农业的政策,确保了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要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防渗渠的建设符合国家鼓励发展农业基础设施的政策。

2.1.2项目建设可节约水资源,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是一个可利用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区域,要满足农牧业生产的需水要求,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必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设施,推广节水型农业。本项目采用防渗渠这一节水灌溉方式,符合国家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政策,经长期的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该项目的建成即可以实现节水灌溉,保障项目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又可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有效利用现有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

2.1.3项目建设可推动农牧业生产,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

********村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业结合的贫困村,但由于农牧业生产条件较差,高寒、缺水,气候变化无常,时有大风寒流侵袭,造成三年一小害,五年一大灾的被动局面,农业

生产发展缓慢,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较低。通过修建防渗渠这一节水型农田灌溉设施,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速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

项目建设不仅可以为项目区节约农业生产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同时,鼓励项目区贫困劳动力参加项目建设,获取劳务报酬实现贫困农牧民增收,并逐步实现脱贫目标。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1国家政策的支持

****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农业生产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国家对促进农业发展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关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建设投资方向的西移,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的优势,有效利用现有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发展农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大节水型水利设施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政策。

2.2.2领导重视,农牧民积极性高

乡、村两级领导十分重视该项目的建设,专门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加强了对该项目的领导,并安排专人进行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写等前期准备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人员保障。同时,为了完成该项目的申报工作,领导小组还对项目建设区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论证了项目的可行性。

项目建设区覆盖一个自治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村,项目区内贫困人口较多,渴望脱贫致富的愿望也比较强烈,农民对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参与积极性较高,认为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项目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促使农牧业经济的增长。并希望能在项目建设期间,通过投工投劳参加项目建设,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家庭的贫困状况,这又使项目的实施有充足的劳动力保证。

2.2.3 项目建设采用的技术条件

项目建设的技术依托单位是****水利局,建议采用混凝土预制板防渗渠方案,是长期以来****采用的节水灌溉方案,技术成熟,经长期的实践证明这一方案合理适用,能有效地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项目建设需要的砂石等建设材料,在项目区分布普遍,取材方便而且低价,可以节省项目建设资金,提高了项目的可行性程度。

第三章项目区概况

3.1气候条件

********地处中纬度内陆腹地,平均海拔430米,远离海洋,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其总的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而短促,冬季严寒而漫长,春季气温回升快,冷暖波动大。

项目区年平均气温6.5℃,平均约有5个月(当年11月—翌年3月)在摄氏零度以下,其中以1-2月份气温最低,可达-25℃左右,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5℃以上。无霜期156天,年均≥0℃的积温为3292℃,≥10℃以上有效积温2638℃,持续时间134天左右。在作物生长的四至九月间,昼夜温差平均在12.6℃,最大可达25.9℃,有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减少作物呼吸消耗,对作物产量的形成有利。

3.2水资源

********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大与最小之比在2:9左右。地下水储量0.91亿立方米,可利用地下水0.91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278.2毫米,4—9月降水量140.7毫米,平均每亩地补水量89立方米,年均蒸发量1018毫米,降水蒸发比值1:3.8,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0--70%,积雪厚度一般在34厘米左右。

3.3土质状况

项目区土地土质以黄沙土、黑钙土、草甸土为主,而且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