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出》 陈白露、小东西、翠喜三者的命运相似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日出》陈白露、小东西、翠喜三者的命运相似性
作者:罗欣怡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22期
摘要:在《日出》的几位女性角色中,陈白露、小东西、翠喜三人不仅在形象上有相似性,其命运也是有着相似性的。

本文将主要三个部分展开,穿插男主人公方达生对这几位女性角色的“英雄救美”,浅谈《日出》中这几位女性角色的命运相似性,从而揭示旧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曹禺《日出》悲剧命运相似性
《日出》这部戏剧中有几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受辱的女性角色,交际花陈白露,年少可怜的女孩子小东西,久经风月的老妓女翠喜,虽然年纪、出身、经历不同,却也有着许多的相似性。

本文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三个女性角色的命运相似性。

一、走上黑暗之路
这里的黑暗之路从大的方面是指踏入当时混乱黑暗的社会,小的方面来说是个人的堕落。

[1]
那么她们三人是如何迈上黑暗之路的呢?三人的这种选择又有什么相似性呢?
1.陈白露:表面光鲜的清醒堕落
陈白露的介绍是在旅馆住着的一个二十三岁的女人。

作者对她的描述便非常的矛盾,她明媚动人,然而嘴角却挂着一种嘲讽的笑容。

生活有他自来的残忍!陈白露出场时所用的一段介绍里面直言出她“走向黑暗的原因”就是生活的压力。

陈白露的堕落既有自己选择的成分,又有无奈被迫的成分,所以称之清醒的堕落也无不可。

追究她如何从“竹筠”变成“陈白露”有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和前任丈夫的失败婚姻。

两人的婚姻从甜蜜变成折磨,最后丈夫弃她而去,孩子也死掉,这样的重重打击让陈白露对生活几乎没有了希望和憧憬。

由于之前的人生经历,陈白露已不满足于普通的相夫教子的生活,她想追求好的生活条件,但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又压迫着她,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之下她才最终选择了堕落,成为潘月亭的情妇,依靠潘月亭的财富继续维持多姿多彩的生活。

[2]
2.小东西:完全被迫的堕落
小东西是一个瘦弱胆怯的小女孩子,她刚见到陈白露时是因为她打了金八,从金八房间里跑出来躲避在陈白露的房间里。

她的亲生母亲早就死了,亲生父亲也在近期死了,于是被养父黑三卖给了金八,在金八那里还遭受了虐待。

小东西被陈白露解救之后,却再次被黑三拐走卖入妓院,成为一名雏妓,甚至因为年纪小没有接到客人而遭到黑三的辱骂和殴打。

从一开始不愿屈服于金八到最后被迫成为成为一名妓女,小东西的堕落是被步步紧逼的和被迫的,尽管在旅店里陈白露和方达生都施以援手,但都无法阻止她被掳走并被卖到妓院的悲惨命运。

[3]
3.翠喜:生活压迫下的无奈选择
翠喜是妓院里一个三十岁左右的老妓女,她自述曾经也是班子里数一数二的红唱手但是人老珠黄熬不出来所以沦落到妓院来。

在后文中才具体介绍到她的家庭情况,翠喜的男瘸了,两个儿子瞎了眼,老婆婆瘫在床上,全家人就靠着她在妓院的收入活着,所以尽管她男人多次来打她骂她让她回家,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她还是留在了妓院。

尽管从翠喜和小东西之间的对话里看得出来她非常的委屈、辛酸,但是她仍旧选择留下。

她走上这条黑暗之路的原因大概是生活重压下的无奈选择。

造成她们走上人生黑暗之路的大前提就是社会环境,勤恳工作的黄省三最后是家破人亡的下场,潘月亭这样的富人的积蓄往往不是正常的打拼而来。

在《日出》中陈白露在反驳方达生时说过的话中不难感受到《日出》中营造的社会环境的黑暗,这可能也是折射三十年代上海的社会现状。

虽然三者年纪不同,小东西十五六岁,陈白露二十三岁,翠喜三十岁,正好是被黑暗社会吞噬的不同伤残程度在各个阶段的反映,“雏妓”——当红的交际花——年老色衰的妓女,她们的悲惨境遇,刚好完整地反映出这个特殊群落的惨烈现实。

三人的堕落均含有被迫、无奈的的情感在其中。

二、拯救黑暗之路上的受辱女性
尽管陈白露,小东西,翠喜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人生的黑暗之路,在她们黑暗的道路上,男主人公方达生这个“施救者”的角色以及他的施救行为,隐含着曹禺对于这些受辱女性的深深的同情。

1.方达生施救陈白露
陈白露的堕落是清醒的堕落,她进入社会后经历了结婚离婚孩子死亡等事情,最后成了潘月亭的情妇。

陈白露了解到小东西的身世经历后,她救下小东西,甚至为了保护小东西主动向潘月亭求情,拦住了要进门搜查的黑三,并敢于为了小东西跟金八爷对着干。

这种行为体现了潜藏在陈白露心中的正义感和善良。

正是这样没有完全的堕落让方达生一直没有放弃拯救陈白露的想法。

方达生提出带她离开的想法,但是他的拯救办法是“结婚”,这样的拯救对陈白露来说是无用的,婚姻对陈白露来说并不是出路。

[4
2.方达生施救小东西
方达生在旅馆住下没多久,出现了另一个可以施救的对象——小东西。

文中几次提到小东西和方达生的相处,虽然没有具体说聊的什么内容,但是两人的交谈却很愉快,并且出于同情,方达生有想要带小东西离开的想法,不过后来小东西被掳走,方达生在妓院中没能找到小东西,也就失去了再次拯救她的机会。

3.方达生未施救翠喜
作者曹禺曾在《日出》跋中提到表现了对翠喜形象地高度赞扬。

翠喜有着好心肠,也有着在妓院里染上的各种坏习惯。

她虽然是妓女,但也认为“一分钱买一分货”,有着自己的公平意识。

她知道自己必须活下去,她也希望小东西活下去,对小东西的大加帮助。

这些都让翠喜的人格在妓院环境中显得“像金子一般”。

[5]
方达生和翠喜之间没有对话,但是有过交集。

方达生去妓院寻找小东西时偶然间碰到了翠喜。

方达生厌恶地回过头去,咳嗽起来,一只手掩住鼻子,一只手扔在桌上一些钱,他立刻跑出去。

翠喜虽然内心很善良,但长期呆在妓院这种污秽黑暗之地,也不免沾染了些不良的习气,不是长期与她相处是体会不到她的美好的心灵的。

这也是方达生初见翠喜,并没有好印象的缘故,更谈不上去施救。

他和翠喜之间的短暂接触,无法让他看清翠喜放浪的外表下的金子般的心。

[6]
方达生的“英雄救美”的行为表现出他有一颗善心,但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能力去救人。

他能做的似乎只是劝说,呼喊口号而已,他的施救没有任何效果,这既是作者曹禺自己本身作为一个文人寄托在方达生身上的无奈,也是一种自我的反思。

他的施救是虚妄的,以一己之力抗争残酷的社会,自己恰恰也是需要被拯救的人,他还不如白露清醒,不如翠喜活得硬扎,也不如小东西刚烈决绝。

三、日出前的命运
按照《日出》中的故事情节,陈白露,小东西死去,而翠喜继续活下去。

前两者看不到日出的阳光,死在黑夜,后者在妓院中看到阳光,但是依旧过着黑暗的生活。

死亡并不一定是黑暗,而活着也不一定是光明。

统观三个人的命运,有着相似的命运,类似的经历和结局。

[7]
1.陈白露:死亡为了重生
陈白露结局是在日出之前吞下安眠药死去,明明阳光已经照到她的脸上,她却关灯,拉窗帘挡住光。

陈白露清楚的知道自己是活在“黑暗”里的人,她知道知道自己的堕落,也怀念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光,她处在一个非常矛盾的境地中,方达生的施救让她感受到过去的美好,但是现实让她不能接受方达生的拯救。

救与被救在方达生与陈白露之间一直来回,但最后陈白露
妥协了,断然地跟着黑夜走了。

这里的妥协笔者认为既有当初从学校迈入社会成为“交际花”的妥协,也有着最后吞下安眠药自尽的妥协。

2.小东西:死亡为了控诉
在《日出》里小东西死亡的时间是在陈白露之前的,小东西上吊的时候环境是凄惨的,深夜里,窗外远远地传来叫喊声,有男人淫荡的歌声,有女人隐泣的声音,而小东西挂在那里,烛影晃晃照着她的脚。

所有的环境描写都映衬这个女孩的悲惨结局。

曹禺后在《日出·跋》中提到,这个社会生生逼死了许多小东西一样的人物,必须要写出来。

“我求人们睁开眼看看这一段现实,我还是不加变动,留在这里”,仅“求”一字可见小东西的死是为了表达一种对黑暗的社会环境的强烈不满。

3.翠喜:活着也依旧黑暗
《日出》中是没有直接写出来翠喜的结局,但是从第三幕了解的翠喜的身世可以知道,她将继续在妓院赚钱供养家人直到她再赚不了钱的那一天,可能死的时候就是裹上席子抛在野地里。

对于没有未来的翠喜来说,日出能代表的仅仅也只是时间的轮回,昼夜的交替,未来的命运依旧是黑暗的。

即便翠喜在《日出》里肉体没有死亡,但是这样没有未来的生活,反而是受尽生活的折磨,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死亡”。

小东西和翠喜仿佛都只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不同阶段,去到妓院的小东西如果活下去,也会成为翠喜一般的人,而翠喜,曾经也有着和小东西一样年少的时光。

小东西是偷偷的在深夜里死去,翠喜是不得已的活下去。

结语
从本文大致的分析也能看出,陈白露,小东西,翠喜三者命运之间都存在着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作者曹禺在《日出》中描写的这三位女子以及寄托在三位女子身上的个人情感,同样是希望透过这些受辱女性的命运相似性反映社会现实的压迫性与黑暗。

其实写陈白露和小东西就可以,也就是第三幕可删,但曹禺加上第三幕并且坚持第三幕的演出,就是因为三个女子命运一致。

从纯白到灰色到暗黑,分别对应小东西,陈白露和翠喜,最终都被残酷的社会吞噬,这种艺术设定是对于社会的抨击。

这大概就是作者选取这三个女子的深层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禺.《雷雨·日出·原野》[M].华夏出版社.1996.
[2]张杨.《女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J].载《文学教育·鉴赏者》2007年10刊.
[3]王尔晴.《浅析话剧_日出_中陈白露和小东西形象之相似性》[J].载《戏剧之家》2014年第10期.
[4]周志艳.《元代文人地位变迁与元杂剧中女性意识的突显》[J].载《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25卷第4期.
[5]黄顺文.《探讨陈白露之死与日出的蕴意》[D].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6]刘依.《演出形象研究》[D],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7]姚昆.《论曹禺剧作中女性人物的悲剧性》[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