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的临床分型方法及相关处理原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方法:全部的患者在全麻后进行开放式乳突根 治手术联合听力重建手术治疗。选择耳后切口,仔细分 离瘘管表面和周围的胆脂瘤上皮、肉芽组织等,清除彻底。 使用小号金刚钻磨平瘘管周边有骨质增生者,同时依据 瘘管深度进行分型手术,Ⅰ型表现为迷路骨质已被吸收 但膜迷路完整者;Ⅱ型表现为膜迷路和骨迷路都被破坏 形成瘘口,且瘘口深度不及半规管直径的 50%;Ⅲ型表 现为膜迷路和骨迷路都被破坏,瘘口深度超过半规管直 径一半及以上,甚至离断者。Ⅰ型迷路瘘管患者给予颞 肌筋膜覆盖瘘管,Ⅱ型和Ⅲ型迷路瘘管患者给予颞肌筋 膜与耳屏软骨覆盖瘘管,所有患者均选择生物蛋白胶固 定修补术。术腔使用碘仿纱布填塞,每天换药,术后应 用抗生素 7 天。
6.5±2.5
8.5±3.0
10.6±2.7
9.3±2.8
10.8±2.7
40 12.5±3.2 < 0.05
6.2±2.5 < 0.05
结果
30 例患者都通过病理证实为胆脂瘤型中耳炎,同时 迷路瘘口都发生于外半规管,6 例患者伴有面神经管瘘 损坏。去除表面胆脂瘤与肉芽组织后Ⅰ型迷路瘘管患者 9 例,Ⅱ型迷路瘘管患者 11 例,Ⅲ型迷路瘘管患者 10 例。 所有患者均一期修补成功。术后 18 例患者出现眩晕,对 症处理后逐渐缓解至消失;3 例患者术后听力无明显改 善,19 例患者听力明显提高,其中 6 例术后语言频率气 导听力提高 15dB 以上。
通过细胞毒性使b淋巴细胞的无限增值能力消退同时产生白细胞介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使患者出现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更昔洛韦药物的化学名为丙氧鸟苷属于一种新的无环鸟嘌呤衍生物该药物的水溶性非常好是一种抗dna病毒药物在胸苷激酶病毒的作用下可以生成为活化的三磷酸型
2014 年 6 月 第一卷 第 6 期
讨论
文献报道迷路瘘管作为慢性中耳炎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率在 3.6% ~ 15.2%。同时迷路瘘管多位于外半 规管。由于面神经管在解剖结构上毗邻外半规管,所以 两者常同时受累 [3]。本组 30 例患者中 6 例患者同时累 及 面 神 经 管, 严 重 者 还 会 周 围 性 面 瘫。 一 般 迷 路 瘘 管 诊 断 比 较 困 难, 传 统 的 常 用 瘘 管 试 验 进 行 诊 断, 但 是 因 为 瘘 管 周 边 常 常 堵 塞 了 胆 脂 瘤 上 皮 和 肉 芽 组 织, 实 际 诊 断 准 确 率 较 低, 有 研 究 报 道 瘘 管 试 验 阳 性 率 誉 为 24% ~ 72%[4]。近些年,随着临床影像学诊断的发展, 高分辨率 CT 的应用使得迷路瘘管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 高 [5]。也就是说,迷路瘘管的术前诊断目前还缺乏有效 明确的标准,术中处理胆脂瘤病灶要警惕出现迷路瘘管, 注意仔细探查。现在,临床对于迷路瘘管的处理原则也 有一些争议,一些研究者认为保留病变瘘管患者在一期 的手术中可能会伤及内耳功能,特别是瘘管较大且表面 存在感染性肉眼组织的患者,存在引发感音神经性耳聋 的危险 [6]。手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仔细清除胆脂瘤和肉 芽组织后,要更加小心,切记撕拉动作,修补器械要注 意严格消毒杀菌。Herzog 研究中 17 例患者行一期修补 术后 16 例患者听力稳定或提高,由此说明一期清除和修 补迷路瘘管是可行的 [7]。有关其临床分型也存在不同意 见,Gersdoff 等依据病变范围分为大型和小型 2 型,病 变至骨迷路以及膜迷路且直径> 2mm 者为大型,病变仅
【关键词】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临床分析方法;处理原则 【中图分类号】 R764.21 【文献标识码】B
慢性中耳炎可由急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机械性 创伤、热灼性和化学性烧伤及冲击波创伤所致。慢性中 耳炎的感染发作是缓慢的,但是有很大破坏性,会造成 永久性的伤害 [1]。慢性中耳炎发病时从耳中不时流出黄 色或灰色的脓液。听力也会丧失一部分,随着感染时间 的增长,听力也会丧失得更多。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很 重要。当感染到了晚期的时候,就可能会扩散到耳后乳 突骨部位。当乳突受到感染时,甚至会导致需要接受乳 突切除术的治疗。特殊情况时,耳骨可能受到损伤,造 成永久性的耳聋 [2]。迷路瘘管也称作局限性迷路炎、迷 路周围炎,是慢性中耳炎的一种并发症,大部分是因为 胆脂瘤入侵迷路骨质所引起的。目前临床上对于迷路叩 关的分类及处理原则仍存在一些争议,尚无统一的标准。 现将我院收治的 30 例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分 型及处理方法详细分析报告如下。
•115•
分析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的临床分型方法及相关处理原则
温秀友 徐文强 黄浩 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54300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的临床分型方法和相关处理原则。方法:选择 2013 年 1-12 月期间我院 收治的 30 例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分型方法与处理原则。结果:①临床的分型办法为:膜 迷路完整但是迷路骨质已经被吸收者的为Ⅰ型;膜迷路和骨迷路都被破坏形成瘘口,且瘘口深度不及半规管直径的 50% 者 为Ⅱ型;膜迷路和骨迷路都被破坏,瘘口深度超过半规管直径一半及以上,甚至离断者为Ⅲ型。②处理方法:9 例Ⅰ型迷 路瘘管患者给予颞肌筋膜覆盖瘘管,11 例Ⅱ型迷路瘘管患者和 10 例Ⅲ型迷路瘘管患者给予颞肌筋膜与耳屏软骨覆盖瘘管, 所有患者均选择生物蛋白胶固定修补术修补成功,术后未出现听力下降病例。结论:依据瘘管深度进行慢性中耳炎迷路瘘 管的临床分型方法,不同的分型患者手术治疗方法也不同,多数患者可一期修复成功。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 2013 年 1-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30 例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18 例, 女性 12 例;年龄 25 ~ 68 岁,平均 (46.8±1.2) 岁;左耳 13 例,右耳 17 例;8 例全聋,13 例混合性聋,9 例单纯 传导性聋患者;9 例瘘管试验阳性,2 例面瘫病史患者, 10 例存在眩晕病史患者。
(下转第 117 页)
2014 年 6 月 第一卷 第 6 期
•117•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P
表 1 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时间对比 (d)
异型淋巴细
例
体温恢复 咽峡炎缓解 淋巴结缩小 肝脏恢复正 肝脾恢复正
发热时间
胞恢复正常 住院时间
数
正常时间
时间
时间常时间Βιβλιοθήκη 常时间时间40
7.9±2.5
3.2±1.5
7.5±3.6
6.5±2.5
8.5±3.0
10.6±2.7
9.3±2.8
10.8±2.7
40 12.5±3.2 < 0.05
6.2±2.5 < 0.05
结果
30 例患者都通过病理证实为胆脂瘤型中耳炎,同时 迷路瘘口都发生于外半规管,6 例患者伴有面神经管瘘 损坏。去除表面胆脂瘤与肉芽组织后Ⅰ型迷路瘘管患者 9 例,Ⅱ型迷路瘘管患者 11 例,Ⅲ型迷路瘘管患者 10 例。 所有患者均一期修补成功。术后 18 例患者出现眩晕,对 症处理后逐渐缓解至消失;3 例患者术后听力无明显改 善,19 例患者听力明显提高,其中 6 例术后语言频率气 导听力提高 15dB 以上。
通过细胞毒性使b淋巴细胞的无限增值能力消退同时产生白细胞介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使患者出现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更昔洛韦药物的化学名为丙氧鸟苷属于一种新的无环鸟嘌呤衍生物该药物的水溶性非常好是一种抗dna病毒药物在胸苷激酶病毒的作用下可以生成为活化的三磷酸型
2014 年 6 月 第一卷 第 6 期
讨论
文献报道迷路瘘管作为慢性中耳炎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率在 3.6% ~ 15.2%。同时迷路瘘管多位于外半 规管。由于面神经管在解剖结构上毗邻外半规管,所以 两者常同时受累 [3]。本组 30 例患者中 6 例患者同时累 及 面 神 经 管, 严 重 者 还 会 周 围 性 面 瘫。 一 般 迷 路 瘘 管 诊 断 比 较 困 难, 传 统 的 常 用 瘘 管 试 验 进 行 诊 断, 但 是 因 为 瘘 管 周 边 常 常 堵 塞 了 胆 脂 瘤 上 皮 和 肉 芽 组 织, 实 际 诊 断 准 确 率 较 低, 有 研 究 报 道 瘘 管 试 验 阳 性 率 誉 为 24% ~ 72%[4]。近些年,随着临床影像学诊断的发展, 高分辨率 CT 的应用使得迷路瘘管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 高 [5]。也就是说,迷路瘘管的术前诊断目前还缺乏有效 明确的标准,术中处理胆脂瘤病灶要警惕出现迷路瘘管, 注意仔细探查。现在,临床对于迷路瘘管的处理原则也 有一些争议,一些研究者认为保留病变瘘管患者在一期 的手术中可能会伤及内耳功能,特别是瘘管较大且表面 存在感染性肉眼组织的患者,存在引发感音神经性耳聋 的危险 [6]。手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仔细清除胆脂瘤和肉 芽组织后,要更加小心,切记撕拉动作,修补器械要注 意严格消毒杀菌。Herzog 研究中 17 例患者行一期修补 术后 16 例患者听力稳定或提高,由此说明一期清除和修 补迷路瘘管是可行的 [7]。有关其临床分型也存在不同意 见,Gersdoff 等依据病变范围分为大型和小型 2 型,病 变至骨迷路以及膜迷路且直径> 2mm 者为大型,病变仅
【关键词】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临床分析方法;处理原则 【中图分类号】 R764.21 【文献标识码】B
慢性中耳炎可由急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机械性 创伤、热灼性和化学性烧伤及冲击波创伤所致。慢性中 耳炎的感染发作是缓慢的,但是有很大破坏性,会造成 永久性的伤害 [1]。慢性中耳炎发病时从耳中不时流出黄 色或灰色的脓液。听力也会丧失一部分,随着感染时间 的增长,听力也会丧失得更多。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很 重要。当感染到了晚期的时候,就可能会扩散到耳后乳 突骨部位。当乳突受到感染时,甚至会导致需要接受乳 突切除术的治疗。特殊情况时,耳骨可能受到损伤,造 成永久性的耳聋 [2]。迷路瘘管也称作局限性迷路炎、迷 路周围炎,是慢性中耳炎的一种并发症,大部分是因为 胆脂瘤入侵迷路骨质所引起的。目前临床上对于迷路叩 关的分类及处理原则仍存在一些争议,尚无统一的标准。 现将我院收治的 30 例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分 型及处理方法详细分析报告如下。
•115•
分析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的临床分型方法及相关处理原则
温秀友 徐文强 黄浩 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54300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的临床分型方法和相关处理原则。方法:选择 2013 年 1-12 月期间我院 收治的 30 例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分型方法与处理原则。结果:①临床的分型办法为:膜 迷路完整但是迷路骨质已经被吸收者的为Ⅰ型;膜迷路和骨迷路都被破坏形成瘘口,且瘘口深度不及半规管直径的 50% 者 为Ⅱ型;膜迷路和骨迷路都被破坏,瘘口深度超过半规管直径一半及以上,甚至离断者为Ⅲ型。②处理方法:9 例Ⅰ型迷 路瘘管患者给予颞肌筋膜覆盖瘘管,11 例Ⅱ型迷路瘘管患者和 10 例Ⅲ型迷路瘘管患者给予颞肌筋膜与耳屏软骨覆盖瘘管, 所有患者均选择生物蛋白胶固定修补术修补成功,术后未出现听力下降病例。结论:依据瘘管深度进行慢性中耳炎迷路瘘 管的临床分型方法,不同的分型患者手术治疗方法也不同,多数患者可一期修复成功。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 2013 年 1-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30 例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18 例, 女性 12 例;年龄 25 ~ 68 岁,平均 (46.8±1.2) 岁;左耳 13 例,右耳 17 例;8 例全聋,13 例混合性聋,9 例单纯 传导性聋患者;9 例瘘管试验阳性,2 例面瘫病史患者, 10 例存在眩晕病史患者。
(下转第 117 页)
2014 年 6 月 第一卷 第 6 期
•117•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P
表 1 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时间对比 (d)
异型淋巴细
例
体温恢复 咽峡炎缓解 淋巴结缩小 肝脏恢复正 肝脾恢复正
发热时间
胞恢复正常 住院时间
数
正常时间
时间
时间常时间Βιβλιοθήκη 常时间时间40
7.9±2.5
3.2±1.5
7.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