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课堂教学包含教学条件、课程难度、教师教学、学习效果等多种因素,它们相互作用,同时师生之间关系复杂,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也较多,因此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本文从下面三方面展开研究:一是评价主体的研究,二是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内容研究,三是对确定体系中各个指标后,如何最终评定教学质量等级方法的研究。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研究
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有多种途径或方法,如: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行政领导评价、专家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

由于评价主体的角色差异,其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应有差别,每一种评价方式及其结果只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一部分,而不能等同于教学质量的全部。

由于高校教师的数量大且评价次数频繁,如果采用组织领导和同行进行专家普查的评价方式,不仅费时费力,也因为人际关系及不熟悉教学过程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于操作。

所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被多数高校普遍采用。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高校就逐步开展了学生评教活动,这对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全过程听课,对教学质量有深刻、全面的了解。

作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学生最有资格评价教师。

因此我们认为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是科学、合理的。

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内容的研究
由于对于不同学科门类、不同性质课程、不同教学环节、不同授课对象的教学难以比较,因此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考虑主要从能直接反映教学质量并有共性的最基本因素等方面加以设计。

从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来看,指标的设计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由于不同学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解和侧重点不相同,因此评价内容存在一定差异。

3现行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1) 传统的指标加权平均法
传统的指标加权平均法,就是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来制定评价的各个指标,并且根据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设置每个指标的权重,然后组织学生填写问卷或进行网上评价,获取数据,再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到所有评价对象的分数,然后根据分数来确定等级。

如表1所示。

该表采用了五级制的评价标准:A为优秀,B 为良好,C为中等,D为差,E为较差。

其中:A—90,B—80,C—70,D—60, E—50。

每张表格的计算方法为:该表格总分=Σ(一级指标得分×一级指标权重),一级指标得分=Σ(二级指标得分×二级指标权重)。

然后根据学生的数量,去掉5
个最高分和5个最低分,再把得到的分数进行算数平均,得到评价的分数。

(2) 层次分析方法(AHP)
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是:首先把问题层次化,按问题性质和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有序的层次,再请专家对每一层次的各因素进行较为客观的判断,给出相对重要性的定量表示;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并加以排序;最后根据排序结果进行规划决策,选择解决问题的措施。

层次分析法在课堂教学质量测评中的具体实现方法是:
首先,根据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层次化结构体系,如表2。

表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
目标层U 准则层B 方案层C
课堂教学质量b1教学态度c11上课精神饱满,讲课认真、负责
b2教学内容c21思路清晰,阐述准确
c22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详略得当
b3教学方法c3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c32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c33教学手段丰富多样,能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b4教学组织c41要求严格,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勤
c42能有效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c43教学计划明确,环节设置完整,进度适宜
b5教学效果c51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整体状态好
我们规定目标层为课堂教学质量,准则层为B=(b1,b2,b3,b4,b5)T,方案层为C,由于影响因素bi对目标U的影响程度,即重要性权数wi不一样,因此,将准则层B的5个因素根据影响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全部比较结果可用矩阵A表示,即:
我们称A为判断矩阵。

若A满足一致性条件,则解特征值问题Aw=nw所得到的w=(w1,w2,…,w5)T经归一化后作为目标U的影响因素b1、b2、b3、b4、b5的权重。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作为准则层的bi的各个影响因素cij的权重。

(3)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使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模型得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论的一种方法。

它的成功应用关键在于正确规定模糊评判的因素集和合理构造模糊评判矩阵。

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①建立评判对象的因素集U。

U={U1,U2,…,Un},每项评价内容的分指标构成集合Ui={ui1,ui2,…,uis},(i=1,2, …,n),根据各个分指标所起的作用大小定出权数分配ai=(ai1,ai2,…,ais ),并且aij满足以下条件,同时给出Ui的权重为A=(A1,A2, …, An),同样满足条件,。

②建立评判集V。

V实际上是确定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分级,V={v1,v2,…,vm},元素vj(j=1,2,…,m)为各种可能的总评价结果,可以是数值,也可以是定性说明的文字,既可以是模糊的,也可以是非模糊的。

如在十分制的评价等级中,V={v1,,v2,…,vm }={10,9,8,7,6,5,4,3,2,1}
③进行模糊评价。

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R,对Ui中的每个指标uij进行评价,以确定其对评价集元素vj(j=1,2,…,m)的隶属程度rikj(j=1,2,…,m),由此组成单指标评判矩阵Ri,从而可得出对Ui的综合评价Bi=ai*Ri,对每个Bi 进行归一化处理。

由此,我们得到矩阵B=(B1,,B2,…,Bn)T,,则可得到U的综合评价:B=AR=A(B1,,B2,…,Bn)T,=(A1,A2, …,An) (B1,,B2,…,Bn)T,再将其进行归一处理为B,该教师得到的分数等级为M=BV T。

4总结
以上分析了现在流行的几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评价价值和特点:
(1) 传统的指标加权平均法人为地给各个评价指标指定了简单线性关系,且根据经验给出各个评价因素的权重,结果具有参考性。

但是我们不能证明各个评价因素之间是否具有线性可加性,也不能证明权重的合理性。

(2) 层次分析的评价方法可将系统分析人员的思维过程系统化、数学化和模型化,使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科学合理,排除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提高评价的可信度。

(3)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考虑了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利用统计方法,克服了偶然因素的影响,克服了原来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使评价结果全面、准确、合理。

参考文献:
[1] 闫在在,卢静莉,张淑芳.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统计研究[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1):81.
[2] 谢安邦.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M].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
[3] 杨和雄. 模糊数学和它的应用[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0-11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