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探

摘要:社会发展同时,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如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教育教学也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为其提供
了获取教学资源的便利,拓展了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教育
的发展。

作为小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语文学科非常重要,尤其是识字教学,更是
语文学科中的重中之重,是奠定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也是小学生语文知识素
养积累的关键因素。

在识字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识
字教学,增强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本文对此展开研究,以期找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融合的途径和策略,为推动识字教学进步
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信息技术;融合
信息化时代讲究时效性,在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高效率和质量。

而传
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与互联网知识获取相比,显得枯燥
乏味,教学无力感日益突出。

同时又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理解和接受能力的上升期,耐性有限,只有具有趣味性、猎奇性的事物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鉴于此,小学
语文教师应当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充分的审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改良,
强化教学方式的时代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天性,强化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为
小学生提供更加自主自由的优质学习环境。

一、信息技术融合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作用
(一)增强教学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学科最重要的工具性体现在认识汉字方面,因为汉字
认知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识字就显得非常重要。

识字需要小学生
掌握字形字义的听说读写,教学过程相对枯燥乏味,对于天性好奇的小学生而言,
对这样的教学无法提起兴趣。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而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特征的问题,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过于古板,具象性低,影响小学生的识字基础。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教学课堂后,能
够通过丰富的资源和多元化的展示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小学生的
学习欲望。

(二)规范识字标准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与认识汉字同样重要的就是精准的说出汉字,即准确发音。

发音标准非常重要,它决定着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语言基础。

但如
果教师本身存在方言口音、普通话不标准等问题,会导致其在识字教学中出现发
音问题,从而导致小学生发音不准。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
教师就可以在语文识字教学中,通过音视频播放,让小学生学习标准发音,从而
能够避免因教师能力问题受到的限制。

(三)提高教学效果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在识字阶段语文基础不强,也没有形成系统的语文学科
知识体系,因此,对字形字义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普遍偏低,这也就导致小学生要
充分掌握一个汉字,需要长时间反复记忆和训练与练习。

因此,如果仅凭教师在
课堂上的识字教学,难以保证小学生的识字效果。

同时又受到传统教辅资源的限制,让小学生的自学空间不大。

而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后,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获得更丰富的自学资源,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课堂空间和时间的
限制,教师也能通过线上渠道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此外,在具体教学应用阶段,传统的识字认字活动可以结合动画、音频等多种有趣又生动的形式展开,能够吸
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
(一)追根溯源,掌握规律
汉字的构造比较复杂,要让小学生精准把握一个初识汉字难度较大。

如果让
学生死记硬背很难达到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追根溯源,让
学生掌握汉字的规律,实现理解记忆。

所谓的规律,指的是汉字的构造原理。


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设备,与学生一起,追溯汉字的起源,引导学生在
这个过程中分析、推理、判断,强化对汉字原理的认知,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生字“喜”时,对“喜”字进行拆分,上面是“壴”,下面是“口”,对学生提问,“壴”像什么,然后通过教室多媒体播放“壴”字的溯源,是一种陈列乐器,根据“鼓”形状演变而来。

进行溯源后,结合下面的“口”字,有音乐、张嘴笑,表示有“喜”事。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又以“壴”为
本体,通过加偏旁的形式变成新的字,如“鼓”、“彭”、嘭”等。

在“喜”字
的识字教学中,分解出“壴”后,又添加偏旁部首变成新的字,让学生既掌握了
生字“喜”,又拓展了解了其他的字,感受汉字的变化规律。

将信息技术融合进
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生动形象的为学生展示了汉字的溯源,让学生直观的了
解汉字的变化规律,从而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

(二)巧用微课,掌握方法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相比较于抽象思维要更具有优势。

为了加深学
生对生字的印象和理解,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在相关软件的支持下,将汉字变
成图画和故事,提高汉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升他们的
求知欲。

微课是现阶段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和
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手段,录制或制作讲解的音频或视频,是对课堂教学内容
的拓展和延伸。

鉴于此,教师应当巧用微课进行识字教学,教会学生掌握汉字的
认知方法,如字音类聚,对比识记,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识字学习。

比如,在《青蛙与蜻蜓》的识字教学中,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决定以微
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课堂开始前向小学生提问“‘青蛙与蜻蜓’哪些字长
得像,你有办法区别他们吗?”在问题提出后,为学生播放制作好的微课“‘青’字的面具”,内容是给“青”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形成新的字,引导学生了解每
个新字的意思,如“晴”、“精”、“睛”、“蜻”等,让学生加深对“青”字
印象的同时,也识记了相关的汉字,即字音类聚、对比识记,取得了更好的识字
效果。

(三)课堂导入,自主识字
创新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小学课堂识字教学的效果。

教师应当学习和借鉴先
进的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方式,将其应用识字教学中。

如视频自主教学,即教师录
制好授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内容学习识字,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视频进行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
习情况,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比如,在生字“鸟”的教学中,教师制作关于“鸟”的教学视频向学生播放,视频中首先出现的是“鸡鸭鹅”等家禽,然后对应的图片里会出现汉字,然后出
现“乌鸦、鸽子、鸵鸟”等,同步也会将汉字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回
答一下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并联想这些动物与什么汉字相关。

通过这样一个课
堂导入,将“鸟”的含义呈现出来,然后,教师用“鸟”字的图片演绎出汉字,
并给学生讲解。

整个过程都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动画等方式,通过教师发问引导学
生自主回答而完成的,有效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积极创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其融合进教学过程中,拓展教学方式和延伸教学内容,为小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更具趣味性的识字教学内容和环境,提高小学生识字能力,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下的小学语文识字与阅读教学[J]. 王惠玲.天津教
育.2021(27)
[2]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以“识字、阅读”教
学为例[J].王熙乐.天津教育. 2021(22)
[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实践探究[J].陈蕾.小学生(下旬刊).2021(07)
[4]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作用与实施策略[J].岳得芳.中国新通信.202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