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新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

通过本人半个学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和实地调查,现就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实施策略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和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

而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但初中历史由于中考不考或只考政、史、生合卷,课时安排少,又缺乏专业教师,往往是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师代课或兼课,完全没有正规的教学、学习和训练环节。

这就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成为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而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和沉重的升学压力下,学校又非常自然地将语、数、英三门高考必考科视为“宠儿”,客观上理科专业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优越性,主观上重理轻文观念的沉淀,必然导致重理轻文的教学管理机制,数、理、化便也成为“嫡系”学科,而包括历史在内的其他学科便当然沦为“庶族”。

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学文科意向的学生和属于历史学科的课时,以及学生予以历史学科的重视、时间和精力便都属于“少数派”。

因此学生初中基础薄弱已成为高中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而高中课时紧任务重,新课程不得不负重前行,这可能是新课程实施者所始料未及的。

2.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
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

(1)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

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服务(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和对历史的借鉴)。

(2)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

还要注意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不可回避的高考应试教学的关系处理好。

(3)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

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极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自学所需用资料的介绍。

如此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去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呢?确实是个难题。

3.高考方案问题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现在常说高考从高一抓起。

课程的难度、讲解的深度以及上课的具体过程受高考方式的影响极大,但目前高考方案及其细节不明,如何把握?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实施的策略
1.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会学生学会自主
学习。

我们要及时地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
中的职责,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
引导学生“会学”,变“教”为“导”,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
演者,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历史有可学性。

教师应注重启发、诱导和点拨,在设问回答和
互动交流中,善于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及时进行激发和正确的引导,以饱满的激情
和学生一起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不能用既定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观点
和见解,更不能对其进行扼杀和禁锢,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追求得到最
大限度的展示和发挥。

2.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
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因为一是学生一直处于听者、被动的地位,没
有思考、参与的机会。

二是学生一课听到底,即使有兴趣,也未免有疲劳之感,这样在一定
程度上也影响学生听课情绪和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听课状况,察言观色,因势利导。

在备课时,要心中有数。

准备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并让学生积极参与。

这样既
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检查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得到了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也有利于学生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合理的巧用、妙用,能使课堂教学艺术更加
多彩,有画龙点睛、回味无穷之作用,让学生淡化紧张疲劳,在愉快、欢笑中接受历史的熏陶。

同时要利用多元评价的激励效应促使学生学习观念和习惯的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只看
考试分数,忽视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丰富感受和体验,将不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过程评价可以体现在课堂讨论、剧情表演、主题辩论、学生问答、提纲展示、课堂演讲、社
团活动、社会调查和社会考察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评价的及时性将给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添注了积极动力,非常有益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效能。

3.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面对新课程,历史教师要以“博”、“精”作为自己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历史教学改革和当
今新形势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否则是不可能教好
该学科课程的。

为了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对本学科的更深刻、更广泛的
认识,教师还应对本学科的发展史及其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地理学和文学知识。

二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

要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

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在大力推进现代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同时,继续挖掘和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实现现代信息
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交互渗透和互相补充。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投身新课程改革,我最真
切的感受是“在路上”,在艰难中求索,在两难中抉择。

只有看清问题,才能坚定前进的方向,才知道该怎么做。

投身新课程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如何在两难中抉择,一切都要自己
去探索,不能走错,不能不走,更不能回头。

我们只能在充满矛盾的现实中寻找出路,用智
慧去化解难题,用机智去逾越障碍,用改革去实现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