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汉武帝时期,内朝由大将军、尚书令、侍中或尚书令兼领尚书事主持集议;外朝由君主制诏,丞相御史因事遵旨召集廷臣议事。

参加廷议的人,依讨论问题性质各有不同,但通常情况下由公卿、列侯、二千石(司隶校尉、三辅长官)、大夫、博士等人参加。

汉武帝时期的这一制度设计( )
A.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统治效能
B.使皇权受到了一定制约
C.有效提升了行政决策的效率
D.加强了中央官员的权力
2.西方“两官分途”的核心是保持文官的“政治中立”和“职务常任”。

文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对政党政治采取超然的态度,不与政党共进退;一旦进入文官队伍,文官的身份就得到法律保障,因此又叫“终身官员”和“永久雇员”等。

据此推断,西方文官制度( )
A.弥补了西方多党制的本质缺陷
B.顺应工业革命前改革官制需求
C.推动了政治与管理的相互结合
D.对国家治理具有双重性的影响
3.唐朝《捕亡律》“知情藏匿罪人”条规定,藏匿罪犯的亲属因尊卑关系的不同而处罚不同,卑幼的隐匿行为,尊长虽知情纵容,但是仅论卑幼的罪名,而对于尊长隐匿罪犯的行为则可以减刑甚至免罪。

这一法律规定( )
A.损坏了法律权威
B.确保了司法公平正义
C.彰显了儒家伦理
D.巩固了特权等级制度
4.20世纪末,西方国家在贫穷落后的城乡社区施行“社区企业家项目”,依靠与鼓励贫困社区所驻地的中小企业参与改造贫穷社区和“城中村”,其目的不只是解决废弃旧房的维修与重建问题,更重要的是以此为突破口,对贫民区进行综合治理。

据此判断,该项目的实施( )
A.弥补了政府对社区管理的不足
B.秉持着济贫互助的理念
C.使社区享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
D.意在恢复自由放任传统
5.西晋时期,政府颁布占田令。

据《晋书》记载:“诸侯王大国在近畿占田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并制定了不同官品占田的具体数额:“官品第一至于九,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田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九品,十顷。

”这些规定
有利于( )
A.削弱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B.推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促进自耕农经济的迅速发展
D.加速社会各阶层间的相互流动
6.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记载意大利玉米种植的两则史料。

这两则史料可用于( )
史料一
在著名画家拉斐尔(1483~1520年)和达
・乌迪内(1515~1517年)的画中,玉米苞
种植于花园中,当作花卉来欣赏构成一个农场主送给修道院礼品的一部
分。

A.研究新物种的引进价值的变化
B.
C.印证价格革命降低农产品价格
D.准确把握玉米传入欧洲的时间点
7.下图是1700~1850年牛津、约克和伦敦工人工资水平波动图。

这反映出英国( ) A.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工
B.工业革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生活水平
C.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D.工业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民众的消费转型
8.2023年,中国多家企业参加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欧洲2023智慧能源展”,并与德国太阳能系统研究所达成了光伏产业中工业生产和安装领域的合作意向,这将为欧洲同中国联合突破能源利用关键技术提供巨大空间和平台。

这表明( )
A.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B.国家间经济竞争聚焦高科技领域
C.新形势下中西科技竞争日趋激烈
D.国际合作利于推进全球能源转型
9.下面是宋朝时期关于商贸交易行为的部分记载。

这些商贸行为说明宋朝( )
C.商业信用体系得到发展
D.商人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10.凌家滩文化中的城市大多沿河而建,以三个台阶为界线划分成三处功能不同的区域。

第一区域是普通部落成员的居住区,第二区域是部落首领的宫殿区和部落会盟、祭祀、操演的场所,第三区域是大型墓葬区,中央有一处高约一米的祭坛。

这反映出凌家滩文化遗址中的城市建设( )
A.取决于部落的宗教信仰
B.凸显出权力中心特征
C.形成了浓厚的宗族观念
D.具有高超的建筑水平
11.据统计,1819 年苏格兰因刑事罪被捕的只有 89 件,1837 年已有 3 176 件,1842年增加到4 189件。

19世纪中叶工人平均寿命仅为 22 岁,普遍低于农民阶级。

19 世纪末,曼彻斯特市内有2 万人住在地下室里,占工人数的 12%。

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 )
A.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的相对滞后
B.城市化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C.“城市病”催生了城市治理的新模式
D.社会基层自治制度问题众多
12.唐朝沿用了隋朝修建的大运河,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
财富以存立”的国家生命线。

同时,陆路交通非常发达,有长安附近以及两京之间的驿道、驿馆,有通向全国道、州、县的 11条交通干道,还有道、州、县间横向连接的 6 条交通线。

据此推断,唐朝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交通发展
B.交通建设为巩固国家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C.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往来密切
D. 经济因素是地缘政治格局变迁的重要动力
13.2015 年,中国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人数较2005 年下降了 72.4%,全国运输船舶百万吨港口吞吐量等级以上事故件数平均每年下降5%,民航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 10 年滚动值为 0.018(世界平均水平为0.24)。

这说明该时期我国( )
A.人工智能提高了政府服务水平
B.交通工具发展推动了道路建设
C.交通的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
D.交通运输服务的质量得到提升
14.16~17 世纪,瘟疫在西欧频繁爆发,人口大量死亡,基督教束手无策。

世俗医学要求当局注意城市公共卫生、清除各种污秽;建议民众重视卫生保健,实施隔离、清扫街道等,有效防止了疫病的进一步传播,而传统宗教疗法祈祷、忏悔等几乎被抛弃。

据此可知,西方疫病( )
A.客观上冲击了宗教的权威性和神圣性
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C.促使西方国家民众信仰危机开始出现
D.直接导致欧洲宗教运动兴起
15.1965年底,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 499个,与1952年相比,医疗机构增加了16 倍,医师(技师)增加了 11 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

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 169 732个,卫生技术人员2 463 931人,中医院与中医院校广泛建立。

这些成就( )
A.推动了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的发展
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体现出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迅速
D.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二、材料题
16.材料一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在近半个世纪的艰难探索中,希望模仿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在自己的国家建立一个多党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果以失败告终。

当时普遍存在臣民思想的百姓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拥有政治权利,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所属的知识分子数量极少,他们的政治立场不坚定。

经历多次革命失败后,苏俄十月革
命的胜利给孙中山带来了新的选择方向,孙中山逝世后,作为实际继承者的蒋介石完全不愿施宪法之治,转而行独裁之道,国民党也完全背离建党初衷,最终失去了执政权。

实践证明,中国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先进政党的领导,必须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摘编自宫捷《近代中国政党政治模式的历史探索与反思》材料二
西方民主观认为,通过自由选举实现轮流上台执政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这是西方政府和学者所夸耀的西方政党政治的优点,然而这更像是西方美化的结果。

实际上长期以来,多数西方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一两个政党或政党集团手中。

例如在西班牙,工人社会党联盟和人民党联盟垄断了国家政局,两大政党联盟的议席数之和超过全部议席的 2/3。

西方民主观还认为,反对党的存在是西方政党政治健康的标志,是捍卫民主、防止独裁的必要手段。

但事实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政党就开始出现政治合谋,政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越来越明显,为了提高选举获胜的机会,政党之间结成联盟越来越普遍,有原则、建设性的反对党明显减少。

——摘编自向文华《被美化的西方政党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政党政治在实践中“被美化”的主要表现。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党政治的认识。

17.材料一
在入关初期,清朝的统治者就一直推行“满汉一体”的政策。

初期的科举考试采用的基本书目和内容则是汉族的“四书五经”,用以拉拢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官制层面,入关初期也一改后金的“崇满抑汉”,给予汉族和满族同等的晋升机会。

但随着清朝统治的日益巩固,对广大汉族地区的人民,则更加严厉地推行保甲法,加强对汉族人民的控制。

从雍正四年开始施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清政府采用“用兵为
先”“先革土司,后剿倮夷”“先改土司,次治土目”等手法,对不利于清朝统治、不服从清朝调遣的土司一概革除。

清政府对历代的民族政策进行了认真总结,吸收或借鉴其中有利于统治的部分,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使清代民族政策呈现因地制宜、因族而异的多元状态。

清朝统治者对各民族的许多政策都是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使各主要民族均有专门的法律。

总之,清朝的民族政策不是历史上民族政策的简单重复,它是清政府根据其统治需要而进一步完善的产物。

——摘编自罗树杰《清代民族政策特点简论》材料二
党中央落脚陕北后,为了争取和团结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制定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的政策,如保障少数民族土地使用权、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工商业,在生活习俗上也照顾少数民族,党中央也提出了不同民族之间彼此尊重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要求。

同时为了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干部,党中央决定在陕北公学民族部基础上成立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机构——延安民族学院。

此外中国共产党也非常重视在革命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少数民族干部。

中国共产党为了积极争取和团结少数民族参加党的革命统一战线,在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的少数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摘编自王金玲《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历史价值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清代和近代民族政策中得到的启示。

三、论述题
18.材料
——摘编自《激进的变革:世界正处在全球化“第三次解绑”的技术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际贸易”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9.材料一
19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从1978年年底到 1997年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 29.9%,年均增长0.63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后前29年城市化速度的 2.5倍,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

1992年以后,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批陆上边境口岸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内陆地区省会城市开始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

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城市的数量和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开始呈增长趋势。

到1997年末,有731个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和分行)分布在中国大陆的 29 个城市,其中700 家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63%集中在北京(243 家)和上海(215 家)两个城市,其次是广州(61 家)和深圳(54家)。

——摘编自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世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给当代我国的城市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考查汉代政治,根据材料“内朝由大将军、尚书令,侍中或尚书令兼领尚书事主持集议”“外朝由君主制诏,丞相御史因事遵旨召集廷臣议事”“在通常情况下由公卿、列侯、二千石(司隶校尉、三辅长官)、大夫、博士等人参加"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国家大事基本采取廷议的方式,并且对参加廷议的人员要求全面,如公卿熟悉行政,列侯属于国家元老,两千石熟悉地方情况、大夫掌议论,博士博通古今等,这有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国家统治效能,故选A项。

B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材料主要侧重于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仅从材料无法判定效率是否得到有效提升,故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2.答案:D
解析:考查西方文官制度。

根据材料“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对政党政治采取超然的态度不与政党共进退”“终身官员”“永久雇员”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与管理,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但是,这种制度也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因此对国家治理具有双重性的影响,故选 D项,排除C项。

文官本身是中立的,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因此不能“弥补西方多党制的本质缺陷”,故排除 A项;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亟需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故排除B项。

3.答案:C
解析:考查唐朝法律。

根据材料藏匿罪犯的亲属因尊卑关系的不同而处罚不同"可知,这一法律规定依据儒家伦理定里,故选C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确保了"说法过于绝对,且依据卑关系定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司法公平,故排除 B项,材料没有涉及特权等级,故排除 D项。

4.答案:A
解析:考查西方社区管理。

根据材料“西方国家在贫穷落后的城乡社区施行'社区企业家项目”“依靠与鼓励贫困社区所驻在的中小企业参与改造贫穷社区和‘城中村’”“更重要的是以此为突破口,对贫民区进行综合治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措施利
于弥补政府对社区治理的不足,故选A项。

材料主要体现企业家帮助社区,材料并未体现“互助”,故排除 B项:“行政管理权”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C项:这一措施旨在推动社区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而不是恢复自由放任传统,故排除 D项。

5.答案:B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推行占田令,为贵族土地兼并提供了政策依据,这利于推动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选B项。

土地兼并的加剧,大量自耕农失去土地,沦为佃农或庄园里的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强,故排除 A.C.D三项,
6.答案:A
解析:考查物种交流。

根据材料可知,两则史料分别展示了玉米在意大利传播中经历了由观赏植物到食物的转变,在意大利其价值的变化,故选A项。

玉米原产于美洲,故排除B项;C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

7.答案:B
解析: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的工资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有利于工人生活水平的提升,故选B项。

A,C、D 三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

8.答案:D
解析:考查现代科技进步。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相关企业与德国建立了绿色能源合作关系,这为欧洲和中国开发绿色能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表明在推动能源转型上,国际合作至关重要,故选D项。

“全面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国际竞争,故排除 B.C两项。

9.答案:C
解析:考查宋代经济。

根据材料可知,宋朝时期商业贸易出现了“赊贷”现象,如先进行粮食买卖,后约定日期进行账目结算,这种商业贸易行为说明宋朝时期的商业信用得到发展,故选C项。

A.B.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

10.答案:B
解析:考查中国早期文化遗址的城市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凌家滩文化中的城市分为居住区宫殿区和部落会盟,祭祀、操演区、大型墓葬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的功能不同,这一设计凸显出权力中心的特征,故选B项。

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浓厚的宗族观念”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凌
家滩文化建筑水平如何,故排除 D项,
11.答案:A
解析:考查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材料“1819年苏格兰因刑事罪被捕的只有89件,1837年已有3 176 件,1842 年增加到4 189 件”“工人平均寿命仅为 22 岁”“曼彻斯特市内有2万人住在地下室里,占工人数的12%”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犯罪率上升、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这主要说明英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的相对滞后,故选A项,材料并未反映城市化加剧了社会贫富的分化,故排除B项;C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材料主要反映城市生存环境,并未反映社会基层自治制度的问题,故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考查唐朝交通建设。

根据材料“沿用了隋朝修建的大运河”“国家生命线”“有长安附近以及两京之间的驿道、驿馆,有通向全国道、州、县的 11 条交通干道,还有道、州、县间横向连接的6条交通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为巩固国家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故选B项。

A、C两项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D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

13.答案:D
解析:考查中国交通运输建设。

根据材料“中国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人数较 2005 年下降72.4%”“全国运输船舶百万吨港口吞吐量等级以上事故件数平均每年下降5%”“民航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 10年滚动值为 0.018(世界平均水平为 0.24)"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交通工具交通事故率的下降,反映了中国交通运输服务质量的提升,故选D项。

A项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交通工具发展”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 B项;“自主创新”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C项。

14.答案:A
解析:考查西方疫病的影响。

根据材料“基督教束手无策”“世俗医学要求当局注意城市公共卫生、清除各种污秽……有效防止了疫病的进一步传播”“传统宗教疗法祈祷,忏悔等几乎被抛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疫病客观上冲击了宗教的基督教和神圣性,故选 A项。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 14~16 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B 项:C项材料并未涉及,故排除:“直接导致"说法有误,故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考查新中国医疗卫生建设。

根据材料"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
与1952年相比,医疗机构增加了 16 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 169 732个,卫生技术人员2463 931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的重视和政府政策的推动,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选B项。

A项是当前我国着力建设的,故排除:C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16.答案:(1)失败原因:民智尚未开化,共和制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蒋介石依托个人集权使国民党走向民主的反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实状况的限制。

(任答三点即可)
(2)表现:多党林立并非多党轮流执政;西方政党之间并非平等竞争;反对党的存在并未带来建设性效果。

(任答两点即可)认识:政党政治的发展与其历史环境息息相关,政党政治的发展要有强大的经济和群众基础作为支撑;政党政治建设应与本国国情紧密结合。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是近代中国。

据材料一“当时普遍存在臣民思想的百姓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拥有政治权利”可得出民智尚未开化,共和制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据材料一“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所属的知识分子数量极少,他们的政治立场不坚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据材料一“孙中山逝世后,作为实际继承者的蒋介石完全不愿施宪法之治,转而行独裁之道,国民党也完全背离建党初衷,最终失去了执政权”可得出蒋介石依托个人集权使国民党走向民主的反动;据材料一“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在近半个世纪的艰难探索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实状况的限制。

(2)本题是特点类和认识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是近现代西方和中国。

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西方民主观认为,通过自由选举实现轮流上台执政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这是西方政府和学者所夸耀的西方政党政治的优点,然而这更像是西方美化的结果。

实际上长期以来,多数西方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两个政党或政党集团手中”可得出多党林立并非多党轮流执政;据材料二“西方政党就开始出现政治合谋,政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越来越明显”“政党之间结成联盟越来越普遍,有原则、建设性的反对党明显减少”可得出西方政党之间并非平等竞争,反对党的存在并未带来建设性效果。

第二小问认识,从历史环境、经济和群众基础、国请等角度思考即可。

结合材料和两个问题可得出,政党政治的发展与其历史环境息息相关;政党政治的发展要有强大的经济和群众基础作为支撑;政党政治建设应与本国国情紧密结合。

17.答案:(1)特点:专制性;多元性;法律性;发展性。

(任答两点即可)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推动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任答两点即可)
(2)民族政策:积极建立少数民族工作机构: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灵活运用党的少数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任答两分即可)启示:我国古代及近代的民族政策在维护民族统一、保障边疆稳定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思古鉴今,新中国的民族政策要以民族的凝聚力,边疆的稳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团结为落脚点,既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又要不断发展少数民族的区域经济、文化,最终保障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统一发展。

解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是:清朝(中国)。

特点:据材料一“严厉地推行保甲法,加强对汉族人民的控制”得出专制性,据材料一“清代民族政策呈现因地制宜、因族而异的多元状态”得出多元性;据材料一“清朝统治者对各民族的许多政策都是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使各主要民族均有专门的法律”得出法律性;据材料一“清政府根据其统治需要而进一步完善”得出发展性。

影响:结合所学,从推动边疆开发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促进民族交融,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等方面分析。

民族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启示我们要不断发展少数民族的区域经济、文化;结合清代和近代民族政策的积极作用,可得出民族政策要以民族的凝聚力,边疆的稳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团结为落脚点。

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也可。

18.答案:示例:
论题: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曲折性。

阐述:工业革命后,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基地,输出国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建立并主导了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全球金融体系。

政策上,英国从 1815年开始降低关税,并于1846 年最终废除“谷物法”,标志着自由贸易的开端,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879 年后,德国和美国开始奉行保护主义政策,全球贸易进入停滞期,直到一战之前才短暂地恢复。

一战后,英国的实力削弱,金本位制难以为继。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迅速膨胀,企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1944年夏,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应运而生,它规定实行固定的汇率机制,在一段时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