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板块秋天来了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给人美的享受。
本版块以
秋天为主题,编排了《秋天来了》《秋天的味道》《我们去听秋的声音》3篇课文。
其中《秋天来了》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拟人的手法,把秋天满怀希望、满载收获的“形象”
充分表现出来。
《秋天的味道》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从秋天的味道入手,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到来家家户户储存秋菜写起,全面地描写了秋天醉人的味道、缤纷的色彩和丰
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形象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诗歌
语言精美,富有韵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对秋天的喜爱和勤劳人们的赞美之情。
3、认识25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
4、积累好词佳句。
1
5、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
点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
2、体会对秋天的喜爱和勤劳人们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教学策略:1、在学习《秋天来了》时,要引导学生思考:谁使秋天这样美丽?使学生对勤劳的人们
产生赞美之情。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通过图片辅助学生理解。
2、引导学
生反复朗读课文,在充分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的独特体验,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学《我们去听秋
的声音》时,教师利用录音,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秋天的景物。
课时分配:秋天来了---2课时
秋天的味道---2课时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2课时表达我们眼里的秋天---1课时
1-1秋天来了
[教材分析]
从内容来看,《秋天来了》是一首现代诗,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把秋天满怀希望、满
载收获的“形象”充分表现出来;从课文所处位置来看,本篇课文是三年级(上)的领篇
课文,课文的教法与学法,对于学生第二学段的学习应该具有引领性作用。
[设计理念]
进入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要求在感受语言优美的同时,使学生乐于交流阅读感受,在
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积累语言材料。
结合这一理念,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韵
律美,还要让学生结合课内外,积累关于秋天的语言材料。
此外,新课程理念还强调,诗
歌的教学更提倡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感受美好的情趣,使其对秋
天的感悟更加的深刻全面。
[学情分析]
2
这首诗歌写得富有童趣,语言活泼、生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内容并不难理解。
但由于诗歌体裁和课文所处的重要位置决定,教学在学生读文品析
的同时,还要注重低中过度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结合学生实
际情况,逐步由以识字为主到阅读中解词析句过度,通过阅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秋天的
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体会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2、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认读“凉爽、洁白、神奇”等词语。
4、
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引导读懂课文,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教学准备]
教师:1、生字词语卡片。
2、制作秋景图片幻灯片及教学幻灯片。
3、查找《秋天的
图画》课文。
师生:1、查找关于秋天的好词佳句。
学生:1、查找关于秋天的图片。
[这一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去发现秋天的特征,积累关于秋天的知识。
]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能利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热爱大自然以及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能借助字
典理解词语三、教学难点:注意“乘”“爽”的书写。
四、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有关
秋天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秋姑娘的脚步了吗?她带着一身清凉走来了,她将替我们赶走夏
的燥热,迎来一个收获的季节。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来了》这篇课文,感受秋天的
气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师强调秋左边“禾”字最后一笔变捺为点:“天”字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请大家齐读课题
3 课件演示:欣赏秋天。
(1)下面老师为大家播放一段秋天美丽的景色,看谁看得认真,看完后告诉同学们你
都看到了什么?
(2)过渡:秋天的景色美不美?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也很美,同学们想读吗? 4、随
文识字,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
(2)轻声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3)指名逐节读文,
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乘着”“泼向”“挥洒”“展露”等词的读音。
在
学生逐节读文时,引导学生随文识字。
(学生从字音、记字方法、字形易错处、本课字义、组词五个方面学生字。
)
(4)谁能用一段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自由读文。
提出问题。
自由读文。
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提出讨论解决,小
组解决不了的整理出来,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6、指导写字
(1)先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交流。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练写。
不规范的再练写。
六、板书设计
乘爽骑洁落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篇课文。
3、学习课文,热爱大自然以及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理解秋天的形象,感受秋天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
了解拟人的表现手法,体会文中泼、注、涂、染等词语的精妙之处。
四、教学准备
字卡五、教学过程:
一、细入品读,秋之味。
1、复习背诵:自由朗读或背诵全诗。
2、导语:读了诗歌,感受到秋天的美吗,诗歌中最具美感的句子我们再来读一读,
好吗?
4
(1)引导找出描写“秋天的色彩”的句子,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读句子。
(2)赏读了句子,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诗歌是选择了哪些颜色和相应的景物来写秋
天的?
3、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
4、学生汇报,相机点拨,朗读体会。
5、课件展示(说一说,填一填描写颜色的词语)课内:()的田野()的大海()的葡萄课外:()的枫树()的果树()的菊花??
6、你知道秋天还有哪些颜色吗?想一想,仿照上面短语的形式说一说。
(出示()
的秋天()的大自然)秋天的颜色真多!有蓝色、黄色、红色??秋天的颜色真是──五彩
缤纷(领悟词义)。
7、你喜欢哪种颜色?把诗歌中有关句子读给大家欣赏。
你也可以自己创造出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仿照诗歌句式让学生在前一填空基础上尝试创造新的句子:秋天是
五颜六色的,金黄的(),雪白的(),天蓝的(),紫红的??()的枫叶,()的柿子??啊,秋天真美呀!)
8、配乐朗读全文,播放秋天美景图片和音乐,感受秋天的美。
二、感悟积累,秋之乐。
1、过度语:是呀,一阵轻微的秋天吹过,给炎热的人们带来了凉爽,带来了丰收,
更带来了喜悦。
出示大量丰收的图片:感受丰收的喜悦。
2、出示《秋天的图画》片段,自由阅读,体会秋天给劳动者带来的喜悦和对劳动人
民的赞美之情。
3、假如你就是一位辛苦劳作的农民,在这收获的季节,看到收获的果实,你此刻的
心情如何?
三、让学生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1、出示不同角度描写秋天的句子,让学生感悟积累。
2、出示描写秋天的诗,让学生抄写在积累本上。
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刘禹
锡《望洞庭》张继《枫桥夜泊》。
3、自选作业:
(1)观察秋天景色,以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叶贴画、画画、编歌、编诗、写观察
日记等。
要求学生能不拘于形式,表现秋天。
[在学习过后,进行课外延伸,教会学生用各种方法表现对秋天的感受,增进学生喜
爱秋天的美好情感。
]
(2)抄写本课重点词语,在积累本上抄写描写秋天的成语和本首诗歌。
(3)继续
查找描写秋天的诗句、文章,将自己查找的所有材料进行分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七、板书设计
乘紫红的葡萄
骑美金黄的田野丰
5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