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凡-华体系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675082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b.png)
关于整体分析方法,还应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整体并不等于要素的总和,整体大于各要 素的总和;
第二,整体具有与各要素功能不同的整体功能。
2.层次分析方法
系统论既然认为,事物的整体总是分别呈现出 深浅(或高低)的不同层次,因而作为整体的历史系 统,也是分别为若干层次的。我们研究历史,就应 当把整体过程首先分别为若干不同的层次,进行逐 层次的探访,通过考察不同层次的特点以及各层次 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以揭示社会历史整体系统的全 过程,并实现认识整体社会历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性的目的。
——贝塔朗菲《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
古希腊时期著名的辩证法思想 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世界是包括一 切的整体”。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等尽力寻找万 物差别背后的统一性,并归于某种 可感觉的物体颗粒,此为“由多到
一”。最早使用了“系统”这 一术语。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亚里士多德
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发展。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孔德认为社会如同生物体,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 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阶级或种族是社会的组织,城市和 社区是社会的器官;社会像生物界一样,是一个连续进化 的过程。
斯宾塞用生物进化论解释社会现象,认为社会与国家如同 生物一样,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进化的有机体; 认为社会机体同生物机体一样,由营养系统、
科学 科学 技术 管理
实体性要素 渗透性要素 运筹性要素
2.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实践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人们在生 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生 产关系作为一个系统,包括三方面的构成 要素,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 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 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体现在社会生 产和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 费等各个环节当中。
第2章化学热力学习题
![第2章化学热力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a58b94652ea551810a6878a.png)
一、思考题1. 什么是体系,什么是环境两者有什么区别根据两者的关系,可以将体系分为哪几类 答案:体系:我们所选择的研究对象。
环境:在体系周围与体系有关系的物质。
体系分为:孤立体系;封闭体系;敞开体系。
2. 与环境连通的系统属于何种类型的系统为什么答案:属于敞开系统,此时环境与系统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3. 密闭容器中的化学反应系统属于何种类型的系统为什么4. 密闭且保温性能绝好的容器中的化学反应系统属于何种类型的系统为什么5. 什么是等容热效应与等压热效应两者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情况下它们相等 答案:等容过程的热效应,称等容热效应,Q v = Δr U ;等压过程的称等压热效应Q p =ΔH。
化学反应、相变过程等一般是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故手册中列出的有关数据,一般是等压热效应。
对应同一反应,等容和等压热效应 ΔγU m 和 ΔγH m 之间有如下近似关系:ΔγH m =ΔγU m +ΔnRT式中Δn (或示为 )为反应过程中气体物质的量的增量。
6. 内能变U ∆与等容热效应,焓变H ∆与等压热效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7. 内能变与焓变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情况下它们相等 8. 在下列反应或过程中,Q p 与Q v 有区别吗① NH 4HS (s)−−−→−K15.273NH 3 (g) + H 2S (g) ② H 2 (g) + Cl 2 (g) −−−→−K15.273 2 HCl (g) ③ CO 2 (s) −−−→−K15.195CO 2 (g) ④ AgNO 3(aq) + NaCl (aq) −−−→−K15.273AgCl(s) + NaNO 3(aq) 9. 下列反应中,哪些反应的H ∆≈U ∆① 2H 2(g )+O 2(g )== 2H 2O (g )② Pb(NO 3)2 +2KI (s )== PbI 2(s )+ 2KNO 3 (s) ③ NaOH(aq) + HCl(aq) == NaCl(aq) + H 2O (l) ④ CO 2(g) + NaOH(s) == NaHCO 3(s)10. 什么是状态函数状态函数有什么特点Q 、W 、H 、U 、S 、G 中哪些是状态函数,哪些不是 答案:体系的性质是由体系的状态确定的,这些性质是状态的函数,称为状态函数; 11. 上题的状态函数中,哪些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请说明其物理意义。
生化名词解释章节
![生化名词解释章节](https://img.taocdn.com/s3/m/26b71d04b52acfc789ebc970.png)
8.抑制剂:能使酶的必需基团或酶活性部位中的基团的化学性质改变而降低酶的催化活性甚至使酶的催化活性完全丧失的物质。
9.变构酶:或称别构酶,是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它的催化活性受其三维结构中的构象变化的调节。
10.同工酶:是指有机体内能够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如在糖酵解(EMP)的过程中,3-磷酸甘油醛脱氢后产生的1,3-二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激酶催化下形成ATP 的反应,以及在2-磷酸甘油酸脱水后产生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丙酮酸激酶催化形成ATP 的反应均属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反应。另外,
在三羧酸环(TCA)中,也有一步反应属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如α-酮戊二酸经氧化脱羧后生成高能化合物琥珀酰~CoA,其高能硫酯键在琥珀酰CoA 合成酶的催化下转移给GDP 生成GTP。然后在核苷二磷酸激酶作用下,GTP 又将末端的高能磷酸根转给ADP 生成ATP。
4、磷氧比:电子经过呼吸链的传递作用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DP 磷酸化生成ATP。经此过程消耗一个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也是生成ATP 的分ADH2 的磷氧比值是2。
5. 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
第一章 蛋白质
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结构力学第二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结构力学第二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0d9306e87101f69e31954c.png)
不完全铰节点 1个单铰
13/73
2-1 几何构造分析的几个概念
四、约束 两个互不相连的刚片,若用刚结点连接, 则两者被连为一体成为一个刚片,自由 度由6减少为3。 一个单刚结点相当于3个约束。 单刚结点
三个互不相连的刚片,若用刚结点连接, 自由度由9减少为3。
由此类推:
复刚节点
连接 n 个刚片的复刚结点,它相当于n-1 个单刚结点或3(n- 1)个约束。
A A
1 B
2 C B
1
3
2 C
B 1
A 2
C
几何可变 几何不变 有多余约束
几何不变 无多余约束
规律1 一个刚片与一个点用两根链杆相连,且三个铰不在同一 直线上,则组成几何不变的整体,并且没有多余约束。
23/73
2-2 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
二、两个刚片之间的联结方式
A 2 B I 3 C
A II B I 3 C
16/73
2-1 几何构造分析的几个概念
六、瞬变体系
B 1
I II A
2
I
C
A
II
1 B
2 C
两根链杆彼此共线 1、从微小运动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可变体系。 左图两圆弧相切,A点可作微小运动; 右图两圆弧相交,A点被完全固定。
17/73
2-1 几何构造分析的几个概念
六、瞬变体系
B 1
I II A
2
I A 1 B C 2 D
在体系运动的过程中,瞬铰的位臵随之变 化。 用瞬铰替换对应的两个链杆约束,这种约 束的等效变换只适用于瞬时微小运动。
20/73
2-1 几何构造分析的几个概念
八、无穷远处的瞬铰
高中历史 第2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第2节 国际联盟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 第2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第2节 国际联盟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5145ffb4b35eefdc9d333a1.png)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2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第2节国际联盟学案北师大版选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2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第2节国际联盟学案北师大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2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第2节国际联盟学案北师大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国际联盟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
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
2。
评价国际联盟的历史地位.1.国际联盟成立的史实和主要活动。
(重点)2。
结合国际联盟的活动评价其作用与局限性。
(难点)国际联盟的成立1.提出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十四点原则"的演说,提出成立国际联盟的设想.2.成立(1)1919年巴黎和会上通过成立决议.(2)1920年1月10日正式成立。
3.解散联合国成立后,根据1946年4月18日的决定,国际联盟宣告解散。
4.美国与国联美国是国际联盟的发起者,但最终没有加入,国联实际上被英、法控制。
国联盟约1。
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
2.内容(1)各会员国有保持各国领土完整、行政独立的义务和防御外来侵略、保持各国之间和平的责任。
(2)裁减军备和对发动战争进行制裁。
(3)规定处理争端的方法。
(4)与国联盟约不相符合的各国之间的条约均应废除。
(5)建立委任统治制度.国联的主要活动和评价1。
活动:主要围绕维护《凡尔赛和约》、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等开展了各种活动。
(1)国际联盟全体会员国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
(2)行政院负责制定方案并监督执行。
第二章 分子结构
![第二章 分子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64e6ca31bd64783e09122b59.png)
外层转化为稀有气体的 8 电子稳定构型-八隅律。把
这种观念被称为路易斯共价键理论。
用“共用电子对 ”维系的化学作用力称为 “共价键”。
分子有用于形成共价键的键合电子 ( 成键电子 ) 和未 用于形成共价键的非键合电子,又称“孤对电子” 。 用短棍表示原子间的共价键,同时用小黑点表示非 键合的 “ 孤对电子 ” 的结构式叫做路易斯结构式 (Lewis structure),也叫电子结构式(electronic structure)。 例如,水、氨、乙酸、氮分子的路易斯结构式可以 表示为:
这种差别?
解:当配位原子相同而中心原子不同时,中心原子
的电负性越小,键角越小。
例5:SF4属AX4E1=AY5,其VSEPR理想模型为三角双锥体, 排除孤对电子的分子立体结构由于孤对电子的位置不同有两 种可能的模型:哪一种结构更合理呢?
90o和120o
SF4的结构
90o l-l数 90o l-b数 90o b-b数
⑤处于中心原子的全充满价层里的键合电子之间的斥力大于 处在中心原子的未充满价层里键合电子之间的斥力。 (当配位原子相同而中心原子不同时,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越 小,键角越小。)
(5) 中心原子周围最小角度的位置上斥力大的电子对数目 越少,其结构越稳定。
例1:用VSEPR模型预测H2O分子的立体构型 解: (1)H2O分子属AX2E2=AY4 (2)VSEPR理想模型为正四面体,价层电子对夹角均为 109o28′。
在分子中,因此,z的数目决定了一个分子或离子中的价层电子 对在空间的分布 ( 与分子立体构型不同 ) ,由此可以画出 VSEPR
第二章共价键理论和分子结构讲解
![第二章共价键理论和分子结构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80f8ef1aeaad1f346933ff9.png)
第二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 σ型分子轨道的特点是( )① 能量最低 ② 其分布关于键轴呈圆柱形对称③ 无节面 ④ 由s 原子轨道组成2. F 2+,F 2,F 2- 的键级顺序为( )① F 2+ > F 2 > F 2- ② F 2+ < F 2 < F 2-③ F 2 > F 2- > F 2+ ④ F 2 < F 2- < F 2+3. 呋喃的分子图为0.36,关于它的反应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自由基易在3位发生反应② 亲核基团易在1位发生反应③ 亲核基团易在3位发生反应④ 亲电试剂易在3位发生反应4. 以下哪个分子的π电子离域能最大( )① 环丙稀自由基 ② 环丁二烯③ 环戊二烯负离子 ④ 苯分子5. 属于下列点群的分子哪个为非极性分子( )① D 6h ② C s③ C 3v ④ C ∞v6. 分子轨道的含义是( )① 分子空间运动的轨迹② 描述分子电子运动的轨迹③ 描述分子空间轨道运动的状态函数④ 描述分子中单个电子空间运动的状态函数7. π型分子轨道的特点是( )① 分布关于键轴呈圆柱形对称② 有一个含键轴的节面③ 无节面④ 由p 原子轨道组成8. F 2+,F 2,F 2- 的键长顺序为( )① F 2+ > F 2 > F 2- ② F 2+ < F 2 < F 2-③ F 2 > F 2- > F 2+ ④ F 2 < F 2- < F 2+9.CO 分子的一个成键轨道O C c c φφψ21+=,且|c 1|>|c 2|,此分子轨道中电子将有较大的几率出现在( )① C 核附近 ② O 核附近③ CO 两核连线中点 ④ CO 两核之间10.属于下列分子点群的分子哪个偶极矩不为零( )① T d ② D n ③ D 4h ④ C ∞v11.杂化轨道是由( )① 同一原子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得到的② 两个原子中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而得到的③ 同一分子中分子轨道间的线性组合而得到的④ 同一分子中各个原子的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而得到的12.由分子轨道法比较O 2+,O 2,O 2-的键长顺序为( )① O 2+>O 2>O 2- ② O 2+<O 2<O 2-③ O 2>O 2->O 2+ ④ O 2<O 2-<O 2+13.下列哪个化合物不含有正常离域大π键( )① 己三烯 ② NO 2 ③ CO 2 ④ 萘14.属于下列点群的分子哪个偶极矩不为零( )① C nh ② O h ③ D nh ④ C ∞v15.比较O 2+,O 2,O 2-的键级顺序为( )①O 2+>O 2>O 2- ② O 2+<O 2<O 2-③ O 2>O 2->O 2+ ④ O 2<O 2-<O 2+16.NO 分子的一个成键轨道O N c c φφψ21+=,且|c 1|>|c 2|,此分子轨道中电子将有较大的几率出现在( )① N 核附近 ② O 核附近③ NO 两核连线中点 ④ NO 两核之间17.下列分子哪个旋光性不为零( )① CO 2 ② CH 4 ③ HCl ④ H 2O 218.以下哪个分子的π电子离域能最大( )①丙烯基 ② 丁二烯 ③苯分子 ④ 萘分子19.通过变分法计算得到的微观体系的能量总是( )①等于真实体系基态能量②大于真实体系基态能量③不小于真实体系基态能量④小于真实体系基态能量20. Cr 与CO 形成羰基配合物Cr(CO)6,其分子点群为( )① T d ②O h ③ D nh ④ C ∞v21.以下哪个分子的π电子离域能最大( )① 乙烯 ②苯分子③ 环戊二烯负离子 ④ 己三烯22.下列氯化物中,氯的活泼性最差的是( )① C 6H 5Cl ② CH 2=CHCl③ C 2H 5Cl ④ C 6H 5CH 2Cl23.下列氯化物中,氯的活泼性最强的是( )① C 6H 5Cl ②C 2H 5Cl③ CH 2=CHCl ④ C 6H 5CH 2Cl24.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是sp 3杂化的是( )① H 2S ②BCl 3 ③NH +4 ④ CH 425.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哪个偶极矩不为零( )① BF 3 ②HCl ③NH +4 ④ CH 426. 下列分子(或离子)哪个是顺磁性的( )① F 2 ② B 2 ③CO ④ N 227.O 2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 )是( )①3g σ ②1u π ③1g π ④ 3u σ28. N 2的最低空轨道(LUMO )是( )①3g σ ②1u π ③1g π ④ 3u σ29. 下列分子中,不适合用HMO 理论处理的是( )①丁烯 ② 丁二烯 ③苯分子 ④ 萘分子30. 以z 轴为键轴,按对称性匹配原则,下列各对原子轨道能组成分子轨道的是( )①s,dxy ② p x, dz 2 ③p y , dz 2 ④ p z , dz 231.按MO 理论处理,下列键级顺序哪个正确( )① F 2+>F 2>F 2- ②F 2+<F 2<F 2-③ O 2+<O 2<O 2- ④N 2+<N 2<N 2-32.下列分子中,不属于C nv 点群的是( )① H 2S ②H 2O 2 ③NH 3 ④ CH 2Cl 2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凡是八面体配合物一定是O h 点群② 凡是四面体配合物一定是T d 点群③ H 2O 2属于C 2v 点群④ 异核双原子分子一定没有对称中心34. 2,4,6-三硝基苯酚是平面分子,存在离域π键,它是( )①1814∏ ② 1816∏ ③1616∏ ④ 2016∏35. 属于下列点群的分子哪个偶极矩不为零( )①Cs ②D 3d ③C 2h ④D 2h36.含奇数个电子的分子或自由基在磁性上( )① 一定是反磁性 ② 一定是顺磁性③ 可为顺磁性或反磁性 ④不确定37. 下列分子的键长次序正确的是( )① OF -> OF > OF + ② OF > OF -> OF +③ OF +> OF > OF - ④ OF - > OF +> OF38. 若以x 轴为键轴,下列何种轨道能与p y 轨道最大重叠( ) ① s ② d xy ③ p z ④ d xz39.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 如构成分子的各类原子均是成双出现的,则此分子必有对称中心② 分子中若有C 4,又有i ,则必有σ③ 凡是平面型分子必然属于C s 群④ 在任何情况下,2ˆn S =E ˆ40. 下列分子中:(1)对-二氟苯 (2)邻-二氟苯 (3)间-二氟苯,哪些有相同的点群( ) ① 1,2 ② 1,3 ③ 2,3 ④ 1,2,341. Cr 与 CO 形成羰基化合物 Cr(CO)6,其分子点群为( )①D 4h ②T d ③ D 6h ④ O h42. 下列各组分子中,哪些有极性但无旋光性( )(1)I 3- (2)O 3 (3)N 3-① 1,2 ② 1,3 ③ 2,3 ④ 24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哪些是反磁性的( )① O 2+ ② O 2- ③ CO ④ O 244. 下列说法中,不是LCAO-MO 三个原则的是:①能量相近 ②能量最低③对称性匹配 ④最大重叠45. H 2+的R r r H b a 11121ˆ2+--∇-=时,已采用的下列处理手段是( ) ①单电子近似 ②变量分离③定核近似 ④中心力场近似46. 若以x 轴为键轴,下列何种轨道能与p x 轨道最大重叠( ) ① s ② d xy ③ p z ④ d xz47. NiCl 4为正四面体结构,其分子点群为( )①D 4h ②T d ③ D 6h ④ O h48. 下列分子中,哪些含正常离域大π键( )① CO 2 ② NO 3- ③ BF 3 ④ 苯49. 用紫外光照射某双原子分子, 使该分子电离出一个电子。
第二章 当代中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及其关系
![第二章 当代中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及其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dff84f94afe04a1b071decc.png)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第二章 当代中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及其关系
2.1 2.2 2.3 2.4 政党与政府 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元首 国家军事机关、审判机关与检察机关
中国权力传统与现状
• • 权力,在其本质上是一种以强制力为基本依据和保障的支配力、影响力。 中国的权力传统 1、百代皆行秦政制。中央集权制、君主制、权力等级分明、家天下 2、民国的“五权分立”、军阀割据 3、枪杆子里出政权 4、党领导一切 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 中国的权力现状
1、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利具有最高领导地位 2、军权作为强力部门由党中央指挥 3、人大权力是党中央权力的一部分 4、行政权力对党中央和人大负责 5、司法权力党中央和人大负责 6、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具有参政、议政的协商性质
中国的权力结构仍然表现出中央集权特点,政治权力、军权、立法权、司法权力、行政权力都表现出中央集权的倾 向,概括为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体制,尤其以政治权力、军权和司法权为突出;2015年出现了司法权上收和 法权下放的特点;从中央到地方都坚持党委的最高领导地位;微观上说,在中央,掌握政治权力和军权的总书记掌握最 高权力,在地方,各级党委书记掌握最高权力;集权带来的家天下现象在重演,权力家族腐败现象触目惊心;集权的传 统在传承,分权的趋势在萌芽,依法治国在路上。
权力
政党
法律
人民代表 大会
各民主党派情况
党派名称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 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成立时间
1948年1月1日 1941年3月19日 1945年12月16日 1945年12月30日 1930年8月9日 1925年10月10日 1946年5月4日 1947年11月12日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a1ede153312b3169a451a44d.png)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引 言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局限性:凡是违背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不能实现,但是不违背第一定律的过程并不是都能自动实现的。
例如: 1.两块不同温度的铁相接触,究竟热从哪一块流向哪一块呢?按热力学第一定律,只要一块铁流出的热量等于另一块铁吸收的热量就可以了,但实际上,热必须温度从较高的一块流向温度较低的那块,最后两块温度相等,至于反过来的情况,热从较冷的一块流向热的一块,永远不会自动发生。
2.对于化学反应:以上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告诉我们,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1mol NO 2,则放热57.0KJ,若1mol NO 2分解,吸热57.0KJ,均未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热力学第一定律不能告诉我们,在上述条件下的混合物中,究竟是发生NO 2的分解反应,还是NO 2的生成反应?假定是生成NO 2的反应能自动进行,那么进行到什么程度呢?这些就是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问题,第一定律无法解决,要由第二定律解决。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及其意义:1.研究对象:在指定条件下,过程自发进行的方向和限度:当条件改变后,方向和限度有何变化。
2.意义:过程自发进行的方向和限度是生产和科研中所关心和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例如:在化工及制药生产中,不断提出新工艺,或使用新材料,或合成新药品这一类的科学研究课题,有的为了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有的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不使用剧毒药品,……等。
这些方法能否成功?也就是在指定条件下,所需要的化学反应能否自动进行?以及在什么条件下,能获得更多新产品的问题。
当然,我们可以进行各种实验来解决这一问题,但若能事先通过计算作出正确判断,就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
理论计算认为某条件下根本不可能进行的反应,就不要在该条件下去进行实验了。
NO(g)+12O 2(g)2(g)KJH m r 0.57298..=∆KJ H m r 0.57298..-=∆NO(g)+12O 2(g)NO 2(g)§2–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一、自发过程举例:1.理想气体自由膨胀2.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3.锌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Zn + CnSO4→ Cu + ZnSO4二、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由上述例子可以分析,所有自发变化是否可逆的问题,最终都可归结为“热能否全部转变为功而没有其他变化”这样一个问题。
电化学原理第二章
![电化学原理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88da7661ddccda38376baffe.png)
23:40:27
原电池表示法: (1)负极在左边,正极在右边,中间溶液。注明活度、浓度、 分压等物态 (2)两相用“|”或“,”表示;盐桥用“||” (3)注明惰性金属种类 (4)上述写法可注明电池反应温度,电极正、负极性,且自发 进行时电池电动势为正值。
• (-) 电极a 溶液(a1) 溶液(a2) 电极b (+) • 阳极 E • 电池电动势: 阴极
ф称为M相的 内电位
23:40:27
(2)为克服试验电荷与组成M相的物质之间的短程力作用 (化学作用)所作化学功。 进入M相的不是单位正电荷,而是1摩尔带电粒子,其 所做化学功为其在M相中的化学位 i。若该粒子荷电量为 ne0,则一摩尔粒子所做电功为nF ф ,F为法拉第常数,则 有
i i nF
在298.15 K 时,以水为溶剂,当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等 于1 时的电极电位称为:标准电极电位。
23:40:27
23:40:27
标准电极电势表
利用上述方法,可以测得各个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构成 标准电极电势表。
电 对
电 极 反 应
电极电势(V)
K+/K K++e- K Zn2+/Zn Zn2++2e- Zn H2 H+/H 2H++2eCu2+/Cu Cu2++2e- Cu F2/F F2+2e- 2F23:40:27
-2.931 -0.7618 0.0000 +0.3419 +2.866
23:40:27
五、液体接界电位与盐桥
液体接界电位:在两种不同离子的溶液或两种不同浓度的溶 液接触界面上,存在着微小的电位差,称之为液体接界电 位。 液体接界电位产生的原因:正、负离子不同的扩散速度使 界面处形成双电层,产生一定电位差, 液界电位也可叫做扩 散电位。用符号j表示,见图。
高等有机化学 第2章 立体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 第2章 立体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153e9e8ebceb19e8b8f6baf4.png)
分子对称性
R R R R R R R R (Ⅰ) R R (Ⅲ)旋转轴
R表示手性碳原子基团,R+与R-分别表示它们的两种构型,R+与R-互 为镜影关系。可以看出构型(Ⅰ)中没有对称面,也没有对称中心。但 若通过四员环中心并与环平面垂直的轴旋转90°=360°/4,就得到构 型(Ⅱ),再以垂直于该轴的镜面进行反映,得到构型(Ⅲ)。而(Ⅲ)与 (Ⅰ)完全相同,则称此轴为该分子的四重交替对称轴,以S4表示。(Ⅰ) 与(Ⅱ)代表同一构型,(Ⅲ)是(Ⅱ)的镜影,所以(Ⅲ)也应是(Ⅰ)的镜 影。(Ⅲ)与(Ⅰ)能相互重合,这就是说(Ⅰ)能与其镜影相重合,所以 (Ⅰ)没有手性,亦即具有交替对称轴的分子没有手性。
例如用硼氢化钠还原丙酮酸,形成的乳酸含等量右 旋及左旋乳酸,无旋光性,该混合物叫外消旋体。
2.1.3 含两个及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当化合物分子中有两个或更多个手性碳原子时,其旋光 异构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分子中的每个手性碳原子都应 该有它自己的构型,分别可用R/S构型表示法表示。若含 有两个手性碳原子时,它们的构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1)两个构型不同的手性碳原子 (AB型) 以+A,-A, +B, -B分别代表A, B的不同构型,则可按下列方式组合成四 种异构体。
凡是具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都与其镜象不能重合, 凡实物与镜象不能重合的分子都是手性分子。只有手性 分子才存在对映异构体。判断一个化合物是否有手性, 除了看它有无手性碳原子以外,根本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对称性。比如:乳酸分子:
COOH C* H H3C OH HO HOOC
* C
H CH3
分子的对称性
O C6H5 C H C* CH3 O C6H5 C ① H C* CH3 CH2CH3 HO ② O CH2CH3 + C H C 6 5 ② CH3 C* CH2CH3 H ① C6H5 C C CH3 CH2CH3
宪法第二章
![宪法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1f0a4303a300a6c30c229f84.png)
(2)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其第6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 表大会的代表中,应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 并逐年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 (3)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政府组织法》。其第59 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使下列职权:(九 )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 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第五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 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 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一)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的 制定和修订,贯彻了以人为本、执政为 民的理念,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归侨侨眷 的重视和关心,是对我国人权法制建设 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二)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的制 定和修订,适应了我国国情和侨情特点的需 要,是一项具有政治效应的立法工作,体现 了我国侨务工作的重要特点。 (三)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的修 订,是对归侨侨眷的重要的基本权益和基本 权益中的特殊性问题予以保障,适应了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依法治国的要求, 显示了“十六字”原则在新形势下的实际意 义与生命力。
若假以“断代体”的史学叙事方式来勾陈现行宪法第 47条的规范含义和权利属性,似可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相对第24条而言,第47条所涉内容除“75宪法 ”之外,在新中国历部宪法典中均有明确规定。如 “54宪法”第9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公民 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国家对于从事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 事业的公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再比 如“78宪法”第52条规定,“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 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 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卫生、体育 等文化事业的公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当然,因其具体措辞的差别,彼此文意或相去甚远 。
有机化学第2章烷烃
![有机化学第2章烷烃](https://img.taocdn.com/s3/m/8133c561f01dc281e43af01e.png)
5 6 1 2 3 4
A B
2
甲基
4
乙基 戊烷
2, 4
二甲基己烷
最近原则:起点离支链最近 CH3—CH—CH2—CH2—CH2—CH3 CH3
1 2 3 4 5 6
A 5
甲基己烷
B 2
甲基己烷
最小原则:支链(取代基)所在位置的
数值之和要最小。即当两个 相同支链距离相等时,以支链多的一端开始
从一个交叉式变为另一个交叉式,分子必须克服12.6kJmol-1的能垒, 所以σ键的旋转并不是完全自由的,但常温下分子的动能已足使乙烷分 子的C-C键迅速旋转,由一个交叉式变为另一个交叉式,这种转变每秒 发生的次数高达1011次。温度越高,旋转越快,由于交叉式最稳定,所 以大部分时间以交叉式为主。接近绝对零度时乙烷为晶体,以交叉式为 基本存在形式
三、熔点
除甲烷外,熔点也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又规律的增加。 含奇数碳原子和偶数碳原子的烷烃分别构成两条熔 点曲线,前上后下,随分子量的增加,逐渐趋近。 在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不仅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而且与分子在晶格中的排列情况有关,排列越紧密, 熔点越高,已证明,直链烷烃的碳链在晶体中的排 列状态为锯齿形,但偶数碳原子烷烃中两端的甲基 处于相反的位置,对称性好,排列紧密,色散力就 大,熔点也较高。
⊙思考:若出现同分异构体该怎样命名? 例如: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
CH3–CH2–CH2 –CH2– CH3 CH3 CH3–CH–CH2 –CH3 CH3 CH3–C–CH3 CH3
正戊烷
异戊烷
新戊烷
⑶对于有同分异构体烷烃的命名: 通常以“正”、“异”、“新”表示。 ⊙思考:若同分异构体种类较多时该怎样命名?
创新学分规则
![创新学分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392ca1e3aeaad1f347933f08.png)
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热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特设立创新学分,并制定本细则以规范创新实践活动创新学分的认定工作。
第二条创新学分是指全日制本专科生在校期间参加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并获得成果者,按规定获得的学分。
第三条为规范创新学分的管理,学校决定将创新实践活动纳入课程体系,建立创新学分认定的标准。
根据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学分,当学分大于或等于4分者,成绩记为“优秀”,学分小于4分者,成绩记为“良好”,成绩与相应的学分数记入学生成绩总表《创新实践》课程一栏中。
学生取得创新学分,不纳入课程绩点计算。
第四条创新学分认定的创新实践活动的范围:1、校级及以上各类学科、专业竞赛;2、校“大夏”大学生科研基金、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项目等课题研究活动;3、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作品和成果(科研成果、发明创造)4、校级及以上单位组织的各类科技或学术文化节(周)5、经学校有关部门审核认定的其他活动或项目。
第二章创新学分的认定标准第五条参加各类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的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活动的获奖者,根据《各类竞赛活动创新学分评定标准表》(见附件一),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分值。
第六条参加并完成结题的校“大夏”大学生科研基金、实践创新基地项目等课题研究活动的学生,根据《本科生科研项目创新学分评定标准表》(见附件二),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分值。
第七条在校期间、以我校名义、在国际、国内正式刊物上、有内部准印证及学术会议论文集等非正式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的学生,根据《公开发表的作品创新学分评定标准表》(见附件三),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分值。
第八条在校期间、有科技成果(产品、软件、课件等)和发明创造(设计、商标、专利等)研制和转让的学生,根据《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创新学分评定标准表》(见附件四),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分值。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2.12科学记数法例题与讲解(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2.12科学记数法例题与讲解(新版)华东师大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228bd0f172ded630a1cb6d6.png)
2. 12科学记数法(I)概念:一般地,10的刃次幕,在1的后面有/?个0,这样就可用10的刀次慕表示一些大数,如,6 100 000 000 = 6. 1X 1 000 000 000 = 6. 1X109.像上面这样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目X10”的形式,其中臼是整数数位只冇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2)掌握科学记数法应注意以下儿点:①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数表示成ziX10n的形式时,1W&V10,即曰必须是整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大于10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的规律为:10的指数门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只要先数一下原数的整数位数,即可求出10的指数刃.例如:341 257.31的整数位数是6,则/7=6—1= 5,所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412 573 1X10;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方法是:将原数的小数点从右向左移动,一直移到最高位的后面(即保留一位整数),这时得到的数就是刃,小数点移动的位数就是〃,如1 300 000 000人= 1.3X109人,38 万公里= 380 000 公里= 3.8X10'公里.谈重点科学记数法中〃的确定方法(1)根据规律一一〃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 (2)根据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例1】填空:(1)据中新社报道: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540 000 000 000 kg,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粮食产量为___________ kg;(2)垂庆成为直辖市十年以來,全市投入环保资金约3 730 000万元,那么3 730 000万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_ 万元;(3)去年龙岩市固定资产投资约为434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元;(4)到2010年3月21 R止,广西及西南地区遭受白年不遇的旱灾致使农作物受灾而积约4348千公顷,该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T•公顷.解析:当表示的数大于10时,底数10的指数/7是正整数且等于所表示数的整数位数减去1.(1)因为540 000 000 000是一个大于10的十二位整数,所以/?=12—1 = 11,写成5.4X1011; (2)因为3 730 000是一个七位数,所以写成3.73X10”; (3)0为434=4. 34X102,且1亿= ",所以434亿=4・34X102X108=4. 34X1O10; (4)本题不用换算单位,所以直接把4 348写成科学记数法的形式为4. 348 X 10:答案:(1)5.4X1011(2)3.73X10°(3)4.. 34X10'°(4)4. 348 X103解技巧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时关注的四个方面(1)关注“底数10的指数77”(77是正整数耳等于所表示数的整数位数减去1);⑵关注“莎10“中日的取值范围”(1WX10);(3) 关注“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与相应的10\ 10\ 10\ 10\ 10\ 10\ 10\ 1疔的互化” •2.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成原数会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大数还原成原数,其方法为——移动小数点法:根据10的指数n 来确定,刃是儿,就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儿位.例如,4. 032X1011的指数是11,只要把4. 03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11位化为403 200 000 000,这样就得到原数.谈重点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场成原数的方法把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恢复原数的方法是小数点向右移动门个数位,其中/7是科学记数法中10的幕指数.【例2】南京地铁2号线(含东延线)、4号线南延线开通后,南京地铁总里程约为& 5X104 米.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8.5X104写成原数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米.解析: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 5X10-米恢复成原数的具体方法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4 个数位,即为85 000米.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绝对值较大的负数(1)用科学记数法记数时,关键是确定&与刀的值.臼是小于10而大于等于1的数,把整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到最高数位的后而即是臼的值.刃的值即10的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2)运用科学记数法•还可以表示绝对值较大的负冇理数,例如:一314 000记作一3. 14X101 记数的方法与正有理数的记数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在正数的前而添上“一”号.【例:3】H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中国馆以其独特的造型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据预测,在会展期间,参观中国馆的人次数估计可达到14 900 000,此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类似地,一14 9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 1.49X 108B. —1.49X10"C. —1.49X 107 I). 1.49X 107解析:因为14 900 000的整数位数是8位,所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后10的指数是8-1 =7,即14 900 000=1.49X1()7; -14 900 000 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表示成一1.49X101 答案:I) C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运算与科学记数法冇关的简单计算,要细心,不要被条件所蒙蔽,要掌握运算关系. 例如(3X10*) X (4X 107) = (3X4) X (108X 107) = 12X 107+8= 12X 1015= 1. 2X 1016. 在解决问题时,如果遇到的数日特别大,就要先把这个较大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参与运算.如果遇到的数据单位不一致,要先通过单位换算,一般把较大的单位换算成较小的单位,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然后参与到运算中去.混合运算算.例如,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假设每8人就拥有一辆车,则全中国人民拥右多少辆车?解题时,先把13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3X10°,则列式为:1.3X109-=-8=1.635X10\【例4—1】据某市旅游局统计,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该市旅游市场趋势良好,假期旅游总收入达到& 55亿元,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表示为()・A. 8. 55X 106B. 8. 55X107C. 8.55X10*D. & 55X10°解析:& 55 亿= 855 000 000=8. 55X10*.答案:C【例4一2】今年一季度,连云港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10亿元,同比增长59%.数据“110亿”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A. 1.1X10”B. 11X1O10C. 1. 1X1O!)D. 11X10'解析:数据“110亿”要把用亿做单位的数化为用1做单位的数,在110的后面添加8个0, 即110亿=11 00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 1X1O10,故选A.答案:A【例4—3】意大利米兰歌舞剧场演岀歌剧时,挪威电视台中转,算一算,谁最早听到歌剧的开始?是与舞台相距25米的观众,还是距离2900千米的挪威电视观众?(声速是340米/秒,电波速度是3X10s米/秒) 分析:先把2 900 T米化为2 900 000米,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2.9X101解:254-340^0. 073 5 (秒),2. 9X1064- (3X108) ~0・ 009 7(秒),0. 009 7 秒<0. 073 5 秒.所以挪威的观众先听到.旨週维拓展£创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它创立并确认了国际法中缔约国对条约必 须遵守、违约国应被视为和平的破坏者、其他缔 约国对违约国可以进行集体制裁的原则,使之成 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它通过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的主权以及承 认新教和天主教享有同等权利的方式进一步确认 了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使 世俗的王权国家的统治体制得到加强; 第五,它确立了国家之间常驻外交代表机关即外 交使团的制度,这一制度首先在欧洲普遍实行, 为主权国家之间经常性的交往提供了制度上的便 利。
Ⅱ 维也纳体系 1815—1883年 (1815—1883年)
维也纳体系是在欧洲反法联盟围剿法国革 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正统主义、遏制、补偿三原则 均势的“黄金时期” 均势的“黄金时期” 欧洲协调体制 (Concert of Europe ) 美国独立和日本崛起 世界范围内的“中心—边缘” 世界范围内的“中心—边缘”结构
Ⅰ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648-1815年) 1648-1815年)
促成了一种多元政治格局 ——多极均势 ——多极均势 18世纪,法国、英国、奥地利、普鲁士和 18世纪,法国、英国、奥地利、普鲁士和 俄罗斯等欧洲五强崛起。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当时主要反映的是欧洲 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 。
第一,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 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以后这种结束国际争端和 战争、从而恢复和平的形式便成为惯例; 第二,它通过承认德意志数百个诸侯国的主权, 确认荷兰和瑞士的独立国的地位,实践了从文艺 复兴时期就已经出现的一些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即国家主权平等、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原则, 并将这些原则规定为近代以来国家关系的基本准 则,也是近代国际法的主要原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列强先后召开巴 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和第一个 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的成立, 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的成立,在全球范围内建 立了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 立了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 维持战后和平的新秩序, 凡尔赛— 维持战后和平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 系”。 然而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对立, 然而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对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 义两种体系的对立, 义两种体系的对立,以及战胜国之间实力对比发 生的种种变化,使该体系各种矛盾不断激化, 生的种种变化,使该体系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并 最终导致它的崩溃。 最终导致它的崩溃。
1、大陆联盟体系的建立
1871年5月,《法兰克福和约》; 1872年9月,奥匈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俄国沙皇亚历山 大二世与德皇威廉一世会晤于柏林 ; 1873 年5月初,德俄两国缔结了军事协约; 1873 年6月,俄奥《兴勃隆协定》; 1873年10月23日,德加入《兴勃隆协定》协定,协定至 1875年有效,第一次三皇同盟形成 ; 1878年6月13日,《柏林条约》; 1879年,德奥同盟; 1881年6月18日,德俄奥《三皇同盟条约》; 1881年6月28日,奥匈与塞尔维亚结成同盟; 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签订同盟条约,之后俾斯麦 通过1883年针对俄国的德奥罗同盟
世界现代史
主讲:刘艳 主讲:
第2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
第1节 现代国际关系体系演变 第2节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 的形成 第3节 华盛顿会议 第4节 国际联盟
第1节 现代国际关系体系演变
Ⅰ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648-1815年)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648-1815年) 1815—1883年) Ⅱ 维也纳体系 (1815—1883年) Ⅲ 俾斯麦大陆同盟体系 (1883-1894 1883- 年) 凡尔赛— Ⅳ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Ⅴ 雅尔塔体系
2、对凡尔赛体系的评价
它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终 于在欧洲、近东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秩序。 但它内部包含的各种矛盾,必将使该体系崩溃不可避免。 首先,对战败国的掠夺,必然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 之间矛盾的加剧。 其次,掠夺战败国导致一些新独立的国家民族矛盾 加深。 第三,将凡尔赛体系变成反苏的工具。 第四,该体系是战胜国妥协分脏的产物,它没有也 不可能消除它们之间的种种矛盾。
2、大陆联盟体系的调整
1887年2月20日,《三国同盟续约》 1887年2月12日,英意签订《第一次地中海协定》, 奥匈、西班牙也先后加入 1887年12月12日,英奥签订《第二次地中海协定》, 意大利之后参加 1887年6月18日,德俄《再保险条约》
3、大陆联盟体系的解体
1890年3月,德国拒绝续订《再保险条约》 1890年7月,德国与英国签订《赫尔果兰—桑给巴尔 条约》 1891年8月,俄国驻法大使与法国外交部长达成一项 政治协定 1892年8月,《法俄军事协定》 德皇威廉二世1895年1月宣布“德意志要成为世界帝 国”。威廉二世曾公开宣扬其对外政策的新路线,即 大力扩大殖民地,积极扩建海军。 从多极均势到两极对抗(1894-1918年)
※均势理论(Balance of Power) Power)
小约瑟夫· 小约瑟夫·奈认为,均势有三种含义: 作为权力分布的均势: 作为权力分布的均势: 谁拥有权力资源? 作为政策的均势: 作为政策的均势: 把它当作一种平衡政策。均势意味着,其他国家会 采取行动阻止一国发展成为主导国家。 作为多级体系的均势: 作为多级体系的均势: 被用来描述历史上的多极体系的例子。
均势与同盟
同盟是指主权国家为了确保共同的安全而建立起 来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安排。 建立同盟的动机: 建立同盟的动机: A 军事上的考虑; B 非军事上的考虑(意识形态、经济上) 同盟瓦解的原因: 同盟瓦解的原因: A 一国政权的更迭; B 一国力量的膨胀; C 具体利益的冲突。
Ⅳ
凡尔赛—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色佛尔条约》 色佛尔条约》
1920年 1920年8月10日战胜国同战败国土耳其在 10日战胜国同战败国土耳其在 巴黎附近的色佛尔签订。一译《塞夫勒和 巴黎附近的色佛尔签订。一译《 约》。土耳其承认汉志和亚美尼亚独立; 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划为英国委任统治地; 叙利亚和黎巴嫩划为法国委任统治地;土 耳其在欧洲的大部领土主要由意大利和希 腊瓜分;黑海海峡由国际共管;土耳其武 装力量被限制在5 装力量被限制在5万人以内;其财政经济接 受战胜国的监督。
第一,在十九世纪已经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第一,在十九世纪已经形成的、 之下,维也纳体系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世界性, 之下,维也纳体系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世界性,可视为第一 个世界性的国际关系体系; 个世界性的国际关系体系; 第二,均势原则已经成为指导后世制定外交战略和外交政 第二, 维护国际关系体系内均衡结构的经典性原则; 策、维护国际关系体系内均衡结构的经典性原则; 第三,它对各国外交代表的等级的规定至今还被作为外交 第三, 惯例而广泛运用。 惯例而广泛运用。 任何的实力均衡都是相对的,而不平衡则是绝对的。 任何的实力均衡都是相对的,而不平衡则是绝对的。 维也纳体系维持了大约100 100年 最终由于1914 1914年爆发的第 维也纳体系维持了大约100年,最终由于1914年爆发的第 一次世界大战而彻底破产。 一次世界大战而彻底破产。
第四,限制德国军备。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禁止 生产和输入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武器;废除普遍义务兵 役制;限定海军战舰,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艇;不得拥 有陆海军航空兵。 第五,赔款与经济条款。
三、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1、凡尔赛体系的构成
* 《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和约) * 《圣日耳曼条约》(对奥地利的和约) * 《纳伊条约》(对保加利亚的和约) * 《特里亚农条约》(对匈牙利的和约) * 《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对土耳其的和约)
《特里亚农条约》 特里亚农条约》
1920年 1920年6月4日,战胜国同战败国匈牙利 在巴黎凡尔赛的特里亚农宫签订。匈牙利 割让斯洛伐克和外喀尔巴阡乌克兰给捷克 斯洛伐克;特兰西瓦尼亚和巴纳特东部划 归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巴纳特西部划归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多瑙河受战胜国控制;陆军限为3.5万人; 多瑙河受战胜国控制;陆军限为3.5万人; 赔款数额由赔偿委员会确定。
梅特涅(Metternich)和卡斯尔雷 梅特涅(Metternich) Castlereagh) (Castlereagh)在阐述古典均势理论时, 认为均势有各种目的和功能 认为均势有各种目的和功能: 均势有各种目的和功能: 防止建立世界霸权; 维护体系的组成部分以及体系本身; 保证国际体系内的稳定和相互安全; 通过威慑防止战争爆发来巩固和延长和平。
第3节 华盛顿会议题
* 会议的程序问题 * 对德和约和德国殖民地问题 * 波兰问题 * 阜姆问题 * 中国山东问题
中 国 代 表 顾 维 钧
3、凡尔赛和约的签订(1919年6月28日)
第一,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第二,重划德国疆界。西部:莫列斯纳、欧本和马 尔梅迪划归比利时。阿尔萨斯—洛林划归法国;萨尔煤 矿由法国开采,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期满后 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 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内德国不得设防。南部:德 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承认捷克斯洛 伐克独立。东部:德国承认波兰独立,西普鲁士和波兹 南的绝大部分划归波兰。但泽作为自由市。 第三,瓜分德国殖民地。德国全部的海外殖民地由 英、法、日、比以“委任统治”形式予以瓜分。 此外,和会不顾中国的反对与抗议,把德国在山东 的一切非法权益和胶州湾租借地全部移交给日本。
《纳伊条约》 纳伊条约》
1919年11月 1919年11月.协约国在巴黎城郊纳伊同保 加利亚签订了《纳伊条约》 加利亚签订了《纳伊条约》。条约将南多 布罗加划归罗马尼亚, 布罗加划归罗马尼亚,马其顿的一部分划给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西色雷斯划归希腊。这样,保加 利亚就失去了爱琴海的出海口。此外,它 的陆军被限制在2万人,赔款数额定为22.5 的陆军被限制在2万人,赔款数额定为22.5 亿金法郎.37年内付清。 亿金法郎.37年内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