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沟通技巧与实践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探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沟通技巧与实践
体会
摘要: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其管理目的是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
方式,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管理的模式则要以学生的特
点为核心。
学生是较好动和喜欢玩乐的,单一的采用较强硬的管理方式,来一味
地禁止学生的言语和行为,虽然短时间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却没有从学生的
思想意识上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说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与以人为本
的管理相违背。
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当掌握沟通技巧,不断地展开实践体会,最终
提高管理质量。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沟通技巧;实践
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学校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也将传统应
试化人才培养方式转变成高素质人才培养方式。
当前在初中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应当利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教学效果。
一、初中班主任工作现状
(一)不重视学生的个人价值
以往的教学管理中,班主任通常比较关注学校和集体的价值,没有关注学生
的个人价值。
学生即将面临着中考,学生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直接会对其未来
的发展造成影响。
现阶段,很多班主任为了提高班级的升学率,将学生考试成绩
的提高放于教学管理的首要目标,也要求学生将其放于自己生活的中心。
在此种
教学管理背景下,班主任向学生布置任务之时,并不会去考虑学生是怎样的心理,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在忽视学生个人价值的管理背景下,不仅会影响学生
的个人成长,还会让学生自身的负能量不断增多[2]。
(二)忽视学生间的差异
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要明确对学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并不是将其培养成为统一的人才。
目前部分班主任的教学管理,比较关注学生们的共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体潜能无法得到挖掘和发挥[3]。
此种片面性的管理背景下,会让教学管理工作出现越来越大的漏洞。
(三)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道德教育
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他们管理的难度有了明显增大,这就要求班主任顺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其实施心理道德教育。
但实际教学管理中,很多老师并没有重视这一点,使得教学管理与现代教育原则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沟通技巧与实践体会
(一)处处有心,严中有爱
班主任在带班育人过程中只有真正用心去关爱学生、聆听学生,才能够建立一种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过程中能够真正意义上表现师爱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班主任在带班过程中是学生的直接管理人。
因此,班主任应当具备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的为学生开展教育,以更为细心的态度完成各项班级事务的管理,并注意到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再者,班主任也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付出耐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进步,也有后退。
对于表现较为突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班主任需要进行表扬。
但是,对待于行为表现或学习成绩与优秀学生有差异的孩子,班主任也需要做到一碗水端平,给予他们帮助,有耐心地指导他们,与后进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打开心结,改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
由于教育是一门极富有爱的艺术,在班主任带班育人过程中也需要注重爱的表达,但是并不意味着时时刻刻对学生笑脸相迎,也不是娇惯纵容。
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在爱中突出严,这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在管理过程中做到张弛有度,学生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做到严中有爱,循循善诱,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4]。
(二)开展养成教育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当对他们的行为和习
惯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安全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
全面发展和培养。
在适当的时机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并贯彻到生活中。
因此,在带班育人过程中,班主任需要真正发挥自身
的指引作用,开展适当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5]。
通过细节在潜移默
化中影响学生的作风,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促进综合性的发展。
例如,在农村
初中班级管理时,很多学生在生活中缺乏自觉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
此会常常出现将垃圾随手扔在地上的行为,他们会认为反正有值日生打扫,便不
会注重自身的这种行为对班级带来的不良影响。
因此,班主任在带班育人过程中
就应当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讲究卫生、我爱我班”
的活动[6]。
让班级学生在每周五打扫地面、门窗、座位、讲台的卫生,在集体活
动中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三)社会化班级管理
在对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与社会接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
因此,可以开展拟社会化班级管理,真正意义上让去农村学生感受社会的激
烈竞争,形成公平竞争的心态。
同时,这样一种社会化管理模式也能够更好地对
学生的心态进行锻炼。
班主任在带班过程中可以开展班委竞争应聘上岗的方式进
行干部选举。
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在班会上进行演讲,并让其他学生投票,当众
宣布票数,选择班级中的班委,确定他们的工作责任和范围。
同时,在每个学期
末还需要对这些班委进行民主测评,真正选出为班级做实事的班委。
若是班干部
不胜任,那么就需要另行换人,这样可以更好地给予班级学生以压力和紧迫感,
为班集体做建设,确保班干部队伍的工作质量,使得班级永远保持氛围。
在带班
育人过程中,要想实现社会化班级管理也可以开展小组灵活管理。
结合座位次序
安排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之间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讨论。
其次,每个小组是一个小集体,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
若是有一位同学进步了,那么全组的学生都可以受到表扬和奖励[3]。
其次,小组和小组之间也需要进行竞争,以此形成一种共同的利益关系,更好地开展学习。
由于每个班级都会存在后
进生,若是教师们对他们严加管理,那么反而可能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难以
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帮扶计划来更好地开展带班育人。
这样一种计
划应当交由学习委员负责,为每位后进生选择一名学习成绩优异的小老师进行一
对一的帮扶。
但是,这样一种方式所获得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可以进
行进一步的改进。
同样,遵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原则,让小老师和后进生之
间存在相互牵制作用,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共同发展。
其次,教师也需要注
重小老师和后进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距离。
教师定期了解后进生的学习情况,考察小老师的任务进展,并对考察结果进行汇报,以此督促帮扶计划更好地开展。
班主任在带班育人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不能够自己掌管班级管理权利,应当注重
下放管理权力,放手交由学生去做,教给他们任务的完成方法,总结经验,形成
一种核心。
一般来说,班上的大小事宜通常可以交由班委会处理,让班委成员每
周总结汇报情况,真正意义上推进带班育人更好地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培育高素质的人才,就需要做好德育工作。
当前在初中德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利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这样才
能够更好地保障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丁生昌.不忘初心,润物无声——“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策
略研讨[J].学周刊,2022(35):175-177.
[2]唐娟.柔中带刚增效管理——初中班主任柔性管理方略探微[J].名师
在线,2022(27):94-96.
[3]马骁.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的精细化管理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2022(09):123-125.
[4]武海琴.多措并举,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浅议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班
主任工作[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1,38(02):105-106.
[5]陶红梅,王维华.以积极对抗消极——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主任工作
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1):154-155.
[6]康健军,陈佳慧.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J].亚太教育,201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