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1课《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课。

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对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能回答的出来,是因为地球在自转.但是不是只有地球的自转才能造成昼夜的交替实际上,引起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可能性有好几种,虽然结合生活的实际,一些昼夜交替的解释是不合理的,但只从地球自转这个角度来阐述昼夜的交替显然也是不客观,不科学的.但要清楚地解释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还要运用到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

《昼夜交替的解释》中的"解释"是指学生要根据自己对各种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不同运动方式可能引起昼夜交替的不同假设,设计模拟实验对自己假设进行验证后,根据验证结果做出的解释.这样目的是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地球运动的认识.让学生知道对地球上昼夜交替的解释有很多种,并不是只有地球自转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历小学五年系统化的学习后,思维发展开始逐步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经过两年多的科学探究学习后,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可以进行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

对地球运动也有初步的认识,大多数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但如果让学生说出自转或公转的证据,那就很少,甚至会有错误的观点:如,认为月球的运动也会使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不清楚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等。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对昼夜交替现象提出假设并进行模拟实验验证。

【教学难点】
根据已知的地点的已知时间,推测其他地区的所处时间,认识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教学准备】
及时贴,小地球仪、大灯泡、小组记录表等;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就这样,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2、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昼夜为什么交替出现?关于昼夜,你知道哪些?还有什么问题?
二、提出问题:
1、交流: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现象为什么交替出现?
2、解释:哪些情况可能出现昼夜交替?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
太阳转,同时自转;④地球自转。

3、讨论: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
三、实验探究:
1、演示实验:
(1)如果让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呢?(黑夜)。

(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2、学生分组实验。

(1)对以上四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看这四种假设能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模拟实验。

3、交流汇报。

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4、讨论:
这些解释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四、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很多情况都会使地球上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把你们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④地球自转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