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应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技术教育应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摘要: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供应结构性短缺、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计划和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等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
展由“中高速”向“中低速”转变的新常态,职业教育应跟上“互联网+”的步伐。
关键词:新常态互联网+制造业强国
一、新常态下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革开放初期,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惠的税率及低廉的资源使用成本,吸引了许多国家将其众多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了我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制
造业由于劳动力成本、土地、资源等要素成本及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低沉
本的比较优势也在发生转化,劳动密集型企业已呈现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
从2015年开始,我国劳动力人口供应也逐步进入总量减少阶段,预计2015年我国
适龄劳动力人口将达到峰值的8.25亿,虽然仍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但由于老龄
化和技能等原因,他们已难以转移为有效的工业劳动力供给。
一方面在部分就业
条件艰苦的行业,由于年龄、性别、工资待遇的不匹配,导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突出;另一方面,在有特定技术技能要求的行业,由于新增就业人员往往不具备
相应的技术技能,难以满足岗位要求从而导致大量岗位被迫空缺。
此后劳动力供
应结构性短缺将持续存在。
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爬坡”的转型升级阶段,而在新一轮
全球产业链重组过程中,中国制造还面临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
以互联
网等新技术重振制造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纷纷推出重振制造业的国家战
略计划。
当下,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如火如荼,互联网技术已经向各个领域渗透,“互联网+”行动计划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行业形态,
就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业态。
恰逢这一契机,我国正
处在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新阶段,要促进国家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
强国”转变,实现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升级,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和创造”,加快制造业强国建设的进程。
上述诸多因素促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
益型集约增长”加速转变,在我国经济发展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中,职业技术教育也应跟随上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向中高
端发展,就是要更加重视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切实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
造力。
二、适应新常态下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
多年来,职业技术教育一直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为
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还需要作很大的提升改进。
在201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年会上,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专家建议我国“应在全国范围内建
立有效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1.专业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职业技术教育应跟
上“互联网+”的步伐。
“互联网+”意味着将互联网的创新效果融合于各个领域,形
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并正向
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
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
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互联网+”是变革传统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带来了新契机,职业技术教育要跟上
“互联网+”的步伐,相应的专业设置应跟上“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各个专业的需求,教学方式应顺应“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需求而改变。
2.师资力量的培训。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培训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
才刻不容缓。
而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培育出技能过硬的技能型人才,一支强大的
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
多年来,国家在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培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
力财力,连续多年选派教师到德国和在国内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技战水平,取
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距离实战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需要人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在当前许多大学生毕业面临着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严峻就业状况或大学
生工资还比不上技术工人工资、甚至是农民工的工资的状况下,进入职业技术教
育类院校也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
国家也在这方面做了布局,将1999年扩大高
等教育规模后升级的一些理论研究型高校转向职业技术教育类院校,这既可为经
济发展转型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也可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提高较好的师资
力量来源。
另外,决策层也应制定一定激励政策制度,鼓励企业具有实际实践经
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技术类学校任教,从而整体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力
量水平。
3.实体经济的支持。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而培训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充足的实训操作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实战型实训
训练,这需要实体经济的大力协助与支持,而这也正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所匮乏的。
多年来,我校先后与大连辽无二电器有限公司、大连橡胶塑料股份有限公司、共立精机(大连)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签订了校企联合办学协议,建立产学合
作基地,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对口专业学生到这些企业实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
效果,但效果并不理想,与实际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促进实体经济更好地为职业技术教育出力,我国不妨学习德国双元制的人
才培养经验,国家层面上制定相应的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
励企业作为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实训基地,接收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训培训,为
经济新常态下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强大的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