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章末检测卷 新人教版选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章末检测卷(四)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绿色食品”是指( )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食品
C.营养价值高的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食品
解析绿色食品指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和许可后,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

答案 D
2.紫茎泽兰具有外来引进植物的许多特点: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光合效率高,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并能毒害动物。

则引入紫茎泽兰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
A.增加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
B.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
C.改变其他物种的生活习惯
D.改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答案 D
3.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

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
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使海洋表层的含氧量减少
答案 A
4.我国东海曾多次发生赤潮,给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
A.大气中的CO2增多
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C.树木的大量砍伐
D.海洋石油的开采
解析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及氮肥排到近海水体,为浮游生物的繁殖提供了丰富而充足的营养条件,已成为赤潮的主要诱发因素。

答案 B
5.你估计一个湖泊里的氧浓度在什么时候(白天或夜间)和什么样的水中(污染的或未污染的)较高( )
A.夜间、污染的
B.夜间、未污染的
C.白天、污染的
D.白天,未污染的
解析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未污染的湖水氧浓度高,湖水污染后水生生物会死亡,细菌等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

答案 D
6.碳循环、氮循环的多个环节都有微生物的参与,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氮气是通过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的氨化作用返回到大气中的
B.淡水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生物净化能力,是因为淡水生态系统具有种类繁多的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C.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消费者
解析氮气是通过反硝化作用返回大气中的。

生态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循环利用。

硝化细菌在生态系统里属于生产者。

答案 B
7.线虫与昆虫病原体被联合用于昆虫的防治。

线虫首先感染宿主昆虫,然后细菌从线虫中逃出、繁殖,并杀死宿主昆虫,最后线虫以分解的虫体为食。

这一事实说明( )
A.可以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和基因工程等措施综合防治害虫
B.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捕食者和寄生生物
C.同一宿主同时可被多种寄生生物危害,寄生生物本身又可被另一寄生生物所寄生
D.生物防治可以避免害虫的抗性进化,防止环境污染
解析本题是一道关于生物防治的题目,巧妙地利用了生物间的寄生关系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是生物防治的成功案例之一。

解答时要紧扣题干内容进行分析,选出合理的选项。

答案 C
8.在我国沿海某岛屿的农业示范基地,海虫草等“海水蔬菜”长势良好。

这是一些从国外引进的蔬菜品种,以高盐分的海水进行浇灌,所需无机盐由海水提供,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被列为国家“八六三”推广技术项目。

大面积推广“海水蔬菜”种植的目的不包括( )
A.节约淡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B.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充分利用闲置的盐碱地,减少对耕地的需求压力
D.减少化肥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
解析推广“海水蔬菜”种植不是为了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答案 B
9.下面是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其中哪一项最为科学,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永远禁止人们进山采伐大兴安岭的树木
B.关闭一切能产生废气、废水的工厂
C.对太湖的成鱼进行适量捕捞
D.向黄山林区引入泰山、神农架的食虫鸟
解析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但是,反对盲目、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答案 C
10.种植业能为畜牧业提供所需的饲料,畜牧业能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这体现了生物资源合理利用的什么原则( )
A.因地制宜
B.社会、经济、生态相协调
C.利用、改造、保护相结合
D.统筹兼顾、综合利用
解析题干体现了生物资源统筹兼顾、合理利用的原则。

答案 D
11.过度砍伐森林会使其稳定的结构遭受破坏而丧失再生能力。

这是由生物资源的何种特点所决定的( )
A.有限性
B.整体性
C.区域性
D.动态性
答案 A
12.生物资源分布不平衡,在数量或质量上有显著的地域差异。

这要求人们利用生物资源必须遵循哪一原则( )
A.因地制宜
B.社会、经济、生态相协调
C.利用、改造、保护相结合
D.统筹兼顾、综合利用
解析由于生物资源具有地域差异,所以利用时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答案 A
13.我国海关对凡入境的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在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 )
①有害生物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曲线增长
②其天敌数量较多
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④很快被淘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在适宜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会呈“J”型曲线增长,使当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答案 C
14.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是( )
A.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C.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D.退耕还草,植树造林
解析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是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答案 A
15.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发展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消费”模式是( )
A.持续性发展模式
B.非持续性发展模式
C.环保发展模式
D.非环保发展模式
答案 B
16.造成我国东北虎、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是( )
A.物种所处的营养级高,食物来源匮乏
B.长期近亲繁殖,造成物种退化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其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解析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是某些野生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17.下列能为人类提供资源的是( )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D.以上三项都能
答案 D
18.下列关于生物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滥伐森林会使其稳定的结构遭受破坏而丧失再生能力,因此生物资源具有有限性
B.人类活动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只能造成环境的破坏
C.人类在利用生物资源时应充分考虑区域、环境和社会经济等特点
D.在生态系统中,生物资源和其他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解析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既可能促使资源的优化与稳定,也可能造成环境的破坏。

答案 B
19.某地有一处水域因某种原因被污染后,通过生物的净化作用而逐渐消除了污染,下列参与净化的生物是( )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D.以上三者都有
解析水域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均可净化污染。

答案 D
20.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因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滥用生物资源的结果是造成环境破坏
C.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食会破坏生态平衡
D.生态旅游的产生与人类环保意识的改变密切相关
解析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强化科学管理,才能使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8分)薇甘菊是珠三角地区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表所示。

请根据相关信息分析回答:
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

(1)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薇甘菊攀爬覆盖到其他植物上,抑制了植物的________,从
而导致其他植物死亡。

从长期看,薇甘菊入侵之后种群数量变化符合________模型。

(2)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为________。

请用表中数据分析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野菟丝子不含叶绿体,能吸收薇甘菊中的营养从而抑制其生长。

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被称为________。

在清除了薇甘菊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被称为________。

(4)将薇甘菊加以利用,变害为宝,是防除薇甘菊的另一思路。

薇甘菊能分泌某种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被称为“他感作用”,可据此开发新型除草剂。

“他感作用”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信息。

也可以将薇甘菊开发为饲料,用10 kg薇甘菊饲喂山羊,山羊增重还不到500 g,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光合作用“S”型增长(2)样方法薇甘菊覆盖度越高,植物种类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越低,说明薇甘菊可能降低了物种多样性(3)寄生群落演替(4)化学山羊未必摄入全部10 kg薇甘菊,山羊摄入的薇甘菊不能全被同化,同化的能量满足了山羊的生命活动所需之余才以有机物形式储存
22.(8分)如图是梅托斯早在1970年所提出的一个“人口膨胀一自然资源耗竭一环境污染”的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年内粮食水平增长的最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出该模型所包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总的趋势分析该模型存在的缺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降低人口增长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至少说出三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类的毁林造田和围湖造田等
(2)人口数量的增加引起耕地减少、粮食匮乏、自然资源衰竭、环境污染加剧,从而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最终导致人口数量下降
(3)未考虑到人类的创造力和控制自身发展的能力
(4)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开发利用新能源,使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三者协调发展
23.(14分)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________。

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

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

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N和P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

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 h,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水至1 000 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 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________;在丙烧杯中加0.15 g洗衣粉和0.15 g尿素;丁烧杯中________。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 d,取得水样。

请完成以上实验过程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一营养级鲢鱼(2)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加0.3 g尿素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 g蒸馏水)(注意乙和丁所加物质可互换) ①除去样品水体中原有的矿质元素②丙藻类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N、P等含量
丰富
24.(10分)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从4个不同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工业污水(2#)、混合污水(3#)、人工池塘水(4#);
②分别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的需氧量)和总氮含量;③取
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分别加入到4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再将等量的4份菖蒲分别在4个容器中水培15 d。

定期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菖蒲在各种水样中生长良好;④取经过菖蒲处理的4种水样,再次测定其BOD(单位:mol/L)和总氮含量(单位:mol/L)。

数据整理后,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

4#在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

(2)该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菖蒲的________、________等生理指标来比较其在各种水样
中的生长。

(3)BOD和总氮含量的测定表明,菖蒲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明显,但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
验来了解其对水质净化的程度。

现有金鱼若干条、鱼缸4个、各种水样及其他需要的材料用具,请你完成以下实验步骤,就菖蒲对生活污水的净化程度进行定性对比实验。

①取4个相同的鱼缸,编号为A、B、C、D。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研究发现,水浮莲、水花生、金鱼藻等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与菖蒲相似。

由此看来,利用人工湿地来净化污水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水浮莲、水花生这类外来物种的应用必须谨慎,以防止它们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原因是这些物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安全角度考虑,用于净化污水的湿地植物收获以后,不适宜作为________。

答案(1)1# 对照
(2)根数根长(节长或叶数等其他可测量的指标,要求写出两项)
(3)②向A、B中各加入等量未处理的生活污水、池塘水,向C、D中各加入与A、B等量
的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池塘水③向A、B、C、D 4个鱼缸中分别放入5条同种、长势相同的金鱼,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④每天定时观察,记录每个鱼缸中金鱼的生存时间(天数),取平均值,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4)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如当地缺乏天敌和强有力的竞争者,则容易泛滥成灾
(5)动物饲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