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时,标点符号应该在引号里面还是外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时,标点符号应该在引号⾥⾯还是外⾯
俺曾经在某篇散⽂中引⽤了叶绍翁的⼀⾸诗,原⽂如下:
⾃古以来最有名的杏花诗也许是叶绍翁的这⾸绝句吧:“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却不解读者如何将红杏说成是软⾹温⽟的少妇,强加以轻佻暧昧,然后将“红杏出墙”四字单独抽出来,⿎捣成⼀个著名的成语来的?
某位严谨⽽且热⼼的版主说,这⾸诗的引⽤,应该写成如下格式:
“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也就是说,那个逗号应该换成句号,从引号外⾯移到⾥⾯。

这⾥咱们不讨论逗号是不是应该换为句号这个话题,只讨论引⽂时相关的标点符号应该放在引号的⾥⾯还是外⾯这个问题。

据我所知,这个问题似乎⼀直没有定论。

其实早就想说⼏句关于引⽤,标点符号应该在引号⾥还是在引号之外这个话题的,只是上周很忙,再加上家⾥的灶台坏了(四个电炉,就剩下⼀个⼩功率的没坏,⼀个⼤功率的突然坏了⼀半,只有外圈⼯作,其余的两个已经不⼯作了),得换灶台......
其实这个话题是有争论的,包括现在。

我记得我⾼中语⽂⽼师做过总结,⼤意如下:
a)如果(最后的)标点符号是句号,⼀般应该放在引号⾥⾯;
b)如果(最后的)标点符号不是句号,⼀般应该放在引号外⾯。

(我不是说他的话就是对的,但⾄少是其⼀家之⾔,更何况通常情况下⽼师们说啥,我经常会加个问号,并不全信的。

呵呵)
好,咱们来具体来考察考察,先别照本宣科,背诵别⼈的⼀家之⾔。

就以这⾸诗“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为例,需要考察的标点符号⽤ x 代替,于是问题就是:
a)“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x”
b) “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x
看哪种情形更合理,这⾥ x 代表标点符号,例如句号,逗号,顿号,感叹号,问号等。

先列⼏点 assumptions 作为讨论的出发点:
1)如果 x 属于被引⽤的⼀部分,那么 x 应该在引号⾥⾯;否则,如果 x 不属于被引⽤的⼀部分,那么 x 应该在引号外⾯;
2)不同的标点符号 x,其”地位“是对等的。

这两点应该没有分歧吧?:)
考察下⾯⼏个引⽤(当然你还可以考虑别的标点符号,这⾥咱们讨论四种,应该⾜够说明问题了):
i) x = 。

:想起了这⾸诗:“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vs 想起了这⾸诗:“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ii) x = ! 这⾸诗写的真棒:“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vs 这⾸诗写的真棒:“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iii) x = ,:想起了这⾸诗:“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以及另外⼀⾸诗:blahblah
vs 想起了这⾸诗:“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以及另外⼀⾸诗:blahblah
iv) x = ?:不知你问的是不是这⾸:“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vs 不知你问的是不是这⾸:“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对于情形 ii)、iii) 和 iv),感叹号、逗号、问号等明显不属于引⽂的⼀部分,所以毫⽆疑问,这⼏个标点符号应该放在引号外⾯,⽽不是⾥⾯。

放在⾥⾯是绝对错误的。

所以咱们重点来考察情形 i)。

情形 i)看你如何理解。

i-a):想起了这⾸诗:“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末尾这个句号,你如果认为它属于原诗的⼀部分,是说得通的,因为原诗就是四个陈述句⼦,最后说完了,加个句号是有道理的。

但是的但是,可是的可是,从汉语语⾔的语法结构来说,i-a) 作为⼀个句⼦,是不完整的,因为 i-a)整体上是⼀个句⼦,这个句⼦表达完了,那么这个“表达完了”的句⼦,其“表达完了‘的标识,亦即这个句⼦的句号在哪⾥?你可能会说,句号不是在引号⾥⾯吗?其实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那个句号属于被引⽤的⼀部分,那个句号和其它被引⽤的汉字地位是对等的,属于被引⽤的⼀部分,它并不是整个句⼦的”表达完了“的标志符号。

也就是说,在俺看来,就从语法⾓度⽽⾔,如果你觉得 x 属于被引⽤的⼀部分,那么 i-a)应该改成如下才对,尽管⼀连⼏个标点符号,怎么看怎么别扭:
i-a):想起了这⾸诗:“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

引号⾥⾯的句号不属于⾏⽂中的标点符号,它属于引⽤的⼀部分。

引号外⾯的句号才是通常意义下的句号,标志这个句⼦的结尾。

i-b):想起了这⾸诗:“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在俺看来,这种情形也是正确的,⽽且⽐ i-a) 更加合理。

最后那个句号属于句⼦结尾的标志,不属于被引⽤的⼀部分。

⾄于引⽤部分之所以有三个标点符号,那是因为⽅便读者阅读⽽加上去的,它们本⾝并不是语法结构中的标点符号,⽽是属于被引⽤的⼀部分。

被引⽤的内容可以是拉丁字母、汉字,也可以是图⽚以及税务报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