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度单位的课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长度单位的课题
这是关于长度单位的课题,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关于长度单位的课题第1篇
教学内容:
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
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一拃(zhǎ)、一步、一庹(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

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

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

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
表示厘米的意思。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

从刻
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

(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

)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

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
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关于长度单位的课题第2篇
课题确定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认识技能: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 厘米长度和1 米的长度吗?
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教学例8。

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

)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 厘米还是l3 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指名回答,说想法。

引导:方法一:排除法。

l 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 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 米。

方法二:推算法。

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 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 米高。

10 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类比法。

和身边的 13 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 13 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 米。

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新知。

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多媒体出示)。

8 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 厘米还是1 米呢?(学生交流。


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 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 厘米。

3.做一做。

(l)出示教材第7 页“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 厘米还是60 米?引导:60 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 6 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

)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

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 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高90( )
三. 练习拓展
1.辨析题。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 题)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估一估。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 题)圈出合适的答案。

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

3.谁说得对?(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 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

第一幅图长是5 厘米,对吗?(错,没有对准刻度O,不能说是5 厘米。

)第二幅图长4 厘米,对吗?(对,7 厘米-3 厘米=4 厘米。

)第三幅图大约5 厘米长,对吗?(对,接近5 厘米或超过5 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5 厘米。


4.量一量。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1 题)乌龟要爬(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

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

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提问题,再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确定长度单位。

关于长度单位的课题第3篇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4、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重难点: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1米=100厘米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根据回答整理:
1、米和厘米是我们测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

米用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厘米用来表示比较短的物体。

它们的英文分别是:m和cm。

2、回忆1米、1厘米到底有多长。

你还记得1厘米到底有多长吗?1米呢?
①用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表示1厘米。

②说说生活中哪有1厘米长的东西?如:手指宽度,方格边长,订书钉长度,语文书厚度等。

③具体估
请大家拿出口算本,用你的手指估一估口算本的宽度。

④反馈,两种估法
学生投影展示:
一个手指估
两个手指交替估
哪种方法好呢?为什么?第二种更准确。

⑤用尺子量一量,口算本到底有多宽。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0刻度对准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0不见了怎么办?
谁估得最准?
3、那1米有多长,你还记得吗?
生张开手臂。

是的,1米大约是我们两只手臂张开的长度,有些小朋友可以手握住拳头,有些还要稍微收拢一些。

练习:填上恰当的`单位名称
(1)、一本书厚约1()
(2)、电脑屏幕长25()
(3)、讲台长约130()
(4)、一棵大树高约5()
(5)、一幢大楼高20()
(6)、跑道长400()
4、厘米与米的关系。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400厘米=?
5米=?
知道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进行计算了
①1米—1厘米=()厘米
1减1不是等于0吗?
为什么不能直接减?单位不一样
那怎么办?统一单位再减。

②1米+1厘米=()厘米
③弟弟身高86厘米,他再长()厘米,正好是1米。

你是怎么想的?
1米=100厘米
100厘米—86厘米=14厘米
三、复习线段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线段。

1、线段有什么特点?
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的,一条直直的线。

2、画线段
①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②同桌检查是否画对了。

要注意什么?端点、直、量一量。

③画一条比3厘米多2厘米的线段。

检查。

3、出现错例判断四、独立练习
长度单位专项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