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B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
1. (1分) (2019七上·包河期末)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

(《论语》)
(2)水何澹澹,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3) 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4) 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5)《诫子书》中具体阐述“静以修身”之“静”的重要性的两句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6)《夜雨寄北》中用环境描写烘托作者孤独凄凉心情的一句是________。

二、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
2. (8分) (2019七上·秀洲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她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文段中具有伟大神力的“她”是指谁?请联系整本书,说说这一人物在《朝花夕拾》的哪些作品中也出现过?请写出其中两个篇名和相应的相关情节。

(2)依据知识卡片的提示,请你对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作批注。

批注式阅读是从各个方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文章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3. (12分) (2017九上·常熟期中)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一群学生,这是传统教育形式。

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方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是现代的“互联网+教育”。

观察下面两幅图(表),说说你从中得出的信息。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
4.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守山人
张小萌
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

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

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

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

”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

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

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

“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

“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

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④“老朱,我也老了。


⑤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

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

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

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

“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儿啊,现在是又……”
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

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儿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儿。

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
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

“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⑨“三十七年了。

”老康说。

⑩“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⑪“大家都没忘啊。

”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⑫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⑬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

”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⑭“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

”老康似乎是哭了。

⑮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⑯蓝天,白云,清脆的树林。

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⑰“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

“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

“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

”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⑱“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

”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⑲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原文有删改)
(1)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第⑭段和第⑲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

(3)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⑮段中的画线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4)第⑯段中的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一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第一段中“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的“无常”是什么意思?语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什么?
(2)“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这句话里含有什么情感?如果“我知道她的病到了那步田地”,又会怎么做?
(3)第三段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4)你觉得文章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吗?为什么?
(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6)文中写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要好好儿活”有什么作用?
五、对比阅读 (共1题;共16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选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问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对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 ,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即墨:古地名。

在今山东平度东南。

②毁:诽谤。

与后文“誉”意思相对。

③厚币:丰厚的礼品。

④饰诈:作假骗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____
②时时而间进________
③自子之居即墨也________
④封之万家________
(2)用“/”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停顿。

(标两处)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4)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

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________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________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5)从【甲】、【乙】两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举措有关?请概括作答。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生活在世界上,总会有邻居,人与人、人与动物、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可能成为邻居。

邻居家的人或事,因距离近定会引起你更多的关注,给你留下更深的印象;邻里之间有的还曾演绎出许多故事,结下深厚的情缘。

中国文化中也有很多词句描述邻居间的关系,如“德不孤,必有邻”“远亲不如近邻”“以邻为伴”“以邻为壑”等。

请以“邻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体特征鲜明;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
1-1、
1-2、
1-3、
1-4、
1-5、
1-6、
二、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
2-1、
2-2、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3-1、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
4-1、
4-2、
4-3、
4-5、
5-1、
5-2、
5-3、
5-4、
5-5、
5-6、
五、对比阅读 (共1题;共16分)
6-1、
6-2、
6-3、
6-4、
6-5、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