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3-2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共15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 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拓展延伸
寻踪辽夏:
在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 族中,没有契丹族、党项族, 他们是怎样神秘“消失”的呢? 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契丹族 和党项族随辽夏政权的兴衰在 历史上发展和变迁情况。
官杂用汉人、契丹人等;
2)在效仿中原制度的同时,注意减轻赋役,奖 励垦荒;
3)建孔庙;开设科举选拔人才;模仿汉字笔画创 制契丹文字;制定成文法。
三、西夏的统治——巩固政权的措施
1)在生产领域,其冶铁……等手工业均相当发 达……所造兵器锋利无比……; 2)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尊孔子为 “文宣帝”; 3)开设科举,用汉字铸造钱币,模仿汉字结构,创 造西夏文字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 主流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维持了 100多年的和平局面,双方还通过“榷场”进行贸易, 有利于双方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友好和民 族融合,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五、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北宋与辽、西夏达成和议的积极意义
1.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 2.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3.使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4.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吗?
不是侵略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 之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辽、西夏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 目的发动战争,非正义;北宋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 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两宋政权在处理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方 面与唐朝有什么异同?
同: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异:⑴唐朝的民族政策较为灵活,如设立
四、北宋与辽的关系
北宋由主动进攻到消极防御
守内虚外

1004年澶州战役
1005年澶渊之盟 和
时间
澶渊之盟 内容
结果 影响
长期的和平、经济文化的交流、少数民族及边疆 地区的发展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辽来说——
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对于北宋来讲——
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岁币”成为北宋 人民的沉重负担(“岁币”是北宋每年送给辽的银绢 ,而不是一次性的赔款)。
(文化)重视儒学、仿汉字造 本族文字、开设科举、仿效中 原的(政治)制度、生产生活
方式(经济)
加速了契丹和党项族的汉 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有 利于辽和西夏的发展
乳酪传入中原、契丹服饰在中原流行、幽燕地区的 汉族和契丹人通婚、不少汉人为儿孙取契丹名字
小结: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
➢学会农耕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行政机构、册封民族首领、和亲等; ⑵两宋则是通过签订屈辱性合约,送岁币
来换取和平。
读一读,想一想: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指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 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 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报,用中国车 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此处指:辽、西夏)所为,皆为 中国等。(此文中国皆指中原)
第三课: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与文明高度发展
(第2课时)
快速阅读书本P100-102,完成下面表格:
一、北宋、辽、西夏的时间 北宋 辽 西夏
都城
统治范围
二、辽的统治——巩固政权的措施
1)在中央设南、北面官以有效管理境内各民族 。“北面官”的长官一般是契丹贵族,“南面官”的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