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奥陶系低级序不整合特征及其对岩溶储层的控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奥陶系低级序不整合特征及其对岩溶储层
的控制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中下奥陶统内部发育有低级序不整合面。

在不整合系统性分级控制下,综合利用露头沉积、地球物理,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天文旋回地层学等方法对低级序不整合界面进行识别。

在低级序界面识别的基础上,结合不整合发育特征以及持续时限,确定层序发育级别,建立区域高频层序格架。

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成岩环境分析,明确界面发育性质。

结合岩心薄片资料、碳氧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数据,建立成岩演化序列。

采用“层序-沉积-成岩”三因素综合分析,进行低级序界面控制下岩溶储层发育规律的研究,建立该类型岩溶储层发育模式。

研究区目的层段主要识别出T76、T7~8等多个低级序不整合界面。

T76界面在露头剖面中界面上下并无明显的岩性岩相转换界面之下为贫氧-缺氧环境,之上为富氧环境,并对应U高值引起的NGR峰值以及波系数振幅增强;电阻率值较高,而电导性低,在成像测井中显示较为明亮。

T7~8界面在露头剖面中主要呈微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界面上下也常
有明显的颜色转换。

界面之下为富氧环境,界面之上为贫-缺氧环境,常对应U引起的NGR峰值以及波系数振幅增强;电导性较高,成像测井中显示较暗。

据此,将T80-T7~8X、T7~8X-T7~8、T7~8-T76、以及T76-T74分别定义为SQ1~SQ4。

由于受到长偏心率控制的四级旋回的发育时限大约在0.4~1.5Ma,结合Milancovitch旋回提取的波系数分析结果以及岩性发育特征,认为SQ1~SQ4共发育11个四级层序,T7~8界面为典型的沉积和成岩成因界面;而鹰山组内部T76
为典型的沉积成因界面。

层序格架内的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淡水渗流(潜流)带的发育往往具有层位选择性,即通常发育在三级层序的高位域晚期或海侵域早期以及发育在四级层序的下降半旋回的晚期或上升半旋回早期。

与T7~8界面相比,T76界面暴露程度较弱且持续时间较短,因此该界面下并未见到规模性大气淡水溶蚀孔洞。

位于层序结构高位域晚期或下降半旋回晚期的潮坪环境的云灰坪、灰云坪、砂屑滩以及潮下带砂屑滩具有早期成岩阶段大气淡水淋滤作用的特征,即低级序界面控制下的大气淡水淋滤作用主要发育在以上的相带,而云坪则没有界面控制下岩溶储层的指向意义。

通过建立成岩演化序列,可以指示T7~8与T76界面未经历表生成岩环境,受界面控制下的大气淡水溶蚀主要发生在同生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