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在这段精辟的总结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新概括。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正是我们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是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在实践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不仅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才能够在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就是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对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当前在学习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上仍然存在着实用主义、急功近利、不求甚解、断章取义、浅尝辄止、哗众取宠等不良学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完整性的理解和把握。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靠端正学风,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

“回到文本、研读经典”:就是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

“文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生形态,我们所熟悉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都来自文本。

由于基本原理是一个理论最基本的观点,因此原来在文本中鲜活生动、具体丰富的东西被舍弃了,我们很难在基本原理中了解基本范畴、基本规律、基本观点的原初形态和发展脉络:它是怎样形成的、是在怎样的具体条件下、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理解和运用。

因此,回到文本、研读原著,是十分必要的。

1.回到文本、研读经典: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历史必然性,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矛盾、从无产阶级政党在当时的主要任务出发来全面深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

从文本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性、革命性和时代性特征。

我们可以深刻地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决不是创始人在书斋中进行纯粹学术活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每一次发展都是对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和实践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的理论回应;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各种形式的反马克思主义以及无产阶级队伍内部各种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发展的,也是在反省和纠正自身的失误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也十分注重理论研究和理论体系建设,他们不愧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实践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他们为人类思想史和精神
文化发展以至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回到文本、研读经典: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精髓,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特别是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个别结论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观点相互联系构成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我们必须在普遍联系的理论系统中来认识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在160多年的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实践反复证明的人类社会领域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科学理论,它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个别结论只是对某一事物特殊本质的反映,其真理性因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因而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坚持它的基本原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和动摇。

然而哪些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原理,那些只是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个别结论,最终的根本的检验依据是实践,但文本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原始出处,也是正确理解原理的重要依据。

3.回到文本、研读经典: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160年的历程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基本上有三种:拥护和信仰、无知和疑惑、反对和封杀。

回到文本、研读经典,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神,可以让拥护者和信仰者克服盲从更加理性,可以使无知者和疑惑者消除不解和困惑,也可以更好的驳斥反对者和封杀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诋毁和诽谤。

而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就是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就是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最本质体现。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直都存在着以非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不顾活生生的现实而照搬照抄本本;修正主义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来进行“创新和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强调对教条主义的批判,也出现了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解放思想有些过头,强调发展、与时俱进而远离马克思主义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

我们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神圣教义顶礼膜拜、唯书唯上不唯实的教条主义,同时我们也反对以发展马克思主义为由误解、曲解甚至背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做法,抛弃“老祖宗”而另起炉灶不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去发展马克思主义,其结果必然导致实践上社会主义事业的丧失或巨大代价付出。

4.回到文本、研读经典: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活动,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意识形态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我们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科学、一个学术领域,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宝藏,最重要的是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基本方法论,这就是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方法,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实践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这为我们进行科
学研究树立光辉的榜样。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只有具备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思想解放、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深厚的学术知识积累、宽广的视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才能够担当起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崇高责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当然,回到文本、研读经典,不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著当标本做文献学和考证学的研究,以求得逼近客观历史的绝对“真实”,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研读原著,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精髓,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解决我们时代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回到文本、研读经典是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的统一。

“回到文本、研读经典”,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好尊重。

我们敬仰和信奉马克思主义,但绝不神化和迷信马克思主义;我们随着时代的前进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但我们决不以发展为名背离和反叛马克思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