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2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下提升演练
[达标检测]
1.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 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以“仁”为思想核心
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
答案 B
解析材料“学而优则仕”未强调学养的重要性,“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远乎”一定程度上体现个人修养,A项错误;材料“学而优则仕”体现儒家认为学习好并有余力的人应当做官,为百姓服务,“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远乎”体现了儒家把践行仁义道德作为毕生的宏愿,B项正确;材料“学而优则仕”不能体现以“仁”为思想核心,C项错误;材料强调士应当为社会服务,而非官本位思想,D项错误。
2.孔子总结人生时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而欲,不逾矩。
”在孔子七十岁时,他主要()
A.热衷于从事政治
B.专门研读六艺
C.专心从事教育和整理古典文献
D.成为靠传播周礼为生的儒者
答案 C
解析孔子68岁时回到鲁国,专心致志从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献。
故选C 项。
3.下列关于“仁”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B.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爱护
C.“仁者爱人”
D.包含的“仁爱”思想是人人平等的、普遍的爱
答案 D
解析“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具有民本思想,A、B、C三项正确。
但孔子也强调贵贱有序,因此他主张的“仁爱”有阶级差别,不是普遍的爱。
故D 项符合题意。
4.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孔子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
答案 C
解析教育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教育内容的不同,这是因材施教的表现。
故C项正确。
5.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在其著作《诸子百家考》中说道:“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
……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
B.儒家文化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C.孔子的思想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D.儒家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答案 C
解析材料型解析题,从材料中的“远传于四域之外”“风靡于安南”和“流行于欧美”等关键词可知应选C项。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孔子聚众讲学,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
材料二孔子设立四种教学内容:文献、行为、忠恕、信用。
戒绝四种陋习:随意猜测,固执己见,孤陋寡闻,突出自己。
他所谨慎对待的有:斋戒,战争,疾病。
孔子对自己很少讲到利益、命运和仁德。
对弟子不到为渴求知识而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就不去启发,不能举一反三,便不再教他。
材料三清康熙帝为孔庙大成殿所题“万世师表”匾额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原因。
答案(1)“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
(2)启发式教学,举一反三的方法。
(3)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他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解析第(1)问,“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变化”应当答出教育由贵族教育向平民教育转化。
第(2)问,“教学方法”根据材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第(3)问,应当结合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及孔子思想的影响作答。
7.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孔子周游列国,向各诸侯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有被采纳,其原因是什么?
(2)概括回答孔子的政治主张。
(3)“孔子不仕,退修诗书”,那么孔子整编的典籍有哪些?
(4)简要指出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1)原因:春秋时期,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变革,大国争霸,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兴起,以武力建立新的统治是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而孔子主张维护周礼,反对暴力,提倡仁者爱人,不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
(2)政治主张:提出了“礼”、“仁”、中庸思想。
(3)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
(4)影响:对中国:①“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②有利于封建统治者以此来治理国家。
③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④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对世界: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作答即可。
其中第(1)问,主要原因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去分析理解。
第(4)问,应从对中国和对世界两个方面来谈。
课下提升演练
[达标检测]
1.柏拉图主张让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明智、富有才干、具有道德的人手中,这实际上是()
A.对雅典的民主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B.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的必然结果
C.坚定地支持雅典的民主制
D.为自己进入仕途制造舆论
答案 A
解析柏拉图所生活的雅典实行民主制,而他的主张更接近斯巴达的贵族制。
故选A项。
2.“理念”在古希腊文中的本义是“我们看到的东西”,柏拉图却认为“理念”不应该是人们“感觉之眼”看到的事物的外观,而应是人们的“灵魂之眼”即理智所看到的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唯有“理念”才是事物的“原型”。
这种观点()
A.正确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将“感觉之眼”与“灵魂之眼”统一起来
C.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主义观点
D.揭示了肉眼看不到的“精神世界”的存在
答案 C
解析柏拉图认为真正完美的世界并不是“感觉之眼”,而是“灵魂之眼”看到的,“理念”是事物的“原型”,而肉眼看到的只是对事物虚假片面的反映,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主义观点。
故选C项。
3.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所谓的“哲学王”来担任,主要是因为“哲学王”()
①最富有智慧之德②最富有勇敢之德③最具正义感④最富有理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按照柏拉图的论述,富有勇敢之德的人应该担任卫国者。
故选C项。
4.“柏拉图学园”又称阿卡德米(Academy)学园,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
主要是由于柏拉图学园()
A.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
B.学生大多来自各城邦的上层社会
C.开设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学等在内的多种学科
D.集中了当时希腊的许多著名学者
答案 A
解析“柏拉图学园”不仅研究政治、传授进行政治活动的本领,还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知识,故这是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
才于一体的学校。
故选A项。
5.柏拉图和孔子是古代西方与东方的两大思想家,关于他们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两者的思想对后世的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②他们的思想都存在理想主义的色彩③两人的思想都涉及政治学和社会学④两人都主张教育平等的思想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孔子的思想成为东方文化的核心,同时也影响到世界;柏拉图的思想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础,而且也影响到后来的世界其他地区,①正确;两者关于社会政治上的主张都带有理想化的色彩,②正确;③明显正确;④是孔子的主张,排除。
故选B项。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依据图一和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两件事情对柏拉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是什么样的?
(3)依据图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学园的地位。
答案(1)对民主政体不满。
(2)理想国:理想国家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三个阶级组成,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来担任。
(3)地位:学园的建立是柏拉图生命中的转折点;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成为当时求学青年向往的地方。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及老师苏格拉底之
死,都使得柏拉图开始反思当时希腊各种政体存在的弊端。
第(2)、(3)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许多美丽的事物以及善的事物存在着……另一方面我们又说有一个美自身、善自身,相应于每一组我们认为是众多的事物都有一个单一的理念,它是一个统一体,我们把它称为真正的存在。
”
——《国家篇》材料二“万物的本性是相近的,灵魂又已经知道了一切,也就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不能通过回忆某一件事情——这个活动一般叫学习——发现其他的一切,只要我们有勇气,并不倦地研究。
由此可见,所有的学习不过只是回忆而已。
”
——《曼诺篇》
(1)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是谁?依据材料概括指出柏拉图的哲学观点。
(2)柏拉图十分重视教育,柏拉图与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有何相同点?
答案(1)苏格拉底。
材料一:理念先于物质存在,是真实、完美、永恒的。
材料二:知识是先天固有的,人们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
(2)他们都是教育家,孔子开办私学,打破春秋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广收门徒,并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柏拉图建立学园,在学园里,采用对话的形式、自由讨论形式等进行教学;他们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影响深远。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有许多美丽的事物……存在着……都有一个单一的理念”可知柏拉图认为理念先于物质存在,是真实、完美、永恒的;由材料二“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不能通过回忆某一件事情……发现其他的一切……所有的学习不过只是回忆而已”可知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先天固有的,人们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归纳即可。
课下提升演练
[达标检测]
1.“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
从这句名言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包括()
①亚里士多德非常崇拜和尊敬柏拉图②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高于一切③亚里士多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④亚里士多德善于为自身的缺陷寻找借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体现的是亚里士多德积极追求真理的求知欲,而④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否定,显然与题目要求不吻合。
故选D项。
2.自始至终贯穿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的工具科学是() A.理念论B.三段论
C.形而上学D.中庸之道
答案 B
解析自始至终贯穿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的工具科学是三段论。
故选B项。
3.人们称亚里士多德为“散步的哲学家”,而以他为核心形成的学派,被称为“逍遥学派”。
获得如此称呼的主要原因是()
A.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B.由于他和马其顿王室关系密切
C.他们勤于思考,努力读书
D.讨论具体的问题
答案 A
解析亚里士多德喜欢在林荫道上边散步边讲学,自由洒脱,别具一格,被称为“散步的哲学家”,其学派被称为“逍遥学派”。
B项与此无关,C项是学习态度,D项是内容。
故选A项。
4.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
B.中庸之道就是“过犹不及”
C.中庸之道的方法是“和而不同”
D.“哲学王”的提出
答案 A
解析“过犹不及”“和而不同”是孔子的中庸之道;“哲学王”是柏拉图的思想。
故选A项。
5.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在生物学领域,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这表明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A.注意各个研究领域的联系性
B.注重客观实际,研究领域宽广
C.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D.家学深厚,遗传影响比较大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在哲学上”“在生物学领域”“在《物理学》一书”表明研究领域宽广;“不主张放弃现实”“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表明注重客观实际。
故选B项。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
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
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
(1)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我们尊敬的人”是谁?该人提出的“理念”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亚里士多德是怎样看待上述“理念”学说的?
(3)亚里士多德的态度和观点体现了什么精神?
答案(1)柏拉图。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由理念构成的理性世界,另一个是由个别事物构成的感觉世界。
前者真实、完美而永恒,后者虚假、残缺而变幻。
(2)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理念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
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3)“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说“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可知是柏拉图;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缺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对老师尊敬但不盲从,体现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也就是他所说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7.西方先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重视教育,并留下一段令人敬佩、发人思悟的师生关系佳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首次游历叙拉古回来后不久,柏拉图在阿卡德米建立学园。
此后的40年,柏拉图主要在学园度过。
……作为苏格拉底的继承人、学园的创立者,
高考文科
柏拉图受到人们的崇敬。
材料二在阿卡德米学园,亚里士多德博览群书,表现出惊人的求知欲,在各个学科,都显示出超凡的才华。
柏拉图曾经说过,一般学生构成学园的躯体,而亚里士多德则代表学园的头脑。
……当亚里士多德遭到同学的攻击时,柏拉图总是出面解围,说:“亚里士多德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
”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人教版)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柏拉图学园的特点。
(2)材料二表明,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3)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也很重视教育。
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成就?
答案(1)采用对话式教学,师生在轻松气氛中自由讨论问题;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重视自然科学等。
(2)柏拉图看重亚里士多德,了解他的特点,给予保护和宽容,同时进行正确引导。
(3)创立吕克昂学园;因其教学方式而被称为“逍遥学派”。
(任答一项即可)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
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当亚里士多德遭到同学的攻击时,柏拉图总是出面解围”“亚里士多德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可知,柏拉图看重亚里士多德,了解他的特点,给予保护和宽容,同时进行正确引导。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