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中医内外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疹中医内外治疗方法,值得收藏!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临床表现为皮损多形性,易渗出,剧烈瘙痒,反复发作和趋向慢性化。
其病因复杂难以确定,多与变态反应有关。
相当于中医病名“湿疮”,并且“旋耳疮”,“四弯风”,“绣球风”等均属本病范畴。
中医治疗:
一. 内治法
1. 风热型(多见于急性或亚急性湿疹)
症状: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全身泛发,剧烈瘙痒,发展迅速,渗液不多。
舌红,台薄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方药:清风散加减。
荆芥9g,防风9g,牛蒡子9g,蝉蜕6g,生地15~30g,生石膏15~30g,知母9g,苦参9g,木通6g,甘草6g。
水煎服。
2. 湿热型(多见于急性湿疹)
症状:皮肤潮红肿胀,糜烂,渗液较多,奇痒,发展较快,皮疹泛发,大便干结,小便赤黄。
舌红苔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栀子12g,黄柏10g,萆薢12g,苍术12g,赤芍12g,生地12g,苦参10g,大黄9g,木通10g。
水煎口服。
3. 脾湿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
症状:皮疹暗淡不红,渗液少而稀薄,以浸润,结痂的班片状丘疹为主,伴腹胀纳差,大便溏薄。
舌淡,苔薄白,脉缓滑或濡。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
藿香4.5g,木香4.5g,炒白术6g,茯苓20g,车前子18g,焦山楂10g,桑白皮18g,白鲜皮18g,苍耳子10g,甘草3g。
水煎服。
4. 风盛血燥型(多见于慢性湿疹)
症状:皮疹浸润肥厚,色素沉着,伴剧烈瘙痒,病程迁延不愈。
舌淡苔薄,脉濡细。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滋燥养荣汤。
熟地12g,当归10g,白芍10g,秦艽10g,防风10g,蝉蜕5g,生地12g,胡麻仁9g。
水煎服。
二. 外治法
1. 急性湿疹渗出明显者,可用马齿见60g,黄柏30与:,苦参30g,水煎做冷湿敷;渗出不多者,可用青黛15g,炉甘石15g,滑湿粉10g,冰片2g,加水至100毫升,姚军外用。
每日5至6次。
2. 亚急性湿疹可用清黛散,香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三. 中成药
1. 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荨麻疹丸可用于急性期。
2. 除湿丸,二妙丸,可用于亚急性或慢性期。
3. 参苓白术丸,适用于大便溏者。
4.秦艽丸,适用于慢性期,瘙痒明显者。
5.润肤丸,适用于皮肤粗糙肥厚者。
6. 慢性湿疹或皮损肥厚者,外搽皮炎宁酊,或肤尔
舒止痒酊,或黑豆馏油软膏。
(吴玉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