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之气体“连贯”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之气体“连贯性”处理
1、根据图1、图2回答问题
(1)仪器⑥的名称是;从图1中选择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的仪器组合(填序号),该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写出相关的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能与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
①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为MnO2(固体)+4HCl X+2H2O+Cl2↑,则X
的化学式为.
②实验室用图2装置可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氯气,导管接口的正确连接顺
序是a→(填字母),其中包含食盐水作用是。

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C
B D E F
A
m
棉花
a b
c
有孔塑料板
d
e
f
G



g h
(1)写出仪器m的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是a→→→,验满方法
是。

(3)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3、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学习两个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欲用他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1)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收集干燥纯净
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将(填“增大”“减
小”“不变”之一),请解释原因.
(2)第二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和MnO
2
为原料制备氧气,并对某种塑料的
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O三种元素).所选仪器按
“A→C
1→E→C
2
→B→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C
1
,C
2
为浓硫酸洗气瓶),
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该塑料试样碎屑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仪器E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碎屑质量为m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C
2
质量增加ag,仪器B的质量增加bg,则mg该塑料试样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③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C
1
,按照②测算出的该塑料试样中氧元素的质量与实际值比较将(填“偏小”“偏大”“基本一致”之一)。

4、已知Mg能在CO2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现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二氧化碳的下列发生装置中,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与停止”的是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③
(2)对CO2进行净化、干燥,并进行Mg在CO2中燃烧的探究实验。

实验进行时,若要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则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仪器接口的字母)
()()接()()接()()接()()
(3)实验开始时,在点燃酒精灯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先通入CO2,待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出现现象时,再点燃酒精灯,以上操作的目的是。

(4)实验中,镁粉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实验室常用甲酸(H2CO2)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H2CO2H2O+CO↑,再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CO+CuO Cu+CO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
(1)装置G中①的名称是,装置B的作用是
(2)装置E是用来检验装置D吸收二氧化碳是否完全,该装置(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写出D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应连接装置F和G,导管接口的顺序为a→→→e
(4)反应过程中,装置C的烧瓶内氧化铜粉末处于“沸腾”状态(一氧化碳气流冲击所致),这样有利于,烧瓶内固体物质的颜色变化
(5)请你设计一个探究氧化铜是否反应完全的实验.
6、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
(2)实验过程中经常要连接仪器。

将玻璃导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应先将要插入塞子的玻璃导管的一端,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带孔橡皮塞;
(3)实验室制取O
2、CO
2
、H
2
均可选择_____(填装置代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
(4)实验室不使用催化剂就能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若要制取纯度较高的氧气,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
(5)请从以下装置选择并连接成一套组合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按照气体从左至右的流向写出所选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 ( )→( )→( )→( )→( )→( )→( )……(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7、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李明看到家里多年未用的铜制火锅上有绿色的锈迹,他对绿色锈迹的成分和性质产生了浓厚兴趣。

[查阅资料]
①绿色锈迹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NaOH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和水;
④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解在稀硫酸中。

[发现问题]
查阅资料后,该同学将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

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

[猜想与假设]该黑色固体可能是①碳粉;②;③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步骤一:连接A 和B,打开活塞,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步骤二:点燃酒精灯,依次连接装置A→B→→(填“C”,“D”);步骤三: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

[解释与结论]
①当观察到,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CO2和
H2O,写出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写出Cu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上述装置中A的作用是。

8、PLA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能有效缓解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

已知PL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为了测定7.2gPLA样品氧元素的质量,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设计】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
将7.2gPLA样品充分燃烧,为分别吸收燃烧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以上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___→___→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序号).
【分析与结论】①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
②装置E的作用是___.
③正确连接装置后,确认气密性良好.充分燃烧7.2gPLA样品,测得相关实验数
9、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 (填化学式).
(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
【提出假设】假设1:挥发出的HCl 使浑浊变澄清;假设2: .
【设计实验】为除去CO 2中的HCl ,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 → →乙(填字母序号);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 (填选项序号).
A .浓硫酸
B .NaOH 溶液
C .饱和Na 2CO 3溶液
D .饱和NaHCO 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 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pH 传感器测得图1烧杯中溶液的pH 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
①AB 段pH 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 ;D 点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除H 2O 外还有 .
②BC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 .
10、某工业铁红(Fe 2O 3)样吕中可能混有一种黑色的金属氧化物杂质。

根据工业制取铁红的流程分析,该杂质可能是FeO 或CuO 。

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样品中是否含有杂质及杂质的成分。

进行如下实验。

(1)甲组同学分别取质量相等的样品和Fe 2O 3,加入试管Ⅰ、Ⅱ中,然后加入等体积稀硫酸进行如图对照实验,并得出结论:样品中不含杂质。

你认为该结论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2)乙组同学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收集资料
①上述三种氧化物在加热条件下,都能与氢气反应得到相应的金属单质和水。

②三种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③铁粉中混有少量铜时,难以从金属颜色确定是否含有金属铜。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乙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F→______→______→_______→B 。

检验装置气密性后,向各装置中加入药品。

装置F 中试剂X 是_______溶液,装置C 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下列实验操作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写操作编号)。

a.加热装置D 中反应管
b.检验H 2的纯度
c.打开装置A 中分液漏斗活塞,向圆底烧瓶中加入稀盐酸
③该实验处理尾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与结论
①分析数据,你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帮助乙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该样品中杂质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若该样品中不含杂质本题不必作答)
11、子琛做“将浓硫酸滴到一块小布上”的实验,发现生成的炭上冒“白烟”,推测炭能与浓硫酸反应。

欲探究其生成物成分,通过简单分析及实验确定无H2和O2,因此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 SO3能被浓硫酸及水吸收
② SO2性质:能使品红褪色,能被高锰酸钾溶液吸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 B C D E F
③ CO可与PdCl2溶液反应:PdCl2 + CO + H2O == Pd(黑)↓ + 2HCl + CO2;
不与KMnO4溶液反应
【提出猜想】生成物的成分可能为Ⅰ H2O、CO、SO2 Ⅱ H2O、CO2、SO2
Ⅲ H2O、CO、CO2、SO2
【实验验证】子琛设计了如下实验
【分析讨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将实验仪器组装完整:
A→→→D→。

②装置E中所加药品是,作用是。

③装置C中②的作用是除去SO2气体,则③试管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④若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方程式为。

⑤实验结束冷却后,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清洗装置A中试管时不能直接向其中
加水冲洗,原因是。

【实验结论】实验观察到的部分现象是:B中未见黑色沉淀,则猜想正确,写
出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用锌与盐酸反应制得的氢气中,常常混有水蒸
气和氯化氢气体.为除去杂质,可通过如图A、B装
置,得到纯净干燥的氢气.气体通过两瓶的导管连
接顺序正确的是()
A. abcd
B. dcba
C. cdab
D. bacd
13、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得的氢气中常常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

现由如图所示装置:(1)制氢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填字母,下同)。

(2)证明并同时除去氯化氢气体,应选用装置;证明并同时除去水蒸
气,应选用装置。

(3
(4)如果选择最少的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其导管连接顺序是
14、
15、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1)检验(证明)水的装置:
(2)除去水的装置:(3)检验并除去水是将装置连接。

(4)检验、除去并证明除尽水是将装置连接。

(5)检验(证明)二氧化碳的装置。

(6)除去二氧化碳的装置:。

(7)检验并除去二氧化碳是将装置连接。

(8)检验、除去并证明除尽二氧化碳是将装置连接。

(9)检验(证明)一氧化碳是将装置连接。

(10)检验(证明)氢气是将装置连接。

(11)验证混合气体是由H2O、CO2组成的,则该混合气体先要通过装置,再通过装置D。

(12)验证混合气体是由CO、CO2组成的,则需要连接的装置顺序是
(13)验证混合气体是由H2、CO组成的,则需要连接的装置顺序是
(14)验证混合气体是由H2、H2O组成的,则需要连接的装置顺序是
(15)验证混合气体是由CO、CO2、H2组成的,则需要连接的装置顺序是(16)验证混合气体是由CO、CO2、H2和H2O组成的,则需要连接的装置顺序是。

16、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乙→甲→丙→甲→丁 D.乙→甲→丙→乙→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