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知识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1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3个表现);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 利和义务的关系);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主要内容:①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② 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重
要内容)——四个民主;③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
的地位和作用
民主选举:选举方式:直接、间接、等额、差额选举(优缺点、适用范围)
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直接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
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民主决策:意义: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
体现决策民主化;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化;有利于
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
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责任感
村民自治:(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干部。
这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
4、途径和方式: 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民主管理: 居民自治:
发展基层民主意义:①发展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重要内容。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
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市人民
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②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
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民主监督的对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民主监督的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
民主监督 制度、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民主监督的意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对公民
要求:一方面,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
争,勇于行使监督权。
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
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5、基本要求——有序地参与: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
监督;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
系;坚持党的领导。
+三大原则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②
国家赋予公民依法享有各项政治权利……。
③公民应履行……义务,遵循……原则。
)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政治职能)
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作用:管理、服务
宗旨:为人民服务(由国家性质决定)
原则:对人民负责(如何做到: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④为公民求助或投
诉提供多种途径)
是什么:
为什么:必要性、意义
依法行政: 怎么办:①具体要求(六方面)
②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三点)
③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
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
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让公民通
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
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
为什么:① 由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 ②必要性: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③意义 权力行使 ① 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具体说
需要监督: 明)
怎么办: ② 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法制
部门、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权力机关、
党、人民政协、司法机关、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③ 实施阳光工程,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政府工作透
明度,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① 含义
② 决定因素:国家性质
树立政府权威: ③ 体现
④ 区别有权威和无权威政府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
和接受
⑤ 政府权威的来源
⑥ 如何树立政府权威
第三单元
的基本战略;③加强人大自身的建设;④把党的领导、人民
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性质:三个“先锋队”性质;
中国共产党: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地位: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领导方式: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执政方式(三
者关系)
我国的政党制度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地位:基本政治制度
政党制度基本内容(特点):①政党关系②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③基本方
针④根本活动准则⑤重要机构:政协:性质主题职能
优越性:
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及三者关系(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涵:前提范围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核心内容
依据: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优越性:四个有利于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国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弘扬科学精神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结: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地位;类型
主权国家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和义务(三大义务)国际社会成员分类:按成员性质分:政府间和非政府间;按地理范围分:世界性和区
域性;按职能范围分:一般性和专门性)
国际组织作用
联合国:宗旨原则作用中国与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
民待遇原则)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欧盟:(当今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
含义;内容;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
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间国际关系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影响因素:国家力量
我国怎样做——坚定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和平问题:含义、地位、特点:总体和平、局部不安宁
发展问题:含义、特点(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时代的主题——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和平与发展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
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世界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意义
世界多极化趋势焦点: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怎么办)
是什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依据\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我国的外交政策基本内容: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点)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