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任 期:
一届五年
2.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人大代表的义务:
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接受人民监督
人大代表的职权
审议各项议案 表决各项决定 提案权 质询权
人代会的优势:?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是近代以来中 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和共同愿望。 1、是人民历史的选择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 ; 3、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 4、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5、坚持人民主权原则,和议行合一; 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一次会议
委员长:张德江
人民代表相聚北京人民大会堂
人大代表与相关证件
文件袋
代表证
第三次会议出席证
常委会召开会议通知信封
第三次会议出席证
列席证1
列席证2
列席证3
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1)法律地位: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产生方式: 直接选举 + 间接选举
英美不同原因:
现实国情
民族特点
历史传统
三权分立的优缺点:
• 优: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 条万古不易的经验。”“如果同一个人或者是由重要人物、 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 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制裁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 便都完了。” 三权分立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防止某一国家机关或 者个人的独裁和专制,从而保证国家政治上的稳定。
英国的内阁制(responsible
government)
• 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 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 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 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责 任内阁制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 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 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 二权分立
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它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 职权 地位 作用 常设机关 常设机关 的作用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决定国家重大事务,产生其他国家 机关,监督其他机关。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在人大闭会期间, 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三峡工程、国庆阅兵、是否申办奥运会等
国家总理、副总理、最高检察长、部长Βιβλιοθήκη 图1最高立法权图3
全 国 人 大 在 行 使 哪 项 职 权 ? 图4
图2
最高决定权
最高任免权
最高监督权
最高地位 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由它产生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对它负责
受它监督
中 央 国 家 机 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
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
组 成 组 成
组 成 组 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代表大会 省人民代表大会 省人民代表大会 市人民代表大会 市人民代表大会 县人民代表大会 县人民代表大会 县、镇、乡人民代表大会
关于西方国家有多少搞“三权分立”的争
议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分立、制约:
关于西方国家有多少搞“三权分立”的 争议
胡联合 胡鞍钢
•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2 月/17 日/第 005 版
即使是只考察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极大的西方七国集团, 也可发现,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的也只占极少数,只 有美国一家;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国 均未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首相和国家元首
• 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 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 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制定和执 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 • 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 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 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 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
学说历史
• 古希腊 柏拉图 《理想国》 混合政体 • 英国 洛克 17世纪 《政府论》 分权理论
初步形成
• 法国 孟德斯鸠 18世纪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
产生原因
• 历史背景
在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过程中形成的。
• 经济和政治根源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导致的利益多元化, 资产阶级内部从来就存在有大量的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 资产阶级通过分权制约的方式来协调内部不同利益的冲突, 防止某个集团或阶层的专制,维护资产阶级的长久统治。
赵宝云 张 颖 《高校学生应走出崇拜 “三权分立”的认识误区》 瑞士:一个理智地摒弃 “三权分立”的国家
具体表现
•美国的总统制 •英国的内阁制
•法国的双首长制
美国总统制
1787年宪法确定 了:
相互制衡
总统对国会的牵制
总统 立法否决权 委托立法权 颁布行政命令权等, 通过与两院议长,党议员以及召开会议等 国会立法权 具体表现:总统否决权次数增多,国会对总统的 否决权次数减少
权力关系
二权分立
• 议会——权利中心 • 上议院(司法权)
上议院也叫贵族院,主要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 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的重要人物组成。上议院是英国 最高司法机关。
• 下议院(行政权和立法权)
下议院又称平民院或众议院,其议员由选民按小选区多数 代表制直接选举产生。下议院行使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 监督权。
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民县镇乡人大代表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市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县人大代表县镇乡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市人民代表大会省人大代表省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市人大代表省人民代表大会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县人大代表市人民代表大会市人大代表省人民代表大会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县镇乡人大代表县人民代表大会县人大代表市人民代表大会市人大代表省人民代表大会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县镇乡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县人大代表市人民代表大会市人大代表省人民代表大会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代表大会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人民选出人大代表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三峡工程国庆阅兵是否申办奥运会等国家总理副总理最高检察长部长最高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2
试论三权分立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
三权分立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二
三
我国政改之路
一、三权分立制度(checks and balances)
• 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 治制度的建制原则。 • 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 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 互相制衡。
当前世界上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 民主政治思想。与其相对立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议行合一制
总统&法院
联邦最高法院——最高司法机关 1.通过解释宪法,来监督立法 2.“司法复议权”牵制立法行政机关 3.有权宣布行政部门政令危险无效,立法部 门法律无效
总统对法院的牵制
1.监督一起法律实施的权力,有经参议院同意任命最高法官
的权利 对国家的审判权和 解释权
2.内阁中的司法部长及其所属的联邦调查局之类的机构 司法活动 3.总统具有赦免权和行政机关的行政裁判权 使行政部门受理的案件比法院多 4.总统上有宪法没有规定的解释法律的权力
缺:
1、议行不合一: 三权分立导致西方国家议会、政府、法院之间出 现议不付行,议行相悖,议行分离。 2、行政效率低下: 三权分立导致西方国家三个机关政令不统一,互 相扯皮, 行政效率低 。
• 美国的预算: 曾任美国国会参议员的富布莱特在《帝国的代价》一书中曾指 责“三权分立”的弊端时说: “我们的政治体制今天运转起来非常不 灵。……在民主党控制国会而总统是共和党人时,宪法规定的行政和立法之 间的内在抗衡就要大大加剧。……国会常常不能就预算达成一致意见,也不 能有效地削减财政赤字……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我们政府权力分立体制 所固有的行政和立法之间的抗衡。 ”
内阁(对议会负责)
• 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 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 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 元首任命,组织内阁。 • 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 辞职,或由内阁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 重新举行议会大选。新议会如果仍对内阁 表示不信任,内阁则必须总辞职,由国家 元首任命新首相组织新政府。
间 接 选 举
省人大代表 省人大代表 市人大代表 市人大代表 县人大代表
组 县、镇、乡人大代表 成 县、镇、乡
直接选举 选民
人民选出人大代表 人 民 当 家 作 主
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组成各级国家权力 机关
决定全国和地方的 一切重大事务 具体行使管理国家 和社会的权力
产生行政、审判、 检察等机关
决定权 任免权 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