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紫藤萝瀑布练习测试题(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
- 下册 -
测试题
17 《紫藤萝瀑布》练习测试题(二)
1.给加粗写注音。

琼浆()伶仃()条幅()
迸溅()宗璞()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1)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挑逗:
(2)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忍俊不禁:
(3)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伶仃:
察颜观色:
3.填空:
(1)《紫藤萝“瀑布”》作者________,她是________代女作家。

(2)在对紫藤萝花进行细致的描写时,作者先写________,次写________,再写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3)本文采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有顺序地描写紫藤萝花的方法,参考“一个校园——一片草坪——一棵小草——一片草叶”的内容,描写一段景物,其中要融入自己的感情。

5、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qi*________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ni4ng________,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淡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根据拼音拼写汉字,并解释其义。

盘qiú _________卧龙()
酒niàng__________()
(2)文段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突出紫藤萝的特点。

试举例具体分析。

(3)举例说说这几段文字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

总方向
黄河从大风沙的黄土高原,长江从桃花村落,柳絮堤岸的江南,珠江从南方太阳的亚热带,各有各的源,各有各的走法,却一样流注太平洋,因为有一个总方向。

奔流向东方,又折向南方,最后才曲折地向东方。

所以没有终于向北方或者向南方,而有法则一样向东方,因为有一个总方向。

洪流奔流着:从洪流的古代到电气化开始的今天,从鱼类繁殖的春涨到岸泥冰结的严冬,从日的活跃到夜的休息,没有停滞,没有改变,因为有一个总方向。

洪流奔流着:不管鱼、虾的意志,不管泥沙的污染,不管沉滓的浮泛,因为有一个总方向。

洪流奔流着:在洪流的边缘,有洄流航行的老人操纵它走逆转的路,但是由于有一个总方向,这反动终于是无力的,避开在大声势的边缘,缩在一角。

洪流奔流着:在洪流中,有漩涡,这是对于前进的彷徨,对于背后的依恋,由于有一个总方向,洪流带走了它。

由于有一个总方向,泥沙和渣滓也成为力量,一样突破堤岸,一样冲去岩石,甚至一样带走同类的泥沙和渣滓。

由于有一个总方向,虽然整个洪流由泥沙变成污色,甚至海水全变黄,但是这泥沙都增大了灌溉的肥沃度,沉淀为新的岛屿和大陆。

(1)给加粗字注音
春涨()渣滓()
(2)结合短文理解词语
停滞:
彷徨:
(3)反复朗读短文,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答案
1.qióng dīng fú bèng pú
2.(1)逗引(2)忍不住要发笑(3)孤独,没有依靠;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理。

3.(1)宗璞当(2)一片花一树花一株花一朵花(3)象征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4.略
5.(1)虬,传说中的一种龙。

酿,酒
(2)例1:“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突出了紫藤萝充满活力,怀着无限喜悦,奋勇前进的特点。

例2:“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突出了“瀑布”的壮丽,是由每一朵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团结奋进组成的。

(3)紫色的流动的“瀑布”……不断地流向人的心底,象征了作者思绪的流动和情感的起伏,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应,对新生活宁静、甜美充满了温馨的感受和无比欣喜之情;由此联想到生命长河的流动无止境,并借“光辉”与“芳香”象征生活的光明与美好,表达自己轻松、振奋的思想感情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6.(1)zhǎng ;zǐ(2)停止不前;犹豫不决(3)“洪流”同时象征了革命的、历史的、时代的洪流,即使在前进的路上有迂回,有阻碍,它也终将向前发展。

研读课标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有一个习惯,总是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作为“教学指南”。

于老师经常翻看课程标准,温故而知新。

他说,当看到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些话,就更坚定不移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读、背、写,而不至于偏离语文教学的大目标;当看到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些话,就坚决地把“练习册”丢在一边,努力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当看到课标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论述,就更积极地思考、设计这类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例如,于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主要是三项—写字、读书和作文,这些是对孩子终身都有益的作业课程标准为什么能作为“教学指南”呢
课程标准是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的。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
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①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名师如此,普通教师更是如此。

三要点
怎样研读课程标准呢?我们可以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点
1.读“前言”,把握基本理念
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在第一部分的“前言”中,规定了“课程性质与地位”,提出了该学科的新理念,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

如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写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语文要安排那么多的课时?你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前言”中还提出了四大“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最新修改稿对“数学”做了界定,“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时“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并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要符合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前言部分从“数学是什么”数学教育做什么”和“数学课程怎么教”等方面提出了数学的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和信息技术六个模块的教学基本理念。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1)确立“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首次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设定为课程目
标,与“知识和能力”目标并列,即从“三个维度”来设计,并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体、协调一致,确保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

(2)熟记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后,分学段提出具体目标,便于操作,利于实施。

如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五大块,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提出具体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把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对三个学段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这些目标直接指导着教师的教学,确保了教学的效益,必须熟读熟记,像于永正那样的一流名师都“总是把课程标准中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作为‘教学指南’,经常翻看,‘温故而知新””。

这样,从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三位一体”,整体考虑每一节课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分别就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和评价提出具体建议。

这些建议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可以说是“金玉良言”。

比如教材编写建议,我们了解了教材怎么编,才能成为更好的“课程的实施者、开发者和建设者”,才能更好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比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你就会摒弃教师“一言堂”拒绝“串讲串问”,把时间腾出来让学生直面文字、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比如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你就会放弃写作知识的灌输、统一标准的桎梏,而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甚至异想天开,学生的作文也就会多一些自我、多一些创意、多一些灵气了。

数学课程标准从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如在教学建议中,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指出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等等。

这些教学建议聚焦实施过程的重点、难点,是行动的航标、教学的指南。

4.读“附录”,和孩子一起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还特设“附录”,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篇目、课外阅读的书目和语法修辞知识
的要点。

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背一背这些优秀诗文,再去认真阅读这些优秀图书。

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成长,是教师独有的福分。

这种福分会转化为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这种幸福感和成就感就像一粒粒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田。

数学课程标准按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在附录中收录了内容标准及教学建议中的几十个案例,这些案例在说明中指出了案例的适用年级和学生相关知识背景的分析,并为教学中如何设计呈现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数学活动、如何运用这些素材提出了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施意见,认真解读这些案例,就能从较高的视角高瞻远瞩、瞻前顾后、整体把握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磨刀不误砍柴工”。

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就是“磨刀”,是把力气用在刀刃上。

可有些老师并没有意识到它、没有重视它,只顾埋头使劲“砍柴”,而忽视了轻松“磨刀”。

“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

教师不读课程标准,就如练武之人不练功。

台湾省老师的至高荣誉奖—“师铎奖”获得者桃园县中坜市大仑小学王家珍老师发表评论说:“尤其赞同您备课的第一步—研读课程标准。

很多教师忘了这点,终究‘事倍功半’。

方向对了,教学才能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