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建场地为水域的建筑工程软弱地基处理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7188bb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2.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水利工程建设中软弱地基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软弱地基指的是土层中的部分或全部土体由于各种原因降低了其承载能力,会对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必须对软弱地基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首先,对于较浅的软弱地基,一般采用明挖法或者浅基础法。
明挖法是指在软弱地基表层进行开挖,然后填补高强度的基础土,并在表层铺上钢筋混凝土板,最后再进行基础工程的建设。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浅的软弱地基,在基础土填补后,可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对于较深的软弱地基,则需采用深基础法或悬挂墙法等。
其次,对于软弱地基中较为严重的地基沉降问题,可以采用加固桩技术。
加固桩技术是指在软弱的土层中,先钻孔,然后将钢筋混凝土桩灌注其内,使其能够承担泥土的承载力,从而降低地基的沉降速度。
这种方法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解决软弱地基的沉降问题。
另外,软弱地基中还常常伴随着土质不均、压缩性差和渗透性差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也需要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例如,可以在地基土壤中添加填料、增加排水管道等方式,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渗透性。
此外,还可采用加固土工填料,例如钢筋混凝土悬挂墙,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处理软弱地基时,要充分考虑地域环境,采取适当的工程设计,确保处理措施的可行性和效果。
同时,在施工中也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综上所述,软弱地基处理措施多种多样,具体采用何种方法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处理软弱地基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基的性质和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d4bc85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9.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是一种常见但又十分棘手的问题。
它会给工程的施工和使用带来很大的隐患,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可能导致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
对软弱地基的处理成为了水利工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探讨。
一、软弱地基的成因软弱地基是指土质松软、承载力低、变形大的地基,主要包括泥质土、淤泥、湿陷性土等。
软弱地基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构造因素:软弱地基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有关。
在一些地区,地质构造不稳定,经常发生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导致地质松软,地基发生变形。
2. 地下水位因素:某些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为湿润,容易形成软弱地基。
而且,地下水的流动也会对土层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3. 土层组成因素:地表土层的组成对软弱地基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泥质土和淤泥的含水量较大,土层对应力的转移能力较弱,容易造成地基的软弱。
以上所述为软弱地基的成因。
在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存在会给各项工程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软弱地基处理的技术措施1. 硬化处理:硬化处理是指通过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来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抗压强度。
常见的硬化方法有水泥粉碎硬化、灰浆灌注硬化、碎石路基硬化等。
硬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2. 加固处理:加固处理是指通过在软弱地基上铺设加固层或增加地基承载层的厚度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常见的加固处理方法有钢筋混凝土加固、地下压实加固、地基加厚等。
加固处理通过增加地基的承载面积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有效地解决了软弱地基的问题。
3. 桩基处理:桩基处理是指通过设置桩基来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
桩基可以分为钻孔灌注桩、搅拌桩、摩擦桩等。
桩基处理能够有效地改善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4. 排水处理:对于软弱地基中的湿陷性土,可以通过排水处理来减少土壤的含水量,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771121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e.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是指地基土的承载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沉降、变形等现象的地基。
软弱地基对于水利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对软弱地基的处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一、软弱地基的特点软弱地基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承载能力低: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较差,无法满足水利工程的荷载要求。
2. 变形大:软弱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沉降和变形,造成水利工程的不稳定性。
3. 不均匀沉降:软弱地基的沉降往往是不均匀的,容易引发结构的不平衡和破坏。
二、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针对软弱地基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措施:1. 土体加固土体加固是软弱地基处理的基础和关键。
对于软弱地基,可以采用添加固化材料的方法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
常用的固化材料有水泥、石灰、石膏等。
通过固化处理,可以使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满足水利工程的要求。
2. 改良地基改良地基是软弱地基处理的一种常见方法。
常用的改良方法有挖土与填充、灌注桩、加筋土墙等。
挖土与填充是通过挖掉软弱地基的一部分土体,并用较好的土材填充其空隙,使地基坚实稳定。
灌注桩是在软弱地基中打入混凝土桩体,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加筋土墙则是在软弱地基中建设一道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墙体,通过墙体的加固作用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3. 隔离层在软弱地基上设置隔离层也是一种处理软弱地基的有效方法。
隔离层可以有效地防止上部结构对软弱地基的荷载传递,从而保证上部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常用的隔离层材料有塑料薄膜、碎石、土工合成材料等。
通过设置隔离层,可以减小软弱地基的变形和沉降,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
4. 加固结构对于软弱地基处理较难或者无法处理的情况,可以通过加固结构来弥补地基的不足。
常用的加固结构有土钉墙、桩基础等。
土钉墙是通过在软弱地基上埋入钢筋或钢绞线,并用混凝土构建墙体,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桩基础是通过在软弱地基上打入桩体,将荷载通过桩体传递到较好的土层,保证水利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2c9bc1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6.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是指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土层较松软,承载力较低的地质条件。
软弱地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下面将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1.加固地基加固地基是处理软弱地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可以采用加固草袋、加固地下水位、加固地下土体等方式来加强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加固草袋是一种将草包装在网袋内成为类似于土块的物料,再用来作为加固地基的一种材料。
加固草袋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增加地基的抗震能力。
加固地下水位指通过井径、井筒等手段,使地下水位下降,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加固地下土体可以采用灌浆、挡墙等方式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2.改良地基改良地基是指通过改变原有地下土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使其具有更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改良地基方法有土壤压实、砂石垫层、土壤固化等。
土壤压实是通过施加外部压力,使土颗粒间的间隙得到压缩,从而提高土体的密实程度和承载力。
砂石垫层是在软弱地基上铺设一层砂石材料,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土壤固化是指将化学固化剂混入软弱地基中,使土壤颗粒之间发生反应,并形成固结物质,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3.采用节水措施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软弱地基的水分含量较高,会导致地基的稳定性下降。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采用节水措施,降低软弱地基的水分含量,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节水措施有控制灌溉量、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4.采用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引入应力,使其内部处于应力平衡的一种技术。
在软弱地基处理中,可以采用预应力技术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常用的预应力技术有预应力浇注桩、预应力加固等。
预应力浇注桩是指在软弱地基中钻设一定深度的孔洞,然后浇注预应力混凝土,使地基得到加固。
预应力加固是指在软弱地基底部设置预应力锚杆,然后通过拉力将地基拉紧,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ad2333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6.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是指地基的承载能力较低,容易发生沉降、变形和破坏等问题的地基。
处理软弱地基是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不同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强化软弱地基。
1. 传统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加固地基、挖深基础和排水处理等。
(1)加固地基:通过加设加固层或钢筋混凝土梁等结构进行地基加固,提高整体地基的承载能力。
(2)挖深基础:即通过挖深地基至较深层,以取得较好的地基承载能力为目的的处理方法。
(3)排水处理:通过水平或垂直排水,以提高软弱地基的稳定性。
可采用排水沟、排水管道等方式进行排水。
(1)桩基加固:通过灌注桩、钻孔灌输桩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加设有一定荷载能力的桩基,提高整体地基的承载能力。
(2)含水软土地基处理:对于含水软土地基,可采用灌浆、减压排水和人工冻结等方式进行处理。
灌浆可通过注浆灌注清水、发泡剂和聚合物等材料,填充软土孔隙,提高软土的稳定性;减压排水可通过降低软土孔隙水压来改善软土的性质;人工冻结则是利用低温冻结软土,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3. 土工合成材料处理方法:通过使用土工合成材料,如地工织物、复合土工格栅等,来加固软弱地基。
(1)地工织物:地工织物可以作为增强层或防护层,被用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性能。
(2)复合土工格栅:复合土工格栅广泛应用于软弱地基的加固中,可以增加土体的抗剪性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软弱地基处理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针对不同情况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在处理软弱地基时,应根据地质条件、地基特点和工程要求等综合因素,综合采取多种处理方法,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a684f66b0717fd5370cdc5b.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摘要:进行水利工程施工,不但需要完善的施工设备、材料以及施工人员,还要满足各项实际需求,与此同时还需要能够对施工环境以及周围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地区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水分以及有机物质,土质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松软的,通常情况下,大家会将这种情况称之为软弱地基(软地基)。
像是这种类型的地基具有着一定的缺陷,是不适合直接作为建筑物基础的,而是要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整个工程的安全稳定性。
关键词:水利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措施一、软弱地基概述从工程建设角度来说,软弱地基就是工程施工的地基主要成分以软土为主构成,水利工程建设大多选择河床等地,这些地方的地质构成以河流冲击形成的软土为主,其主要成分为松软土、有机质土、泥炭、淤泥质粘性土等。
这些地基土质共同的特点就是土质疏松、水分含量较高,压缩比大,承重强度低,承受不了太大的压力。
进行工程建设时,由于表面强度不够,容易发生沉降问题,且沉降的速度比较快,导致地基发生偏斜,易造成工程的塌陷和崩裂等严重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中一些软弱地基的构成物质为淤泥质粘性土,整体透水性能比较差,施工中很难将水分有效排出。
由于软土自身的一些特性,导致整个软弱地基的承重强度低,当水利工程施工持续深入,工程项目的质量会持续加大,对地基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这使得塌陷崩塌等问题会更加严重,如果软弱地基的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整个软弱地基的承重面就会发生塌陷等问题,这对于水利施工的正常进行非常不利,并因为软土地的伸缩性大特点,造成过快沉降问题。
二、软弱地基的特征1、明显的结构性质软弱地基一般是因为海相沉积以及其他条件形成的,而且水利工程施工建筑在软弱地基中进行,比较容易出现震动和塌陷的问题,而且软土自身的结构会遭到一定的破坏,对整个软弱地基造成很严重的影响,使得护岸工程质量不高。
所以,护岸工程中的软弱地基受到外界破坏时,无法进行修复和整理。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7d5924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8.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指的是地质条件不良或土质较差的地区,常常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困扰。
软弱地基的处理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进行。
本文将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土体改良、地基加固和基础设计三个方面。
土体改良是软弱地基处理的首要步骤之一。
土体改良的目的是提高地基土的工程性能和承载力。
常见的土体改良方法包括填筑加固、加固灌浆、碾压加固、振动加固等。
填筑加固是常用的土体改良方法,通过向地表填筑厚度适宜的土石料,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加固灌浆是在软弱地基上按一定间距钻孔,注入水泥浆或改性灌浆材料,形成固化体,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碾压加固是利用碾压机对地表进行碾压,使软弱地基产生固结,增加承载力。
振动加固是利用振动器对地基进行振动,使土颗粒重新排列,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
基础设计也是软弱地基处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基础设计的目的是使地基与水利工程的结构能够良好地连接和承载。
在软弱地基处理中,基础设计应根据软弱地基的特点,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和尺寸。
常见的基础形式包括扩大基础、深基础和悬挂基础等。
扩大基础是在软弱地基上扩大基础的底面或侧面,增加承载面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深基础是通过将基础部分埋设到软弱地基下面较深的土体中,利用较深土体提供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悬挂基础是通过设置挑悬的结构或设备,将部分荷载直接传递到软弱地基下面的承载能力较好的地层中,减小对软弱地基的荷载影响,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585b43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d.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水利工程建设中,软弱地基的存在是常见问题,尤其是在低海拔、沿海山区等地区。
软弱地基的处理对保障工程安全、延长运营寿命非常关键。
本文将从软弱地基的定义、影响、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软弱地基的定义软弱地基是指土质松软、含水量高、强度较低的地基。
在土工界,一般将土壤的抗剪强度作为区分软硬土的主要标准。
软地基是指强度小于kPa的土。
除了抗剪强度以外,软弱地基还有其他特征,如渗透性差、沉降大、易液化等。
1、建筑物沉降大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较低,而建筑物的重量又较大,容易导致沉降变形。
严重时,可能造成建筑物变形甚至倾斜,影响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桥梁、隧道等工程变形桥梁、隧道等工程在软弱地基上建设,容易出现变形,影响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若软弱地基地所在的区域有地震等自然灾害,地基沉降会不均匀,导致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坍塌。
1、改良土壤通过加固土壤来改善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提高其强度、稳定性和渗透性。
常用的改良方法包括深层加固、土钉加固、振动加固、加气混凝土填充等。
2、桩基桩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
通过打桩的方式,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较深处,避免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限制。
3、升降棒升降棒是将一种感应材料埋入地面,由于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能感应出地质异构层,避免软弱地基的出现。
4、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防护材料,与软弱地基堆积在一起,可形成稳定的地基。
例如土工格栅、土工布、土工膜等。
总之,软弱地基的处理是设计工程安全可靠的前提,因此必须掌握好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和限制,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才能保障工程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40508e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61.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是使其能够承受预定荷载并满足水利工程的运行要求的一种有效措施。
水利工程中的软弱地基特别指一些地层具有较弱的承载力和不稳定的特性,通常被称为软土地基。
软土地基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措施,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1.软弱地基的分类软弱地基按其稳定性可分为稳定地基、稳定性受压地基和不稳定地基,其中稳定性最好的是稳定地基,而不稳定地基是稳定性最差的。
具体来说,稳定地基是指可以承载荷载但固结性差、水分含量较多的地基;稳定性受压地基是指可以承载荷载但易于产生剪切破坏和塌陷的地基;不稳定地基是指非常薄弱且无法承载荷载的地基。
(1)地基加固法地基加固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处理软弱地基的方法。
它主要采用加固材料,如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混凝土等来加强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通过加固处理后的地基可以达到增强地基的强度、提高稳定性及降低沉降量的效果。
(2)排水处理法排水处理法是筑坝、挖渠及建设其他水利工程过程中处理软土地基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常采用人工排水和自然排水两种方法,通过减小地下水含量和提高土的干燥度使土壤达到一定强度,从而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保水降温法保水降温法是通过加水和覆盖保护网等方式,使软土地基达到稳定和承载荷载的目的。
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可以采取不同的保水方式,如覆盖稻草或草帘等材料,或用防渗薄膜或硬质土来加固地基。
(4)冻结法冻结法是处理软弱地基的另一种方法,主要用于低温环境下的施工。
通过将软土地基周围的地层冷冻成冰体,从而增强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提高承载力。
但是该方法需要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工作,成本较高,且对环境和周围建筑物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
3.结论软弱地基的处理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至关重要,可以采用地基加固法、排水处理法、保水降温法和冻结法等不同的措施来处理。
当然,具体选取何种方法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决定,同时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也是关键。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3249d8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1.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是指在地基基底处存在着较厚的黏性土层或容易流失的松散土层,给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了较大的威胁。
如何处理软弱地基成为了水利工程中的重要问题。
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目标是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处理软弱地基的常用措施:
1. 土方加固
土方加固是通过对软弱地基进行填筑、压实和加固处理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土方加固方法有碾压加固、振动加固、喷射加固等。
通过加固土方可以改善软弱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提高其抗压、抗剪和抗液化的能力。
2. 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是通过对软弱地基进行改良来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灰混土加固、水泥搅拌桩、土石橡胶静力桩等。
这些方法可以改变原有地基的结构和性质,使其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增加基础面积
当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较低时,可以通过增加基础面积来分散地基承载力,减小地表沉降和变形。
常用的方法有扩大基础面积、设置扩底、加宽基础等。
5. 涂料加固
对于软弱地基,可以使用涂料进行加固处理。
涂料加固能够改善软弱地基的抗渗性能和稳定性,常用的涂料材料有聚合物乳液、胶黏剂等。
处理软弱地基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和措施。
在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需要在考虑工程经济、技术可行性和施工难度等方面综合考虑,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17fa49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b.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水利工程中的软弱地基指的是地基土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差的土壤,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对其进行充分的处理,是确保工程结构稳定和安全运行的必要前提。
针对软弱地基所采取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加固加筋、挖土填筑、地基处理、橡胶板桩挖土桩等。
下面对这些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加固加筋加固加筋是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地基土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加固加筋过程中,会在地基土层中埋设钢筋网或钢丝绳等钢筋材料,使土层与钢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由于钢筋的高强度和耐腐蚀性,在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挖土填筑挖土填筑是一种常见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软弱地基上进行挖土或回填土方,增加地基土层的厚度和承载力,来提高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在形成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根据所需的支撑力对土的压缩常数、地基下沉量及伸缩裂缝控制等进行可循比的设计,保证设计作业的实施质量。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一种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或物理处理手段,改变地基土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地基土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例如,可以将增强杂质和泥土和水和硅酸盐和石灰水和有机物和其他增强物质,添加到地基土壤中,改善其力学和工程特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压实、砂浆灌注、摆锤压实等物理方法,加强地基土层的稳定性。
橡胶板桩挖土桩橡胶板桩挖土桩是一种新型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它采用橡胶板桩制成的挖土桩,进行软弱地基的加固和加强。
橡胶板桩具有弹性、耐磨、耐腐蚀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改善软弱地基土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该方法的处理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施工快速、经济实用。
同时,该方法还能够对地基土壤起到水母层的作用,保护环境。
总之,软弱地基在水利工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其不良影响可能给工程带来致命损失。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处理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强和加固。
以上四种处理措施都能够有效地改善软弱地基的力学性质,提高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17916e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3.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水利工程中的软弱地基是指土层的稳定性较差、承载力低的地质条件。
在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存在会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较大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来解决软弱地基问题。
软弱地基处理的措施可以分为土体加固和结构加固两个方面。
土体加固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改良处理:通过混凝土灌注桩、石灰土加固或混凝土路基加固等方法,改善软弱地基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
利用灌注桩改良软土地基,可以提高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加固填土:在软弱地基上加设加固填土层,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填土可以采用各种材料,如砂砾、碎石、砂土等,将其均匀铺设在软弱地基上,逐层加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3.地下排水:通过设置排水系统,将软弱地基内的水分排除,减少地基水分含量,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地下排水方法包括水井排水、井灌排水等。
1.增加地基压力:通过在软弱地基上设置附加荷载或加大原设计荷载,使地基压力增加,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较为均匀且软弱的情况。
2.设置基础增强层:在原有基础的上方设置一层增强层,以承担部分或全部荷载,并通过增强层与软弱地基的相互作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增强材料有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
3.钢结构加固:在软弱地基上设置钢结构,如镶嵌钢板墙、土钉墙等,以增加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钢结构的使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软弱地基的问题,并且施工相对简便。
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土体加固和结构加固两个方面。
具体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工程情况和软弱地基的性质来确定,以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dba89a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0.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是指由于地质条件较差,土层的承载能力较低,容易产生沉降、变形和破坏等问题的地基。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软弱地基的存在给工程施工和工程稳定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软弱地基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措施,本文将对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进行探究。
软弱地基处理措施主要包括改良和加固两方面。
改良主要是通过改变地基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加固则是通过增加地基土的层数和厚度,增加其载荷分担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软弱地基处理措施的具体方法。
改良措施:一、加固软弱地基的方法之一是采取灌注桩技术。
灌注桩是将稠浆混凝土注入地基土中形成的混凝土桩体。
通过灌注桩的施工,可以改变原有地基土的自然状态,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灌注桩分为灌注桩、高应力灌注桩、固结灌注桩和长桩等,根据地基土的不同情况和需要选择不同的类型。
二、应用加筋土工技术也是改良软弱地基的有效方法。
加筋土工技术是将土工合成材料与原有土进行复合,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复合地基。
在软弱地基处理中采用加筋土工技术,可以提高地基土的整体性能,增加其抗压、抗剪和抗拉强度,减小变形和沉降。
三、预压法是软弱地基处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预压法即通过对软弱地基进行加载,利用荷载的压实作用,使地基土发生压实固结,增加密实度、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方法。
预压法适用范围广泛,对软弱地基的处理效果显著。
加固措施:一、采用地基加固的方法。
地基加固是指在原有地基土的上方再次铺设一层新的地基土,并采取加固措施,如加筋封闭地基、加厚地基、加固地基等。
通过地基加固,可以增加地基土的载荷分担能力,降低地基变形,提高工程的稳定性。
二、增加地基桩基础的数量和密度。
地基桩基础是将桩体直接扎入地基土中,通过桩体与地基土的相互作用,增加地基土的支撑和稳定性的方法。
在软弱地基处理中,增加地基桩基础的数量和密度可以显著增加地基土的承载能力。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f84e06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f.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软弱地基是指土层的稳定性较差,承载能力较低的地质结构,常常会对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使用产生影响。
在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稳定性处理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基加固技术、土体改良技术、结构刚度减小技术、减小水平荷载技术等。
首先是地基加固技术。
地基加固技术包括土石方填筑、悬臂挤压桩、灌浆加固、地基换填、排水等。
这些技术可以改变软弱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土石方填筑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在软弱地基上填筑高堆方土石方,增加地基的承载面积,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其次是土体改良技术。
土体改良技术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软弱地基进行改良,提高其力学性能。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固化、土壤机械改性、土壤增强、土壤减膨技术等。
土壤固化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添加固化剂(如水泥、石灰等)使软弱地基固化,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再次是结构刚度减小技术。
结构刚度减小技术是通过减小水利结构的刚度来适应软弱地基的变形。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降低水利结构的自重、减小结构刚度、增加结构变形能力等。
在软弱地基建设大型水利工程时,可以采用凹凸面板结构,通过减小结构的刚度来适应地基的变形。
最后是减小水平荷载技术。
软弱地基的稳定性通常受水平荷载的影响,因此减小水平荷载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非常重要。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减小水利结构的水平荷载、增加地基的承载面积、改变水力条件等。
在软弱地基上建设水利结构时,可以采用均布荷载方式,减小荷载对地基的影响。
除了以上技术,软弱地基的处理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软弱地基处理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地质勘察、监测和技术评估等工作,以确保软弱地基处理的效果和安全性。
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包括地基加固技术、土体改良技术、结构刚度减小技术、减小水平荷载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2c0225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8.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是指地基的承载力不足,土壤的稳定性较差,不适合建设重要的水利工程。
此类地基的处理是水利工程设计中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处理软弱地基的措施。
一、填筑加固法填筑加固法是处理软弱地基最为传统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在软弱地基上加固一层填土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在使用填筑加固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填土厚度不能太大,否则可能造成沉降或不均匀沉降。
2.填土材料的性质应该与地基周围的土壤相似,以免填土与周围土壤之间出现强烈的分异。
3.施工期间需要注意成块填土避免出现隆起现象。
4.不利于填土加固的情况需要考虑采用其他加固方法。
二、挖除回填法挖除回填法是应对软弱地基的另一种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先挖去软弱地基,然后回填强度更高的固体材料。
在使用挖除回填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回填材料应该选用抗压强度高的物质。
2.回填材料应该平均分布,避免出现较大空洞。
3.挖掘时要注意深度,以避免影响地基的稳定。
三、土钉墙法土钉墙法是一种新型的软弱地基加固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软弱地基的问题。
该方法的原理是在软弱地基上钻孔,并在钻孔中加固土钉,然后再在土钉上覆盖一层固体材料。
在使用土钉墙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钻孔的深度和密度应该根据地基情况来决定。
2.选择合适的土壤钉和钢筋材料,并注意其间的间距和间隔。
3.在土钉上覆盖固体材料之前,需要先对土钉进行抗拉强度和抗扭强度的检测。
四、注浆加固法3.注浆时需要充分混合,以免出现硬化不均匀的情况。
总的来说,针对软弱地基的处理应根据地基情况和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以上介绍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有一定的优缺点,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1bf237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5.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水利设施建设的工程,包括水库、水电站、引水工程、排水工程等。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软弱地基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加以处理,将会给工程施工和工程使用带来很大的隐患。
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是水利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一、软弱地基的成因软弱地基是指地基土质较松软,抗剪强度较低,易发生沉陷、变形等现象的地基。
软弱地基的形成往往与地质、水文等因素有关。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软弱地基多发生在湖泊、河流周围、湿地等水域附近地区,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构造不稳定: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地质构造不稳定,导致软弱地基的形成。
2. 湿地土层:湖泊、河流等水域地区的土壤多为湿地土层,其水分含量较高,导致土壤抗剪强度降低,易形成软弱地基。
3. 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位较高会导致软弱地基的形成,因为地下水的存在会使土壤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从而导致土壤抗剪强度下降。
二、软弱地基对水利工程的影响1. 施工困难:软弱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沉陷、塌陷等问题,给工程施工带来困难。
2. 工程安全隐患:软弱地基在工程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沉降、裂缝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 工程寿命缩短:软弱地基易导致工程的变形和破坏,从而缩短工程的使用寿命。
对软弱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是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的关键。
三、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1. 加固地基加固地基是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的一种常见方法,主要包括地基灌浆、地基加固桩、土石方填筑等。
地基灌浆是指在软弱地基中注入灌浆材料,通过灌浆材料的固化和胶结作用,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地基加固桩是指在软弱地基中钻孔并灌注混凝土形成桩体,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土石方填筑是指在软弱地基上进行填筑,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加固软弱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排水处理软弱地基中的地下水位较高是导致软弱地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软弱地基进行排水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0663a5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1.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软弱地基是指地基土质差、承载力低、易变形和沉降较大的地基。
在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存在常常会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来加固和稳固软弱地基。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特点和常见处理措施。
一、软弱地基的特点1. 承载力低:软弱地基由于土质松软、含水量高等因素,其承载力往往较低,难以承受水利工程的重载荷。
2. 变形和沉降大:软弱地基在受到荷载作用后容易发生较大的变形和沉降,会对水利工程的运行和使用产生负面影响。
3. 土体不稳定:软弱地基土体本身不稳定,容易发生滑动、流失等现象,增加水利工程的安全隐患。
二、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1. 加固处理(1)地基处理:通过挖土、填土等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灌浆加固:利用灌浆技术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提高地基的抗渗性和承载力。
2. 隔离处理(1)软基加硬:通过在软弱地基上铺设一层较硬的材料(如碎石、碎砖等),形成软硬结合的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隔离层处理:在软弱地基下部设置一层隔离层,起到分散荷载、减少变形的作用,改善软弱地基的承载性能。
3. 沉降控制(1)预压加固:在软弱地基上采用预压加固技术,通过施加预压荷载,减小地基的沉降变形,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2)沉降观测:对软弱地基进行沉降观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软弱地基的沉降变形。
4. 地基改良(1)土壤改良:利用土工合成材料、化学药剂、微生物等对软弱地基进行改良,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软弱地基在水利工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工程技术难点,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须充分重视。
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可靠。
预防软弱地基引发的安全事故,提高水利工程的抗震、抗滑稳定性,对水利工程的长期运行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217e47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9.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摘要】软弱地基在水利工程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会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
本文从软弱地基的特点和影响、加固方法、地基改良技术、案例分析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软弱地基常见的特点有承载力低、沉降大等,会导致工程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常用的加固方法包括土石方加固、桩基加固等。
地基改良技术如灰土法、加固桩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软弱地基的处理中。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软弱地基处理措施的效果与实际情况的关系。
未来,软弱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是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环保化。
通过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可以为相关工程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水利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措施、综述、特点、影响、加固、常用方法、地基改良技术、案例分析、发展趋势1. 引言1.1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软弱地基处理在水利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软弱地基指地基的承载力不足或变形较大,容易导致工程设施的沉降、倾斜或破坏。
对软弱地基的处理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旨在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软弱地基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为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提供了可靠保障。
通过深入研究软弱地基的特点、造成的影响以及常用的加固方法,可以更好地应用地基改良技术处理软弱地基,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通过案例分析和发展趋势的探讨,展示了软弱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究,希望能为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软弱地基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2. 正文2.1 综述软弱地基的特点和造成的影响软弱地基是指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较低,容易发生沉陷或变形的地基条件。
软弱地基的主要特点包括承载能力低、变形较大、孔隙水压力高、易发生液化等。
这些特点会给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一系列问题和影响。
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低,导致了水利工程施工中可能会出现地基沉降或变形的情况,严重影响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探讨建场地为水域的建筑工程软弱地基处理
![探讨建场地为水域的建筑工程软弱地基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4089b5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9.png)
探讨建场地为水域的建筑工程软弱地基处理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建筑建设水平也愈发提高,城市内部各类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这类建筑物的不断建设不但对房屋自身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对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之内充分的发挥每一块土地的使用价值,一些地质情况较差或属于软弱地基的土地也逐渐成为了建筑物建设的使用场地。
软弱地基对建筑物结构安全性能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和潜在威胁,因此对于软弱地基尤其是建筑场地原始地貌为水域的建筑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措施。
本文以湘江新区梅溪湖西岸的城市岛项目地基处理为例,对水域场地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方式进行探究。
标签:建筑工程;地基处理;软弱地基城市岛位于湘江新区梅溪湖西岸,城市中轴线东端,紧邻CBD组团,南临环湖路,交通便捷,四周多为商业办公用地,总投资达18000万元,规划总用地面积20524.00m2,总建筑面积1473.80m2。
项目通过建设一座螺旋形观景构筑物、人行天桥、建筑面积约1473.80平方米的餐饮配套服务中心及与其相连的屋顶观景平台,使之成为湘江新区内最具特色的休闲娱乐地标之一。
在建设过程中,工程部秉承绿色、环保、优质、高速的指导理念,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克服岛上作业的各种困难,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积极、稳定的推进城市岛建设进度。
本文以城市岛建设过程地基处理方案为例,探究场地为水域的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方法。
1、软弱地基土的基本特性冲填土、杂填土、劣质垃圾填料、淤泥、淤泥质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体均是常见的软弱地基土,软弱地基土的显著特点就是承载能力低,在上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大且不均匀,容易出现裂缝及不均匀沉降等尾号建筑物安全的情况。
当这些土体充当地基持力层或者占据大量的话,就可以定义为软弱地基。
软弱地基土的主要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抗剪強度低根据相关实验数据显示,软弱土体的原状土样的非固结不排水剪强度范围为5-20kPa,有效内摩擦角一般小于30°,土体在荷载的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流变性。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264ee6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3.png)
探究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到软弱地基的处理。
软弱地基的存在使得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受到威胁,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本文将针对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进行探究,旨在为工程师提供有关软弱地基处理的参考。
软弱地基的特点软弱地基是指地基土质较为松软、淤泥、粉质、黏性等性质严重的土层。
其可塑性较大,承载力低、易沉陷、容易产生变形和失稳等特点。
软弱地基的存在给水利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难度,不仅会增加施工难度,而且会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延长工程建设周期,甚至出现重大事故。
处理措施1. 土方加固法土方加固法运用大量填方料施工方式,使斜坡高度降低,施工区域扩大,制造土体的自重作用等不良因素改变,并通过土方排水工程,从而提升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法土工合成材料是由土工布和土工格栅组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其具有高强度、抗渗、抗腐蚀等特点,可有效加固软弱地基。
在建设中,将土工合成材料铺设于软弱地基上,再进行填充压实,可有效提升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地基加固灌浆法地基加固灌浆法是一种通过人工在软弱地基中注入混凝土、碎石灌浆、化学材料等,在软弱地基中形成强固的固结体,进而提升软弱地基的抗压强度和抗水平建强度的一种处理法。
使用地基加固灌浆法可使软弱土层变成复合土体,并能够改善其稳定性和承载力,提高软弱地基的整体性能。
4. 钻孔灌注桩加固法钻孔灌注桩加固法是一种用于加固软弱地基的常用技术,在地基钻孔后,对钻孔处的空腔进行注水、注浆、打入桩等,使地基形成一种钢筋混凝土的复合体系。
这种处理方式可以在保持软弱地基原有高度的同时,提高其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解决地基承重问题。
总结处理水利工程中软弱地基的方法有很多种,有静力加固法、地基加固灌浆法、土方加固法、钻孔灌注桩加固法等。
不同的处理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建场地为水域的建筑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摘要:近年来随着皖江经济带的快速崛起,芜湖市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长江芜湖段沿岸随之成为建设开发的黄金地段。
然而,因历史上长江改道造成的水塘和沼泽等水域,成为该区域典型的软弱地基,给工程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本文结合芜湖高新区服务外包园待建区一期呼叫中心、软件中心、数据中心工程软弱地基处理具体案例,分析该工程地基土详细构层和地层承载力特征值,介绍了地基基础方案及桩基设计、实际施工遇到的问题以及软弱地基加固设计及处理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域、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参考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rise of wan jiang economic belt, wuhu economic rapid development, the Yangtze river wuhu period of coast then become the golden area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history of the reservoirs and caused the Yangtze river diverted water swamp, etc, become the regional typical weak foundation, to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bring certain difficulty. This paper wuhu high-tech zone service outsourcing park to be built area of a call center, software center, data center project soft ground treatment of the specific case, analyzes the engineering foundation soil constitutive layer and bearing capacity of strata detailed characteristic valu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oundation pile foundation design scheme and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the problems of and weak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design and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ther similar projects.Keywords: waters, weak foundation; Processing methods; reference工程概况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服务外包产业园位于芜湖市峨山路以南,经三路以西,占地面积14.08公顷。
根据规划,产业园分为三大片区,北区以会议会展中心、教育培训、软件中心、园区服务中心等为核心功能;中片区以汽车后勤服务外包、总部大楼、研发中心、软件外包、数据及呼叫中心为核心功能;南片区以生活配套为主,SOHO公寓、白领公寓、孵化中心等。
三大片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打造集团型高端商务园区。
该园区分三期建设,其中待建区一期呼叫中心、软件中心、数据中心工程由四幢地下一层,地上20层框架高层组成,工程面积约13万平方米,土建工程造价约15835万元。
工程建设场地及地质条件该工程拟建场地原始地貌绝大部分为水域面积(属长江中游芜湖段冲积局部沉积而引成的浅湖水塘和沼泽地),据勘察,拟建场地由水深及塘泥、耕土、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粉土、全风化安山质凝灰岩、强风化安山质凝灰岩、中风化安山质凝灰岩组成,地基土详细构层如下:第①--1层:水深及塘泥,厚度1.20~4.20 m,平均2.76 m;层底标高1.94~4.94 m,平均3.38 m;层底埋深:1.20~4.20 m,平均2.76 m;分布于现有水塘段(拟建20F数据及呼叫中心、20F软件中心主要场地分布区)。
第①层填土、耕土:灰色、灰褐色,稍湿—湿,松散—稍密,软塑,含少量植物根系,局部为素填土,底部为塘泥,水塘地段缺失。
厚度0.40~3.90 m,平均1.20 m;层底标高2.90~6.47 m,平均5.42 m;层底埋深0.40~3.90 m,平均1.20 m。
第②层粉质粘土:灰褐-棕褐色,软-可塑,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60~3.10 m,平均1.47 m;层底标高2.92~5.47 m,平均4.39 m;层底埋深1.30~3.70 m,平均2.34 m。
第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黑色,软-流塑,含腐殖质,有异臭味,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1.20~15.80m,平均4.64m;层底标高:-11.76~4.65m,平均-0.61m;层底埋深:2.10~17.90m,平均6.98m。
第④-1层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可塑,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7~2.20m,平均1.55m;层底标高:3.22~5.63m,平均4.50m;层底埋深:1.20~2.80m,平均2.15m。
第④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硬塑,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场区局部缺失,厚度:1.00~5.30m,平均3.63m;层底标高:-0.16~2.14m,平均1.14m;层底埋深:4.00~6.30m,平均5.34m。
第⑤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色、灰黄色、黄褐色,湿,可塑为主,局部夹硬塑团块和粉细砂,含少量铁锰质及高岭土,切面光滑,轻微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场区局部缺失,厚度:1.00~5.40m,平均3.12m;层底标高:-4.06~-0.92m,平均-2.60m;层底埋深:7.50~10.40m,平均8.97m。
第⑥-1层粉质粘土:灰黄色-灰绿色,软-可塑,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70~4.40m,平均1.66m;层底标高:-8.10~-3.03m,平均-5.76m;层底埋深:10.20~14.60m,平均12.46m。
第⑥层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为主,局部可塑,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场区局部缺失,厚度:1.70~10.60m,平均6.79m;层底标高:-12.96~-5.48m,平均-9.66m;层底埋深:12.10~19.10m,平均16.07m。
第⑦层粉质粘土夹粉土:黄褐色、灰褐色,湿,可-软塑,含少量铁锰质及高岭土,局部夹硬塑粉质粘土和粉细砂,切面光滑,轻微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50~11.30m,平均7.88m;层底标高:-20.16~-13.45m,平均-17.58m;层底埋深:21.0~26.50m,平均23.99m。
第⑧层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可-硬塑,局部夹有粉土、粉细砂,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4.00~12.40m,平均7.26m;层底标高:-28.68~-22.21m,平均-24.84m;层底埋深:28.50~34.80m,平均31.25m。
第⑨-1层全风化安山质凝灰岩:灰白色、灰褐色、褐紫色,岩石完全风化成硬塑土状和砂状,含少量强风化碎块,易开裂,遇水软化。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8~6.30m,平均3.31m;层底标高:-30.25~-24.63m,平均-28.15m;层底埋深:31.30~37.00m,平均34.56m。
第⑨-2层强风化安山质凝灰岩:灰黄色、黄褐色,芯样呈碎块状、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裂缝发育,沿裂缝发育强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蚀变,蚀变成软-可塑泥状,层内差异风化明显,钻进时出现时硬时软现象,夹有中风化岩块。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60~6.60m,平均2.59m;层底标高:-33.12~-28.63m,平均-30.74m;层底埋深:35.30~39.90m,平均37.15m。
第⑨-3层中风化安山质凝灰岩:灰黄色、灰白色、灰绿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沿裂隙发育强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蚀变,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节长5-10m,锤击声脆,局部夹有强风化岩块,岩芯钻方可钻进,岩石软硬不均,以极软岩-软岩-较软岩为主,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层未穿透。
三、岩土工程分析评价1、地层承载力:根据土工试验、标贯、静力触探、动力触探统计结果,结合现场判定和地区经验,该场区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综合建议值详见表1。
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综合建议值表表12、场地稳定性适宜性根据芜湖区域地质资料及附近工程地质资料,拟建场地除夹有薄层软土外,无全新活动断裂构造、地裂缝、土洞和塌陷等其它不良地质现象,拟建场地为稳定场地,适宜拟建物兴建。
3、地基均匀性分析场地受暗沟、回填影响,土层有缺失现象,土质不均匀,局部岩、土层层面坡度大于10%,为不均匀地基。
四、地基基础方案及桩基设计1、地基基础方案因场地拟建物为20F数据及呼叫中心、20F软件中心荷载较大,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及拟建物特点,结合芜湖地区桩基工程施工经验,勘察建议采用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静压沉桩,以第⑨-3层中风化安山质凝灰岩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2、桩基参数:根据静力触探﹑标贯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结果,按照行业规范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桩基参数,桩基参数见表2.桩基参数表23、桩型:本工程采用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桩),选自国标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3SG409)。
单桩承载力见表3:单桩承载力表表3五、桩基施工遇到的问题按原先设计要求,工程桩基施工前对水塘积水抽除,利用夏季高温气候对水塘表层原土进行自然晾晒,然后清除表面塘泥、填土、耕土,挖除淤泥并回填黄土进行分层碾压,以满足预应力管桩施工对土质的要求。
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才发现,地形比原先勘察的情况要复杂,地基存在深浅不同的淤泥及淤泥质土,局部部位淤泥深度突变较大,在实际开挖过程中,待建工程东北侧和西侧场地局部场基淤泥深度达14米,开挖难度非常大。
对深度淤泥不清除直接用黄土回填会带来两方面的隐患:一是桩基施工单位根据单桩承载力设计特征值,选择的桩机型号要求场地承载力不小于110KN/m2才能满足压桩需求,而现处理方案无法保证满足桩机自身的负荷而导致无法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