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一革命岁月1.1井冈翠竹同步练习长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翠竹
一、请你给下面的字找到合适的朋友.
曲.折(qū qǔ)几.乎(jī jǐ) 茨.坪(cí cì)山坳.(áo ào)
依(旧就)竹(桶筒)封(锁索)稠(秘密)
二、补充词语。
( )()玉立 ( )雨()风( )( )风发
()()不屈()飞()散()年()月
三、句子加工厂.
1、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竹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白匪的红军。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从远处看,( ),( ),望不到头。
到近处看,有的( ),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 ),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 ),别有()。
(1)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方法有()、()、( )。
(2)请你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1)这句话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
(2)这句话表面上是写竹子的(),实际上是写( ).
参考答案
一、qū jī cìào 旧筒锁密
二、亭亭玉立血雨腥风意气风发坚强不屈魂飞魄散长年累月
三、1。
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谁也不能把它们忘怀。
2.毛竹等待红军。
四、1.排比比喻拟人 2。
排比拟人生长红军的坚强精神
长城赞
一、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缩句
1。
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
2.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3.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
4。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三、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师,您走好……
1998年11月13日,广州市十六中57岁的李新源老师,写下最后一行板书后,轰然倒在讲台,再也没有醒来!
作者一边哭,一边断断续续地写下了这篇稿子.她说,就以这篇文章为李老师送行。
①老师,您走的时候,我们聚在操场上,一个个肃然而立.女生的眼泪一行又一行,男生也个个眼睛湿润。
目送您离开校门的一刻,不知是谁带头擦干了泪水,大家没有恸哭,只是静默地为您送行.您一生为学生的牵挂太多太多,今天,一定要让您安心地离开。
②阳光穿过云层,赶来为老师送行,老师,您披一绺阳光上路吧。
您如阳光,一辈子都在照耀别人.
③送走您,我们回到教室,泣不成声地抄您留下的板书。
班长忽然站起来,缓缓走上讲台,用手擦去“离高考还有188天”的标语,然后执起一根粉笔,重重地写下了“1998年11月13日"。
④最后一堂课的情形一次次地在同学脑中重现:上课铃响过10分钟,您由班主任搀扶着出现在教室门口。
您依旧和蔼地笑着,但显得那么吃力.您坚持写板书,直到挺不住,想坐下来歇歇,但是还没坐稳,就一头栽倒在地.
⑤同学们围在您身边喊您,给您擦汗,但您浑然不知。
老师,您就这样,在讲台上为生命画上句号吗?
⑥老师,您听见您的学生的呼唤了吗?我们的眼眶情不自禁地多次决堤,随着泪潮涌来的是往日一个接一个的片段:
…………
1。
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泣不成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浑然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完成练习。
“您如阳光,一辈子都在照耀别人.”
①这句话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②句中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③这句话表达了学生_________________。
④请你依照这句话写一句赞美自己的老师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细读第③段,分析这段是属于( )描写。
(填写序号)
A、心理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4。
“老师,您就这样,在讲台上为生命画上句号吗?”说明了老师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因为:①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②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③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缩句
1。
大熊猫吃着竹叶
2。
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3。
枝叶把阳光挡住了
4.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三、读短文,回答问题
1.泣不成声:文中指同学们小声地哭泣。
浑然不知:一点也不知道.
2.①这句话用了_比喻__修辞手法。
②句中把老师比作阳光
③这句话表达了学生:对老师无限的热爱与敬仰。
④请你依照这句话写一句赞美自己的老师的话。
老师,您是辛勤的园丁,哺育我们茁壮成长。
3.B
4.说明了老师的一生是:献身教育的一生.
《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
《寓言两则》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十一册第二单元“美与丑”的两篇课文.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性很强的寓言,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东施效颦》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楚王好细腰》说明刻意模仿-—————适的其反.《东施效颦》这篇课文借用丑女东施模仿美女西施皱眉而变得更丑的故事,说明了人对自己要正确认识,不要做不切合实际的模仿,否则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文章短小精炼,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远绵长。
《楚王好细腰》全文只有两句话,语言看似轻松、诙谐,实则让人深思,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宠信的丑陋举止,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描述了他们的可悲下场。
从而揭示出本文的深刻寓意:领导者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用正确的方法修身养性。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根据译文和对重点词语理解读懂课文,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方法的指导。
但故事都配有译文可供帮助理解,小学生读起来就容易多了,因为故事生动有趣,学生也乐于学习。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用富有动感和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加深学生对文中重点实词的理解。
采用自读感悟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正确感悟运用这一成语.
尊重和珍惜学生阅读中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师生交谈中完善体验并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强调自主体验的同时还要与同学交流合作,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寓言大意。
2。
精读寓言感悟寓意.
3。
以学生感兴趣的参与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体会文章的主题,联系自身实际谈感悟与收获。
【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和寓意熟读成诵。
2。
用心领会作者写作意图,联系历史上的人物进行评论,鼓励学生多元思维。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寓言故事,理解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正确感悟运用这两个故事成语。
【教学准备】
1.自制的本课演示文稿。
2。
网上下载的《东施效颦》falsh动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课外阅读望岳
教学目标:
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
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
诗中哲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
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
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缺乏感情。
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
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
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
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5.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好,读得很好,比开始有很大的进步.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齐读。
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古今中外名人,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名言名句。
哪个同学能说两句。
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登鹳雀楼》,哪个同学将它背一下?其中有两句诗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境相似。
哪两句?“
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这首诗写得很美,下面我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的感受。
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是因为。
"格式说一说。
说得都不错,课后将这首感情背诵.课前,我让同学们找一关于泰山的资料,有没有找到?下面我请同学拿出来读一读。
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三.总结课文:
1.小结: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我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下课.
2.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八)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
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