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园林建筑区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园林建筑区别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思维模式等的不同,当人们把各异的审美方式应用到实际的造园活动中时,也就必然产生出各种形式、风格大相径庭的园林。

而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和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园林。

这两种园林形式无论从各个角度看都是大相径庭,各有风格,在现在存在的园林中,古代园林建筑多为东方园林建筑,现在园林建筑多为西方园林建筑。

而在园林中,园林建筑起到主导作用,所以说园林建筑往往能体现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园林的风格,并且能够引导人们对这个国家或地区园林以及其他文化的认识。

中西园林建筑的差异,源自各国之间的文化,经济,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诸多条件的差异。

更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园林建筑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的成熟完善,每个国家的历史是不同的,同一时期的园林建筑体系和风格也是各有所长。

在分析中西的园林建筑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是要了解中西建筑的发展过程。

东方体系: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在这里诞生的东方体系最初形成可追溯到夏商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

不过那时的园林基本上还处于圈地时期直到秦始皇营造阿房宫和汉代的上林苑依然如此,而且园林的使用功能中还始终含有一条供天子和诸侯狩猎之用。

但是在此时,园林建筑的基本由木架构形式已经确定,庑殿,悬山攒尖,歇山等顶式也逐渐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玄学的影响,人们开始更加主动地关注自然,模仿自然,从而开创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做法。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的顶峰,各种艺术文化成就纷纷涌现,园林艺术在此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在于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的修建,这座与自然山水风景结合的宅院也贯彻了这一思想。

到北宋,抽象自然和象征自然在园林建筑中日益明显,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

从宋至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成熟期,其间名园举不胜举,单在苏州一地,就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一系列经典作品。

此间东方园林对自然的模仿手法还传到西方,对欧洲园林的发展和现代园林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西方古典体系和现代体系:
古希腊于西元前5世纪逐渐学仿波斯的造园艺术,后来发展成为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正的柱廊园。

柱式成为建筑的唯一形式,在这个时期的建筑多以围柱的形式出现,建筑的尺度较大。

随后希腊的园林为古罗马所继承,他们将其发展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不仅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

建筑结构发展到了拱券式,这种形式不仅达到承载重力的要求,并且外形美观。

在拱券的基础上,形成许多建筑形式,例如巴西里卡,希腊十字式,哥特式等等。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园林出现新的飞跃。

建筑方面继承拱券并且将其发扬光大。

欧洲各国之间也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体系。

以华丽奢侈的巴洛克建筑代表了当时文艺复兴的中心意大利;简约,规则的法国古典式建筑和柔媚细腻的洛可可艺术成为法国建筑的主要风格;此后,受东方园林的影响,英国园林中出现了以自然风致园与图画园为代表的偏向自然风物的园林,这种园林发展到现在,就成为当代美国新园林。

中方和西方园林建筑的区差异,是材料,结构,体量,色彩和设计理念差异造成的。

苏州园林—亭
帕提农神庙君士坦丁凯旋门
材料:中国古代建筑多以木材为其材料,西方建筑主要以石料为建筑材料,正因如此,在历史上中国造园家多为木匠,而西方的建筑师多为石匠。

结构:中国的古代建筑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

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

木构架结构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

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

西方的建筑形式源于古希腊的柱式结构和罗马的拱券结构。

柱式结构中柱子是主要的承重构件,也是艺术的重要部分,从柱身高度的三分之一来时,他的断面逐渐缩小,柱子收分后形成略微内向弯曲的轮廓线,加强他的稳定感。

拱券结构是在柱式结构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摆脱了承重墙,利用柱子将的连接将建筑物稳定。

尺度:以图片为例,中国园林建筑尺度较西方小。

苏州园林中亭子的尺度一般为一人多高,游人伸手可摸到挂落等部分。

西方建筑尺度较大,从帕提农神庙看,它的台基为30.89米×69.54米,柱高10.43米;君士坦丁凯旋门高20.6米,宽25米。

它们的尺度都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倍数以上。

色彩:中古园林建筑色彩丰富,多以金,红, 褐, 墨绿, 黑, 白, 灰为主。

西方园林建筑的颜色除了金色大多以灰色为主,比较单调,这也是因为材料无法上色的原因造成的。

设计理念:中国的造园家造园的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做出“一峰则泰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境界。

无论其园林建筑和整个园林都力求做出及模仿自然又融于自然的效果。

而欧洲建筑师推崇古希腊哲学家的“秩序为美”的理论,认为野性大自然是未驯化的,充分体现人工造型形式才是美的。

他们遵循建筑的几何式和规则式,园林的整体布局也是规则的。

苏州拙政园
法国凡尔赛宫
由于时代的进步,中西文化的交流,各种园林风格也相互融合。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在我们身边大多是西式建筑,简约的外形,规则的布局已被中国人接受,并且加以推广。

中国的园林建筑也被世界容纳,成为西方追捧的对象。

在欧洲各地都流行中式园林建筑。

中国造园追求自然的精神,也被许多著名国外设计师发扬。

流水别墅
中西的造园家和建筑师留下的是一种无法取代的价值,是世界发展所不可少的。

随着经济、
科技的发展,文化的融合,世界各国已经融为一体。

人们并不能满足现有园林建筑的功能,视觉感受。

日本爱知世博会提出的口号是“自然的睿智”,更加说明,不仅仅是设计师更是所有人在追寻的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不是一味的向自然索取、模仿,而是作为和自然同样的角色,维护一种平衡。

无论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还是西方现在园林建筑,其设计的前提是什么?环保的、生态的就是这个建筑”睿智”的表现,也是园林正确的发展趋势。

爱知世博会生态肺(以生物的力量的城市的肺机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