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向足量的镁和铁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C.向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pH应该是由小于7逐渐升高,直至等于或大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向足量的镁和铁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由于镁比铁活泼,反应需要时间短,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向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不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2.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下列图象中V表示加入稀H2SO4的体积,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
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图象正确,故此选项正确;
B、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
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
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3.下列四个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
A.向 pH=4 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
C.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
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向 pH=4 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反应中有水生成,溶液的pH会不断趋近于14,但不会大于14,不符合题意;
B.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的质量不断增大,当反应完全后,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C.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该过程不会产生沉淀,氯化铁再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沉淀质量增加,反应完全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22Zn 2HCl=ZnCl H ++↑,22Fe 2HCl=FeCl H ++↑,。

当盐酸少量时,因为加入盐
酸的质量相等,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也相等;当盐酸过量时,根据方程式可
知,每65份质量的锌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
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铁产生的氢气多,图像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

4.大数据处理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B .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C .将等质量的铁片和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D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产生氯化亚铁溶液,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增大,盐酸
反应完铁元素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B 、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 值不断减小,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C 、将等质量的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镁片产生的氢气质量大,且产生的氢气速
率快;故选项错误;
D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下列图象中有关的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 B C D
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
化钠溶液为mg时,
所得溶液显碱性
向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
加入甲、乙、丙三种金属,则
甲、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丙的强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
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
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
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为mg时,pH<7,所得溶液显酸性,该选项错误;
B、向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金属,甲、乙能和稀盐酸反应,丙
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则甲、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丙的强,该选项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加入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
等,该选项错误;
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a、b溶液变成不饱和溶
液,c仍然是饱和溶液,该选项错误。

故选:B。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C.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等质量块状、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当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对应关系正确,符合题意;
B、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并且是由大于7逐渐趋近于7,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因为碳酸钙中也含有钙元素,反应前钙元素质量分数不能是0,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粉末状碳酸钙和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较快,需要的反应时间短,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pH=3 的稀盐酸
C.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
D.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Zn + H2SO4 =ZnSO4 + H2↑,Fe + H2SO4 = FeSO4 + H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別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铁比锌多,但锌比铁快,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溶液的pH逐渐减少,由于反应过程中生成水,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水,pH不会小于3,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开始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零,过量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断增加,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C。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常温下,稀释KOH溶液
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
C.足量粉末状和块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释后氢氧化钾溶液的pH不能小于7,选项A不正确;
B、浓硫酸有吸水性,随着硫酸浓度的减小,吸收水分的能力越来越小,且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为0,选项B不正确;
C、因为等质量、等浓度的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目相同,故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相同,二者的接触面积不同,故反应的速率不同,选项C正确;
D、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小,同时有氢氧化钙析出;且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有氢氧化钙析出,因此加入生石灰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增加,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9.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高温煅烧一定量的石灰石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D.向一定质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和硫酸先反应,没有沉淀生成,硫酸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当硫酸铜反应完全时,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图像表达一致,A正确。

B、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分解完后为氧化钙的质量,图像表达一致,故B正确。

C、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产物的量,图像表达一致,C正确;
D、一定质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在一定范围中增大,但不能无限增大,D错误。

故选:D。

10.向NaOH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溶液,溶液的pH随所加盐酸溶液体积而变化的图象是
A.B.C.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向NaOH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溶液时,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中性溶液的pH等于7;由于氢氧化钠减少,所以溶液的pH不断减小,当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发生时,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等于7;再滴加稀盐酸,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故选B。

【点睛】
这是一道函数图象的考题,重点考查了酸和碱的pH以及酸碱中和的问题,是考试的重点。

11.下列四个坐标分别表示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C.等质量、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分解
D.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待氯化钙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故一开始无沉淀产生,之后沉淀先增加后不变,不符合题意;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随着水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小于7,不符合题意;
C、等质量、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分解,加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一样,不符合题意;
D、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剂的质量逐渐增加,但是氯化钠的质量始终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12.如图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
B.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铜质量与加
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故A不正确;
B、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开始时不产生沉淀,故B不正确;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弱,pH降低,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pH=7,继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显酸性,pH小于7,故C正确;
D、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生成氯化铜的质量增大,当氧化铜完全反应后,氯化铜的质量不再增大,故D不正确。

故选C。

二、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3.生活离不开水。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河流水质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1)要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

(2)完成(1)中的操作后,可用_____检验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

(3)完成(2)中的操作后,测定水样为硬水。

日常生活中,当水的硬度大并且担心病菌过多时,可以采取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菌。

(4)ClO2是一种安全的饮用水消毒剂,生产Cl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ClO2+X==2ClO2+2NaCl,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_____。

(5)爱护水资源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行为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

A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浇地 B洗衣机洗衣服时不间断地边注水边冲洗、排水
C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 D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
【答案】过滤肥皂水加热 Cl2 C 、D
【解析】
(1)要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可采取的操作是过滤;(2)检验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
(3)在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煮沸;(4)根据X+2NaClO2=2ClO2+2NaCl可知生成物中有2个钠原子、4个氯原子、4个氧原子、在反应物中有2个钠原子、4个氧原子、2个氯原子所以还少2个氯原子,所以化学式是Cl2;(5)A、用工业废水浇地,会造成减产甚至绝产和水体的污染等,不属于节约用水;B、洗衣机洗衣服时不间断地边注水边冲洗、排水,会造成水的浪费;C、洗菜的水用来浇花,一水多用,能节约用水;D、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能节约用水。

14.化肥对粮食增产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
(1)硫酸钾和硝酸钾是常见的两种化肥,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请简述区分硫酸钾和硝酸钾的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铵是一种速效氮素化学肥料,小雪在实验室发现一瓶(NH4)2SO4溶液,设计了以下实验测定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取出10.0g(NH4)2SO4溶液置于一个洁净的烧杯中。

②用胶头滴管向烧杯中滴加Ba(OH)2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还看到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_色的气体生成。

③过滤: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B点时滤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 (写化学式)。

④取沉淀物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在充分干燥之后称重。

根据得到沉淀物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关系计算硫酸铵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硝酸钾;分别取两种化肥少许加入水中配成溶液,再分别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说明该化肥是硫酸钾,另一种为硝酸钾;蓝;引流; (NH4)2SO4;
13.2%
(NH4)2SO4+Ba(OH)2=BaSO4↓+2NH3↑+2H2O
132 233
x 2.33g
132233 2.33x g
= 解得x=1.32g 故硫酸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32100%10.0g g
⨯=13.2% 【解析】
【分析】
向硫酸铵中加入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沉淀达到最大值时,硫酸铵反应完全,应用这个数值计算溶液中硫酸铵的质量。

【详解】
(1)硫酸钾和硝酸钾是常见的两种化肥,其中硫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要的钾元素,属于钾肥,硝酸钾含有农作物需要的氮、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区分硫酸钾和硝酸钾的方法是:分别取两种化肥少许加入水中配成溶液,再分别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说明该化肥是硫酸钾,另一种为硝酸钾;
(2)②由于硫酸铵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氨气和水,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过滤: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B 点时滤液中的硫酸铵未完全反应,滤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铵,化学式为:(NH 4)2SO 4;
④设硫酸铵溶液中硫酸铵的质量为x ,
132233 2.33x g
= 解得x=1.32g 故硫酸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2100%10.0g g
⨯=13.2% 【点睛】
根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铵根离子的检验是解答本题关键。

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5.化学实验课上,老师提供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用10%的稀盐酸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取待测氢氧化钠溶液50g 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反应恰好完全为止。

请回答:
①“至反应恰好完全为止”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②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
③至反应恰好完全为止,共用了稀盐酸36.5g ,计算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
(2)乙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绘制出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 的变化图像。

图中b 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

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_________
【答案】红色刚好褪去 加快反应速度 8% H +和Na + 2NaOH+CO 2═Na 2CO 3+H 2O
【解析】
【详解】
(1)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至反应恰好完全为止”溶液呈中性,所以实验现象是红色刚好褪去;
②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度;
③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36.5g×10%=3.65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则:
403.6536.5
x g x=4g ,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g 50g
×100%=8%; (2)由计算机绘制出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 的变化图象可知,在图2中b 点溶液中稀盐酸是过量的,含有的阳离子有H +和Na +;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

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 2═Na 2CO 3+H 2O 。

16.已知某种治疗胃病药品的主要成份是铝碳酸镁片,化学式为Al a Mg b (OH)16CO 3·
4H 2O ,假设药品中的其它成份受热不分解、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
如下实验探究铝碳酸镁片的组成.
(实验一)取m g该药片,研成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C增重2.16g,装置D增重0.44g.
(1)铝碳酸镁片加热分解的产物为Al2O3、MgO、CO2和水,则为分别测定CO2和水的质量,装置C和D中盛放的药品应选择:C ________, D_________(填序号).
①浓硫酸②碱石灰③氯化钙④纯碱
(2)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定量空气,其操作方法是关闭弹簧夹_______,打开弹簧夹
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_______,关闭弹簧夹_______,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排净空气防爆炸
②防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影响测定
③使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被充分吸收
(实验二)另取m g该药片,加入100 g 9.8%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滤去不溶物,得到含有MgSO4和Al2(SO4)3等溶质的滤液,向滤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稀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质量与加入NaOH质量的关系如图.
已知:MgSO4+2NaOH=Mg(OH)2↓+Na2SO4,
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
Al(OH)3+NaOH=NaAlO2+2H2O,
Mg(OH)2不溶于NaOH,NaAlO2可溶于水.
(1)图中NaOH加入0.80g,仍没有沉淀,说明滤液中含___________.当加入NaOH的质量到x时,生成的沉淀有_________________,其中Al(OH)3的质量是_______g,则
x=____g.
(2)有医生建议患有严重胃溃疡的患者最好慎用该药,试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这样建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确定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② b a 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干扰 b a ③稀硫酸 Al(OH)3
Mg(OH)2 1.56 8 该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气体,严重胃溃疡的患者服用会产生胃穿孔Al2Mg6(OH)16CO3·4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实验一:
(1)铝碳酸镁片加热分解的产物为Al2O3、MgO、CO2和水,则为分别测定CO2和水的质量,装置C和D中盛放的药品是固体应选择:氯化钙,碱石灰,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先将水吸收,利用碱石灰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来获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二者的顺序不能换,因为碱石灰也能将水吸收,故选③ ②;
(2)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定量空气,其操作方法是关闭弹簧夹 b,打开弹簧夹a,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干扰;
(3)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b,关闭弹簧夹a ,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使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被充分吸收,故选③;
实验二:
(1)根据“MgSO4+2NaOH=Mg(OH)2↓+Na2SO4,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
Al(OH)3+NaOH=NaAlO2+2H2O,Mg(OH)2不溶于NaOH,NaAlO2可溶于水”,由图象分析,NaOH加入0.80g,仍没有沉淀,说明滤液含硫酸,当加入NaOH的质量到x时,生成的沉淀有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图象分析沉淀3.48g为Mg(OH)2,Al(OH)3的质量量为
5.04-3.48g=1.56g;;
设: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与硫酸铝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MgSO+2NaOH=Mg(OH)+Na SO
4224
8058
x 3.48g
80x
=
得x=4.8g;
58 3.48g
Al(SO)+6NaOH=2Al(OH)+3Na SO

243324
240156
y 1.56g
240y
=
解得y=2.4g
156 1.56g
则x=4.8g+2.4g+0.8g=8g;其中Al(OH)3的质量是1.56克g,则x=8g;
(2)胃酸存在盐酸,该药中存在碳酸根离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容易使胃壁穿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根据以上数据,3.48gMg(OH)2中镁元素的质量为1.44g,原子个数为6个,Al(OH)3的质量1.56g,铝元素的质量为
0.54g ,原子个数为2个,故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为Al 2Mg 6(OH )16CO 3•4H 2O 。

17.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下图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用一氧化碳和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 3O 4)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2000t 含Fe 3O 480%的磁铁矿,理论上能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t 。

(3)铝制品形成致密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化镁(MgH 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H 2O 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实验I :硫酸镁溶液和锌粉混合
实验II:硫酸亚铁溶液与锌粉混合
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I 和II 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银白色固体明显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说明)。

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有气泡产生。

那么,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Mg 2+②Mg 2+、Zn 2+③Mg 2+、Fe 3+④Zn 2+、Fe 2+ ⑤Mg 2+、Zn 2+、Fe 2+
【答案】B 4CO+Fe 3O 4高温3Fe+4CO 2 1206.9 4A1+3O 2=2A12O 3 MgH 2+2H 2O=Mg (OH )2+H 2↑ FeSO 4+Zn=ZnSO 4+Fe ②⑤
【解析】
【详解】
(1)
A 、金属制成电缆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故不符合题意;
B 、电热水壶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故符合题意;
C 、金属丝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故不符合题意;
D 、金属乐器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耐腐性和特殊光泽,故不符合题意;故填B ;
(2)一氧化碳还原Fe 3O 4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故填
3424CO Fe O 3Fe+4CO 高温 ;
设生成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