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南宁市地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南宁市地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读“我国某自然村概况”,完成下面小题。
1.该村的主导产业最可能为()
A.家具制造业B.边境旅游业
C.古树茶叶加工业D.水稻种植业
2.与2016年相比,2017年该村年收入和人均收入均翻番的原因最可能是()
A.茶叶产量增加B.电子商务兴起
C.村民素质提高D.古树茶价格暴涨
3.为了建设美丽乡村,响应当地政府“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利新家园行动计划”,该村应该()A.加强进村道路建设,改造茶园环境B.巩固提升茶叶品牌,提高茶叶价格
C.发掘古茶文化,做活旅游业D.扩大茶园而积,增加茶叶产量
【答案】1.C
2.D
3.C
【解析】
1.表格中的信息无法得出“家具制造业”、“边境旅游业”属于该村的主导产业,AB错误。
由表格内容可知该村的古茶树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且古茶叶的产量也是比较高的,由此可以推知古茶树的种植以及古茶的加工业是构成该村收入的主要部分,因此可知该村的主导产业是古树茶叶加工业,C正确。
表格中的信息是无法得出水稻种植业是该村的主导产业的结论的,D错误。
2.茶叶产量在短时间很难增加,A错误。
由表格信息可知该村的交通比较落后,短期内该村的电子商务是无法兴起的,B错误。
村民素质在短时间内也是无法提高的,C错误。
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该村主导产业是古茶树的种植与茶叶加工,受古茶树茶叶价格的影响,该村的收入在短时间内变化较大,因此可知与
2016年相比,2017年该村年收入和人均收入均翻番的原因最可能是古树茶价格暴涨,D正确。
故选D项。
3.“改造茶园环境”会破坏该地宝贵的古茶园的原始风貌,A错误。
人为性的提高茶叶价格是不利于该村的发展的,B错误。
由表格信息可知该村的古茶树资源比较丰富,古茶树是一种极为珍贵、独特的生物资源和茶文化景观资源,发掘当地独具魅力的种茶、制茶、饮茶的茶文化,适度发展旅游业,是实现该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利新家园行动计划”的重要措施,C正确。
由该区域的海拔信息可知该区域的海拔是较高的,且该区域的降水量较大,盲目的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可能导致该区域的水土流失加剧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D错误。
【点睛】
第2题在解答本题时,应当参照第1题的答案,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该村的主导产业最可能为古树茶叶加工业,古茶的价格在短期内受市场的影响比较明显,古茶价格的波动在短期内对该村的收入影响比较大的。
2.读“某生态工业园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甲、乙、丙三工厂分别是( )
A.板材厂、水泥厂、硫酸厂
B.板材厂、硫酸厂、水泥厂
C.水泥厂、硫酸厂、板材厂
D.硫酸厂、板材厂、水泥厂
2.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心生产企业是火电厂
B.园区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C.制药厂原料可再生
D.废弃物均实现了循环利用
【答案】1.B
2.C
【解析】
【分析】
考查循环经济。
1.仔细读图,乙的原料为硫磺,为硫酸厂;丙的原料为火电厂的灰渣,为水泥厂。
故选B。
2.该生态工业园核心生产企业为火电厂和炼油厂,A错;园区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但污染物还是有的,还是会有废物没有全部利用,B错,D错;制药厂原料主要来自于农业区,属于可再生类型。
故选C。
3.现代工业大多存在生产协作上的联系,集聚在城市附近和大型的工业园区,这样的布局有利于
A.减少工资支出B.享受优惠政策C.降低运输成本D.减轻环境压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布局。
【详解】
现代工业大多存在生产协作上的联系,集聚在城市附近和大型的工业园区,可减少原料运输费用,C正确。
不能减少工资支出,政策优势体现不出来,集中分布会加大环境压力。
故选C。
4.读下面地理漫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漫画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B.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C.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
2.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
【答案】1.C
2.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
1.图示鸟儿的语言可以反映城市的灰尘和油污多,即环境污染严重,故选B项。
2.城市环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是工业发展,故选D项。
5.下表是“商品等级与中心地等级关系表”,下图是“中心地市场区域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关于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A.A>B>C B.A<B<C C.A>C>B D.A<C<B
2.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的中心地是
A.B1B.C1C.C6D.A
【答案】1.A
2.A
【解析】
1.由商品等级与中心地等级关系表和中心地市场区域图可知,A中心地商品等级高且多,服务范围大,B 中心地次之,C中心地等级最低。
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A>B>C,A正确。
故选A。
2.甲处居民要购买4、5等级商品,应去A或B中心地,应选择距离较近的中心地,A等级最高,但距离较远;从距离上看,到Bl中心地最近,最适合。
C6、C1不能提供4、5等级的商品。
所以应选择B1。
A正确。
故选A。
6.下图为“加拿大某区域2013年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11-12题。
1.从该区域的农业分布可推测该地区
A.气候干旱B.地形崎岖
C.城市密集D.经济水平低
2.关于该区域农业生产说法错误的是
A.投入大量劳动力B.商品率高
C.面向市场D.生产过程集约
【答案】1.C
2.A
【解析】
1.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结合图例读图,该区域粮食作物玉米种植面积相对较小,整个区域以蔬菜、果树和畜牧业为主,这些农产品对市场依赖性强,因此可以推测该地区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故选C。
2.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特点。
读图,该区域农业有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应属混合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强;结合上题知该区域农业商品率高,加拿大经济发达,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过程应是集约化程度较高,对劳动力需求较少。
综上所述,选择A。
7.台湾地区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
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
读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台湾地区下一波人口出生峰值期和低谷期可能出现在
A.2023年、2022年B.2024年、2025年
C.2026年、2025年D.2024年、2022年
2.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的
A.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B.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大
C.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D.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答案】1.D
2.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考查分析材料能力。
每12年就会出现周期性变化,图中最近一次人口出生高峰期是2012年,出生低谷期是2010年,再经过12年又会出现一次。
D项正确。
故选D。
2.考查分析图能力。
人口出生率波动上升。
A项错误。
死亡率波动在1%左右,出生率波动在3%左右。
B项错误。
自然增长率极低,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老龄化现象明显。
C项正确。
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12—2013年下降。
D项错误。
故选C。
【考点定位】分析能力
8.下图为三个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洋流中( )
A.①为暖流B.②为寒流
C.③位于北半球D.④位于南半球
2.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①洋流北部有大渔场B.②洋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C.③洋流加大同纬度不同海区温差D.④洋流加大沿岸地区降水量
【答案】1.C
2.C
【解析】
1.②③洋流所在区域为副热带且为顺时针方向,依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该洋流位于北半球,C正确;
中高纬度大陆东岸为寒流,故①为寒流,A错误;
中低纬度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故②为暖流,B错误;
由④流向、纬度位置及海陆分布情况可知其应在北半球,D错误。
故选C
2.①洋流为北半球寒流,附近不具备形成大渔场的条件,A错误;
②为北半球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B错误;
③洋流为寒流,对周围环境有降温减湿作用,加大了同纬度不同海区的温度差异,C正确;
④洋流为北半球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D错误。
故选C
9.下表为2018年两个不同日期我国甲、乙两城市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为
A.70B.80C.90D.100
2.M的日期最可能为
A.1月22日B.2月22日C.4月22日D.5月22日
【答案】1.C
2.D
【解析】
【分析】
1.10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甲乙位于北半球,根据处于直射点同侧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两地纬度之差,可计算出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
10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甲为47°14′,乙地为56°16′,可知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约9°,故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为9°,C正确。
2.10月22日,甲地昼短夜长,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M日期昼长夜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排除A、B两项;图中10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在秋分日以后1个月,与4月22日的昼长之和应为24,即4月22日甲昼长应为12小时47分,而M日昼长为13小时55分,所以应为5月22日。
故D项正确。
10.大数据中心一度被认为是超清洁的行业之一,但高能耗(主要是机房冷却)是数据中心产业向大型化、高密化、绿色化和自动化演进的一大障碍。
截至2016年底,中国数据中心保有量约为5.6万个,总面积约为1650万平方米,其中以贵州贵阳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深受垂青,三大运营商、BAT、苹果、华为纷纷入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大数据中心运转过程中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排放废水B.放射性污染
C.噪声污染D.加剧热岛效应
2.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贵阳建成我国大数据中心的突出优势在于
A.人才技术B.市场
C.资源与环境D.政策
3.大数据中心的建立,对贵阳首先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改善B.促进高技术人才集聚
C.促进生态环境保护D.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答案】1.D
2.C
3.B
【解析】
【分析】
1.大数据中心耗能多,主要是机房冷却能耗多。
运转过程中排放大量废热,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最大影响是加剧热岛效应,D对。
大数据中心一度被认为是超清洁的行业之一,是因为没有废水污染、放射性污染、噪声污染,A、B、C错。
故选D。
2.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贵阳建成我国大数据中心的突出优势在于资源与环境,动力充足,环境污染少、干扰信号少,C对。
地处僻静山区,人才技术没有优势,A错。
市场通过物联网完成,政策各地一样,没有明显优势,B、D错。
故选C。
3.大数据中心产业向大型化、高密化、绿色化和自动化演进,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大数据中心的建立,对贵阳首先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促进高技术人才集聚,B对。
对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有积极作用,不是最先的影响,A、C、D错。
故选B。
11.2016年1月14日《京华时报》消息,中粮开卖“沙漠小米”推进荒漠化治理。
专家介绍,相对于玉米、小麦等当地传统作物,平均每亩“沙漠小米”可节约400立方米水。
通过种植“沙漠小米”,可为当地节约大量的绿洲地下水,延缓沙漠蔓延。
如图为我国某地区荒漠化形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所处的绿洲地区自从推广种植“沙漠小米”之后,荒漠化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间接说明该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樵采
B.水资源利用不当
C.过度开垦
D.过度放牧
2.乙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1.B
2.C
【解析】
1.由文字信息“相对于玉米、小麦等当地传统作物,平均每亩沙漠小米可节约400立方米水”可知,水资源利用不当是当地沙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另外,结合图可知,甲地绿洲位于祁连山北麓河流的下游,中上游(甘肃境内)过度用水,会导致下游缺水,加速当地沙漠化。
故答案选B项。
2.乙地区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主要靠引黄河水灌溉,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比如大水漫灌往往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一旦水分大量蒸发,盐分聚集在表层土壤中,形成土壤盐碱化,故②③正确,故选C项。
【点睛】
土壤盐碱化:
1、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其形成原因有:
(1)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
(2)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3)在严重缺乏淡水的地区,如:西北黄土高原,由于淡水资源不足,与农业生产发展供需矛盾尖锐,采用低劣质水灌溉是人为造成的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原因。
(4)无计划开垦荒坡地,滥砍乱伐,破坏植被,使裸露土壤的地表蒸发量增大,也易形成土地盐碱化。
2、盐碱地的分布:
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3、治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
(2)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
(3)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4)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12.下图表示某区域不同阶段鲜花和蔬菜生产及销售的一般模式。
读图,完成下题。
据图可知,该区域在阶段I鲜花和蔬菜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地形平坦B.气候优越
C.水源充足D.距市场近
【答案】D
【解析】
据图可知,该区域在阶段I时,鲜花和蔬菜主要在当地销售,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是距市场近,D对。
地形平坦、气候优越、水源充足在两个阶段没有差异,A、B、C错。
故答案选D项。
13.下图为“长江与黄河干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河段共同开发利用的方向是( )
A.合理开发水能资源B.利用水源大规模种植水稻
C.大规模开发石油资源D.扩大内河航运能力
2.长江、黄河两流域下游地区共同面临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是()
A.沙尘暴B.石漠化C.次生盐碱化D.水体污染
【答案】1.A
2.D
【解析】
【分析】
1.据图可知,甲、乙两河段分别位于黄河和长江上游地区,处于一、二级阶梯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因此开发利用的方向是水能资源。
故选A。
2.长江、黄河两流域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共同面临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是水体污染。
沙尘暴和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石漠化主要出现在南方地区。
故D正确。
14.下图示意与铝相关的生产部门及其流程图,我国的铝材加工企业集中分布于浙江、广东等东部省份。
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生产部门之间形成的联系是( )
A.信息联系B.商贸联系C.科技联系D.生产协作联系
2.影响我国铝材加工企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料B.市场C.科技D.动力
【答案】1.D
2.B
【解析】
【分析】
考查工业联系,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1.图示铝工业中上一部门的产品是下一部门的原料,属于典型的生产协作联系,D项正确。
故选D。
2.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对铝材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巨大,吸引了众多铝材加工企业的集中布局,故B项正确。
故选B。
15.中国航空界将国产客机C919、水陆两栖飞机AG600、大型运输机运-20称为国产大飞机“三剑客”。
在国内外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下,“三剑客”均已完成自主研制、组装,于2017年5月进入首飞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飞机制造业属于
A.原料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
C.市场指向型D.技术指向型
2.国产大飞机生产带来的影响是
A.资源需求量大,导致人地关系紧张
B.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C.对工人素质要求高,增加就业压力
D.促进工业部门集聚,严重污染环境
【答案】1.D
2.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五种指向型的工业,国产大飞机生产带来的影响。
1.由材料可知,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下线,协作企业包括一些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说明飞机制造对技术的要求高,故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D对。
其他指向型明显不符合,故排除。
故本题选D。
2.飞机制造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对资源需求较少,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AD错误;飞机制造业协作单位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B正确;我国高科技人口并不多,不会造成就业压力,C错误。
故本题选B。
16.以下关于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机械化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低,商品率低D.雨热同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不稳定,故水利工程量大;由于人口稠密,精耕细作,故单产高,但商品率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这不是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故答案为B。
17.为了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本国的环保和经济政策。
为了保护稀有物种,许多国家采取人工繁育技术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我国长江流域有众多的湖泊和河流,为保护渔业资源,每年夏季实行“休渔”政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长江流域实行夏季“休渔”政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2.用人工繁育技术或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方法保护稀有物种是为了
A.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B.发展经济,繁荣市场
C.体现生物物种与人类的公平D.促进生物科技水平的提高
【答案】1.B
2.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1.A.公平性原则强调的是国际之间,代际之间要公平地利用资源和排放废弃物,长江流域实行夏季“休渔”没有体现公平性,A错误;
B.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真正将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长江流域实行夏季“休渔”政策体现了对资源的充分可持续利用,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故B正确。
C.共同性原则强调全人类共同行动保护生态环境,“休渔”政策与之无关,C错误;
D.可持续发展无阶段性原则,D错误;
故选B
2.A.许多国家采取人工繁育技术和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了稀有物种,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故A正确;
B.人工繁育或建立自然保护区不是为了经济目的,而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与发展经济、繁荣市场无关,B错误;
C.本题强调保护“稀有物种”,是为了维护了生物多样性,没有体现生物物种与人类的公平,C错误;
D.生物科技水平的提高,是人工繁育稀有物种的条件,不是目的,D错误;
故选A
【点睛】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有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18.80年代中期之后,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城乡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C.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政策,使得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差异,城市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医疗、教育等条件好;农村经济落后,收入低,而且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着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了进一步追求较高的生活水平,使他们迫切要求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所以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80年代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故答案B正确。
【点睛】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19.近年,珠三角地区已经由原来的桑基、蔗基鱼塘转化为蔬基,果基,花基鱼塘,起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注(桑树,甘蔗,蔬菜,果树,花卉)
A.交通B.政策C.市场D.劳动力
【答案】C
【解析】
近年,珠三角地区已经由原来的桑基、蔗基鱼塘转化为蔬基,果基,花基鱼塘,主要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农业生产布局的变化。
选C正确。
【点晴】
珠三角农业区位的变化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市场需求变化产生的。
20.读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产生图中所示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水源D.土壤
2.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水源充足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热量充足
【答案】1.A
2.D
【解析】
1.读图可知,自西南向东北纬度越高油菜的生长发育越晚,因此,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故本题选A。
2.图中a地位于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带,由于高原面上地势高,热量不足,而河谷地区因海拔低,因此热量条件较好,可以种植油菜,故本题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油菜生长阶段的差异与纬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主要的影响影响,并能结合青藏高原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分析即可。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包兰铁路全长990 km,其中有140 km在沙漠中穿行。
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
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呈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
(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环境特点。
(2)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
【答案】 (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
(2)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且保温,为沙丘上的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热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生长;同时砂砖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沙流,可以阻止沙丘流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背景,考查荒漠化的相关问题。
【详解】
(1)地表环境可从地形、地势、植被、土壤、水文等方面分析。
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表干旱缺水;有流动沙丘,沙漠广布,植被稀疏。
(2)从材料中的“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入手分析砂砖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热量,从增加地面粗糙度、降低风速等方面分析其固沙作用。
砂砖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夜晚吸收露珠,并且保温,为沙丘上的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热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生长;砂砖铺设呈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沙流,可以阻止沙丘流动。
22.下图中,AB图为两国三个年龄段人口比例示意图,C图为某国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图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C图20岁人口比例较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图人口增长模式带来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