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第4章生命之源——水(单元测试) (2) 答案和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粤版第4章生命之源——水(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吸附B.沉降C.过滤D.蒸馏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无纸化办公,低碳出行,减少资源消耗
B.生活垃圾深埋处理,减少对地表的污染
C.推广使用滴、喷灌技术,高效利用水资源
D.退耕还草,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溶剂B.取用固体
C.滴加液体D.量取液体
4.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NO+2CO=N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O2
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
5.小明不禁想到课堂中老师提到过,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A.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B.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C.河流水、固体冰川、湖泊淡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6.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KClO 32MnO KCl+O 2↑
B .2KClO 3=2KC1+3O 2↑
C .2H 2O 22MnO 2H 2O+O 2↑
D .H 2O 22MnO H 2↑+O 2↑
7.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能燃烧
C .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D .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8.化学方程式 a C 2H 2+ b O 2
点燃c H 2O+d CO 2 配平后 a 、b 、c 、d 之和为() A .15 B .14
C .13
D .10 9.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水资源极其丰富,不存在水危机
B .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
C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又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说明水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10.净水过程中可加入的吸附剂是
A .活性炭
B .生石灰
C .熟石灰
D .烧碱
11.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相关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有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12.【最新】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
B.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减少酸雨对水的污染
13.现有化学反应:xC2H6+yO2点燃
zCO2+wH2O,化学计量数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2z=x B.3x=2w C.2x=z D.y=2z+w 14.小金在实验室完成了两个有关“水变化”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两个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电解水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两个实验变化前后分子种类都改变
D.玻璃管b中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15.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9
B.丁一定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4:26
二、填空题
1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诗中描写的物质是_____(用化学式表示),它属于________(选填“单质”、“氧化物”、或“混合物”),写出这种物质的一点化学性质:_____;一种用途_____.
17.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化学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需要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填仪器名称)(2)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3)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答案只写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
(1)Zn+HCl═ZnCl2+H2↑________________。
(2)CH4+O2点燃
H2O+CO2________________。
(3)KClO3
2
MnO
加热
KCl+O2↑_________________。
19.某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和_____元素。
若该化合物2.16克完全燃烧,生成了5.28克二氧化碳和2.16克水,则说明该化合物一定由_____种元素组成。
20.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曾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请回答:
(1)下列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静置沉淀B吸附沉淀C蒸馏D过滤
(2)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污染日益严重,请你写出一条防治水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约用水也是保护水资源的方法,请你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_____。
(2)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
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_____(填“正”或“负”)极。
用_____验证b管中的气体。
(3)该实验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可推得水是由_____组成的。
(4)若实验中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通电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为6.25%,刚分解水的质量为_____g。
三、计算题
22.在学生完成“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后,吴老师发现部分小组制取氧气后的试管内还有暗紫色固体。
吴老师称得某实验小组剩余固体的质量为9.36g,经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后所得黑色固体的质量为1.74g。
请计算:
(1)高锰酸钾中锰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
(2)生成氧气的质量___。
(3)该实验小组高锰酸钾的分解率。
(查阅资料)
(1)含钾元素的化合物都能溶于水
(2)分解率=已分解的物质的质量
分解前该物质的质量
×100%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吸附只会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不会除去其他可溶性的杂质;
沉降只会除去颗粒较大的杂质,不会除去其他的杂质;
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颗粒较小的杂质,不会除去细菌和可溶性的杂质;
蒸馏可以将水转化成水蒸气,得到的是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
故选D。
2.B
【详解】
A、无纸化办公,低碳出行,减少资源消耗,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正确;
B、生活垃圾深埋处理,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不利于保护环境,故B错误;
C、推广使用滴、喷灌技术,高效利用水资源,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故C正确;
D、退耕还草,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正确。
故选B。
3.C
【解析】
【详解】
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4.C
【详解】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生成物质中有2个氮原子,所以X是CO2,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B正
C 、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0,所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C 错误;
D 、含碳化合物中的碳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D 正确。
故选C 。
【点睛】
解题是时要特别注意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该知识点是初学者的易错点。
5.D
【详解】
目前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故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人类可直接利用。
故选:D 。
6.C
【详解】
A 、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2MnO ∆2KCl+3O 2↑,故错误;
B 、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的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
2MnO ∆2KCl+3O 2↑,故错
误; C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
D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22MnO 2H O 2H O+O ↑,故错误。
故选:C 。
7.A
【详解】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纯净物,不含氢气和氧气,故A 选项说法错误;
B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在空气中燃烧,故B 正确;
C 、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故C 正确;
D 、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D 正确。
故选A 。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
【详解】
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
数分别为5
2
、2、1,同时扩大2倍,则C2H2、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
5、4、2,则a、b、c、d等数之和为13,故选C。
【点睛】
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
9.A
【详解】
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故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故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又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说明水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可利用的只约占全球总水量的不足1%。
10.A
【详解】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A正确
B、生石灰不具有吸附性,故B不正确;
C、熟石灰不具有吸附性,故C错误;
D、烧碱具有吸水性,不具有吸附性,可以用作干燥剂,不能做吸附剂,故D错误。
故选A。
11.B
【详解】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该过一段时间才有氧气生成,故错误;
②二氧化锰在在这个反应中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正确;
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一段时间才有氧气生成,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的质量减小,根据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氯元素的质量固体的质量
可知,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反应停止质量分数会不再变化,正确;
④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一段时间才有氧气生成,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小,但不会减小到了0,因为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故错误;
故选B 。
12.B
【分析】
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过滤的原理;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措施分析。
【详解】
A 、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 、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 、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对水资源的污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3.C
【分析】
反应物中含有2x 个碳原子、6x 个氢原子、2y 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有z 个碳原子、2w 个氢原子、(2z+w )个氧原子。
【详解】
A 、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x=z ,故选项错误。
B 、根据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6x=2w ,则3x=w ,故选项错误。
C 、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x=z ,故选项正确。
D、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y=2z+w,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4.B
【详解】
A、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水的沸腾属于物理变化,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错误;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C、水的沸腾中,水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原子,然后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故错误;
D、b管中是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错误。
故选B。
15.B
【分析】
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19g=12:19,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6.H2O 氧化物通电易分解配制溶液
【详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瀑布,物质是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既属于化合物又属于氧化物,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
化,所以通电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水能够溶解很多物质,所以可以用来配制溶液,可以用来洗涤仪器等.
故答案为:H2O;氧化物;通电易分解;配制溶液.
17.(1)量筒;胶头滴管(写滴管也给分)
(2)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或盛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解析】
(1)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需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2)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过滤器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都会导致待滤液不经过滤直接进入下面的烧杯中,从而出现浑浊;还有,盛装滤液的烧杯不洁净,也会造成滤液仍浑浊;(3)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8.Zn+2HCl═ZnCl2+H2↑CH4+2O2点燃
2H2O+CO22KClO32
MnO
加热
2KCl+3O2↑
【详解】
(1)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ZnCl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Zn、HCl、H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2、1,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2)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H4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CO2、H2O前面
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2,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
2H2O+CO2。
(3)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氯酸钾、氧气前面的化学计
量数分别为:2、3,最后调整氯化钾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 MnO 加热
2KCl+3O2↑。
19.碳氢三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
【详解】
(1)某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2)5.28克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
5.28100% 1.44
44
g g
⨯⨯=,2.16克水中氢元素的
质量为
2
2.16100%0.24
18
g g
⨯⨯=,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和为1.44g+0.24=1.68g小于
2.16g,该化合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共有三种元素。
20.C 工业上,应用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污水处理后排放或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合理答案即可)使用节水器具(用水后拧紧水龙头或用洗衣服水冲洗厕所等合理答案即可)
【详解】
(1)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蒸馏、过滤四个操作中,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选C。
(2)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污染日益严重,防治水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工业上,应用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②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③生活废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④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节约用水也是保护水资源的一种方法,如①使用节水器具;②工业上改进技术,使水循环利用;③生活中一水多用;④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和喷灌;
故答案为:(1)C;(2)工业上,应用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污水处理后排放或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合理答案即可);使用节水器具(用水后拧紧水龙头或用洗衣服水冲洗厕所等合理答案即可)。
21.增强水的导电性负带火星的木条水通电氢气+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36
【详解】
(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a、b两管内气体的体积比为2:1,则A为电源的负极,b管中的气体是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3)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通电氢气+氧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设分解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4%=(100g-x)×6.25% ,解得x=36g,则分解水的质量为36g。
【点睛】
电解水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2.(1)高锰酸钾中锰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55:64;(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64g ;(3)该实验小组高锰酸钾的分解率为63.2%
【详解】
(1)根据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MnO 4,可以计算中锰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55:(16×
4)=55:64。
(2)对应物质中只有二氧化锰不溶于水且是黑色固体,所以1.74g 为二氧化锰。
设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x ,分解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y ,生成的锰酸钾的质量为z 4
2422312KMnO K 6
1978MnO 732y z 1.74g x
+MnO +O ↑ 3161978732===y z 1.74g x
x =0.64g ,y =6.32g ,z =3.94g
则没分解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9.36g ﹣1.74g ﹣3.94g =3.68g 则该实验小组高锰酸钾的分解率为 6.32g 100%=63.2%6.32g+3.68g
⨯ (1)高锰酸钾中锰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55:64;
(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64g ;
(3)该实验小组高锰酸钾的分解率为63.2%。